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河南许州临颍县有一个秀才叫查樊,喜欢舞文弄墨,是远近闻名的雅士。因此,人们都叫他查生。这天,是查生结婚的大喜日子,他的新娘子是邻村的尹贞娘。花烛之夜,夫妻俩进了洞房,查生掀开妻子头上的红布,俩人相依相偎,互吐衷肠。
查生正要脱衣就寝,尹贞娘道:“郎君自幼读书,乃饱学之士,日后必能求得功名,扬名显贵,凡夫俗子岂能与郎君相比。今日洞房之夜,哪能不吟几句就睡觉?我出一句诗,若郎君能对得出,妻即与你同床共枕。若才学不及,郎君宜再刻苦致学,今夜恐难如愿。”查生听罢,便让妻子出句。贞娘吟道:“点灯登阁各攻书。”查生思索半晌,未能答出,不觉面有愧色,就辞别妻子,手执蜡烛,往讲学堂而去。
当晚,讲学堂有几个书生还在读书。他们见查生新婚之夜到此,都不解地问:“查兄今晚洞房花烛,为何不陪伴新娘,享受夫妻之乐,却到此来夜读?”查生见众人间,便把贞娘出诗征答之事说了,众书生面面相觑也答不上来。书生里有个叫郑止的,此人生性邪恶好淫。他听到查生所言,便托辞走开,来到查生的新居,冒充查生奸污了贞娘。
原来贞娘出诗征对,只是想戏弄一下郎君,并非有意为难他。谁知查生竟含羞而去,她心中后悔莫及。一会儿,她觉得有人入室上床,房内未点灯,也看不清模样。贞娘只当是郎君回来了,哪里想到是假郎君?便问:“郎君刚才未答诗句而去,现在又回来,莫非已想出佳句么?”郑止不说话,贞娘见其无言,以为郎君生气了,也就不再问。天快亮时,郑止悄悄地溜走了。
天亮后,查生回到家,见贞娘正在梳妆,便施礼说:“昨夜妻出佳句,小生才疏学浅,不能应答,心里非常惭愧,有失奉陪。请娘子不要见笑。”贞娘说:“郎君昨夜已回来陪伴,何出此言?”贞娘追问再三,查生坚持说在讲学堂彻夜读诗,确实没有回来。贞娘细想查生所言,知道自己被他人奸污,便对查生说:“郎君前程万里,今后要勤奋读书,求取功名,不用再挂念我。”随后就在书房里悬梁自缢了。
查生发现贞娘自缢,急忙与父母把她救下来,可贞娘已断气了。查生失去爱妻,悲痛万分,昏倒在地。贞娘未留下只言片语,一家人不知何故,只得把贞娘尸体入棺安葬了。
庆历三年八月中秋节,包公巡行来到临颍县。巡府庭院中有棵梧桐树,树干高大,枝繁叶茂,树下清凉宜人。晚上,包公叫人把虎皮大椅移到树下,坐在椅上,边品茶边吟诗赏月。包公偶得诗句:“移椅倚桐同观月”,想凑出下句,思考半晌,也没有凑上,便靠在椅上睡去。似睡非睡之间,朦胧中见一年轻女子,年纪二八,美貌超群,忽然跪在包公面前,说:“大人所吟乃佳句,何不对:‘点灯登阁各攻书?’”包公见她对得非常妙,便问:“你这女子住在何处?可通报姓名。”女子道:“大人若要知我姓名来历,问问本县讲学堂的秀才就知道了。”说完,化做一阵清风而去。包公醒来,辗转思索此事,颇为奇怪。
第二天,便让差役传唤讲学堂的秀才,全都到包公巡府去考试。包公从《论语》中找题,让考生以“敬鬼神而远之”为题作文。又将“移椅倚桐同观月”诗句写在题尾,令对出下句。查生也来赴考,他见此诗句与贞娘所出诗句十分吻合相配,便写出“点灯登阁各攻书”一句。考生作文完毕,包公令大家在外等候。他审看试卷时,见查生所答诗句正是梦中女子所言,即叫来查生问道:“看了你的文章,觉得你的才学一般,但此诗句却是佳句。以你的才学,对不出这样的诗句。这句诗出自于谁,你如实说来,不得搪塞。”查生把前事一一禀告包公。包公道:“那夜你去讲学堂读书,讲学堂中必有奸徒,知道你当夜不回,便冒充是你,到你家与你妻子同睡,奸污其身,故你妻子含羞而死。你把讲学堂中人一一报来,我可以替你伸冤。”查生说:“生员中有个叫郑止,平时极好戏谑。”包公听罢,令差役传唤郑止到堂。郑止拒不招认,包公下令对其用刑。郑止受刑不过,只得招供。包公取了供状,判郑止奸污屈死人命,押赴法场处斩。
旁边有官员问包公:“郑止拒不招供,此事又无证据,便对其用此重刑,难道不怕屈打成招?”包公道:“此案凭推理便可得出结论。我审案无数,此案最简单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