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11月,北京召开了又一届黄埔同学会。往日年轻的棒小伙子们,而今都已成了耆耋老人,他们聚在一堂,愉快地聊些往事,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其中一位老人,似乎看见了一个熟人,定着眼打量了那人许久。那位熟人似乎觉察到了什么,转过脸来,朝这位老人一看,四目相对,彼此十分惊讶,却又十分尴尬。38年了,这是他们再一次见面。
两人对视的一刹那,思绪同时回到了38年前的那一天……
1948年9月,黄维被任命为华中剿总下辖的第十二兵团司令。
黄维并没有争抢这个职位,甚至说他压根就不想来,他之所以当上这个兵团司令,完全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可惜这个馅饼有点过期,而且很快发霉,变成了臭馅饼。
十二兵团下辖四个军,配属一个快速纵队,全兵团十二万人,不仅武器精良,而且人员满编,这在全国来说绝对是数一数二的豪华阵容。四个军除85军是何应钦派系外,其余第10、14、18军均属于陈诚土木系,而且18军是五大主力之一,战斗力非凡。十二兵团是在原整18军基础上组建的,和邱疯子二兵团在整5军基础上组建差不多,兵团司令按理说该是整18军军长胡琏吧,但是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非常讨厌这个胡琏,胡琏作战我行我素,不听招呼,是个连小诸葛都头疼的家伙,所以白诸葛坚决抵制胡琏来当这个兵团司令,态度相当强硬,要是让他胡琏当,他白崇禧就怎么怎么着。
老蒋只好派人去询问在东北碰了一鼻子灰、去上海养病的陈诚,你看怎么办,谁来当这个兵团司令合适呢?
陈诚掐着手指思前想后,什么资历威望啦,生活习惯啦,工作态度啦,作风癖好等等的全都考虑一遍,最后说:黄维吧!
黄维,江西贵溪人,在师范学校毕业后,先是回乡当了个小学老师(又一个小学老师!)。
黄维这个人,读书很多,性格孤傲,学究气浓郁,平日做事刻板,严肃认真,脑袋一根筋,很不招人待见。这类人,我们背后总会指指点点,看,这个书呆子!
黄书呆子考入黄埔后,对军事学产生浓厚兴趣,一头扎入书堆,阅读了大量兵书。毕业后参与东征北伐,一直在11师或者18军发展,1937年时任18军67师师长的黄维跟随18军参与了残酷的罗店绞肉机之战,38年升任18军军长,39年接任54军军长,率部在滇越边境与日军作战。
这时,书呆子发现了一个问题(可能别人早就发现了),官兵吃的粮食里面掺沙子!书呆子眼里容不得沙子的,立马发电报找军政部长何应钦理论。何应钦正好想压制土木系,现在竟然有人跳出来找他麻烦,要死啊,他立马派人去54军清查黄维,找黄维的茬,同时请求老蒋把黄维撤职查办。黄维一气之下辞官不做回老家了。(抗战何应钦撤黄维,陈诚去东北撤陈明仁,派系倾压何其严重!)
从此黄维脱离了军队指挥位置。
44年,应“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号召,广大知识青年应征入伍,老蒋重新启用黄维,让他培训学生,黄维这一行干得不错。抗战胜利后,黄维根据要求,模仿美国西点军校体制,在武汉筹建新制军官学校,他任校长。
黄维有过教师经历,现在又来当校长,自然是轻车熟路乐此不疲。面对学生那些纯真的面孔,既简单又真实,大概黄维比较喜欢这样的生活。
所以当老蒋找黄维谈话,让他出任十二兵团司令时,黄维推脱,不想去。
老蒋很不高兴,搬出了老一套:现在再不齐心协力消灭共匪,我们将死无葬身之地!
