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简单介绍一下解放区分布以及国军针对解放区部署的兵力,让大家在宏观上对解放战争各战场有一个认识。可能熟知那段历史的朋友们认为没必要,但是对于一些仅限于历史课本所讲的解放战争的朋友们来说,提到某个部队某个野战军某场战役,可能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三年内战中,国共双方的兵力、编制、作战区域以及军队主官是不断变化的,前一天与后一天可能就有天壤之别,甚至头一天还有某个军番号,第二天这个番号就消失了。如果严谨详细地写起来,那能整出一本历史专著,书名可以定为《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军事制度的演变》,字数在五十万字以上。
本人只在大体上讲一讲解放战争主要战场的分布以及兵力部署,以便在后面的讲述中有一个参照,某些具体的军制在后文视情再做补充。因为部队主官变化也很快,文中提到的一些将领基本选择有代表性的。
由于是纯粹的知识宣讲,这一节肯定枯燥了些,不感兴趣的朋友大可选择跳过。
先来说共方。
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派出了大量的工作组、大量的地下工作者和大量的正规军深入到抗日战场后方发展根据地,北方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主,南方以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为主,通过不懈努力和奋斗,逐渐逐渐形成了七大块根据地以及东北抗日联军活动的东北地区。
七大块根据地是哪七大块呢?分别是山东、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中原、苏皖(华中)和****中央所在的陕甘宁。
抗日战争结束后,因贯彻****中央达成的“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抢占东北,而且新四军所在的江南力量薄弱,处境险恶,所以主动放弃了江南的根据地,兵力北上。这样就成了东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晋察冀解放区、晋绥解放区、晋冀鲁豫解放区、苏皖解放区、中原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八个解放区。善于观察的您会发现,除了东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外,其余都在几个省的交界上(中原解放区位于河南湖北交界,首府湖北宣化店)。民国时期各个省相对独立,部分省主席就是土皇帝,交界地属于两不管三不管,就像今天两国交界三国交界的地儿。顺便说一句,红军长征路线基本上也是走的两省交界线,不信您查查。
45年10月,****中央派****同志进入东北,担任了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彭真任政委,罗荣桓任副政委,参谋长先为肖劲光后为刘亚楼,政治部主任谭政。你看看,东野出了多少元帅大将!经过这些人的不懈努力,自治军到民主联军再到东北野战军,部队从十几万发展到了一百多万。纵队十二个,一纵李天佑、二纵刘震、三纵韩先楚、四纵吴克华、五纵万毅、六纵洪学智、七纵邓华、八纵黄永胜、九纵詹才芳、十纵梁兴初、十一纵贺晋年、十二纵钟伟。
晋察冀根据地是聂荣臻率115师一部创建起来的,野战军一直变化较大,撤销成立、又撤销又成立折腾了两次,因作战不力损失较大,冀热辽军区也划给了东北民主联军。46年3月整编后辖四个纵队,一纵杨得志、二纵郭天民、三纵杨成武、四纵陈正湘。47年4月,朱德来晋察冀后,任命杨得志为晋察冀野战军司令,罗瑞卿为政委,杨成武为副政委,耿飚为参谋长,辖陈正湘二纵、郑维山三纵、曾思玉四纵(一纵部队归还了晋冀鲁豫野战军)。47年又相继组建了唐延杰一纵、文年生六纵和孙毅七纵。48年5月,晋察冀军区与晋冀鲁豫军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司令聂荣臻,政委薄一波,副司令徐向前、滕代远、萧克,参谋长赵尔陆,政治部主任罗瑞卿。下辖两个野战兵团,徐向前第一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和杨得志第二兵团(晋察冀野战军组成),后又组建杨成武第三兵团。太原战役后,第一、第二兵团改番号后的十八、十九兵团划归第一野战军。
