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功能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仅依赖于博物馆及博物馆工作者本身,还要依靠社会的力量,而开展志愿者工作不啻为一条有效的途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不仅有利于人们对博物馆的了解和支持,也有利于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想让志愿者真正认识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博物馆就必须先以开放创新意识、大众意识和自我宣传意识走近大众。
1.开放创新意识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前提
陈列、开放、传播是博物馆的本质特征之一,如何实现这些特征所要求的,真正达到传播文化,教育大众的目的,和馆舍、展品、手段密不可分,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博物馆工作者观念更新的意识。
近年来,很多人都在研究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一些理论和思想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而创新的理论被认为是博物馆发展的关键。对处于发展阶段的志愿者活动,博物馆工作者必须用新的观念、新的精神状态来开展这项工作,努力创造条件、开放自己、欢迎并吸引志愿者走进博物馆。现在一些博物馆已经使用了一些志愿者,但也只是局限于讲解服务。如在陈列设计、文档整理和修复一类的,又会认为志愿者不够专业,如果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还要付出人力和物力,就是有适合这类工作的人,博物馆也舍不得拿自己的东西给别人研究。所以,我们在发展志愿者工作中,提高博物馆工作者的开放创新意识尤为重要,应该认识到,志愿者工作的发展,不但是博物馆品质提升的标志,也是创新意识的体现。
2.大众意识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础
庄重严肃的馆舍,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人们对博物馆的基本认识,也是人们对博物馆所藏所展内容的尊重与认可。但是,伴随着这种尊重与认可的还有大众对博物馆是高雅艺术的殿堂而产生的一种高不可攀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的形成,有历史的原因,也有博物馆自身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意识、精神追求,无论从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博物馆受益群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于这种变化,就要求博物馆调整办馆方针,放下“架子”,走近大众,改变过去那种展什么、怎么展是我的事,看不看是你的事的工作方法。就目前来讲,不少博物馆大部分展览的主题过于严肃,手段过于生硬。有些展览虽然着重科学性、逻辑性,强调层次分明,而对审美与娱乐的功能、对艺术感染力、对大众的可接受性考虑的较少。博物馆首先是本地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忠实代表,从这方面讲更要求它具有平民性。英国北部一座小博物馆的做法对我们应有所启示,它将馆藏本世纪初日常用具集中于当地的养老院复原展出,让那些老人的精神世界回归到他们的青年时代,并在这种复原的氛围中安度晚年。在人们的眼里,博物馆已不再是殿堂,而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人们的精神家园,大众不仅是博物馆的常客,也是博物馆的主人。这种大众意识,让人自愿走进博物馆,自愿为博物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基础,也是开展志愿者工作的源泉和动力所在。
3.自我宣传是博物馆开展志愿者工作的目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博物馆要发展,要搞活,必须加大对自己的宣传力度,应该说这也是博物馆的一大使命。作为文化公益机构的博物馆要想吸引社会的广泛关注,让大众以极大热情关心我国博物馆的发展,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提升博物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就必须充分宣传自己。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和只会“门里”宣传的印发小册子做法已不能适应今天博物馆的发展,应充分借助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的宣传优势等多种途径来扩大博物馆的影响,而发展志愿者也是宣传自己的最好途径之一。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和各社区,他们的语言和行为必然会对他们周围的人产生影响。由于志愿者是出于热爱和兴趣,在平时生活中,他们也会特别注意与博物馆有关的信息,而他们的工作内容也会成为其与朋友、家人和邻居谈论的话题。正是这种对博物馆相关信息的反复谈论和转述,使得博物馆得以广泛而持续地宣传,这种宣传更具有亲切感和说服力。
三、让志愿者走进博物馆
在发达国家,志愿者活动是一种正常的社会工作,既能满足实际的社会需求,又使参与者获得精神价值。志愿服务会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继而增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加快公民社会的形成。志愿者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博物馆应顺应这个潮流,切实重视这项工作。
1.逐步建立志愿者工作的管理机制
志愿者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作能否有序地进行,是否落到实处,与管理密切有关,为组织与管理好志愿者的发展,在博物馆内部应成立主管机构,以统一进行注册、接受志愿者申请、开展培训、推介和拓展志愿者服务业务、评估志愿者业绩及管理志愿者服务档案数据库等。
必须的机构,是开展志愿者工作的保证。在美国的博物馆内,设有志愿者协调员,负责志愿者工作的分配、调遣、管理和考核。在台湾,大的博物馆都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志愿者的各项工作。香港在1970年就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发展局,承担志愿者事业的枢纽角色,致力于推广、组织发展持续的志愿者服务。而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志愿者工作刚刚起步,有关机构及规章制度还没有正式订制。我们需要仔细规划出志愿者人员可以有效工作的范围和责任,检验它们并考察我们自己领导这些的工作能力。我们还需要评估志愿者制度的有效性以及随之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关于规章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结合本地本馆的特点,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既要有利于志愿者工作者,也要有利于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在制订规章制度时还应充分考虑我国现阶段经济还不是太发达这个实际,考虑大众的义务付出程度,考虑不同层次志愿者的文化素质。