黄维没听过“死无葬身之地”之类惊悚的言论,整得好像他黄维不去党国立马垮台一样,黄维感到责任重大,没办法,只好赴任了。不过到十二兵团上任的时候,黄维对属下说,他只当六个月,等这一仗打完,他继续回去当教书匠。
胡琏没捞上兵团司令,以父亲病危为由回家省亲了。资料大都以胡琏赌气回家去了,个人以为,有赌气的原因,但胡琏父亲确实也是病危,而且很快病死了,可见病危不是假的。胡琏没有及时归队,个人觉得还是他没当上司令很没面子,组建兵团时,可能属下们都称呼他为司令了(国人喜欢这样),结果该当上没当上,不好意思回去了,中国人还是很讲究面子的。等黄维兵团被围在双堆集,这才坐飞机回去,而且黄维让他再回南京催援,不要回来了,胡琏还是义无反顾又回来了。这说明胡琏并没有和黄维闹情绪,而且对部队有感情,在困难的时候,还是和大家站在了一起。
黄维从40年脱离指挥位置,到48年担任兵团司令,书呆子已经有八年不与作战部队打交道了。不过黄维认为自己没问题,他胸有兵书千万卷呢!
但是,黄维面对的不再是纯真的学生,而是战神刘伯承!
10月下旬,黄维兵团被刘伯承两个纵队牵着鼻子在豫西大山里转圈圈,拖得精疲力尽,等黄维兵团回到确山、驻马店休整没两天,淮海战役爆发,黄维受命率兵团加入徐蚌战场。
路线规划好了,从确山出发,途经正阳、新蔡、阜阳、蒙城、宿县,然后抵达徐州,这一路要渡过汝河、洪河、颖河、西淝河、涡河、北淝河以及浍河,跋山涉水不轻松。
书呆子率领三个军和快速纵队于11月8日在确山出发。咦,怎么少了一个军?
原来白崇禧一直把85军编入张淦兵团作战,这次黄维兵团东调,白崇禧想扣住85军不放,但经过书呆子与国防部的多次严正交涉,小诸葛才把85军吐出来。85军在黄维兵团后面紧赶慢赶,终于20日在蒙城赶上了大部队。
其实有这个军还不如没有!如果朋友们记性好,我们是见过这个85军的,就是当年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时,前挡后追像条讨厌狗的整85师,当时85师下辖有个110旅,旅长叫做廖运周,汝河南岸故意放开口子让刘邓大军通过的那位。
黄维兵团出发后,一路上就没消停过。刘伯承率领二、六两个纵队一路尾随,不断袭扰,让黄维吃不饱睡不好,有火没处发,有劲没处使。老蒋给黄维的命令是迅速向徐州推进,黄维不可能过多地与刘伯承两个纵队周旋,只有心无旁骛迅速地前进。从颖河开始,后面的每条河流甚至河沟,都有地方武装在河对岸阻击,使黄维每过一条河流,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11月18日,黄维兵团抵达蒙城。
黄维用10天时间走了300多公里,平均每天前进30公里60华里,这个速度与解放军铁脚板比起来不算什么,但与大多数的国军蜗牛救援队比起来,简直就是火箭的速度!许多军事专家分析,导致黄维兵团覆没的,恰恰就是黄维前进的太快了,他的快,出乎你想象!
当时华野倾全力啃黄百韬这块硬骨头,中野在16日袭占宿县,老蒋一面催促黄维向徐州靠拢,一面在蚌埠组织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向宿县进攻,中野同时面对两路大军三个兵团的进攻,而且其中的黄维兵团还是不要后方的进攻。中野的压力山大!
