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创新与发展:甘肃省博物馆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45191300000010

第10章 博物馆建筑(7)

博物馆标志系统,也称为标识系统和指示系统,其主要意义在于功能方面,即对观众起到指示作用。当然,作为整体环境的组成部分,美观意义也十分重要。标志系统设计得好,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进一步体现出一个博物馆的风格与特色,甚至可以自然、巧妙地融入博物馆文化之中,使之更加鲜活、丰富。博物馆的标志系统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指导性标志

指导性标志是标志系统的主要内容,用于对人员的活动路线进行指引,对各种使用功能进行标注,以明确各种目标的位置、方向和路径。如在博物馆门厅或人流较密集处设置的平面指示示意图、各楼层分布与功能表、馆内陈列展览及重要展品结构分布图等,在走道、交叉口、楼梯口等处设置引导标志。这些标志为观众的一般活动所必需,使用亦最为频繁,如设置不到位,势必造成使用混乱,给观众和管理人员带来不便。

2.警示性标志

警示性标志用于提示到馆人员应防范、禁止、注意的行为。如禁烟、禁声、禁止通行或对警报、消防器材、配电设备等进行的如“请勿触摸”、“有电”、“危险”等提示。警示性标志更多地涉及人或物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提示内容。

3.无障碍标志

无障碍标志即方便残疾人士,包括轮椅标志、聋哑人标志等。无障碍标志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心和爱护。

4.宣传性标志

宣传性标志主要是对馆内业务活动、服务内容、学术动态等信息的宣传。如观众须知、告示栏、咨询台、电子信息屏等。与前三者不同之处在于其中部分内容具有可变性,设计时应考虑如何便于更换。

二、博物馆标志的设置位置

博物馆标志可以竖立在地面上、安装在墙面上、固定在门窗上或者挂在屋顶下,最初设计时应统筹考虑,以确定需要设置哪些标志、标志所处的位置和设置方法。因为部分标志属于永久性的,位置固定,如路线标志、楼层标志、警示性标志等,这类标志与土建施工和装修工程联系较为紧密,有的需要在墙体内设预埋件,有的需要在地下留固定位置,有的需要在过梁、墙板下面预埋挂钩或留出焊接点,还有的需要留出电线接头等。这些如事先考虑不到,势必为将来改造及维护造成不少麻烦。如某博物馆大厅的陈列展览结构示意图原计划做成灯箱式的,但由于事先没有预埋用电线路,致使灯箱没有可接电源,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

对于随着使用或管理的变化可能出现更动的标志,需考虑其设置的灵活性,使之便于移动和拆卸,避免将来调整时大动干戈,既费力又对室内装修造成不良影响。

标志设置的位置与标志的性质有关,但都应醒目、明确、易于发现。指导性标志应该设于门厅、过厅、楼梯口、走道交叉点等人流交汇且应予以及时疏导的地方,即交通节点。这些地方有多个走向,每个走向可能对应不同的使用功能,是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产生疑惑和无所适从的地方,这里出现的标志,将及时地满足观众下一步的行走需要,使参观的目的性得到加强,游览过程流畅、自然。这种标志应尽可能和主要人流的行走路线相垂直,以便于发现。警示性标志中的禁烟、禁声、禁行等标志,应设在其所在空间的显著位置,造成视觉上适度的冲击效果,以达到令行禁止的目的,警报、消防、配电等禁止标志应结合这些设施的位置设置。无障碍标志应结合无障碍设计的路线,参照有关方便残疾人的设计标准设置。宣传性标志应视其宣传内容、宣传对象而定,属于对所有来馆人员进行的宣传,应当在门厅部分;属馆内各服务项目的内容,以在各部分入口为宜。

三、博物馆标志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1.优先采用通用标志

我国有关机构参照国际标准组织(IS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规定,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了标志的图形符号。其内容包括公共信息、安全信息、道路交通、包装运输指示等,已经国家标准局批准,发布使用。其色彩、尺寸、图形形式等都有具体的规定,很多标志可直接用于博物馆的标志系统,应优先选用,以实现信息标志的统一化和规范化。这些标志都是以图形或图像为主要特征的视觉符号。为进一步明确,在制作时可按惯例在图形或图像外辅以文字标志,文字要有中、英文两种。

2.醒目明确,言同意达

标志的功能要求决定了它应该醒目,明确,做到易看清,易读懂,易记忆。在表达清楚含义的基础上,字数越少越好,做到言简意达,一目了然,使观众在最短的时间了解最确切的信息,以便于辨认,字体禁止使用草书和行书。处于通道等处的标志,最好在不中断观众正常行走的情况下提供相应的信息,以保证路径的通畅。对于需要停留观看的标志,如平面示意图,观众须知等,应在其前面留有足够的驻足空间。

