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感冒最常见的并发症有哪些?
答:感冒是临床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处理、诊治不当,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应引起重视。常见的并发疾病如下。
(1)中耳炎:人的面部深处两侧各有一条3~4厘米长的暗道——耳咽管,内面开口在鼻咽,外面开口在中耳。平时耳咽管内口关闭,当吞咽、哈欠、唱歌时,内口可张开,空气进入中耳腔,这样中耳腔和外界压力保持平衡。感冒合并中耳炎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分泌性中耳炎:由于感冒,鼻腔粘膜发炎波及耳咽管,使该管发炎肿胀,空气无法进入中耳腔,它里面的空气逐渐吸收形成负压,血管内液体渗出。病人出现耳闭、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遇此情况,患者可到医院作耳咽管吹张、鼓膜穿刺和药物治疗。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擤鼻涕是感冒引起中耳炎的“危险动作”。感冒导致鼻塞、鼻涕多,呼吸不畅。有人不胜其烦,恨不得一次把鼻涕擤干净。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使劲儿地按压住鼻孔往外擤,当鼻涕擤不出来,鼻腔产生负压,鼻腔里的脓性分泌物及细菌就会通过咽鼓管送至中耳腔,造成中耳感染,从而出现流浓鼻涕、头痛、耳疼等症状,严重者造成鼓膜穿孔。而一般的患者容易误以为这仅仅是感冒的表现而不予重视。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呈水平位,比成人相对平坦和粗短,因此,感冒时鼻腔分泌物更容易经此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小儿发生中耳炎,其症状往往被掩盖,直到耳内流出脓后家长才发现,不少孩子因此被耽误治疗而转为慢性。若患儿出现高烧不退(超过三天以上)、耳朵痛、流脓鼻涕、头痛、幼儿烦躁、搔抓耳朵者须警惕中耳炎的可能性,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同时配合超短波、紫外线或微波等物理治疗,能杀菌消炎,减轻各种临床症状,缩短病期,减少医药费用。
(2)鼻窦炎:鼻窦是鼻腔周围颅面骨内的骨性含气空腔,其开口与鼻腔相通。引起鼻窦炎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合并细菌感染。感冒时最易并发上颌窦炎,表现为流鼻涕超过十天而无改善迹象,且呈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咳嗽、严重鼻塞、头痛、发热、精神不振。此时应抓紧治疗,防止延误变成慢性。儿童感冒后发生鼻窦炎者,可有严重鼻塞及多量黏液性脓性鼻涕、头痛、嗅觉减退、记忆力下降等症状,还可以向邻近组织扩展,引起一系列病变。鼻窦炎累及眼眶,可引起眶内感染或化脓;若神经受累常致眼球活动障碍或视力减退;鼻窦炎若侵入颅内,可引起脑炎、脑脓肿等,症状严重者常危及生命。
(3)急性喉炎:本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因为小儿的喉腔声门较狭小,喉软骨特别软弱,喉腔附近的组织疏松。感冒后因抵抗力下降,易合并链球菌感染,引起咽喉发生炎性肿胀,患儿往往出现咳声嘶哑,甚至出现犬吠样咳嗽声,吸气时有痰鸣音,同时伴有精神倦怠、烦躁哭闹等。严重者可导致喉腔堵塞,发生窒息而死亡,俗称为“锁喉风”。
(4)下呼吸道感染(气管炎、肺炎):小儿由于抵抗力差,在季节变换时,极易患感冒,若不及时治疗,可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在患感冒的小儿中,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或有先天性心脏病、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患儿,由于身体虚弱,一旦得了肺炎,病情往往迁延不愈甚至危及生命。多数患儿出现高烧不退且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食欲减退。部分患儿活动后会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也可见有鼻翼煽动、口唇青紫等表现。体弱儿可以无发热或者仅为低热。而小儿常常j仅表现为发病急、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嗜睡、不宜唤醒、面色口唇发绀、口吐白沫、点头呼吸、拒奶、吐泻等,有些症状极易被家长忽视。如果孩子在感冒后咳嗽症状加重,在胸部一侧或两侧可听到湿性啰音,当分泌物咳出后,湿性啰音可暂减少。婴儿不会咳痰,合并气管炎时,经常在其喉部听到痰鸣音,重者可发烧至38℃~40℃,继而出现食欲不振、睡眠不安等症状。若在安静时出现呼吸持续增快,大于50次/分钟,同时出现“呼吸三凹证”(吸气时,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和肋间隙向内凹陷),应疑为肺炎,要立即送医院诊治。
(5)支气管哮喘:一般来说,能引起哮喘发作的“感冒”病毒,大都为滤过性病毒,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肠病毒及流行性感冒病毒,另外,微浆菌感染亦会引起哮喘发作,而细菌感染与哮喘常无直接关系。虽然感冒为一病毒感染的自限型疾病,时间到了自然会痊愈,但如原有哮喘病史儿童发生感冒时,常易于诱使哮喘急性发作,严重者可呈哮喘持续状态。
(6)咽后壁脓肿:婴幼儿的咽后壁脓肿,常常由于患感冒合并细菌感染而引起。小儿的咽后壁脓肿,多伴有全身症状,如寒颤、高烧、头痛、恶心、呕吐等。小儿咽黏膜呈急性弥漫性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咽后壁脓肿严重的可发生急性坏死性咽炎。
