书城童书青少年知识博览2
45203600000023

第23章 动物世界(3)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鸟应属鸵鸟,它身高可达2.75米,体长2米,体重约160千克。鸵鸟的翅羽和尾羽是白色的,体羽为黑、褐色,头部羽毛稀疏,颈部较长但光秃裸露。鸵鸟长得高、望得远,锐利的目光比其他鸟类毫不逊色。鸵鸟两翼退化,羽翅不能形成羽板,加上躯体肥大,不能飞。但由于它的两腿颀长,粗壮有力,跑得非常快,跑动一步可达8米,时速可高达50至70公里,能追过比赛用的快马。

鸵鸟吃植物的浆果、种子,也吃昆虫和其他小动物。一只雌鸵鸟每年产卵约八枚,每只鸵鸟卵重约1.5千克。孵卵育雏由雄鸵鸟承担。

在非洲,人们用鸵鸟作为运输工具,有的地方还驯养鸵鸟牧羊。鸵鸟发现有窃贼偷羊,会一边叫一边迈开长腿跑去,把窃贼赶走。

我国古时候也有鸵鸟,在华北、华南曾发现有鸵鸟卵化石。

企鹅

企鹅是深入南极冰原内最远的脊椎动物。企鹅体态特殊,后肢短,移至躯体后方,站立姿势状如人立。前肢特化为鳍状,后肢趾间有蹼,善于游泳和潜水,但不会飞行。

企鹅的羽毛特化为鳞片状,均匀地分布在体表,背部为深灰色或黑色,腹部为白色或淡黄色,好似身着黑色的“燕尾服”,显得楚楚动人。更有趣的是企鹅在陆地行走时,躯体直立,前肢前后划动,左右摇摆前进,如同大腹便便的绅士。

企鹅有群集习性,这有利于它们在冰天雪地的南极防风保暖。它们虽然千百只在一起聚集,但实行“一夫一妻”生活。雌企鹅产卵之后,雄企鹅会将卵置于脚上,并从腹部垂下袋状的皮褶将卯及脚覆盖,进行孵化。孵化期约为56天。

丹顶鹤

我国人常把仙鹤和古松作为长寿的象征,人们认为的仙鹤实际上就是丹顶鹤。

丹顶鹤性情高雅,形态美丽,身披白色羽毛,喉、颊和颈为暗褐色,长而弯曲的黑色飞羽覆盖在白色尾羽上,朱红色的头顶犹如戴着一顶小红帽,再加上喙长、颈长、腿长更显出它的秀丽端庄。

在繁殖季节,雄鹤常引颈高歌,声音颇为响亮,雌鹤则翩翩起舞。双方对歌对舞,你来我往,欢度蜜月,直到雌鹤产卵前几个小时,才选择环水的芦苇浅滩进行筑巢。雌鹤产卵后就卧窝孵化,雄鹤则担任警戒保护,不离左右。孵化一个月后,雏鸟就会破壳而出。

丹顶鹤是典型的候鸟,每年随季节气候的变化,有规律的南北迂飞达几千公里,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

杜鹃

每年早春,“布谷、布谷”的鸟叫声好像催促农民抓紧农耕似的,使得田野顿时热闹起来。这是杜鹃从南方飞来了。人们把这种鸟通常称为布谷鸟。

杜鹃的长相与猛禽雀鹰颇为相似,所以它的临近常常会引起众鸟逃散,而雌杜鹃乘机将卵产在黄莺或云雀的巢中,然后衔着窝主人的蛋离去。由于卵表色相似,鱼目混珠,其他鸟(义亲)很难辨认,会稀里糊涂地把杜鹃的卵也当作自己的亲生骨肉,一起孵化。但杜鹃的孵化期很短,只要13天左右雏鸟就出世了。小杜鹃生有特殊的触觉小体,一旦感到有异物(义亲的卵),它就会本能地用头背顶起,掀出巢外。如果义亲的卵已孵化出雏鸟,它也会施展同样的手段把雏鸟推出巢外,而它却反客为主,独占巢窝。对于这一切义亲却毫无察觉,仍然含辛茹苦地哺育着小杜鹃。十多天后,小杜鹃羽毛丰满了,便跟着在附近活动的“生母”远走高飞了。所以,杜鹃不孵卵,不育雏,照样能繁殖后代。

