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妙灵丹:具有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的作用,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的常用成药。适用于小儿外感风邪、肺胃蕴热引起的头痛、发热、怕冷、无汗或微汗、鼻塞流涕、咳嗽痰多、咽喉肿痛、气促作喘、口渴、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出现惊风抽搐等症。每服l丸(每丸重1.5克),日服2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
(3)小儿感冒冲剂:具有清热解表之功,主要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可应用。每袋重24克,1岁以内每袋分4次服,1~3岁每袋分3次服,4~7岁每袋分2次服,8~12岁每袋1次服,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即可。
(4)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本药为红棕色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苦,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咽之功,适宜用于小儿外感高热,伴见头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咳嗽、大便干结等。1岁以内每次服2.5~5毫升(每支10毫升),1~3岁每次5~10毫升,3~7岁每次10~15毫升,7~12岁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
(5)小儿保元丹: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之功,是治疗小儿感冒未解、里热炽盛引起的高热喘促为主症的常用中成药。适用于小儿感冒风寒、痰热内闭之证,症见怕冷发热、无汗、鼻塞不通、流清涕、咳嗽痰盛、气促作喘、面赤唇红,甚至高热不退、烦躁不安、神昏抽搐等。每服1丸(每丸重0.9克),薄荷、钩藤煎汤或温白开水送下,日服2次,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6)回生救急散:简称救急散,大瓶重3克,小瓶重1.2克。该药具有清热解表、镇惊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小儿内有积热、伤风感冒之证,症见身热无汗、咳嗽痰盛、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烦躁不安,甚至惊风抽搐等。本药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常用中成药,亦可用于流感、肺炎喘嗽、隐疹不透、急热惊风等病每服0.6克,日服2次,温开水冲服,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7)小儿至宝锭:简称至宝锭,具有清热导滞、祛风化痰之功,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滞的常用成药之一,适用于外感风寒、停食停乳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多、呕吐恶心、不思饮食、大便酸臭、手心发热、烦躁不安,甚至神昏抽搐等症。本药为蜜丸,每丸重1.5克,每服1丸,日服2次,焦三仙(焦麦芽、焦神曲、焦山楂)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8)牛黄镇惊丸:具有清热镇惊、散风化痰之功,是治疗小儿感冒挟惊的主要成药之一,适用于小儿素有内热、感受外邪、痰热内闭、引动肝风所致的头痛无汗、高热不止、痰涎壅盛、气促作喘、烦躁不宁、睡中惊惕,严重者可出现神志不清、手足抽搐等症。本药为蜜丸,每丸重1.5克,每服1丸,日服2次,薄荷煎汤或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9)香苏正胃丸:又叫香苏正胃丹,具有解表和中、消食行滞之功,是治疗小儿暑湿外感兼挟伤食停乳的常用成药,适用于夏暑季节贪凉饮冷所致的发热怕冷、呕吐、腹泻、不想吃饭、尿少、腹痛、腹胀等症。本药亦为蜜丸,每丸重1.5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温开水送服,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10)抗病毒口服液:具有清热祛湿、凉血解毒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或流感症见:发热,微恶风,有汗,口渴,鼻流浊涕,咽喉肿痛,咳吐黄痰。一次10毫升,一日2~3次,口服(早饭前和午、晚饭后各服一次)。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脾胃虚寒泄泻者慎服,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在服药期间同时服用滋补性中药。
(11)板蓝根冲剂(板蓝根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适用于病毒性感冒及流行性感冒见有咽喉肿痛者。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12)抗感解毒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适用于风热感冒、痄腮及病毒引起的感冒。开水冲服,一次10g,一日3次,重症一日4~6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14.如何对付感冒后咳嗽?
