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
45188000000009

第9章 心系疾病(3)

心绞痛发作时立刻休息,停止活动并使用作用较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以扩张冠状动脉,降低阻力,增加冠脉血流减低心脏前后负荷和心肌的缺氧,缓解心绞痛,缓解期药物给予①硝酸酯制剂(硝酸异山梨酯5~20mg/次,3次/日,5单硝酸异山梨酯20~40毫克/次,2次/日,长效硝酸甘油制剂等)。②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25mg~50mg,2次/日,阿替洛尔12.5mg~25mg,1次/日,比索洛尔2.5mg~5mg,1次/日,和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卡维地洛25mg,2次/日,阿罗洛尔10mg,2次/日。该类药物使用注意:本药与硝酸酯类合用有协同作用,用量应偏小,开始剂量尤其要注意减小,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等副作用,停用时要逐渐减量,突然停药有诱发心肌梗死的可能,低血压、支气管哮喘及心动过缓、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者不宜应用。③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40mg~80mg,3次/日,或缓释剂240毫克/日,副作用有头晕、恶心、呕吐、便秘、心动过缓、PR间期延长、血压下降等。硝苯地平缓释剂20mg~40mg,2次/日,副作用头痛、头晕、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控释剂30mg,每日1次,副作用较少,同类还有尼索地平10mg~40mg,1次/日,氨氯地平5mg~10mg,1次/日。地尔硫卓30mg~60mg,3次/日,其缓释剂90mg,1次/日,副作用有头痛、头晕、失眠等。④抗栓治疗,应用阿司匹林及肝素在于防止血栓形成,阻止病情向心肌梗死发展。亦可用高压氧治疗可使顽固性心绞痛得到改善,但疗效不巩固,介入和外科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

(2)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治疗原则是尽快回复心肌的血液灌注(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开始溶栓或90分钟内开始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使患者不但能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尽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急性期应卧床保持环境安静,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道,嚼服肠溶阿司匹林150mg~300mg,1次/日,3日后改为75mg~150mg,每日1次长期服用。痛甚者可选用哌替啶、吗啡注射,痛较轻者可用可待因或罂粟碱肌注或口服,或再用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舌下含服或静注治疗,但要注意心率和血压变化。心肌再灌注可极有效的解除疼痛,起病3~6小时最多在12小时以内,使闭塞的冠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濒临坏死的心肌可能得以存活或坏死范围缩小,对梗死后心肌重塑有利,预后改善。可于以介入治疗(PCI):直接PTCA、支架置入术、补救性PCI、溶栓治疗再通后行PCI。

溶栓治疗,适应证①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V,肢导联0.1V)或病史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起病时间12小时,患者年龄75岁。②ST段显着抬高的心肌梗死患者年龄75岁,经慎重权衡利弊仍可考虑。③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已达12~24小时,但如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广泛ST段抬高者可考虑。

禁忌证:①既往发生过出血性脑卒中,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或脑血管事件;②颅内肿瘤;③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④可疑为主动脉夹层;⑤入院时严重且未控制的高血压[180/110mmHg/J(24.0/14.7kpa)]或慢性严重高血压病史;⑥目前正在使用治疗剂量的抗凝药或已知有出血倾向;⑦近期(2~4周)创伤史,包括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或较长时间(10分钟)的心肺复苏;⑧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⑨近期(2周)曾有在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穿刺术。

溶栓药物:链激酶(UK)30分钟内静脉滴注150~200万单位。链激酶(SK)或重组链激酶(rSK)以150万单位静脉滴注,在60分钟内滴完。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100mg在90分钟内静脉给予:先静脉注入15mg,继而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mg,其后60分钟内再滴入35mg(国内有报告用上述剂量的一半也能奏效)。用rt—PA前先用肝素5000U静脉注射,用药后继续以肝素每小时700~1000U持续静脉滴注共48小时,以后改为皮下注射7500U每12小时一次,连用3~5天。用链激酶时,应注意寒战、发热等过敏反应。根据冠脉造影直接判断,或根据:①心电图抬高的ST段于2小时内回降50%;②胸痛2小时内基本消失;③2小时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小时内),间接判断血栓溶解。再灌注损伤:急性缺血心肌再灌注时,可出现再灌注损伤,常表现为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各种快速、缓慢性心律失常均可出现,应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但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的情况少见,最常见的为一过性非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对此不必行特殊处理。

