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心态的激励
45187700000011

第11章 走出孤独抑郁的人生(1)

抑郁症的特征

承认自己感到抑郁是件十分困难的事,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触。精神病专家斯坦利·列瑟在研究中发现,从某个事件发生并引起一个人的抑郁,到他承认自己体验到抑郁之间,平均有一段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差。因为把抑郁发作轻描淡写地说成是一生的一部分似乎是很容易的。

抑郁情结常被强压或堵塞,因为大多数人都想将愉悦感尽可能多保持一点时间。因此,由于抑郁是痛苦的,所以往往遭到否认。

情绪消沉会造成抑郁患者思维及行动的速度普遍下降,这一变化常常受到误解。事实上抑郁是一种强烈的积极过程,因此是痛苦的。即使抑郁症患者躲避社交,并体验程度不同的主动性丧失,这种反应是抑郁的后果,而不是它的原因。在表面底下,有时在人们真正的知觉之外,是动荡翻腾的恐惧夹杂着苦恼。只要问几个恰当的问题,说几句恰当的话语,就能开启它的闸门。难怪疲惫是常见的抑郁症状,神经系统保持高度警惕往往令人精疲力竭。对抑郁症患者而言,他最最不需要的,是刺激中枢神经的兴奋剂,如安非他明。

有时内心的煎熬实在无法忍受,患者便产生一种自发的倾向,从随手可以买到的药品中寻求片刻缓解,这些“良药”包括兴奋剂、麻醉剂或者烈酒。有些人则通过“反抑郁”的行为,诸如挥霍无度、男女群交、强迫自己加班加点来逃避抑郁。但这些形式最终只会加剧抑郁冲突。抑郁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压力,患者必须对此作出反应。他们的反应形式五花八门,从无聊、厌倦到惊惶失措。

对付抑郁最常见的办法也许是朦胧地意识到它的存在,设法敷衍,不愿正视它,一本正经地文饰它,并否认它的征兆。“我晚上睡不着,清晨四五点钟就醒了。因为这样我才感到累,做工作也提不起兴趣。要是睡得着的话,我就会好起来的。抑郁症?才不是呢!”

大多数人不会辨认抑郁症,因为他们不能确认它的症状是什么样的。有的重大的变化跟抑郁症有关,但这些变化不见得在每个病例中都全部出现。没有哪两个人的行为或情绪变化会在同一时间甚至以同一方式发生。

首先,抑郁症一般与睡眠障碍有关。大部分抑郁症患者会注意到睡眠习惯被打乱,也许他们得花更长时间才能入睡,也可能一夜中醒来次数增多,睡眠更浅。也许他们在平时起身之前就早已毫无睡意了。入睡之前和早晨醒来之后那段漫长的不眠时刻是在问题与压力的煎熬中度过的。他们往往晚上害怕上床,找出种种借口熬夜,虽然自己并未意识到这点。他们也同样害怕展示在面前的白天。因此,任何有较严重或长期睡眠不足的人,都应考虑患抑郁症的可能性。

抑郁症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性冲动与性功能降低。由于我们的文化对性交的技能特别重视,这一点尤其伤脑筋。这样的变化可能意味着引起抑郁症的冲突本质上与性有关。通常它反映精力的普遍下降,或者是将精力花去对付情绪消沉了。性兴趣淡漠时,总是应当考虑抑郁症问题。

与性冲动衰退密切相关的是食欲不振,进食时的正常享受感消失了。这继而导致体重大幅度减轻。一个人往往直到他发现自己衣服过于宽大,或者称体重时自己瘦了5——10磅时,方才意识到自己比平时吃得少了。

最后,还有患者对抑郁症的主观体验,即患者感知自己感情的方式,如:“我身体内部到处都疼”,“我常想哭,但哭不出来”,“我太会掉眼泪,简直控制不住”,“我就是实在实在地不快活”,“以前喜爱的事现在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了”,“我怕得要命”,“我烦死了”,“我下了决心”,“我无法有效地集中精力”,“我只感到绝望”。

许多人体验到的抑郁情绪是缺乏自信。情绪与自尊心之间有密切联系。那些感到自己是“没出息”、“没价值”、“无能”、“不配”等等的人,事实上都得了抑郁症。

如果人们意识到是哪些问题诱发了抑郁症,往往会对此苦思冥想起来。“母亲五个月前死了,我无法将她从心中抹去”,“我在工作中确实感到自己被下属和上司团团围困起来”

,“这样的婚姻没指望”,“离婚后我寂寞死了”,“干嘛我们不能交流思想?”