3.区分标志的类别与层次

如前所述,博物馆标志系统分为指导性、警示性、宣传性及无障碍标志等类别。除此之外,在博物馆的各大功能分区中,还有下属的各个分支,如基本陈列展厅、临时性展厅、电教室等,在标志设计时,应注意利用标志的材质、色彩、形式、字体的种类和大小来划分出标志的类别和标志层次。需要指出的是,标志类别划分时,应首先遵循通用标志的规定,不应与其抵触。层次标志划分的自由度较大,但注意下级标志要弱于上级标志。

4.标志材质的选择

标志的材质选择范围广泛,如木质、石材、金属、复合材料等,材质的选择应注意与博物馆建筑风格和展室设计相结合,做到和谐统一,尽量采用弱反光材料,以免产生眩光。另外,要注意选材的种类,种类少了单调,种类多了杂乱,一般以两三种左右为宜,使用时应注意按标志类别进行区分,同一类别使用同一种材料。

5.标志的风格

由于博物馆的性质、规模、建筑风格及内部展览环境各有不同,博物馆的标志在设置时应体现出差别,与建筑和环境相协调,以形成自身的风格。比如,根据标志的类别与层次,为其设计一系列的辅助性纹饰,这类纹饰应具备该博物馆性质与特色的构成元素,且简洁明快,以点缀标志的方式,向观众暗示和传递博物馆文化的特有信息,由此加强观众的参观印象及对博物馆的认知。当然,标志的设计也不仅局限于某些成形的牌牌或框框,还可以作为一种概念融入整个建筑设计或装修之中。如利用地面材质和色彩的变化、墙面色彩和灯光效果的变化等指示或暗示出一些活动路径或功能空间分区,同样也是标志风格的体现。

6.标志高度的确定

通常,人的有效垂直视角为60度左右的范围,水平线以上为27度,以下为33度。在这一范围内,人的头部不必仰俯运动就可观察到物体,标志应设计在这一范围内,才能令人感到适宜,也易于看到。我国男性平均身高为1.67厘米,女性为1.56厘米,此处宜采用女性身高。在不考虑其他条件影响时,这一高度及略偏下位置是人观看物体最舒适的高度。但由于这一高度的标志易被人的活动所遮挡,因而主要适于使用人数相对较少、与人接触距离较近的次级标志;而主要标志为了易于发现,设置高度常高于人的身高,通常顶部悬挂的标志至少应高于200厘米,以保证人的通行,但也不宜设得太高。尤其当两个交通节点相距较近时,设置过高而仰角超过27度时,容易被人忽视或在观看时因仰头而不适。随着标志设置高度的增加,字体也应随之加大,以保证辨认方便。

总之,博物馆标志系统是博物馆开放使用中不可缺少的设施之一,也是博物馆设计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科学设置直接关系到社会公众对博物馆的使用,在体现关爱观众的同时,也显示出了现代博物馆鲜明的风格与规范的管理。

(第七节)博物馆无障碍设施建设

博物馆是为公众服务的公益性社会机构,关心所有社会成员是每一座博物馆应有的使命。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应该是博物馆基本的工作之一,体现出博物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为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文化生活提供机会和条件,体现出博物馆“以人为本”的文明理念,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博物馆。

无障碍博物馆,是世界范围内现代化博物馆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设无障碍社会环境的一部分。美国史密森机构国立设计博物馆馆长戴安·皮尔格雷姆(DiannePilgrim)先生曾说:“作为一名肢体残障者,一名博物馆馆长,我对博物馆的无障碍建设有特别的体会。我们的博物馆应该为每一位观众提供舒适和便利。”据统计,中国大约有6000万残障人,其中听力和言语障碍者占34.3%,智力障碍者占19.7%,肢体残障者占14.6%,视力障碍者占14.6%,精神残障者占3.8%,多重残障占13.0%。所谓无障碍环境是指为保障以上残疾人及老年人、孕妇、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安全通行、便利使用、顺利交流而设立的各种设施和服务,其中包括交通无障碍、建筑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文化无障碍等。无障碍环境是人道主义和良好社会风尚的重要标识之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美国是最早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国家,时间大约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后影响扩展至欧洲国家。近年来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也有了迅速发展。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起步较晚,1989年4月1日建设部等4个部门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2004年11月22日建设部公布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标准》,许多城市也颁布了有关法规。与之相应,博物馆界对无障碍的建设也日益重视。