消除心律失常:①发生心室颤动或持续多形室性心动过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或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复律。室性心动过速药物治疗不满意时也应及早同步直流电复律。②一旦发现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立即用利多卡因50~100mg静脉注射,每5~10分钟重复1次,至早搏消失或总量已达300mg,继以1~3m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维持(10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滴注1~3ml/min)。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者可用胺碘酮。③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0.5mg~1mg肌肉或静脉注射。④房室传导阻滞发展到第二度或第三度,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宜用人工心脏起搏器作临时的经静脉心内膜右心室起搏治疗,待传导阻滞消失后撤除。⑤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常用维拉帕米、地儿硫卓、美托洛尔、洋地黄制剂、胺碘酮等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用同步直流电转复治疗。

控制休克:休克纯属心源性,有周围血管舒缩障碍或血容量不足等因素而分别处理。①补充血容量,用右旋糖苷40或5%~10%葡萄糖液静脉滴注,输液后如中心静脉压上升18cmH2O,肺小动脉契压15mmHg~18mmHg(2.0kpa~2.4kpa),则应停止。右心室梗死时,中性静脉压的升高则未必是补充血容量的禁忌。②应用升压药物,补充血容量后血压仍不升,而肺小动脉契压和心排血量正常时,提示血管张力不足,可用多巴胺起始剂量3~5ug/(kg·min)静脉滴注,或去甲肾上腺素2~8ug/min,亦可用多巴酚丁胺起始剂量3~10ug/(kg·min)。③血管扩张剂,经上述处理血压仍不升,而肺动脉契压增高心排血量或周围血管显着收缩以致四肢厥冷并有发绀时,硝普钠15ug/min开始,每5分钟逐渐增量至肺动脉契压降至1mmHg5~18mmHg(2.0kpa~2.4kpa);硝酸甘油10~20ug/min开始,每5分钟增加5~10ug/min直至左室充盈压下降。④其他治疗休克的措施包括纠正酸中毒、避免脑出血、保护肾功能,必要时应用洋地黄制剂。

治疗心力衰竭:主要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以应用吗啡(或哌替啶)和利尿剂为主,亦可选用血管扩张剂减轻左心室的负荷,或用多巴酚丁胺10ug/(kg·min)静脉滴注,或用短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从小剂量开始等治疗。洋地黄制剂可能引起室性心律失常,宜慎用。由于最早出现的心力衰竭主要是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引起顺应性下降所致,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尚不增大,因此在梗死发生后24小时内宜尽量避免使用洋地黄制剂。有右心室梗死的患者应慎用利尿剂。

(第三节)厥证

厥证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气血阴阳不相接续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急性病证。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间内苏醒,醒后无偏瘫、失语及口眼斜等后遗症;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厥的含义有多种,有指发病形式,有指病理机制,有指临床表现,四肢逆冷、手足不温者。就本证而言,主要是指前两者。厥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尤其以精神情志因素为明显诱因而发作者,如情绪紧张、恐惧、疼痛等,时有发生。对于本证患者,应采取综合应急措施,运用多途径、多渠道的救治手段,以满足临床治疗上的需要。

鉴于厥的含义较多,本节厥证所论范围是以内伤杂病中具有突然发生的一时性昏倒不知人事为主症,或伴有四肢逆冷表现的病证。暑厥发病与外邪有关,根据系统化要求,亦编入本节讨论。西医学中各种原因所致之晕厥、虚脱、中暑等,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体质、情志、暴感外邪是其病因。厥证的病机主要是气机突然逆乱,气血阴阳不相顺接。升降失调是指气机逆乱的病理变化。由于情志、饮食、外邪而致气的运行逆乱,或痰随气升而成痰厥;或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脾不升清而成食厥;或暑热郁逆,上犯阳明而致暑厥。素有肝阳偏亢,遇暴怒伤肝,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血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发为血厥;同样,大量失血,血脱气无以附,气血不能上达清窍而昏不知人,发为血厥。

厥证由于体质和病机转化的不同,又有虚实的区别。大凡气盛有余者,情志突变,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夹痰夹食壅滞于上,以致清窍闭塞,不知人事,成为厥之实证;气虚不足,或大量出血者,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气随血脱,气血一时不相顺接,以致神明失养,不知人事,四肢不温,发为厥之虚证。

