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青年往往以对歌和夜间串访的方式寻找配偶。男青年常以献花的方式求爱,姑娘如果戴了花则表示相爱,如果只闻不戴或者把花丢了即为不爱。布朗族结婚不送大礼,但必须举行二至三次婚礼。第一次婚礼实际相当于汉族的定亲仪式,比较简单。第一次婚礼后,男青年可到女家与姑娘同居。一年后生了孩子再举行第二次婚礼——实际上相当于汉族的“满月”。第三次丈夫才可把新娘娶到男家去。结亲时女方要放声大哭,表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用哭声安慰父母的眷恋之心。若不哭,父母会伤心、痛苦。
第三次婚礼后新娘才到婆家居住,而前两次男方是白天回自家劳动,晚上来女友家居住。在女方家出生的孩子归女方宗族所有,在男方家出生的孩子才归男方宗族所有。如果在第三次婚礼前,夫妻发生了矛盾,不愿成亲,男子就回家去住,永不再到女家,互相均可自由地再找伴侣。这实际上相当一种公开的试婚阶段。
布朗族离婚者不多,但如果一方坚持要离婚,那就得赔偿对方一点损失,或者要负担离婚仪式的一切费用。仪式比较简单,只要请个公证人,男女双方各握住蜡条的一端,由一方从中剪断便算分手。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还要用花衣服把女方打扮成小姑娘的模样才行。提出离婚的一方要杀一头猪,猪头归主持人,猪肉分给各家,主要给儿童吃。由孩子们在寨内奔跑呼喊“××与××离婚啦”!离婚便算生效。所生子女一般都由女方抚养,男女双方嫁娶自便。
布朗人婚前不准生育。如果发现非婚生育,便被视为给寨子招来灾祸。此时村上如果谁家丢了鸡、猪或出了事,就到处寻找是谁搞了不正当的性关系。如果找到了偷情之人,大家就逼得“约规”者要手持蜡条向召曼认罪,并由男方出钱为全寨人消灾,搞得他声名狼藉。
基诺族的婚俗
基诺族的婚俗一般要经过“巴漂”、“巴宝”和“巴桌”三个阶段。“巴漂”是初恋阶段,不公开;“巴宝”阶段要互赠定情物,可以公开爱情关系;“巴桌”阶段就可开始同居生活。在“巴桌”阶段,男青年到夜深人静时悄悄登上女方竹楼,至黎明鸡叫则悄悄离去。女方父母心知肚明却佯装不知。同居一两年后举行婚礼。经济条件差的人可以长期同居,终生不举行婚礼。但所生儿女统归女方氏族。如果结婚,则要给舅舅送“接人费”,给母亲送“奶母费”。男方还要杀猪祭祀,将四条腿和猪头送给舅舅、舅母,送三根肋条给头人,送四根肋条给父亲,其余的全寨人共同分食。由于基诺族婚礼耗费较大,所以长期同居而不举行婚礼者不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虽然一度婚事简办,但近几年由于发家致富了,大操大办之风又悄然兴起。
土家族的“偷碗”婚俗
土家人娶亲时有偷饭碗的习俗。男方派去的娶亲人首先要在女方家经过妙趣横生的“拦门”、“讨耙”之程序。之后女方主人便设宴招待来客。午餐时,娶亲者的头头递个眼色,人们便将吃饭碗偷偷揣人怀中或夹在腋下。回到新郎家,偷碗者便将“赃物”献给男家,然后心安理得地走进男方厨下领取奖赏。一只碗赏一大块肉。“多偷多得”,主人和偷碗者皆大欢喜。原来土家族把偷来的碗叫“衣禄碗”,偷得越多越好,这表示新郎、新娘将来生活丰裕,家业兴旺、幸福。
外国的一些婚俗趣事
日本人的婚俗仪式多种多样,各种仪式均有特定意义。有许多地区的日本人,在举行“披露宴”之后,紧接着要举行“床人式”——让一对新人预演象征性的同床共寝,以祝新郎新娘幸福美满、和睦相处。有些地区的“床入式”,婆婆还要假意打一打新娘的屁股,象征新娘要早生贵子。也有些地区在举行“床人式”时,首先要把新娘“抢”人洞房,或让一对新人共同吃下一满碗饭,或者把锚和船安置到新婚床侧,象征一对新人婚后永不分开,生活美满,能同舟共济。