作为公众性文化机构,博物馆的无障碍建设任务尤其重要:作为公共活动场所,要求建筑无障碍;作为文化传播机构,要求信息和交流无障碍;作为公众性文化机构,要求文化无障碍,作为文明宣传教育机构,要求心理无障碍。

一、建筑无障碍

20世纪初期,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开始在国际建筑学界产生,以期为残疾人创造“平等参与”的环境,提供方便、安全的活动空间。1961年,美国制定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其许多高等院校建筑系也专门设立了无障碍设计专业。此后,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了法规,无障碍设施日益普及。我国最早提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在1985年3月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组织的“残疾人与社会环境研究会”上,1989年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1998年又作了补充规定。2001年8月,国家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发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2004年11月22日建设部公布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区)标准》。这些法规的制定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是极大的促进,但在具体部门和建筑设计细节的落实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我国正面临博物馆事业的勃兴,大量的新馆正在设计或建设中,建筑的无障碍应该是在概念设计阶段就融入的理念。新建的博物馆没有残疾人坡道的事情并不是没有先例,其中甚至包括省、市级大馆,现代的建筑却没有融入现代的理念,这样的新馆何以当“现代”一词,对此,需要进行改造不仅仅是建筑本身。首都博物馆新馆专门准备了残疾人轮椅和童车,馆内设有专门的残障人电梯,可以把行动不便的观众送达各个展厅。6台特殊人群专用的触摸屏和6部残疾人电话将使残疾人朋友感受查询及交流的便利。甘肃省博物馆新馆建设中设置了残疾人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残障人和老年人专用电梯,准备了残疾人轮椅和婴儿车,为残疾人提供了必要的服务条件。

对于一些旧的博物馆,则要尽可能地进行无障碍改造。1992年美国“残疾人保障法”通过以后,美国的各个城市开始了大规模的无障碍建设,凡是公共场所,即使是国会山庄和总统白宫也无一例外地照章改建,尽管一些场馆由于修建无障碍通道而影响到建筑的整体风格也得改建。希腊的雅典卫城等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增设有残疾人专用电梯。为了更好地向残疾人和老、弱者社会特殊群体参观故宫提供方便,故宫博物院投资近百万元,铺设无障碍通道。在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中增设无障碍通道等设施,是在古建筑群中加装新设施而又不破坏原景观这一世界性难题中的一个重大创举。2005年广州博物馆完成了人口坡道改造和无障碍厕所的改建。

在博物馆参观中,对正常人来说的举手之劳,可能成为残障人群无法逾越的鸿沟,因此要从细节处做起。

(1)停车场。发达国家,停车场都有专门为残疾人设置的车位,而且多位于入口处,正常人不得占用,否则要付高额罚金。我国现在虽然还很少有残疾人开车,但也要为乘车的残疾人考虑。

(2)坡道。博物馆入口处设有坡道,方便轮椅进入。没有坡道的老建筑可以安装斜坡式钢板,或者考虑安置升降电梯。当然,改选坡道要有足够的腹地,安装升降电梯要有足够的资金。

(3)电梯。建筑内部要有供轮椅乘座者使用的电梯,同一建筑层内,尽量避免有台阶或有坡道与之相配。如古老的雅典卫城,行动有障碍的游客可以乘座电梯欣赏这一建筑奇观。

(4)路标。在博物馆入口处或转弯、上下楼处设立盲人路标,或声音提示。

(5)厕所。有残疾人专用的厕所,空间足够大,便池可以从多个方向入座,安装有合适的扶手,冲水按钮的位置也要合理,或者设立自动冲水装置,并有援助呼叫装置。有相应的清洗设施。

(6)灯光。建筑内的灯光不要太极端(太暗或太强,或反差太大)。

(7)助残设施。有残疾人轮椅、婴儿车,甚至供易疲劳人群用的轻便自助车。

(8)领票处、服务、咨询台、领取资料台的高度要合理。一般情况下,领票口不高于1米,服务、咨询台不高于1.2米,自动领票机按钮应不高于1.3米,如果资料台是可取式的应为0.4~1.4米。

二、信息无障碍

建筑无障碍是公共参观机构的基本要求,作为社会文化和教育机构,博物馆相当于一个大众信息传播中心,如何使所有观众,特别是有听、读等方面有障碍的观众更好地享受博物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戴安·皮尔格雷姆(DiannePilgrim)先生就指出,无障碍博物馆的建设不仅包括建筑上的无障碍,“还包括为视力、听力和学习等有障碍的人设计相宜的展览和教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