杜鹃在繁殖期的这种行为在人类看来是不道德的,但它特别喜食松毛虫,所以,它是益鸟。

朱鹭

朱鹭,是世界上一种极为珍稀的鸟。它曾广泛分布于我国、朝鲜、日本,但由于过度猎捕而破坏了栖息地,国外除了日本仅剩笼养的三只外,在其他地方早已绝迹。在我国也已有多年不见其踪迹。直到1981年5月27日才在陕西洋县被重新发现并因此轰动世界。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于1984年将朱鹭列为世界最稀有的五种鸟之一;我国已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经过悉心保护,目前朱鹭数量已由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30多只。

朱鹭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全身羽毛白色,但两翅和尾羽呈粉红色,朱红色的面部裸露无毛,喙细长而向下略弯曲,黑褐色,但喙尖为红色,头枕部披有下垂的长柳叶形羽毛,形成羽冠,显得更加俏丽。

朱鹭平时栖息在高大的树木上,觅食时飞到水田、沼泽地和山区溪流处,以捕捉蝗虫、青蛙、小鱼、田螺和泥鳅为食。每年1至6月为繁殖期,每窝产卵一至四枚,孵化期28天,雌雄轮流孵卵。

鲨鱼

鲨鱼属于软骨鱼类,它的品种很多,并以其凶猛而为人所知。鲨鱼中有一种真鲨,是现代鲨鱼类中最大的一种。

真鲨眼睛是圆形,瞬膜发达,喷水孔已退化,鼻孔距口较远,前鼻瓣有一小三角形突出,后鼻瓣不分化。它的嘴特别大,呈深弧形,唇褶不发达,牙像锯齿,鳃孔中大,最后两个位于胸鳍基底上方。它具有两个背鳍,前面的一个大,后一个小,尾鳍下叶前部三角形突出,胸鳍宽大,像镰刀形。

鲨鱼是一种古老的鱼种,它绝大部分生活在海中,少数种类也进入淡水河,如印度的恒河,中东的底格里斯河和非洲的赞比西河等。我国现有真鲨十余种,常见的有黑印真鲨,沙拉真鲨,阔口真鲨,侧条真鲨等。鲨鱼属暖水性鱼,卵生或胎生,肉可食,肝是制鱼肝油的原料,鳍可制“鱼翅”。

中华鲟

中华鲟是我国特有的古老珍稀鱼类。它的嘴尖突,口小无牙,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四条触须,用来寻找水底的无脊椎动物、小鱼等。中华鲟特别引人注目的特征是身上披覆有五纵行大型的骨板,使它显得十分威风。

中华鲟牛在长江里,长在海洋中。性成熟时,迁移到我国的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栖息、肥育。秋季,顺长江逆流而上至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幼鱼孵出后,便跟随亲鱼远征,向河口、海洋游去。

中华鲟体大肉美,卵可制鱼子酱,是珍贵食品,但目前濒临绝境,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比目鱼

在我国沿海,有一种栖居在浅海层的鱼。它不是平卧,而是侧卧在海底,两只眼睛都长在身体向上的这一侧。由于身体一侧长了两只眼,另一侧无眼,人们就叫它比目鱼。将两眼长在左侧的叫鲆,如产于黄海、渤海的牙鲆;将两眼长在右侧的叫鲽,如产于黄海、渤海的高眼鲽。

但是,刚孵出的小比目鱼和父母不一样,它们的眼睛同其他鱼类一样,是对称地长在头部两侧的。出生后约二十天,开始卧在海底生活,一侧的眼向上移动与向上这一侧的眼逐渐地并列起来了。

比目鱼肉味鲜美,是重要的经济鱼类。

海马

在温暖的海域里,生活着大约30多种头像马、身似镰刀,拖着长而灵活的尾巴的小动物。大的身长30厘米,而小的仅8厘米。它被称为海马仅仅是因其头部形状,其实它们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的鱼类,属海龙科。

海马游泳的速度极慢,既不能追逐食物,也无法逃避敌人。所以它常静静地用尾巴绕在海草上,等待吞食从身边浮游而过的小生物,并依靠特有的变色本领,和周围的海草混为一色而保护自己。