刘陈邓联合要求粟裕不要再想吃掉邱李两兵团,而是迅速抽调几个纵队南下,协助中野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中野吃掉黄维或者李刘其中一路。******同志看到华野吃黄百韬很费劲,也同意了刘陈邓的想法,但毛主席是想先吃掉李延年、刘汝明的。可是李延年狡猾狡猾地,一会儿前进,一会儿跑回去,一会儿又上来了,折返跑似的折腾,非常不积极。刘汝明呢,直接谈不上积极不积极,刘呆子是在应付公事。
而黄维这个书呆子低着脑袋一路向前拱,引起刘陈邓的高度关注。既然华野吃不了邱李,李延年刘汝明又疑神疑鬼徘徊不前,那就拿黄书呆子开刀吧!中野留秦基伟九纵与李延年刘汝明周旋,中野主力开始有预谋地吸引黄维兵团进来,在大范围包抄,最终以大无畏的精神,以十二万人包围了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
华野歼灭黄百韬后,留1、3、4、8、9、12、鲁中南、两广、特种兵九个纵队监视徐州杜聿明集团,2、6、7、10、11、13、渤海七个纵队南下,中野11纵归建中野。华野6纵与渤海纵替出中野9纵,担任了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的任务。
以上调整,形成了刘伯承所说的吃一个(黄维兵团)、夹一个(杜聿明集团)、看一个(李延年刘汝明集团)的战略部署。
有人说,如果十二兵团司令换成胡琏,十二兵团不至于覆没这么快。有道理吗?有道理!这个胡琏,老头子的话不见得一定听,只要胡琏这条狐狸嗅到了危险,他会立刻停下来。可是书呆子不会,老头子的命令,他一定不打折扣地完成。
当黄维抵达蒙城的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了危险。前面的解放军已经不是打了就跑,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地打阵地战,说明他的对手已经从地方民兵变成了正规军,这一点值得注意。还有一点非常值得注意,就是在黄维兵团左侧,发现了解放军大部队迂回!这他妈怎么回事!
黄维向南京发电,请求暂缓前进,以涡河为掩护,向东南的怀远(怀远紧挨着蚌埠)转进,与李延年刘汝明联系上之后,一块儿北上。
老蒋的命令不用猜也能知道——不行!按原计划前进!
书呆子严格执行了老蒋的命令。
20日,黄维命18军攻击,强渡涡河,23日,黄维兵团继续以国军高速水平前进,强渡北淝河,同日向浍河南岸的南坪集发起进攻,并占领之。当夜,18军强渡浍河,在浍河北岸向中野陈赓4纵、秦基伟9纵的纵深阵地进攻。
黄维把兵团司令部临时设在了南坪集。
到24日,黄维发现了更严重的情况,两翼均发现了大部队运动!而且通过侦听到的****番号已经达到七个纵队(即中野1、2、3、4、6、9、11纵)!还有一个消息,黄维几天前待过的蒙城被解放军攻占!
形势异常危急!
黄维紧急召开了军事会议。
兵团参谋长肖锐一直是胡琏的参谋长,此人足智多谋,但也相当狡猾,当黄维放弃蒙城继续前进时,这家伙说阑尾炎犯了,溜之大吉。所以兵团参谋长不在位,与会的只有能力不强的副参谋长及各位军长。
18军军长杨伯涛一直跟随胡琏作战,深谙胡琏的战法,他此时也意识到了情况的严重性,当黄维问下一步怎么办时,别人都装哑巴不说话,杨伯涛则快人快语,站起来就说:这是刘伯承下了一个套,等着咱往里钻,趁****尚未合围,迅速向东南方的固镇转移,与李延年刘汝明汇合!
黄维沉吟半晌,基本同意了杨伯涛的建议。
黄维这次要违背老头子命令了!
可惜晚了!
黄维让各军交替掩护回撤浍河。在浍河南岸,因为一个传达转移命令的参谋失踪,让黄维又犹豫起来。此时浍河北岸的解放军已经开始有组织地反击。
半天之后,黄维终于下定决心,不管老头子的命令,继续转移。
转移过程中,第14军遭到渡过浍河的解放军攻击,损失惨重,溃兵冲垮了第10军阵地,使第10军也受到了波及。
人都是有私心的,书呆子也不例外。黄维在向固镇转移时,想找一个师放在前面搜索前进,说白了就是开路。用哪个呢?10军、14军受到解放军攻击,损失不小,尤其14军,几乎溃不成军了。18军是陈诚的命根子,轻易不要使用(为何如此?实在搞不懂,后面邱疯子也是这样做的)。
这时黄维想到了一个人——廖运周!
黄维选用廖运周原因有三,一是廖师属于何应钦派系的85军,放前面当挡箭牌,打光了拼光了无所谓;二是廖运周也是黄埔生,五期的,应该有不贪生怕死的黄埔精神;三是黄维与廖运周打过交道,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当团长的廖运周曾去拜会友邻当师长的黄维,黄维赞助了他八门炮。选廖运周最合适!