(7)结膜炎:感冒病毒侵犯眼结膜后出现结膜炎,主要症状是眼睑充血、肿胀,结膜充血,分泌物增多,球结膜可出现水肿。急性结膜炎如不及时彻底治疗,可转变为慢性,对此应加以注意。
(8)淋巴结炎:淋巴结的急性炎症在儿童期比较多见,小儿颈淋巴结炎多起源于感冒合并细菌感染。发病时首先可见局部淋巴结肿大、发红、发热、并有疼痛,一般体温升高至38℃~40℃,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化脓及严重的全身症状。在新生儿及婴儿时期,急性淋巴结炎易于扩散并在短时间内破溃或发生败血症。
(9)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发生于40岁以下患者为多,约为75%~80%,尤其以20~30岁为好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多发生于秋冬季。病毒性心肌炎以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的最多,其他如流感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可引发心肌炎。呼吸道和消化道是病毒进入并侵犯人体的门户,早期经由血液循环直达心肌而致损害,后期是由病毒或心肌抗原诱发的机体免疫反应所致。当然,还与疲劳过度、营养欠佳等诸因素有关,妇女孕期及分娩时也易发生心肌炎。表现为心悸怔忡,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胸痛胸闷,舌红或暗,脉软少力或结代。热甚伤阴,使心阴不足,表现为五心烦热,口干及心神不宁、夜寐欠安,脉细数,舌红少津等症。
病毒性心肌炎轻者可无自觉症状,只在医生作心脏听诊或化验检查时才发现有异常,或表现为心跳加快。初期常以“感冒”症状为先驱,如咽喉痛、咳嗽、全身疼痛、发热或吐泻等,经l~3周后侵害心肌,引发心肌炎,即出现一系列相关症状,如心前区不适、气短、心慌、胸闷、胸痛、气急、疲乏、头晕等。有的患儿表现有头晕、疲倦、食欲不振、胸闷气促或心前区疼痛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儿可出现恶心呕吐、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表现。重症患者病情可以在数小时内急剧变化,引发心力衰竭、休克或晕厥。如不及时抢救,可危及生命。
(10)心包炎:主要表现发热、盗汗、咳嗽、咽痛,或呕吐、腹泻,主要体征有呼吸困难、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大量腹水和下肢浮肿、奇脉等。心包内很快渗出大量积液时,可发生急性心脏填塞症状,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紫绀、面色苍白,甚至休克。
(11)病毒性脑膜炎:脑部的脑膜及脊椎周围的脊髓液被病毒感染时,可出现高烧(>40℃)、颈部僵硬、严重头痛、食欲不振、意识不清、呕吐、抽搐、倦怠、思睡、对光敏感、小血斑淤皮、皮肤疹(尤其在腋下、手、脚部位)等症状。因其部分症状和感冒症状相似,常是引起误诊的原因。症状的变化可能会在一至两天发生,有些在数小时后即危及生命。
在婴儿及新生儿并发脑膜炎时,高烧、头痛、颈部僵硬并非其典型的症状,有时反而出现低温的情形,但常伴有尖锐且持续的哭声、不寻常的思睡、食欲很差、非常敏感,部分患儿出现囟门膨胀。在老年人,以上的症状也可能不典型,但是会显示隐伏性的症状,如意识不清、迟钝、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呕吐、怕光、持续高烧、甚至意识不清。
(12)病毒性脑炎:由于病变部位与病变程度轻重不同,病毒性脑炎的症状及体征多种多样。弥漫性脑炎常先有全身不适,很快出现昏迷惊厥,同时伴有发热。脑干型脑炎常以面神经瘫痪、呛咳、吞咽困难、肢体麻木不仁、无力等表现为主,尚有动眼神经麻痹、假性球麻痹等表现。假肿瘤型脑炎患儿常有头痛、呕吐、肢体活动差或瘫痪、失语等精神症状、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颅内高压症等。
(13)急性肌炎:此病由于流感病毒所致者,主要累及两侧下肢的肌肉,以小腿肌群为多见,其次为大腿肌,常于睡眠初醒时突然发生,可致跖屈状态及跛行,腱反射正常,无感觉异常。症状常在原发病后1~3天发生,伴有发热,另有厌食、头痛、腹痛、皮疹等,多在1~5天内迅速消失,恢复极快,仅个别病例可延续1周以上。患者血象基本正常,血清肌酸磷酸激酶显着增高,症状消失后酶值亦恢复正常。肌电图及肌活检可显示为非特异性病变。本病与流感过程中所见的肌痛不同,剧烈肌痛局限于双侧小腿部,不像流感初期的广泛性肌痛。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也不同,较易区别,因后者进展缓慢,无严重肌痛和触痛,并且主要累及四肢的近端肌群,往往并发皮肤损害。本病以对症疗法为主。
(14)出血性膀胱炎:临床表现大致分为两类:一是突发性血尿,其特点为血尿突然发生,并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膀胱镜检可见膀胱容积变小,粘膜充血、水肿、溃烂或变薄,血管壁变脆等;二是顽固性血尿,特点是反复发作性血尿,或血尿持续,经久不愈,亦伴有膀胱刺激症。膀胱镜检查可见膀胱容积缩小,膀胱挛缩,弹性消失,粘膜充血水肿、溃疡坏死或血管扩张性出血。