海马的繁殖方式最为有趣。交配前,雄海马先将其腹部的袋囊充满水,然后雌海马将卵产在雄海马的袋囊中,雄海马也射精在内,受精卵在囊中经过七天左右孵化成形,幼鱼还继续在海马爸爸的囊中生长发育约50天,然后,雄海马会将身体弯曲,产生反弹动作,把幼鱼一条条从囊中放出。

海马虽属鱼类但不能食用,自古以来被用作中药,有健身、催产、止痛、强心功效。现在可以进行人工养殖。

黄鳝

蛇形的黄鳝是一种淡水鱼类,它喜欢在稻田、泥塘、河岸打洞穴居,秋冬季节,它能钻入泥底躲过严寒,由于黄鳝的肉味鲜美,它又是人们餐桌上的佳肴。黄鳝在它的生长时期里,身体会发生一种非常奇怪的变化,它的一生要经过雌雄两种不同性别的发育过程。刚刚孵出来的小黄鳝都是雌的,所有个体身体里都只有卵巢。小黄鳝性成熟就进行产卵,产卵之后,随着它身体的逐渐长大,卵巢也开始发生变化,渐渐地变为精巢,黄鳝也就由雌性变为雄性了。所以我们看到的小黄鳝都是雌的,大黄鳝都是雄的。生物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性逆转”。这是黄鳝身体发育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

鮟鱇

鮟鱇鱼生活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海底。这种鱼的奇特之处是它的头部生着一条很奇异的鳍棘,好像一根长而柔软、能活动的“鱼竿”,在鳍棘的顶端有一皮瓣,如同诱饵。鮟鱇鱼把身体半埋在沙子中间,把这条鳍棘伸到外面。它用这种特殊的诱饵去引诱在附近游泳的小鱼,一旦小鱼抵挡不住诱惑而向它游去,鮟鱇鱼的大嘴就会毫不费力地捕捉到美味的食物。

这种生活在水底的鮟鱇鱼身体呈短圆锥形,头巨大而扁平,嘴扁而阔,其边缘长有一排向内的牙齿,双眼长在头背上,身体柔软,没有鳞,它通常生活在5百至1000米的深海底,冬天到初夏会移动到浅海产卵。

对虾

对虾属节肢动物甲壳类,是我国黄海、渤海中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因为个儿大,过去常成对出售而得名。

对虾起源于暖海,虽然在水温较高的夏秋两季能够在渤海湾生活和繁殖,但到寒冷的冬季,当水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生命活动便受到威胁。因此,对虾每年都要长途迁移到黄海南部海底水温较高的水域去躲避严寒。这种有规律性的迁游,叫洄游。

对虾的虾群越冬时是分散的,多不捕食,活动能力很差。在越冬场经两个月潜居生活后,随着水温的升高,对虾活动能力逐渐增强,生殖腺也逐渐发育起来。从每年3月底起,分散越冬的对虾相对集中,成群结队地向北前进。历时2个月,行程近千里,到达近岸浅海分散产卵,繁殖后代。这种为寻求产卵场所而进行的洄游叫生殖洄游或产卵洄游。雌虾经过长途“旅行”已疲惫不堪,产完卵大部分都会死去,只有体力较强的才能继续生存。

对虾有2条细长的触须,触须长度是它身体长的2倍多,胸部肌肉强大,腹部的最末端有一扇形结构——尾扇,不仅能控制身体平衡,也能使它急剧反弹后退,以避敌害。

对虾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现在我国能够大量人工养殖。

蜘蛛

全世界的蜘蛛约有36000多种,最小的体长只有0.6毫米,最大的可达90毫米。

蜘蛛没有触角,头胸部有六对附肢,第一对附肢叫螯肢,位于口前部,呈半钳状,有感觉作用,内有毒腺管。第二对附肢叫触肢。蜘蛛就是用这两对附肢来攫咬或螫剌猎物,注入毒汁和含消化酶的唾液,以麻醉、毒杀以至分解食物,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吮吸食物。其余四对附肢为步足,是真正的运动器官。

结网捕食是蜘蛛独特的本领,结网用的丝是蜘蛛腹部的纺织腺分泌的。在结网蜘蛛中,习性不同,结网的形状也不同,有天幕网、漏斗状网、不规则网和盆网等,其中最精致的便是常见的车轮状圆网,呈放射状,犹如古代的八卦阵。