抑郁症患者常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感觉,一种中圈套的感觉。自己进入了死胡同却看不到出路,想不出解决办法,心情从冷漠直到绝望。

失眠、性冲动衰退、食欲不振、丧失自尊心、情绪变化——从厌倦到毫不掩饰的绝望——这就是抑郁症的基本症状。仿佛正常时人体内的生物能流从体内流向自己周围环境,如今被堵住了,同时内心的不安与苦恼却在神经系统内部不住地翻腾。内心被本身的精神压力死死缠住,表面上却呈现以自我为中心,对外界刺激毫无反应,明显地对他人的危难漠不关心——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开始抑郁症患者往往会引起同情,但继而便是不耐烦、愤慨,最后则彻头彻尾地被一起工作、生活、但却不了解他正在经受内心煎熬的人弃之不顾——这恰恰是抑郁症患者最惧怕的。

有些人未能认识到自己得了抑郁症的原因在于他们想用反作用来克服抑郁。体重减轻了么?他们就吃得过量;性兴趣下降么?他们就几乎强迫自己寻求性刺激;睡不着觉么?就拼命睡过头,一半是由于疲劳,但主要还是想以此逃避无法忍受的环境。

还有许多变化也是抑郁的后果,可以作为重要线索。如对本来可以轻易下决心的事却举棋不定;精力集中不起来,产生一种明显的办事拖拉倾向,以上情况都很普遍。抑郁症患者可能发现连看书写字都有困难,但经常用不感兴趣来加以文饰。他在制订计划、承担义务时敷衍塞责。从安排周末社交时间表到给电灯换电线,到另谋职业,无不迟疑拖延。对这些,他也常找借口加以文饰:“要是时间够的话,我会去干的”,或者“我这个人本质上很懒”。

心情抑郁的人有一种不愿与他人接触的需要,即使对于平时很合群、很外向的人也不例外。这种厌恶社交活动的心情并不真正是一种要求孤独的愿望,他们往往为寂寞而感到痛苦,生怕被别人冷落。它反映的是对人际接触的恐惧,部分是由内心痛苦造成的。此外心情抑郁的人对别人一时大意或不怀好意的话有一种微妙的敏感心理,这也部分造成他们对人际接触的恐惧感,外向的生物能流全面减少,与他人打成一片的能力衰退,也会引起这种恐惧感。

当人们患的是急性抑郁症时,特别是当诱发事件很容易辨认时,他就能更敏锐地将这些主观变化联系起来,承认自己得了抑郁症。但当抑郁转入慢性,甚至到与人格特征相混淆的地步(“我就是如此消极行事,我是个悲观主义者”)。当情绪无法跟原因联系起来时,要发现抑郁可就困难多了。因此,看一个人是否患了抑郁症,光回答下列问题是不够的:“我觉得如何?”和“我的行为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还必须进一步考虑:“我是否属于那种容易产生抑郁的人?”及“我所工作和生活的环境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应该问问自己:“我在过去几年中是否经历过可能引起抑郁的事件?我是否被自己所爱的人抛弃过?有什么人去世了?工作中是否发生什么事情对我的自尊心构成威胁?”

某些事件应该造成一定程度的抑郁。例如,自己生活局面的重大改变,无论变好变坏——提升,或者离婚,父母或孩子的死亡,青少年离家出走,退休,身体健康状况下降,财政困境,结婚,生孩子。当人们对这类事件的反应十分突然并相当强烈时,急性的抑郁是不难察觉的。但是如果抑郁缓慢地露头,在几个月甚至几年中逐渐加剧,那么灵活性一点点丧失,失眠、疲惫、退缩、感觉迟钝等症状便很难与起因相联系,要弄清原因也就加倍困难了。

感情冲动的人不容易承受损失造成的伤害。这一方面的研究清楚地证明,如果一个人在他的性格形成期蒙受过重大损失,如父母亲或其他家庭重要成员的死亡,更经不起损失对他的打击,产生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感情冲动的人往往很认真、很负责,并有高度的个人伦理观。他对愧疚心理十分敏感,无论是否事出有因,也无论他是否真正意识到或者承认这一点。

这种人在正常的精神状况可能雄心勃勃,精力充沛,同时富有竞争意识。

虽然这种人带有自我专注的倾向,他们会尊重他人感情,有时甚至过分,有时还会小心过度,唯恐无意之中伤害他人。他们迫切需要得到别人的喜爱与尊敬。他们多半会不知不觉地、深深地、有时往往是无法控制地堕入爱河,并且非常依赖自己所钟爱的人。这种人缺乏灵活性,做事缺乏必要的限度。他们会在自己或别人心目中降低自己的尊严,对一切事物都高度敏感。对他们来说被抛弃是一切经历中最最痛苦的。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控制需求,但矛盾的是,他们很容易受人摆布,自己常常还蒙在鼓里。他们还要求牢牢控制周围环境,作为对付靠不住的事或避免自己受伤害的手段,当这种控制处于危险时,便惊惶失措。

这种人很难表示心中的敌意。有时甚至意识不到自己的愤怒。他们不会调动自己的怒气来保卫自己,即使在完全有理由并且有必要时亦是如此。

他们一般很有耐心,这通常是一种美德。但如在一段时期内,在工作或婚姻生活中,要是他的怒气一次次公开地或隐蔽地受到激发,或者在某种环境中,正当的愤怒表示常被强压下去,他就可能发现很难维持自己的情绪平衡。

发现抑郁的另一个线索是人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可以问这样一个重要问题:“我生活在何种心理环境之中?”在某些家庭,自由地表达看法与感情简直是不能容忍的。另一些家庭则经常充斥着愤怒、对抗和恶意的感情。在治疗抑郁症时,医生经常能够发现患者家庭中缺乏感情交流,对正常的敏感心理不予尊重。