在日本濑户内海小豆岛西岸的渔村,至今还盛行着一种奇特的订婚习俗——逢到订婚之日,媒人要替男方将一份丰厚的聘礼送到女方家中。同日,新郎也要随媒人去姑娘家中,但是男女双方不可会面。等到海水退潮时,小伙要和姑娘一起到海边去钓鱼。如能钓到鱼,即可择日成婚。否则,小伙只能耐心等待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婚配。
现代的日本人认为人际关系容易疏离,为了确认彼此的心意,日本的老夫老妻现在时兴送第二只结婚戒指。这让聪明的日本白金饰品商人大发其财。
坦桑尼亚婚俗五花八门,其中西北部的一个叫甸定拉姆的部族,其婚俗尤为奇特。在当地的斯瓦希里语中,这种婚俗被称为“契拉拉非米达”——即“迷藏婚”。举行婚礼前,新娘的家人把新娘送到新郎所在的村庄,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藏起来,让新郎前去寻找。新郎一次只允许找三家,如果找不到,送亲人群又将新娘带回家中,七天后送去再找。周而复始,一直到新郎找到心上人为止。个别“倒霉”的新郎有时能找上好几个月才能找到。
非洲刚果有赠物求偶的习惯。男青年看上某个姑娘时,要把一只烤熟的鸟送到姑娘面前,表明他很能干——“这只鸟是我亲手打下来的”。姑娘如果同意他的求婚,便要回赠一块玉米饼,意思是说“我很勤劳,它是我种出来的”。接下来就可准备结婚典礼了。
在苏格兰曾出现过一位姑娘用背书的方式选拔丈夫的趣谈。有一位漂亮的女教师,收到了许多男人的求婚信。由于他们各有所长,她不知究竟该答应谁的求婚?于是她想出了一个择夫奇招——她决定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本中抽出1500行让他们背诵,谁背得快,而且准确无误,就嫁给谁。结果,独占鳌头的那位男孩子在背完最后几行后便呼呼入睡了。原来,为了应付这场背书考试,他已经连续几天没有睡觉了。
有资料称,土耳其的婚俗十分有趣,洗“新娘澡”就是一种特有的方式。结婚前一天,新娘或她的母亲要邀请一些女友去澡堂洗澡,而新郎的母亲必须参加。亲友到齐后,新娘由人们领着在澡堂里转一圈,并要亲吻长辈的手。同时,新娘的母亲要向新娘的头上撒钱或赠送吉祥物。姑娘们在乐队的伴奏下翩翩起舞。仪式中,新娘还要染脚趾甲,由婆婆染右脚趾,媒婆染左脚趾,然后在澡堂内痛快地洗澡。在洗“新娘澡”时,新郎要给新娘送去洗澡时穿的衣服和香料、香皂等用品。在土耳其东部地区,洗“新娘澡”仪式至今被认为是一件大事。因为母亲们通过这种洗澡仪式还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物色一个可意的姑娘。
在也门的首都萨那,也有洗澡的婚俗——娶亲时婚礼要延续三天。第一天,是“入浴日”,新娘家的妇女们要请新郎家的妇女们入浴,然后到新娘家共同参加姑娘出嫁前的晚会。第二天是新娘“装扮日”。男女两家的妇女们汇在一起为新娘的打扮而忙碌地张罗。他们用黑色染料在新娘的脸上和手脚点上美丽的花纹,为新娘精心装扮。这天晚上新郎还要带上他的至亲好友到新娘家去吃喜饭。第三天最重要,这天早上,新郎要拜见岳父,然后男女两家才分别邀请亲友和邻居去女方家把新娘接来人洞房,这样婚礼才算完成。
据1997年5月6日《现代家庭报》介绍,欧洲一些国家的婚俗别具一格。
法国人认为“结婚下雨,幸福无比”。为了宾客的方便,现代法国人一般多在星期六举行婚礼。来宾不送红包,但要在婚礼前到百货公司按新人选定的用品预订一件礼物作为贺礼。
意大利人不在星期二或星期五结婚;认为坐桌角的人永远结不了婚;喝瓶中最后一点酒或吃最后一块点心的人当年就会结婚。结婚当天早上,婆母要送一个金首饰给准儿媳。婚礼之后,新郎、新娘要送杏仁糖给宾客,但只能送单数。