晋绥根据地是贺龙在晋西北及绥远东南建立的,野战军编制较小,仅下辖358旅和五个独立旅,野战军司令为贺龙,副司令为张宗逊,政委关向应,副政委李井泉,兵力不到5万。46年11月,晋绥野战军与晋北野战军合并称晋绥军区,下辖张宗逊一纵、王震二纵(王震率359旅中原突围到陕北后,划归晋绥军区)、许光达三纵。47年2月,一纵调入陕北作战,47年8月,晋绥军区部队全部划归西北野战军。
陕甘宁所辖部队很少,47年年初,为了迎击胡宗南对陕北的进攻,以晋绥军区一纵与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新4旅、警1旅、警3旅、教导旅共6个旅2.8万人组成陕甘宁野战军,张宗逊任司令,习****任政委。同年3月成立西北野战兵团,由彭德怀任司令兼政委,张宗逊任副司令,习****任副政委。7月,西北野战兵团改名西北野战军,8月晋绥军区两个纵队归西北野战军建制。此时辖张宗逊一纵、王震二纵、许光达三纵、王世泰四纵,兵力为4.5万。后又成立了罗元发六纵、彭绍辉七纵、姚喆八纵。
鄂豫皖根据地是李先念率新四军挺进支队深入大别山创建的,相继发展到豫南、鄂东、鄂皖边地区。45年10月,根据中央指示,新四军第5师与八路军南下支队、地方武装组成中原军区,司令李先念,副司令王树声、王震,政委郑位三,总兵力6万。46年6月,老蒋调集三十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李先念等中原突围,部队跑出去不到两万,稍完整的有王震的359旅和皮定均旅,359旅划给晋绥军区,皮定均旅划给了华中野战军。直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才又重新建立了中原军区。
晋冀鲁豫根据地是刘伯承率115师在晋西南创建的,后发展至冀南、冀鲁豫边区。晋冀鲁豫野战军就是出名的刘邓大军,45年末组建,司令刘伯承,政委******,辖杨得志一纵、陈再道二纵、陈锡联三纵、陈赓四纵、王宏坤(后王近山)六纵、杨勇七纵,加上四个军分区部队,兵力达29万。杨得志纵队拟调东北,却留在了晋察冀。一纵归还建制后,与七纵合并组成新的一纵,由杨勇任司令。47年6月,刘邓率一、二、三、六共四个纵队越过黄河挺进大别山,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后相继组建了王新亭八纵、秦基伟九纵、王宏坤十纵、王秉璋十一纵、赵基梅十二纵。48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
山东根据地是39年罗荣桓与陈光率115师主力进入鲁西,在原有的张经武、黎玉的山东纵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发展到鲁中、鲁南、胶东及滨海地区。45年8月,山东军区部队整编成八个师,其中的梁兴初第1师、吴克华第5师、杨国夫第7师调入东北,同时罗荣桓、陈光也赴东北任职。为填补山东的空虚,新四军2师、4师、7师主力及江南的叶飞纵队调入山东,山东军区改由陈毅担任司令。46年1月,山东野战军成立,司令陈毅,政委黎玉,参谋长宋时轮,政治部主任唐亮,下辖叶飞一纵、罗炳辉二纵、谭希林第7师及何以祥第8师,野战军兵力7万。所辖五个军区兵力20余万。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挺进敌后,陈毅、张鼎丞创建了苏南根据地,谭震林创建了豫皖苏根据地,罗炳辉创建了皖东根据地,黄克诚创建了苏北根据地,叶飞创建了苏中根据地,粟裕创建了苏浙皖根据地,彭雪枫创建了淮北根据地,张云逸创建了淮南根据地,后来这些根据地逐渐连成一片,统称华中根据地。45年10月,华中军区成立,司令张鼎丞,政委邓子恢,副司令粟裕,政治部主任谭震林。11月组建华中野战军,司令粟裕,政委谭震林,下辖王必成六纵、吉洛(姬鹏飞)七纵、陶勇八纵、张震九纵。野战军兵力4万,军区部队12万。
由于薛岳的不断打击,陈毅、粟裕先后丢掉两淮、苏中、苏北,陈毅所部与粟裕所部被压入鲁南,47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陈毅的山东野战军与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合并,改称华东野战军,辖叶飞一纵、韦国清二纵、何以祥三纵、陶勇四纵、王必成六纵、成钧七纵、王建安八纵、许世友九纵、宋时轮十纵,野战军兵力27.5万。后又组建管文蔚十一纵、陈庆先十二纵、周志坚十三纵。同时成立华东军区,司令陈毅,政委饶漱石,军区部队有36.5万人。
49年2月,根据****中央指示,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分别改称第一、二、三、四野战军。
介绍这些东西真不容易!