黄维调110师去开路,85军除了廖运周外,上到军长吴绍周,下到普通官兵,对黄维这一做法很不高兴,认为黄维这是歧视他们。其实黄维就是在歧视他们,后来黄维把85军分割使用,放在18军外围当挡箭牌,分配物资弹药也存在歧视。黄维这些做法,都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25日夜,黄维兵团转移到双堆集附近,前进受阻,他被中野七个纵队包围在了以双堆集为中心方圆十余里的圈子里。
中野要人人不够,装备又粗制滥造,这十二万人竟然把装备精良的黄维兵团十二万人包围,是怎么做到的呢?说出来不要吃惊,解放军是靠人民军队作战特有的杀手锏、农民家家户户都有的农具完成的,那就是——铁锹!
铁锹?干什么用?不是让解放军官兵们扛着铁锹冲上前线,朝国军兄弟们的钢盔猛拍,而是弯着腰弓着背俯下身子踏踏实实挖土。挖一条壕沟,不够,再挖一条,还不够,再挖,挖十几条,几十条,上百条,再挖交通壕,挖隐蔽部,挖俱乐部,甚至挖小剧院,挖戏台子,今天说不定还会挖出KTV,挖出酒吧……
这密密麻麻几百条战壕在黄淮平原上形成了大纵深阵地,让黄维的机械化兵团动不了打不出,活活困死!
黄维不免紧张起来,26日下午,他找来前面开路的廖运周,问他:****形成了包围圈,你看怎么好?
廖运周多聪明一人,他才不接这话头:司令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有何决策尽管下命令,我师保证完成!
黄维见这位老学弟(廖运周岁数比黄维大)有魄力,很高兴,说:我打算趁****包围圈还没完全形成,立足未稳,打他个措手不及,用四个师齐头并进,一鼓作气冲出去!
黄维判断很对,解放军刚刚围上黄维,战壕才挖了一两条,不足以挡住黄维坦克大炮的进攻。
廖运周大脑迅速旋转,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忙说:司令官英明,我师请求打头阵!
黄维太高兴了,自己果然没看错人,危急存亡之秋领受任务,国军将领们大都推三阻四,这老哥不同凡响,自己挺腰板上,难得啊难得!黄维本来就把廖运周师算在内,既然主动要求,自然顺水推舟答应了。
廖运周说回去准备,一回师部,立刻派人把黄维的突围计划送到对面中野六纵王近山那里了。
廖运周考虑四个师齐头并进,他夹在中间,做事不方便,而且黄维这书呆子轻易不怀疑人,所以廖师长又跑回司令部,向黄维建议:不如这样吧,我们师先行动,如果一切顺利呢,后面三个师跟上,而您的18军不要动,做总预备队,这样最为稳妥。
黄维连大脑没过,批准了廖师长的建议,而且受了感动,称廖运周为好同学好同志,还慷慨地让廖师长想要什么就说,坦克榴弹炮好东西随他挑!
到了27日拂晓行动前两个小时,廖师长不厌其烦地又跑到司令部汇报情况,说发现有机可乘,准备行动!
黄维拿出一瓶藏了很久的白兰地,与廖运周喝了一杯,兵团副参谋长也与廖运周喝了一杯,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黄维与廖运周紧紧握手:十二兵团的生死存亡在此一举,拜托了!
廖运周转身离开,黄维目送廖运周远去。两人这一别,就是38年。
黄维寄予殷切希望的突围行动按时打响,他守在报话机旁密切注意前方动向。
从报话机来听,廖运周师一路突飞猛进,突破数道防线,一切顺利。书呆子很高兴,立刻派第10军三个师迅速跟进。他想,这下好了,打出去后迅速向固镇转移,只要与李延年刘汝明汇合一处,就什么也不用怕了,沿着津浦路攻击,说不定还能打通津浦线,把徐蚌战场彻底翻盘!
后面跟着的三个师肆无忌惮放心大胆地向前走,反正前面有打头阵踩地雷的,他们怕什么!就在这三个师一摇三晃往前开进时,突然迎头遭到解放军猛烈的打击,前面左面右面都有解放军预设阵地,三个师瞬间被打得晕头转向鬼哭狼嚎。
黄维不断收到后面部队报告:****火力猛烈,我部损失惨重!
