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成就杰出孩子的100堂情商课
45189000000014

第14章 赏识教育使孩子建立自信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

每个人都需要赏识,从高层官员到平民百姓皆如此。例如年轻的女孩,穿件新衣服或新做一个发型,走在大街上,周围的人就是一个赏识的目光,她的心里也会觉得热乎乎的、甜丝丝的。

美国精神病专家惊异地发现,至少有50%的病人,精神崩溃的原因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赏识。

那些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一旦精神崩溃,就喜欢站在街头,当众演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平时胆小如鼠的人,一旦精神失常,就胆大妄为,有的甚至站在马路中间指挥交通。

在疯狂的世界里,他们可谓是找到了重要人物的感觉,过足了赏识瘾。

成年人需要赏识,孩子同样需要赏识。

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和所有成年人一样,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望是得到别人的赏识。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中,许多父亲只知道给孩子身体上的照顾,却很少注意到他们自尊的发展。我们会给孩子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却忽视一句由衷的赞美。其实,在今天这个经济发达,孩子不缺衣少食的情况下,赞赏孩子比补充营养食品更重要,因为赞赏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信心与快乐。吃饭、穿衣、身体健康只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内心世界的满足和愉悦是所有孩子无形生命的需求,是一种高级需求。

父亲之所以不懂得赞赏孩子,原因就在于忽视了孩子的无形生命,不知道孩子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是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在物质生活上对孩子尽量满足,吃的、穿的、住的、玩的,都是最好的,对孩子来说,就足够了。这也正是他们苦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孩子却并不领情的原因。

赏识是心灵深处最强烈的需求,爱是世界上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用中国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渴望被看得起。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人的生理生命需要蛋白质,需要脂肪,而最不可缺乏的营养却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阳光、空气和水。人的精神生命需要数学,需要历史……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却是赏识、被看得起。赏识是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年龄越小,越需要外界的鼓励。

小学阶段的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儿童,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多是依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得来的。也就是说,这时他们尚未形成对自己的稳定的评价。外界的批评或表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许多父亲不愿把表扬、赞赏带给孩子,这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他们以为,只有“严厉”才会对孩子起作用。他们甚至可能把“严格”理解为态度生硬甚至对孩子进行责骂、训斥,把严格与鼓励、赞赏截然对立起来。这就犯了简单化、片面化的错误,没有认识到表扬、赞赏的独特魅力。

孩子是多么希望父母的鼓励和表扬啊!在我国现有的班级教学条件下,一个班的学生最多能达到80多人,最少也有30多人,在这样大的班级里,老师每天能表扬几个学生呢?甚至,孩子每天在课堂上有几分钟的自我表现机会呢?可以断言,在目前的条件下,在学校里受到老师表扬和赞赏的,只有少数、固定的几个学生。难道其他的学生就没有优点,不需要表扬和鼓励吗?在这方面,学校教师固然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客观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可是,作为父母,总不能等待老师转变观念以后再来对孩子进行表扬吧?

父亲在孩子的眼里是巨大的、无所不能的,且有神乎其神的本领。孩子需要极大的勇气在“巨人”堆中成长起来,变成与大人一样的“无所不能”,这是一个多么神奇而又艰难的人生历程啊!

试想想,如果成人也处于同样的境地,与无所不能的巨人生活在一起,他们自己也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有足够的勇气去开辟自己的领域吗?孩子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要求自己尽快成长,掌握技能,来战胜自己的微小和不足,他们希望自己成为一个称职的家庭成员,他们需要父母的鼓励来树立自己的信心与勇气。但是他们这种想获得成人的承认、找到自己位置的努力,常常遭到成人们的无情打击。

“就孩子的无形生命而言,他们仿佛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因此,作为父亲,应将赏识作为孩子生命最重要的营养,不断地提供给他们,让他们在长身体的同时,也长自信,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