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病诊疗
45188000000014

第14章 心系疾病(8)

血证的预后,主要与下述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引起血证的原因,一般来说,外感易治,内伤难治,新病易治,久病难治;二是与出血量的多少密切有关。出血量少者病轻,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气随血脱的危急重病;三是与兼见症状有关。出血而伴有发热、咳喘、脉数等症者,一般病情较重。

【西医治疗】

(一)支气管扩张引起反复咯血

50%~70%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咯血,从痰中带血至大量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有时不一致。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唯一症状,临床上称为“干性支气管扩张”,其病变多位于引流良好的上叶支气管。

1)治疗基础疾病,对活动性肺结核伴支气管扩张应积极抗结核治疗,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可用免疫球蛋白替代治疗。

2)控制感染,出现痰量及其脓性成分增加等急性感染征象时需应用抗生素。可依据痰培养指导抗生素应用,但在开始时常给予经验治疗(如给予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或头孢克洛等)。存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可口服喹诺酮类,静脉给予氨基糖苷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对于慢性咯脓痰的患者,除使用短程抗生素外,还可使用疗程更长的抗生素,如口服阿莫西林或吸入氨基糖苷类,或间断并规则使用单一抗生素以及轮换使用抗生素。

3)改善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剂可改善气流受限,并帮助清除分泌物,伴有气道高反应及可逆性气流受限的患者常有明显疗效。

4)清除气道分泌物,化痰药物以及振动、拍背和体位引流等胸部物理治疗均有助于清除气道分泌物。为改善分泌物清除,应强调体位引流和雾化吸入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酶(通过阻断中性粒细胞释放DNA降低痰液黏度)。

5)外科治疗,如果支气管扩张为局限性,且经充分的内科治疗仍顽固反复发作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肺组织。如果大出血来自于增生的支气管动脉、经休息和抗生素等保守治疗不能缓解反复大咯血时,病变局限者可考虑外科手术,否则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对于那些尽管采取了所有治疗仍致残的病例,合适者可考虑肺移植。

(二)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应针对原发病和病因采取防治措施。对处于急性应激状态的严重疾病患者,除积极治疗原发病外,应常规给予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或具有黏膜保护作用的硫糖铝作为预防措施;对服用NSAID的患者应视情况应用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或米索前列醇预防。对已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疗,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静脉给药可促进病变愈合和有助止血,为常规应用药物。

(三)消化道出血

常表现为急性大量出血,是临床常见急症。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抢救。抗休克、迅速补充血容量治疗应放在一切医疗措施的首位。

1.一般急救措施

患者应卧位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呕血时血液吸入引起窒息,必要时吸氧。活动性出血期间禁食。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尿量及神志变化;观察呕血与黑粪情况;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与血尿素氮;必要时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根据情况进行心电监护。

2.积极补充血容量

立即查血型和配血,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输液通道,尽快补充血容量。在配血过程中,可先输平衡液或葡萄糖盐水。改善急性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的关键是要输血,一般输浓缩红细胞,严重活动性大出血考虑输全血。紧急输血指征:①改变体位出现晕厥、血压下降和心率加快;②失血性休克;③血红蛋白低于70g/L或血细胞比容低于25%。输血量视患者周围循环动力学及贫血改善而定,尿量是有价值的参考指标。应注意避免因输液、输血过快、过多而引起肺水肿,原有心脏病或老年患者必要时可根据中心静脉压调节输入量。

3.止血措施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本病往往出血量大、再出血率高、死亡率高,在止血措施上有其特殊性。

1)药物止血:①血管加压素:通过对内脏血管的收缩,减少门脉血流量,降低门脉压。血管加压素的推荐疗法是0.2U/min静脉持续滴注,视治疗反应,可逐渐增加剂量至0.4U/min(目前国内所用垂体后叶素含等量加压素与缩宫素)。只有达到较大剂量,该药才能发挥止血效果,但此剂量不良反应大,常见的有腹痛、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绞痛,严重者可发生心肌梗死。因此,应同时使用硝酸甘油,以减少血管加压素引起的不良反应,同时硝酸甘油还有协同降低门静脉压的作用。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根据患者血压来调整剂量。也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6mg,每30分钟1次。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者忌用。②三甘氨酰赖氨酸加压素(又名特列加压素):为加压素拟似物,与加压素比较,该药止血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2毫克/次、4~6小时1次、静脉推注)。③生长抑素及其拟似物:可明显减少门脉及其侧支循环血流量,止血效果肯定,短期使用几乎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最常用药物。14肽天然生长抑素,用法为首剂250ug静脉缓注,继以250ug/h持续静脉滴注。滴注过程中不能中断,若中断超过5分钟,应重新注射首剂。奥曲肽是8肽的生长抑素拟似物,常用量为首剂100ug静脉缓注,继以25~50ug/h持续静脉滴注。