同样,一个组织内的环境可能强化工作人员的主动性与自尊心,也可能正相反,由于破坏性的竞争意识扼杀了感情的公开交流,鼓励政治上的两面三刀,从而削弱了人们的主动性与自尊心。在这种处境中工作的人,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必然历尽坎坷。他或许会觉得缺乏安全感,害怕承担责任:“如果干得好,能带来效益,得利的是公司;如果失败了,全是你一人的错。”他的努力会大打折扣,不想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愿引进新思想,只干非干不可的事来保住自己的职位,并强化令人气馁的氛围。这种类型的家庭和办公场所被称作抑郁诱发环境,因为它们很可能在大部分成员身上诱发抑郁症。

某些职务看来特别容易诱发抑郁症——如医务人员。内科医生是各行各业中自杀、离婚、心理性生理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公司总经理则属于另一类如酗酒、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心理性生理疾病高发病率的例子,这些疾病都跟精神压力有关。这些统计有力地显示出他们患有深层的、未经察觉的、未加诊治的抑郁症。

这样看来,认识抑郁症包含着四个重要问题:

你是否体验到一个或数个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在过去几年中,你生活中是否有可能引起抑郁的重大转折?无论是好是坏。

你是否属于那种对抑郁很敏感的人?

你在何种类型的环境中生活工作?

即使作过这样的自我评价之后,抑郁症有时还可能难以觉察,因为人们对于精神压力,包括抑郁引起的精神压力,各有各的反应方式,而抑郁就隐藏在这些不同方式的背后。

认清抑郁症的真面目

对许多人来说,圣诞佳节向来伴随着无限的忧伤与寂寞。春天也是抑郁症流行的时节。以往岁月中各种不尽人意之事会在每年中同一时刻重新引起抑郁的思绪,这种“周年反应”十分常见。然而抑郁并不限于特殊时间与地点,因为本质上,它是对精神压力的一种反应,因而抑郁是一种可能在任何时候袭击任何人的情绪。

至少有一半美国成年人曾先后尝过抑郁的滋味,这样说绝不过分。事实上,有人做过估计,每一片刻都有将近800万美国人迫切需要专家帮助他们解除抑郁之苦。不幸的是这些人中的一大半尚未意识到自己患了抑郁症。

如此众多的人对抑郁症缺乏认识,原因在于他们常把抑郁症混同于普通的心情不快。

每个人一生中总有些场合会引起不快。不快是指当事情出毛病时感到的难过或不满,它并不意味着丧失明辨是非的能力。而抑郁的情绪,则影响人的性格,决定人们如何处世,如何看待自己及周围的世界。

一位正在接受精神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指出:“不快与抑郁有实实在在的区别。我和妻子争吵时,心里感到不快。我讨厌争吵,但这毕竟是生活的一部分,过不了多久我们便和好如初。

也许我会为此担忧,但我能睡得着,精神也不错。

“但当我抑郁时,事情就大不一样了。我遍体疼痛,这几乎是一种肉体上的折磨。夜里不能入睡,整夜睡不着。尽管有时也会感到精神好一些,但抑郁的心情几乎每天都会出现,使我观察任何事物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如果这时我和妻子吵了一架,便会感到这场婚姻似乎已经没指望了。假如生意中出了些问题,要是在平时,我也会感到有些紧张或沮丧,但我能立刻妥善处理好。可是心情抑郁时,我便会仿佛觉得自己真的不中用了。我就不光要应付眼前的事情,还得和自信心不足展开搏斗。”

社会公众对抑郁症本质的各种误解,大大增添了认识抑郁症的难度。尽管许多人口头上也常叨念自己心情抑郁,其实他们并非当真这样想。因为,他们相信真正的抑郁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病。提起精神病,其含义令人不寒而栗。人们或把抑郁症当成是躁狂——抑郁精神病周期性发作的一部分,不然就以为它会使人心智失常,总之病情严重,患者非住院不可。其实,如此富有戏剧性的病例,在大量抑郁症患者中只占极小部分。多数抑郁症患者病情较轻,虽有危害,却极易被忽视。因此,大部分患者通常很难将自己与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相提并论,在他们眼里,抑郁症是别人的事,与己无关。

其次,许多人依然把在精神压力面前感到抑郁看成是软弱的象征,因此,抑郁常常引起患者的窘迫感。简而言之,许多人宁可忽视抑郁症的征兆,也不愿承认在生活中许多场合,抑郁是唯一健康的反应。抑郁的产生是面对精神压力时一种常见的心理生物反应。人在自己一生中都必须对付大量艰难险阻。因为人是一个心理生物整体,所以,每一缕思绪,每一分感情,都会引起神经系统中化学成分的相应变化。而他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与处理也同时表现在生理与心理两个平面上。因而,严重的病毒感染有时也会触发一时的抑郁,而因亲人死亡产生的抑郁感同样会在生理上表现出来。由于人还是一种社会性动物,个人的反应会影响周围环境,而周围环境对此产生的反应,反过来又会影响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