答:普遍认为,感冒后的咳嗽,如果只是单纯咳嗽而无其他症状的话,是可以自愈的。但也有部分病人感冒后咳嗽不止,自行多方用药而疗效甚微,严重影响日间生活、工作及夜间休息。对于这种情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不要乱用抗生素
我们知道,感冒有90%以上都是由病毒造成的,并不是病菌。况且,在感冒症状消失后,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也基本清除,此时的咳嗽多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损伤、神经突触的暴露、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有关,因此,口服抗菌消炎药是没有用也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注意生活细节
1)注意体格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2)饮食要清淡,不吃辛辣和甜腻的食物,不喝酒不抽烟,尤其注意不要熬夜。
3)注意保暖,避免再次感冒,同时保持心情愉悦,勿大怒大悲。
4)对于咽痒咽痛者,要多喝水,少大声说话和唱歌,同时口服板蓝根、大青叶等清咽利喉的中药。
5)对于喉中有痰者,可口服桔梗、川贝、橘红、紫苑等止咳化痰中药。
(3)可试用一些止咳化痰偏方。
(4)如果感冒仍然迁延不愈,一定要去医院请求专科医生的治疗。
15.治疗老年人感冒用药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对感冒的诊治,中西医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中医治疗感冒在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合并症的发生等方面比西医有明显的优势。尤其在治疗老年感冒方面,有一定的用药特点。老年人俗有“老小孩”之诨名,这不单说明老年人在其性格某些方面有类似小儿之处,还说明其脏腑功能低下,也和小儿一样易虚易实、易生寒热。因此,在治疗老年人感冒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调理脾胃:因为人至衰老,肾精先枯,累及各个脏腑,这时就要靠脾胃运化、吸收饮食的营养物质来供养全身,培补元气,以祛病延年。因而用药时需顾及脾胃,伤胃碍脾之药要慎用,并应辅以健脾开胃之品。苦寒之品易伤脾胃,药如龙胆草、黄等、黄柏、栀子等;滋腻之味妨碍消化,药如熟地、阿胶等;健脾开胃药有党参、白术、木香、砂仁、焦三仙等。
(2)注重补益: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认为,凡人40岁以下,体质一般比较健壮,“有病可服泻药,不甚须服补药”;40岁以上,体质渐渐趋衰,则“不可服泻药,须服补药”;50岁以上,肾气大衰,脏腑功能减退,虚损性疾病蜂起,宜“四时勿缺补药”。补益方法之所以对老人有效,是因为它可以振奋脏腑功能,改善全身的虚弱状况,使正胜邪去,感冒自愈。具体用药还要根据阴阳气血辨证给药,气虚用黄芪、党参,血虚给当归、生地,阴虚予沙参、麦冬,阳虚加附片、桂枝等。
(3)药量宜小:这是因为老年人气血不足,脏腑虚薄,年逾70岁以后,一般只能载三、五分药。若剂量过大,投药过猛,极易损人,反而增病,甚至产生“虚不受补”、“越攻越实”的现象。感冒时,用发汗药一般不超过9克,而用补气温阳的黄芪、附子等,则较常量稍大一点也无碍。
16.孕妇感冒如何用药?
答:首先应当明白,无论中药、西药都是药。中药多为天然药物,来源于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矿物等,副作用较少;西药多为化学药物,主要是人工合成的,作用单一而强烈,因而副作用较多。这是相对而言,目前,已有不少关于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妇女在妊娠期间用药更应谨慎,主要是为了防止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一般来说,妊娠期间应尽量避免用药。感冒时,可适当休息,多喝开水,往往可以不治而愈。如果症状仍不改善,再用中药调治不迟。
对于感冒初起、症状并不严重的孕期患者,也可以采取非药物疗法,如推拿、穴位按摩、理疗、气功调理等。多饮开水,或洗热水澡,都有助于身体康复,也比较安全。
如果是一般的孕期感冒,不妨试试食疗的方法。轻度畏寒发热、鼻流清涕的患者,可采用通阳解表之法,取生姜数片、葱白10段、香豆豉10克,共煎水服下。若是暑天感冒发热,可选用鲜藿香、鲜佩兰各15~25克,薄荷5克,荷叶5克,加水煎服。
孕期感冒发烧,不妨选用一些毒副反应较少的中草药对症处理。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作用的板蓝根、大青叶、连翘、羌活、金银花等都有较好疗效。中成药及其制剂银翘解毒丸及片剂、颗粒剂,复方大青叶注射液、银黄口服液等都可以用。
孕妇感冒也可按常人感冒分型施治。但在用药上必须斟酌,避免使用具有损害胎儿以致堕胎等副作用的药物。
17.治疗产妇感冒发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答:首先要求正确诊断。因为产后发热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有病理性的,不能笼统地认为发热就是感冒。必要时可到医院检查确诊。
其次,产后不同于平常,古人有“产后三禁”的提法,即产后亡血伤津,要禁汗、禁下、禁利小便。我们知道,发汗是治疗感冒的基本方法,禁止发汗又该如何治疗产后感冒呢?历代医家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摸索出了一套用药规律可供参考。外感风寒之产后发热,不可发汗,只宜微辛疏解,药用荆芥、防风等;慎投辛温发表之品,如麻黄、桂枝等。外感风热之产后发热,只宜辛凉清解、透邪外出,不可选用苦寒药物,如栀子、黄芩等,恐其化燥伤阴而克伐中州,影响乳汁的化生。如果血虚明显,头晕心慌,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也可在处方中加入养血之品,如当归、白芍、川芍等。
另外,哺乳期间禁用有毒之品,以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18.中医如何治疗人禽流感?