【临床表现】

厥证乃为内科急症,临床上以突然发生一时性的神志异常为征候特征。厥之轻者在昏倒不知人事后可于短时间内苏醒,并无其他明显后遗症。厥之重者可一厥不醒,乃至死亡。

本病的特点有急骤性、突发性和一时性。急骤发病,突然昏倒,移时苏醒。往往在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发因素,如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等,发作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等先期症状。发作时昏仆,不知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由于气、血、痰、食、暑等厥的不同,又各有相应的不同病史及临床征候表现。

【诊断】

1)患者在发病之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视物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呈一时性,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

2)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发病前有明显的情志变动、精神刺激的因素,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素体痰盛宿疾。注意询问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以及发厥前后之表现。

3)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颅脑CT、MR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厥证见症虽多,但概括而言,不外虚实,这是厥证辨证之关键所在。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夹痰涎壅盛,或身热谵妄,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2)分气血:厥证以气厥、血厥为多见,其中尤以气厥、血厥之实证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应当注意鉴别。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

2.治疗原则

厥证乃危急之候,当及时救治为要,醒神回厥是主要的治疗原则,但具体治疗其虚、实证时又有所不同。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开窍法是救治急症的独特疗法之一,适用于邪实窍闭之神昏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具有通关开窍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开泄痰浊闭阻,温通辟秽化浊,宣窍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在剂型上应选择丸、散、气雾、含化以及注射之类药物,宜吞服、鼻饲、注射。本法系急救治标之法,苏醒后应按病情辨证治疗。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而醒神。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精竭气脱之神昏证。主要是通过补益元气、回阳救逆而提高气的统摄能力。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由于气血亏虚,故不可妄用辛香开窍之品。

3.分证论治

(1)气厥

[实证]

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拳握,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方药:通关散、五磨饮子。

本证因肝气不舒,气机逆乱而厥。“急则治其标”,应先以搐鼻取嚏,通关开窍,急救催醒。通关散以皂角辛温开窍,细辛走窜宣散,合用以通诸窍。五磨饮子以沉香、乌药降气调肝,槟榔、枳实、木香行气破滞。可再加檀香、丁香、藿香等以理气宽胸。

若肝阳偏亢,头晕而痛,面赤燥热者,可加钩藤、石决明、磁石等平肝潜阳;若兼有痰热,症见喉中痰鸣,痰涌气塞者,可加胆南星、贝母、橘红、竹沥等涤痰清热;若醒后哭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可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等安神宁志。

由于导致本证发作者有明显的情志精神因素,且部分患者有类似既往病史,因此平时可服用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之类,理气解郁,调和肝脾。

[虚证]

症状:发病前有明显的情绪紧张、恐惧、疼痛或站立过久等诱发因素,发作时眩晕昏仆,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微。

治法:补气,回阳,醒神。

方药: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四味回阳饮。

本证临床较为多见,尤以体弱的年青女性易于发生。首先急用生脉注射液或参附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以补气摄津醒神。亦可用四味回阳饮加味,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附子、炮姜温里回阳,甘草调中缓急,共奏补气温阳之效。若汗出多者,加黄芪、白术、煅龙牡,加强益气功效,更能固涩止汗;若心悸不宁者,加远志、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若纳谷不香,食欲不振者,加白术、茯苓、陈皮健脾和胃。

本证亦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平时可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归脾丸等药物,健脾和中,益气养血。另可加用甘麦大枣汤养心宁神,甘润缓急。

(2)血厥

[实证]

症状:多因急躁恼怒而发,突然昏倒,不知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舌黯红,脉弦有力。

治法:开窍,活血,顺气,降逆。

方药:清开灵注射液、通淤煎。

本证气血并逆于上,清窍壅塞,先用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推注或滴注,以开其闭;然后用通淤煎,方中以当归尾、红花、山楂活血散淤,乌药、青皮、木香、香附等顺气开郁,泽泻性下行而泻,引气血而下。另外可加用石决明、钩藤、牛膝平肝潜阳。若急躁易怒,肝热者加菊花、丹皮、龙胆草;若兼见阴虚不足,眩晕头痛者,加生地、枸杞、珍珠母。

[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