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09

第9章 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

有这样一篇关于家教的文章,对家长会有极大的启发。文章指出:教育孩子时,培养和训练与灌输和说教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后者却像“行政命令”一样生硬僵化,不会被孩子发自内心地接受。同时,文中给出了一个好的建议:培养孩子刻苦钻研的习惯,可从让孩子参与简单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游戏做起。

肖长河买来4盒积木,自己先用这数百块积木搭了一座15层的高楼,然后推倒让他的女儿再搭。他坐在跟前仔细观察,以表明他仍在参加游戏。

“你能搭15层吗?”他用诱导的语气问女儿。他的女儿看到他的楼房很壮观,便来了精神:“怎么不能,兴许我搭得更高。”他不失时机地鼓励:“那好,我要看你的楼是不是更高。”

他的女儿便聚精会神地开始“工作”,可是第一次她只搭到6层就倒了,第二次也只是搭到8层。第二天,她已能搭到10层。第五天她搭到了13层,可接下来的日子就停滞不前了。一次次失败,又一次次推倒重来,幸好爸爸的信念鼓舞着她不懈地努力。

有一天,肖长河问她:“超过我没有?”她歪着头惋惜地说:“没有,可是我努力了呀!”肖长河赶紧趁热打铁:“你说得对,也做得对,虽然暂时还没有成功,可是你努力去做了,终有一天会成功的。你不甘心,说明你有承受失败的能力;搭积木你能做到这点,说明你做别的事也能这么做,包括你的学习。”

如此这般,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他的女儿渐渐养成了做任何事都能承受挫折的忍性,她的学习成绩也很快有了明显进步。

在有些孩子身上,存在着无法正确对待自己成绩的缺点,这样的弱点严重制约了孩子相信自己、超越自我的能力和潜力。其中最为明显的是,一些孩子一旦考试失败。哪怕是仅仅一次的失败,就会彻底对自己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没有什么价值,没有任何前途。这样的心态只会导致厌学和接连不断的失败,并最终导致退学的悲剧。

1999年7月12日,一位名叫李梅的高二女生在家里服下大量安眠药后,打开煤气开关自杀身亡。她在留给父母的遗书中说,会考中两门功课不及格,这对她的打击很大,她不想再活了。

近年来,许多青少年因为考试失利,或者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而选择了轻生,这种特殊现象已经越来越变得不再特殊了。究其原因,青少年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太差是其中之一。家长和老师平时施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不但没有成为他们上进的动力,反而成了将他们推向深渊的魔手。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在平时就教会孩子怎么面对失败。孩子学习有进步了就要给予赞美,这样能起到非常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分批评他的错处,因为这样会影响他的情绪,从而导致更大的错误。

其实真正有见识的人是不会把考分看得太重的。例如,著名剧作家吴晗当初考清华时数学得了零分;被誉为中国三大“国宝”之一的钱钟书,考清华时数学也才得了15分,可即使如此,他们也一样成了文坛泰斗。

美国有个叫唐纳德·特朗普的亿万富翁,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他凭借过人的精明和特殊的才干,积累了数十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这位先生谈到其在学校的生活时说:“我从学校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不要对分数看得太重。”

另一美籍华人、诺贝尔奖获得者李远哲博士主张:“学生不要将自己的生命完全交给学校,随着社会、经济的国际化,文凭和成绩将不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每个人生活得快乐,对社会有益处。青少年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家长们或许忽略了两个社会现实:一是,就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而言,尚没有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达到90%以上的人受高等教育的程度,期望的高学历未必成为现实;二是,就孩子自身状况而言,各有其长处和特点,受高等教育、当硕士、博士未必是孩子的最佳选择。只有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给孩子带来的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让孩子得以健康愉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