答:中医治疗人禽流感,以辨证论治为主,结合运用中成药。
(1)辨证治疗:分为以下四型论治。
1)毒邪犯肺:冶法为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柴胡10g,黄芩12g,炙麻黄6g,炒杏仁10g,银花10g,连翘15g,牛蒡子15g,羌活10g,茅芦根各15g,生甘草6g。
加减:咳嗽甚者,加炙枇杷叶、浙贝母;恶心呕吐者,加竹茹、苏叶。
2)毒犯肺胃:治法为清热解毒,祛湿和胃。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葛根20g,黄芩10g,黄连6g,鱼腥草30g,苍术10g,藿香10g,姜半夏10g,厚朴6g,连翘15g,白芷10g,白茅根20g。
加减:腹痛甚者,加炒白芍、炙甘草;咳嗽重者,加炒杏仁、蝉蜕。
3)毒邪壅肺:治法为清热泻肺,解毒化淤。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炙麻黄9g,生石膏30g(先下),炒杏仁10,黄芩10g,知母10g,浙贝母10g,葶劳子15g,桑白皮15g,蒲公英15g,草河车10g,赤芍10g,丹皮10g。
加减:高热,神志恍惚,甚则神昏澹语者,加用安宫牛黄丸,也可选用清开灵、痰热清及鱼腥草注射液等;口唇紫绀者,加黄芪、三七、当归尾;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芒硝。
4)内闭外脱:治法为扶正固脱。
基本方及参考剂量:生晒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炮附子10g(先煎),干姜10g,山萸肉30g,炙甘草6g。
加减:汗出甚多者,加锻龙牡;痰多、喉中痰鸣、苔腻者,加金荞麦、苏合香丸、猴枣散。注射剂可选用醒脑静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2)中成药应用:注意辨证使用口服中成药或注射剂,可与中药汤剂配合使用。
1)解表清热类:可选用莲花清瘟胶囊、柴银口服液、银黄颗粒等。
2)清热解毒类:可选用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或颗粒)、鱼腥草注射剂、双黄连粉针剂等。
3)清热开窍化淤类:可选用安宫牛黄丸(或胶囊)、清开灵口服液(或胶囊)、清开灵注射液、醒脑净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等。
4)清热祛湿类:可选用藿香正气丸(或胶囊)、葛根芩连微丸等。
5)止咳化痰平喘类:苦甘冲剂、痰热清注射液、喉枣散、祛痰灵等。
6)益气固脱类:可选用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20.中医如何治疗甲型H1N1流感?
答:中医治疗甲型H1N1流感,辨证分为以下三型进行论治。
(1)毒袭肺卫: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透邪。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柴胡、黄芩、牛蒡子、羌活、生甘草。
常用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双黄连口服制剂。
(2)毒犯肺胃: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参考方药:葛根、黄芩、黄连、苍术、藿香、姜半夏、苏叶、厚朴。
常用中成药:葛根芩连微丸、藿香正气制剂等。
(3)毒壅气营:
治法:清气凉营。
参考方药:炙麻黄、杏仁、瓜蒌、生大黄、生石膏、赤芍、水牛角。
必要时可选用安宫牛黄丸以及痰热清、血必净、清开灵、醒脑静注射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