蜘蛛食性广泛,食川各种昆虫,有时甚至捕食比它身体大好几倍的小鸟,如食鸟蛛。田间蜘蛛,捕食的大多是农业害虫,因而可以允当生物防治中的重要角色。

蝎子

蝎子与蜘蛛是亲戚,也是节肢动物。蝎子周身披着几丁质的铠甲,在不分节的头胸部,有单眼和复眼以及六对行动灵活的附肢。第一对钳状附肢叫螯肢,第二对是巨大的螫足叫脚须。双螯举起,威风凛凛,是捕捉猎物的工具。其余四对是用来奔跑的步足。蝎子的腹部较长,分节明显。腹部未端有一球体,内藏毒液,突起部分形成的尾刺高高举起,活像一把战刀。

蝎子多在夜间活动。一旦遇上猎物,它立即用脚须钳住,尾巴钩转,用尾刺注射毒汁,将猎物毒死,有些毒蝎甚至还能致人死命。

蝎子不仅对猎物凶猛,对自己的“亲人”也很残忍。交配前,雌雄蝎脚须相钳,交臂跳舞,可持续数小时之久。一旦雄蝎完成受精作用,雌蝎便凶相毕露,咬死雄蝎作为食物。但雌蝎对后代却竭尽母爱,小蝎往往攀在母蝎背上,逍遥自乐。母蝎负子而行,极尽保护职责,直到幼蝎能独立谋生。

蜈蚣

人们习惯把蜈蚣、蛇、蝎、壁虎和蜘蛛称为五毒,把蜈蚣列为五毒之首。

蜈蚣的身体又扁又长,由15至177个体节组成。它的身体除第一对足变成颚足和身体末端两节无足外,其余身体各节均有步足一对。蜈蚣喜欢生活在石块下或木材下的潮湿土壤中,白天休息,夜间出来活动,找寻食物吃。它是专门食肉的动物,即使遇见长长的蚯蚓,也能一口咬住,同时注进毒液,不到一个小时,就能把蚯蚓噬食干净。正像野兽一样,蜈蚣爱吃活的动物,而对于捣碎的昆虫肉片,蜈蚣的兴趣是不大的。

蜈蚣平时喜爱单独栖息。一到生殖期,就成双成对居住,春季交配产卵,雌蜈蚣产过卵以后,就守在卵堆旁,一刻也不离开,直到小蜈蚣出世以后,它才拖着疲惫的身子离开。

你知道这些奥秘吗

大象墓地之谜

在很久以前,曾经有各种各样的大象在陆地上生活,如今只剩下非洲象和印度象两种了。非洲象的耳朵很大,牙齿也较粗,性情非常暴躁。印度象性情温驯,容易驯服。

象的牙齿叫象牙,可以用来雕刻各种工艺品。一支象牙,可值很多钱。很早以前有一种传说,大象能预知自己的死亡,当它的寿命快要完结时,它就会走到墓地去死掉。如果真有大象的墓地,那里一定有很多的象牙。以前曾有很多人到野生象的王国——非洲去探险,其中有不少人是为了寻找象牙而去的,不过至今还没有人找到大象的墓地。俄国探险家布克莱斯特兄弟曾带着四名非洲肯尼亚人钻进了茂密的热带森林企图寻找大象的墓地。据说大象墓地仅非洲就有七处,但至今还未发现一处。

贝加尔湖生物之谜

位于前苏联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的贝加尔湖,是“自然界在一切方面的奇迹”。湖中拥有极其丰富的鱼类和其他生物资源,已经研究过的动物超过1200种,植物超过600种,其中特种生物1083种,这在全世界的湖泊中独占鳌头。最使科学家感兴趣和难于理解的是湖中生物具有不同凡响的三个特点:首先,生物界的古老性。许多生物在西伯利亚的其他江河湖泊里都找不到踪迹,只有在几千万年甚至几亿年前的古老地层里才能找到类似的化石;其次,还有不少生物,要到相隔甚远的热带或亚热带的个别地方,才能发现它们的同种或近亲;第三,湖水为淡水,可湖中却生活着许多地道的“海洋生物”。关于贝加尔湖为何具有上述三个不同凡响的特点,湖中特有生物来源等问题,至今有多种观点相持不下,众说纷纭。从18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已经用十多国文字,在二十多个国家里出版了2500多部有关贝加尔湖的著作。可以看出这些谜就像贝加尔湖本身一样,深奥莫测,需要人们继续不懈地探索下去。

野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