规章制度作为行为准则和工作依据,具有一定的约束力,但由于志愿者还是一个较新的事物,既要考虑这些规章制度所能起到的规范约束作用,也要考虑到对志愿者的扶持和推动作用。建立制度时除运用传统上所使用的精神鼓励的方法在对志愿者服务方面有贡献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外,还可将志愿者服务活动与社会互助结合起来,设计并制订有关社会援助性质的具有实质性的回报制度,以有效调动大众投身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做到以人为本,有情操作。
2.面向社会逐步扩大志愿者的甄选范围
志愿者活动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促使人格升华,是南大众自愿参与的伟大道德实践。社会的进步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每个人都有参与社会事务的权力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能力,同样每个人都有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义务及责任,参与志愿者工作是表达这种“权利”、“义务”和促进社会进步能力的积极而有效的形式。所以,开展志愿者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和甄选志愿者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
从一些资料可以看出,英美两国志愿者人员有在校的大学生、公司职员、退休学者、专家、社会名流的夫人等,志愿者甄选也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社会是一个大的范围,而新博物馆学派主张博物馆应该深入社区,为社区和特定的群体服务,社区的居民应该成为博物馆的主人等理论和观点不仅为志愿者工作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更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博物馆的志愿者已有一批省级重点博物馆面向社会广泛招募,这与博物馆领导的意识有关,也与大众对博物馆的认知程度有关。应该认识到,博物馆的志愿者领域蕴藏着广大的市场有待明智的博物馆领导去开发。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是发展方向。博物馆工作者应该走出博物馆,宣传志愿者的意义,因为有不少人想作志愿者,但是找不到做志愿者的渠道,加之中国人不善张扬的个性,主动找地方做志愿者似乎有点“没有面子”,如果有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机构,相信有很多人会积极参与志愿者工作的。
任何事情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志愿者工作也是如此。开始我们应主动地“请”大众来做志愿者,应该意识到我们现在从事这项工作,具有发动、引导、奠基的重大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条件的成熟,会变成大众涌进来做志愿者。由于我们的志愿者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招募志愿者的途径首先从大的行业,大的系统,大的单位抓起,再南局部到社会逐步推开。要加强和大专院校、党政军及企事业单位、社区的沟通联系。志愿者的队伍结构应该有各行各业,各种知识结构、各种年龄层次的人员,志愿者的工作范围也不应局限于讲解和导览服务。总之,面向社会、扩大甄选志愿者范围,大胆使用志愿者,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要求。
3.为志愿者提供学习交流研究的平台
博物馆的志愿者是为博物馆服务的,而作为博物馆,我们应该感到,我们为志愿者所做的与志愿者为我们所做的是一样多的。我们以有效的和有意义的方式给他们提供施展专长、兴趣和爱好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推动志愿者工作长久地发展下去。
我们认为,志愿者工作应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提供能发挥志愿者最大能力的工作岗位。做志愿者之前,本人对自己的能力水平及要从事的岗位基本上有明确的定位。博物馆工作者应该根据志愿者的年龄、文化层次、职业特点和个人意愿,协商并提供适合本人的工作岗位。二是为志愿者提供学习研究的条件。一些志愿者是抱着学习的动机来做志愿者的,增强自信心,学习新知识,是他们的目的。而一些对博物馆有一定研究的人也希望在做志愿者的同时接近并了解研究的对象。对此,博物馆要尽可能提供有利条件。三是为志愿者提供交流和沟通的机会。不少志愿者期望在服务他人的同时,扩大自己的交际面,丰富自己的生活。博物馆可通过杂志、网络提供书面的交流和探讨,也可通过组织文娱活动的方法提供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还可以通过电视专场晚会等多种形式实现这种沟通。这种种形式不但能加强志愿者问的沟通交流,同时也宣传了博物馆、宣传了志愿者工作。四是为志愿者提供展示成就的机会。志愿者的工作成绩、研究成果得到肯定与承认,是志愿者较为关切的问题,也是他作为志愿者价值的体现。博物馆应有专门的阵地、专门的渠道,对成绩突出的、表现优秀的、有研究成果的志愿者予以表扬、展示和奖励,既鼓励了志愿者工作的热情,也会吸引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
志愿者把关怀带给社会的同时,传递了爱心,传播了文明,志愿者是一项事业,是社会的一面精神旗帜。作为博物馆来说,应该为志愿者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创造便利的条件,使这项事业进一步完善起来,壮大起来,服务社会,推进社会的文明发展。
四、甘肃省博物馆的志愿者实践活动
从世界范围内来说,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的,不计报酬和收入而参与社会生活,推动人类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行为,正在成为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志愿者工作在中国的兴起,借助了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的东风和中国政府对上海“世博会”的全力支持。这是两件在中国当代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改革开放的中国通过这两个盛举,更好地与世界开始接轨和交流。在博物馆工作中引入“志愿者”形式,其实质就是希望以志愿者作为载体,在大众与博物馆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更好地促进博物馆事业的社会化服务。世界范围内,被生动地概括为“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工作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它已经发展成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社会团体,博物馆的志愿者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志愿者是一个城市乃至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博物馆志愿者是美的桥梁,它让展品和希望了解展品文化信息的人们靠得更近。从另一个视角观察,志愿者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已经初步形成,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南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博物馆志愿者活动就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时代特色的一项值得关注的活动,是一项集国际理念和当代中国精神于一体的值得研究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