2)气囊压迫止血:经鼻腔或口插入三腔二囊管,注气入胃囊[(囊内压50mmHg~70mmHg/J(6.7kpa~9.3kpa)],向外加压牵引,用以压迫胃底,若未能止血,再注气入食管囊[(囊内压为35mmHg~45mmHg/J(4.7kpa~6.0kpa)],压迫食管曲张静脉。持续压迫时间最长不应超过24小时,放气解除压迫一段时间后,必要时可重复充盈气囊恢复牵引。气囊压迫止血效果肯定,但是痛苦大、并发症多(如吸入性肺炎、窒息、食管炎、食管黏膜坏死、心律失常等),由于不能长期压迫,停用后早期再出血率高。目前已不推荐气囊压迫作为首选止血措施,只限于药物不能控制出血时作为暂时止血用。

3)内镜治疗: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或组织粘合剂至曲张的静脉(前者用于食管曲张静脉,后者用于胃底曲张静脉),或用皮圈套扎曲张静脉,不但能达到止血目的,而且可有效防止早期再出血,是目前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重要手段。一般经药物治疗(必要时加气囊压迫)大出血基本控制,患者基本情况稳定,在进行急诊内镜检查同时进行治疗。并发症主要有局部溃疡、出血、穿孔、瘢痕狭窄等,注意操作及术后处理可使这些并发症大为减少。

4)外科手术或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急诊外科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因此应尽量避免。但在大量出血上述方法治疗无效时唯有进行外科手术。有条件的单位亦可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治疗,该法尤适用于准备做肝移植的患者。

(2)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之外的其他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习惯上又称为非曲张静脉上消化道大出血,其中以消化性溃疡所致出血最为常见。止血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血小板聚集及血浆凝血功能所诱导的止血作用需在pH>6.0时才能有效发挥,而且新形成的凝血块在pH5.0的胃液中会迅速被消化。因此,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具有止血作用。临床上,对消化性溃疡和急性胃黏膜损害所引起的出血,常规予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后者在提高及维持胃内pH值的作用优于前者。急性出血期应静脉途径给药。

2)内镜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约80%不经特殊处理可自行止血,其余部分患者则会持续出血或再出血。内镜如见有活动性出血或暴露血管的溃疡应进行内镜止血。有效的方法包括热探头、高频电灼、激光、微波、注射疗法或上止血夹等。

3)手术治疗:内科积极治疗仍大量出血不止危及患者生命,须不失时机行手术治疗。

4)介入治疗:患者严重消化道大出血在少数特殊情况下,既无法进行内镜治疗,又不能耐受手术,可考虑在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找到出血灶的同时进行血管栓塞治疗。

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是病因治疗,大出血时应积极抢救。

1.一般急救措施及补充血容量

同上消化道出血。

2.止血治疗

1)凝血酶:保留灌肠有时对左半结肠出血有效。

2)内镜下止血:急诊结肠镜检查如能发现出血病灶,可试行内镜下止血。

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血管加压素、生长抑素静脉滴注可能有一定作用。可在动脉造影后动脉输注血管加压素0.1~0.4U/min,对右半结肠及小肠出血止血效果优于静脉给药。

4)动脉栓塞治疗:可引起肠梗死,拟进行肠段手术切除的病例,可作为暂时止血用。

5)紧急手术治疗:经内科保守治疗仍出血不止危及生命,无论出血病变是否确诊,均是紧急手术的指征。

3.病因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选择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择期外科手术治疗。

(四)过敏性紫癜

1.消除致病因素

防治感染,清除局部病灶,驱除肠道寄生虫,避免可能致敏的食物及药物等。

2.一般治疗

1)抗组胺药:盐酸异丙嗪、氯苯那敏、阿司咪唑、去氯羟嗪、西米地丁及静脉注射钙剂等。

2)改善血管通透性药物:维生素C、曲克芦丁、卡巴克络等。维生素C大剂量(5~10g/d)静脉注射较好,持续用药5~7日。

3.糖皮质激素

一般用泼尼松30mg/d,顿服或分次口服。重症者可用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15mg/d,静脉滴注,症状减轻后改口服。糖皮质激素疗程一般不超过30天,肾型者可酌情延长。

4.对症治疗

腹痛较重者可予阿托品或山莨菪碱(6542)口服或皮下注射;关节痛可酌情用止痛药;呕吐严重者可用止吐药;伴发呕血、血便者,可用奥美拉唑等治疗。

5.其他

上述治疗效果不佳或近期内反复发作者,可用:①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环磷酰胺等;②抗凝疗法:适用于肾型患者,初以肝素钠100~200U/(kg·d)静脉滴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4周后改用华法林4~15mg/d,2周后改用维持量2~5mg/d,2~3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