西班牙的年轻人一般要恋爱很久才能结婚。订婚几乎和结婚同样重要。订婚时双方家庭和至亲好友围着茶壶和酒瓶共进丰盛的晚餐。男方送给女方一个手镯、一枚钻戒,女方则送给男方一只手表或一幅全家合照。
葡萄牙的新郎在结婚当天得穿黑色、沉重的披风,象征财富;新娘则须戴上金耳环。葡萄牙南部的人们在结婚时,新娘家要用麦子和花迎接新郎,而南部的人们则用杏仁迎新郎,都是象征丰盛的意思。
瑞典人喜欢在春天结婚,而且要将结婚照片登在报纸上。瑞典人十分热爱大自然,婚礼上少不了大自然中的鲜花和树叶。他们的婚车全以桦树枝叶装饰,聚餐时,新人要站在树下接受祝贺。
英国人通常在四月和夏天结婚。新娘喜欢花朵,并穿大花的礼服。她们喜欢在草坪上搭个帐篷,吃草莓,加鲜奶油,喝香槟。新郎除穿礼服外,还要戴高礼帽。
波兰人不愿在下雪的第一天谈恋爱——怕爱情像雪一样很快融化。婚礼中圣台上的烛光特别讲究——烛光清明则夫妻和睦;烛光浑浊,烟过浓则夫妻爱吵架;烛光太强则象征其中一人会有许多婚外情。
世界上的婚俗千奇百怪,不胜言表。
世界婚礼趣闻
娶妻成家不但是男人一生的重大事件,更是女性人生的一大转折,所以婚礼就成了人生最为隆重的仪式。它不仅意味着一对年轻人的成熟独立,也意味着一个家庭的诞生,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的人类繁衍机制的产生。
为了庆贺人生这一重大喜事,人们想出了各种办法以加深对它的记忆和回味,古代的人们凤冠霞帔,穿金带银,插花披红,骑马坐轿,招跃过市,好不热闹。当今,有的人喜欢婚事简办,有的人愿意豪华排场,有的人追求浪漫翻新,有的人喜欢奇特刺激,真可谓五花八门,不一而同。
民平式的朴素婚礼
为了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一些人主张少照婚纱照。北京师范大学职工刘晓云先生曾说:现在人们结婚都免不了要搞个婚纱照,其实意义不大。那么大的照片挂到墙上,一个月就看烦了。几千、上万元的东西没多大价值。再说相片虽然漂亮,但是太假——假发、假脸、假衣服,外加装腔作势的假表情。照一张还不行,要照一套,时间一长,挂没处挂,放没处放,又不能撕,白花钱,不值得。小两口结婚,认真照一张艺术照即可,何必白让商家赚大钱?中国文联的李树峰先生也说:有些人花成千上万的钱去照婚纱照,过后又后悔。人家高薪阶层一掷万金不算啥,而工薪阶层盲目攀比不值得,你满足了虚荣心,却勒紧了裤腰带,没必要(见1996年12月22日《工人日报》)。
为了倡文明,树新风,许多人独出心裁,婚礼从简:
有的人拉着板车(四川古蔺县)、黄包车(南京)、蹬着三轮车(台湾台中)接新娘。他们认为,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在今后的婚姻生活中,希望丈夫能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地拉着婚姻、家庭这挂“车”永远前进。
2000年4月,甘肃省永登县树屏乡一位施女士在卫校恋上了榆中县垲平乡男生白先生,两个人约定男到女家。届时施女士驱车几百里,亲自到未婚夫家中娶回了新郎白先生,传扬了一段移风易俗的佳话。
2005年10月,兰州市一对新人穿着婚礼盛装,手捧鲜花,在伴娘和亲朋的陪伴下沿着铁路线举行了“徒步婚礼”。他们认为,婚后的日子应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夫妻之间应像两根铁轨一样,平等、平行、永不分离地通向天涯海角。