好了,再来说国方。
针尖对麦芒,针对以上解放区,花生米老蒋设立了六大行辕,若干绥靖公署和若干警备司令部。
针对东北****部,设了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针对晋察冀聂荣臻部设了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针对中原李先念部,设立了武汉行辕,主任程潜;另外还有兰州的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广州行辕,主任张发奎;重庆行辕,主任何应钦,张群代理。
为对付山东陈毅部、华东粟裕部,在徐州设了徐州绥靖公署,主任先为顾祝同后为薛岳,下辖一、二、三、八绥靖区;为围攻中原李先念部,在郑州专门设了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下辖第四、第五绥靖区和胡宗南的第一战区。除这两个绥署外,还有川康、川黔湘鄂、衢州等绥靖公署以及重庆、云南、台湾、新疆等警备司令部。
抗战结束后,老蒋开始对国军部队进行整编,军整编为师,师整编为旅,这就是后面会出现的整编师、整编旅。但是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老蒋只完成了陇海路以南的部队整编,而路北没有完成。所以,在东北、华北以及后面山东济南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的国军都是军编制,而到了西北、华东、华中等战场则为整编师。其实整编师基本可以按军来理解,一个整编师绝对不等同于抗战时期的一个师,请大家不要弄混了。
东北行辕最初只有石觉13军和赵公武第52军,46年上半年,孙立人新1军、廖耀湘新6军、陈明仁71军、滇军的曾泽生60军、卢浚泉93军相继进入东北。47年,又从华北调周福成53军、华东调王铁汉49军进入东北作战,石觉的13军却划给了华北战场。东北正规军兵力达30余万。陈诚进入东北后,又组建了龙天武新3军、刘云瀚新5军、李鸿新7军等。
华北行辕孙连仲十一战区辖鲁崇义30军、马法五40军、高树勋新8军、罗历戎第3军、袁朴16军、侯镜如92军、牟廷芳94军;傅作义十二战区辖鲁英麟35军、董其武暂3军、马占山的东北挺进军、何文鼎67军以及驻守榆林的左世允22军。前面三个军一开战便覆没了,后来何文鼎的67军被撤编,不过傅作义又扩编了袁庆荣105军和李士林101军,后台湾警备司令部的林伟俦62军调入华北守备天津。华北正规军总兵力达20余万。
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辖杨爱源19军、赵承绶33军、孙楚34军、楚溪春43军、王靖国61军共五个军,兵力7万。
西北行辕以马家军为主,辖马敦静整18师、马鸿宾整81师、马继援整82师及高桂滋整17师,兵力6.5万。后整17师调入胡宗南部作战。
46年6月,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统一指挥30万大军围攻中原解放区,其兵力为第一战区的武庭麟整15师、唐永良整32师、张耀明整38师、李振清整40师、吴绍周整85师;第四绥靖区的曹福林整55师、刘汝珍整68师;第五绥靖区的赵锡田整3师、陈宗进整41师、陈鼎勋整47师;武汉行辕第六绥靖区的宋瑞珂整66师、沈澄年整75师;第七绥靖区的王作华整4师、马励武整26师、杨文瑔整72师;武汉行辕直辖的胡琏整11师。攻占中原解放区后,整4、11、26、32、40、66、72、75、85师均调入华东作战。
李先念中原突围后,为重点进攻陕北,胡宗南另起炉灶,成立了西安绥靖公署,辖罗列整1师、王应遵整27师、陈武整90师、钟松整36师、廖昂整76师,以及围攻中原后归建的整15、38、85师。后重庆警备司令部罗广文整10师、华东李振整65师调入西安绥署。总兵力20万。
徐州绥靖公署分四个绥靖区。第一绥靖区辖刘雨卿整21师、黄百韬整25师、王铁汉整49师、周毓英整51师、张灵甫整74师和李天霞整83师;第二绥靖区辖李弥第8军、霍守义12军、阙汉骞54军、韩浚73军和陈金城96军;第三绥靖区辖刘振三整59师和王长海整77师;第八绥靖区辖钟纪第7军及张光玮整48师;绥署直辖邱清泉第5军、李良荣整28师、鲁道源整58师、段霖茂整57师、李振整65师、梁汉明整69师、方先觉整88师。
除参与围攻中原的九个整编师调入华东外,武汉七绥区的杨干才整20师、广州行辕的韩练成整46师、林湛整63师、黄国梁整64师、衢州绥署的王泽浚整44师、台湾警备司令部的陈颐鼎整70师、云南警备司令部的王凌云整9师相继调入华东。47年3月,郑州绥署撤销,与徐州绥署合并为徐州陆军司令部,国军华东方向的兵力达到了70万。
47年7月,刘邓跃进大别山,国军从陕北、华东抽调部队围剿刘邓,在九江成立指挥所,由白崇禧任主任统一指挥。
从华东尾追刘邓南下的有第7军、整48师、整58师、整85师;之后又抽调了整9、11、20、28、40师南下。西安绥署抽调了10、15两个整编师进入华中,加上武汉行辕原有的王毓文整52师及重建的整3师、整46师,华中兵力达到近30万。
48年8月,东北、华北、徐州、华中四大主要战场改设为剿匪总司令部,简称剿总,司令分别为卫立煌、傅作义、刘峙、白崇禧,所辖兵力基本为围剿刘邓大军调整后的兵力。
光这样书面上讲,恐怕大部分人都晕圈了。对于地区划分,最好能买一张中国地图,对照着看一看划一划,大体就知道位置了。我记得问过一同事:你说延安在太原的什么位置?那同事不假思索就回答了我:靠,在西北啊!如果不看地图,就会犯这种错误。其实延安的纬度与济南是差不多的。
好了,大体就是这样,可能对于各野战军以及国军兵力的演变不是很详细,甚至有错误,本人只是个抛砖的,发掘出玉来还得靠自己!如果感兴趣,可以去察看一些更为详尽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