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50

第50章 溺爱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父母无孔不入的爱,让孩子时时处于监控之下,这实际是剥夺了孩子的生活自由。

现在的孩子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生活的重心,父母把眼光和爱都聚焦在孩子身上。有的父母对孩子监护过度,以至孩子完全没有个人空间,一举一动都在长辈们的关注与监护之下。父母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心中设想的那个样子。这样一来。他们的爱就成为一种巨大的压力,使孩子无所适从,失去自我。

有一个男孩子是在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及姑姑、叔叔、姨妈等一大帮人的呵护下长大的。所有人的爱都聚焦到他一个人身上。他的新衣服穿不完,玩具堆成小山,吃的东西应有尽有。结果呢?他对任何衣服和玩具都没有新鲜感,已经找不到他爱吃的东西,他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总是说“没意思”。

因为他学习不好,父母来问一位专家:“怎么能够改变孩子?怎么能够帮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专家告诉他的父母,只有家庭成员都改变态度和做法,孩子才有可能改变,否则没有希望。家中的每一个人都把孩子视为掌上明珠,过多的爱成了限制孩子自由的缰绳,孩子肩上背负着整个家庭的关注与期望,又如何能够承受得起?

有一些三口之家的家庭,虽然没有隔辈老人参与,但由于父母过分地关注和限制孩子,同样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

一次老师给大学生讲完课,好多学生围着老师问这问那,迟迟没有离去。老师好不容易脱身走了出来,这时,走过来一位长得很漂亮,但眼神抑郁的女孩,她对老师说:“老师,我等您多时了。”老师问她:“你有什么事情吗?”她说一定要和我做一次长谈。老师看出在她期盼的目光下有很多困惑和悲伤,就答应了她。他们约了一个时间,谈了两个多小时。老师了解到,原来她是被母亲的爱给弄得透不过气来的孩子。

从小时候开始,她的父母就非常关注她,眼光一直跟着孩子转。她刚要拿水杯喝水,妈妈马上过去说:“别动,别烫着你。来,妈妈给你拿。”这样,一直到了中学,还是妈妈给她拿水喝。

她想出去玩会儿,爸爸说:“自己去玩有危险,等爸爸带你去。”当她想和小朋友玩的时候,爸爸又说了:“他们都不是好孩子,不能和他们玩。”她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如果受了一点委屈,爸爸马上出面干涉,把她领回家。

女孩渐渐长大了,却越来越感到压抑。初中的时候,她开始有一种强烈的想法,那就是要脱离父母的爱!她受不了了!尤其是她那位特别自以为是、又非常能干的母亲。她告诉我,母亲在单位当领导,说话很有权威,对她是事事插手,没有一件事情能够逃过母亲的眼睛。母亲什么事情都替她想到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到了初三,她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了,想独立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报考高中,她想凭自己的实力考,不想借母亲的光,可是母亲死活不同意,一定让她上当地最好的高中。她知道自己的成绩还差一些,但是犟不过母亲,还是上了那所高中。有很多人羡慕她,但她一点也不感到高兴。

她平时几乎没有自由,所有的事情都要经过母亲批准才能去做。她特别不喜欢看母亲那种盛气凌人的样子,更不喜欢听母亲说她是靠母亲才有成绩的那种话。

到高三的时候,为了不让妈妈的能力起作用,她开始暗暗地努力学习,想凭自己的力量考到外省的大学去,脱离母亲的束缚。那一年她虽然学习紧张,也很累,但是她很高兴,因为她是在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报志愿的时候,妈妈一直都在强行让她按照妈妈的意见报,她第一次和妈妈撒了谎——说先用铅笔填,然后到学校再用钢笔填,以免万一填错了。这样,她就到学校后按照自己的愿望填了志愿。

后来录取通知书来了,她的母亲非常奇怪,怎么不是报的学校呢?她心里暗暗高兴,以为这下可以逃离母亲的束缚了。

没想到,在她报到的时候,母亲一定要亲自前往送她。拗不过母亲,她只好和母亲一起去学校。让她心里难过的是,学校虽然跨省。母亲还是动用了所有的关系,找到了学校的领导、系主任及辅导员老师。

包办一切的爱会使孩子失去自我,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失去锻炼的机会。孩子无法制定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对生活感到迷惘。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非常痛苦,这常常出乎父母的意料。

她想靠自己努力实现理想的愿望破灭了,一下子变得心灰意冷。学习没有了动力,心情压抑,觉得同学都用瞧不起的目光看她。

母亲完全不会想到,她对孩子的爱,竟成为一种如此可怕的力量,竟摧毁了孩子对生活的信心。这种剥夺了孩子自由的爱,使得孩子像马戏团的小象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限制,只不过,这个限制不是麻绳的捆绑,而是父母和家庭的约束而已。但这种限制的后果是难以想象地严重,因为被束缚的不止是孩子的身体,更是孩子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