2005年12月,美国一位摄影师和太原一位姑娘喜结良缘。他们举办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复古式中国古典婚礼。婚礼上请了三媒六证,新娘穿戴凤冠霞帔,洋姑爷身着长袍马褂,头戴倌人帽,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出门由兄长背上八抬大轿,两个人风风光光骑马长街。到了家门,新郎新娘共同迈马鞍、跨火盆、拜天地、人洞房。礼数全到,婚礼完成,引得来宾开怀大笑。
2006年4月,英国一对情侣参加了伦敦市举行的马拉松长跑。跑出13英里后他们在塔桥附近的一家餐馆举行了婚礼。于是这对在起跑点还是情侣的男女到了终点已成合法夫妻,创出了一段平民式的浪漫。
2006年2月,南京市举办了一场以地铁为婚车的集体婚礼。12对新人登上地铁的“幸福快车”喜结良缘。几对新人还在挂有各自婚纱照的座位上幸福地热吻。
2006年7月,青岛市四对青年合并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四世同堂”的婚礼——一对夫妻穿晚清服装;一对夫妻穿“民国”服装;一对夫妻穿“文革”服装;一对夫妻穿现代服装。四对青年分别用四种不同时代的风俗完成了结婚典礼,使来宾瞬间“经历”了中国百年的历史演变。
浪漫婚礼
空中婚礼继南非一对新人,别出心裁地在空中举行了一次跳伞婚礼后。自2004年至2006年,郑州市、昆明市、西安市先后有10对新郎、新娘乘着热气球缓缓升空,并在空中举行婚礼。他们从空中向地下仰望的宾客、亲友撒下花瓣,或抛下红包,并紧紧相偎相抱,让蓝天、白雪为他们作证。
敢于大胆闯世界的河南新郎黄先生和温州新娘张女士,为了追求更大的刺激,2005年4月16日,他们登上温州乐园的蹦极台,伴随着众亲友“5、4、3、2、1”的倒数声,同时从高台上跳下,在亲友的一片惊呼声中,成功地举行了“蹦极婚礼”。这种形式在温州还是第一次,非常有新意,它标志着新郎、新娘具有敢想、敢闯,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斗志。
据《青岛日报》2006年4月27日报道:6对新人在济南锦云川风景区同时举办了空中极限婚礼——他们分别乘坐6架滑翔机,将自己一生最幸福的时刻与十分刺激的极限运动结合起来,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比翼双飞”的深刻影响象。
富有想象力的欧美人士,在追求浪漫方面更是别开生面。2003年8月10日,21岁的美国姑娘叶卡特琳娜·德米特罗耶夫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举行婚礼,而她的新郎,41岁的俄罗斯宇航员尤里·马连切科则远在太空的国际空间站。虽然新娘、新郎远隔天上人间,但整个婚礼依然甜蜜浪漫。婚礼现场,新娘穿着传统的白色婚纱,喜气洋洋。一个和马连切科本人一样大小身穿宇航服的人造模特,也和新娘一起,并肩欢迎前来祝贺的亲友(见2005年1月10日《兰州晚报》18版)。
水下婚礼:据媒体报道,自2001年至2005年,重庆市文化宫、台中吉尼斯世界纪录亚洲见证中心和北京工人体育馆先后为3对游泳高手举办了水下婚礼。新郎、新娘在各种鱼类的相伴下,共同穿过“海底隧道”,并在水下表演了各种相亲相爱的动作,令宾客大开眼界。
据报道,秦皇岛市的乐岛景区自推出“海底婚礼”和“海底漫步”婚纱照等项目后,先后为50多对爱好者成功举办了海底婚庆活动。
冰城哈尔滨人结合他们的气候特点,创造了一种“水面婚礼”——即冰上婚礼。2002年1月5日,来自广州、北京等地的13对新人在哈尔滨举行了别出心裁的冰上集体婚礼。据悉,自1985年止2001年底,哈尔滨市连续18年举办了这种冰上婚礼,共吸引国内外700多对“鸳鸯”飞到这里举行了“冰上成婚配、雪中结连理”的有趣婚礼(见2002年1月6日《兰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