(15)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是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常见的肾脏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二种。急性肾炎起病急,病程短,好发于4~14岁儿童(集居者如幼儿园、小学等尤多),男性多于女性。本病发生前多有链球菌感染史,常见于冬春季上呼吸道感染或夏秋季皮肤化脓感染后,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潜伏期约2~3周。临床主要表现有蛋白尿、血尿、水肿和高血压等,同时还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疲乏无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由于肾病隐匿性较强,肾小球肾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视。大约90%的病例出现水肿,轻者晨起后见眼睑浮肿,重者水肿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见有气急和腹胀;部分病人血压升高且有头痛,小便化验几乎都含有蛋白质(蛋白尿)。有40%的病人首先发现血尿而求医,主要表现为尿呈混浊红棕色或洗肉水样。若急性肾小球肾炎未能彻底控制,临床症状及尿蛋白持续存在,迁延1年以上,则会演变为慢性肾炎。
(16)精神障碍:感冒后出现发热、头痛、头昏脑涨等症状,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性下降,使那些有精神病易发倾向的人(孤僻、内向、怕羞、敏感、好幻想等分裂性格的人或一旦发热就说胡话的人)诱发出精神病来。有些还处于恢复期的精神病人,如患感冒也容易使原有的精神病再度复发。这些患者在感冒期间要及时退热、特别注意休息和保持情绪稳定。
(17)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是由链球菌感染所引起的。当人体发生感冒后,其抵抗疾病的能力及自身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链球菌,但只有A组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才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有直接关系。中医认为感冒若为风热之邪侵袭人体所引起,早期症状表现在外,失治误治则会逐渐侵袭肌肉关节,形成热毒,痹阻经络,从而导致气血不行。若为湿热蕴结于肌肉关节,可出现关节红肿热痛。若为风湿相合侵袭人体,缠绵胶着,日久可化热,灼伤肌肤经络,也可出现关节肿痛之症。
2.感冒后的哪些症状需要引起警惕?
答:感冒容易并发多种疾病,部分疾病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应引起重视。
(1)当感冒数天后,发烧仍不退,且有脓痰咳出,就应注意细菌的混合感染,应警惕转变为支气管炎。
(2)如果感冒后高热不退,头痛明显,伴有剧烈的恶心、呕吐且反复发作,应怀疑合并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的可能。
(3)如果发热不退,又不想吃油腻食物,且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者,则应怀疑为传染性肝炎的可能。
(4)感冒一周后,有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隐隐作痛等症状,特别是心跳不规律,出现心跳过快,一分钟超过100次,应考虑并发心肌炎的可能。
(5)如果起病很急,发冷,然后再发烧,且高烧不退,常在39℃以上,浑身酸痛,无食欲,且周围的人也有同样表现,则可怀疑为流行性感冒。
(6)儿童患感冒,哭闹不想吃饭,咽喉部红肿,甚至有白色脓点,则应考虑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7)如果小儿发烧至第二天,面部及身上开始出现细小的红色小丘疹,分布密且均匀,舌体鲜红,口唇周围苍白圈,则有可能是猩红热。
(8)发烧第五天,身上起了红色皮疹,肝脾肿大,神志不清,则有可能是斑疹伤寒。
(9)上午不烧,午后发烧,且同时有乏力、干咳、盗汗、出冷汗等症状,且日渐消瘦者,则有可能是肺结核。
3.人感染禽流感的并发症主要有哪些?
答:人感染禽流感的常见并发症如下所述。
(1)原发性病毒性肺炎:偶见于原有心肺疾病的患者,肺部病变以浆液性出血性支气管炎为主,临床表现为高热不退、气急、紫绀、咳嗽、咯血。X线发现双肺有散在絮状阴影,白细胞计数降低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痰与血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患者常常因心力衰竭或周围循环衰竭而死亡。
(2)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病人病情逐渐加重,或在暂时改善后又出现临床症状进一步加重,咳嗽、咯脓痰,并且出现肺部实变体征,X线发现肺部有片状和斑片阴影,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3)Reye综合征:Reye综合征也是流感病毒感染时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见于2~16岁的儿童。患病开始时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继而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昏迷或谵妄,并出现肝脏肿大,但无黄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氨均增高。
(4)心肌炎:有报道流感病毒性肺炎可以并发心肌炎。
(5)肌炎:并发肌炎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的肌肉明显触痛,肌肉肿胀无弹性,以下肢肌肉受累多见。实验室检查可以见到血清肌酸磷激酶(CK)和羟丁酸脱氢酶(HBD)水平增高。严重者可以发生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红蛋白尿,导致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