书呆子彻底搞不懂了,打头阵的廖运周进展顺利,怎么后面跟进的反而损失惨重?黄维派飞机侦查,飞机与廖运周联系畅通。书呆子再与廖运周联系,廖运周还是那句话:进展顺利,正加速前进!
这是怎么回事?
书呆子成了摸不着脑袋的丈二和尚!
黄维想让廖运周回头策应后续部队,再和廖运周联系,这时,他突然发现,110师消失了,联系不上了!
黄维后背发凉,感觉大事不妙,慌忙下令那三个师停止前进,就地防御。
书呆子的突围宣告破产。
一天后,黄维收到了廖运周战场起义的消息!
从11月25日开始,到12月15日结束,书呆子被围在双堆集21天。期间,杜聿明集团南下曾给书呆子带来了一丝希望,可不久杜聿明被围在陈官庄的消息传来,彻底让黄书呆子死心了。很快85军23师加一个团被廖运周策动,投降了解放军,吴绍周基本成了光杆军长。
85军的起义和投降,严重影响了十二兵团的军心士气。
12月6日,中野对黄维发起总攻,打了三天,没有吃掉黄维!华野抽调三个纵队参与了对黄维的围攻。
12月15日傍晚,黄维做最后一搏,这次他直接发起了四面突围,不管了,谁跑出去算谁的。
黄维、胡琏、吴绍周分坐三辆坦克,跟在18军11师后突围。
经过一条小河时,黄维、胡琏的坦克压断了浮桥,吴绍周一看过不去了,得,索性命坦克停下来,自己坐在一座破庙门口,等着解放军来俘虏。他说,他的部队,要么起义,要么投降,他回南京还有好果子吃吗?还不如当俘虏得了!
在一个岔路口,黄维的坦克向西南那条路开去,而胡琏向东南那条路开去,两人分道扬镳,一生未再见面。
人生的岔路口很多,走哪条路很重要,坐哪辆坦克也很关键!
胡琏上坦克前中了流弹,被人搀上坦克。他坐的这辆坦克很给力,一路向东南开去,没出现问题。路上遇见了一队民兵,胡琏说:别管他,开过去!
那队民兵看见孤零零一辆坦克朝阵地后方开去,以为是自己人,就礼貌地闪开了道路,结果坦克呼啸而过,让他们吃了一嘴土。
天黑下来之后,驾驶员分不清方向,胡琏打开盖子,钻出坦克,根据星星判断方位(真人才也),指挥着向蚌埠方向前进。路上遭到了解放军火箭筒攻击,胡琏被轰进了坦克。不过这坦克也是神了,依然坚挺地逃离了现场。等坦克开到没油后,驾驶员馋着胡琏,不知抢了谁家一辆牛车,颤悠悠终于逃到了蚌埠。据说从胡琏后背取出了32块弹片!
胡琏这个人还会出现在我们视线,先不管他了。
黄维坐的这辆坦克比较衰,向西南开出没多远就停转了。黄维跳出坦克,换了一身士兵衣服,继续跑路,很快被追上来的解放军俘虏。
当黄维被认出来后,有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不投降?
黄维拍桌子大吼:我为什么投降?!只有战死的烈士,没有苟且的将军!为了国家民族利益,我会战斗到一兵一卒……
这位记者也是有个性的,当时就火了:你代表什么国家民族?你代表封建官僚,你代表剥削阶级……
“放你妈的屁!”黄维撸起袖子就要动手,被几人拦下了。
解放军领导动员十二兵团高级将领在劝杜聿明集团投降书上签字,只有黄维一个人没签。
在功德林监狱,黄维专心研究永动机,拒不接受改造。所以,黄维被认为是最顽固不化的分子,是最难改造的人。黄维也是最后一批被****的战犯。
38年过去了,往事历历在目。
廖运周认出了黄维,黄维也认出了廖运周。廖运周一时很尴尬,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倒是黄维微笑着邀请廖运周坐下来,他并没有谈及那些不愉快,而是聊起了后来的经历、功德林的趣事。廖运周也谈起这几十年的生活,彼此叹息一番。
三年后,当廖运周听到黄维病逝的消息,失声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