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每天必读的心理学全书
45179900000034

第34章 奉献心理学(5)

替别人着想很重要

一个禅师走在漆黑的路上,因为路太黑,行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禅师也被行人撞了好几下。他继续向前走,远远看见有人提着灯笼向他走过来,这时旁边有个路人说道:“这个瞎子真奇怪,明明看不见,却每天晚上打着灯笼!”

禅师也觉得非常奇怪,等那个打灯笼的盲人走过来的时候,他便上前问道:“你真的是盲人吗?”

那个人说:“是的,我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一丝光亮,对我来说白天和黑夜是一样的,我甚至不知道灯光是什么样的!”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打灯笼呢?你甚至都不知道灯笼是什么样子,灯光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盲人说:“我听别人说,每到晚上,人们都变成了和我一样的盲人,因为夜晚没有灯光,所以我就在晚上打着灯笼出来。”

禅师非常震动地感叹道:“原来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别人!”

盲人沉思了一会儿,回答说:“不是,我为的是自己!”

禅师更迷惑了,问道:“为什么呢?”

盲人答道:“你刚才过来有没有被别人碰撞过?”

禅师说:“有呀,就在刚才,我被两个人不留心碰到了。”

盲人说:“我是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但我从来没有被人碰到过。因为我的灯笼既为别人照了亮,也让别人看到了我,这样他们就不会因为看不见而撞到我了。”

禅师顿悟,感叹道:“我辛苦奔波就是为了找佛,其实佛就在我的身边啊!”

其实,替别人着想,最后收获的不仅是别人,还有我们自己。北宋哲学家程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遇事肯替他人着想,这是第一等的学问。这句话不仅通俗地道出了深邃的哲理,而且点出了做人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档电视综艺节目中,主持人向嘉宾提问:“电梯里常会有一面大镜子,这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呢?”

那些嘉宾纷纷回答:

“用来检查一下自己的仪表。”

“用来扩大视觉空间,增加透气感。”

“用来看看后面有没有跟进了不怀好意的人。”

在一再启发而仍不能说出正确答案时,主持人终于说出了非常简单的道理:“肢残人摇着轮椅进来时,不必费神转身,就可以从镜子里看见楼层显示灯。”

嘉宾们都显得有些尴尬,其中一位抱怨说:“我们怎能想到这一点呢?”

生活中,当我们面对某一问题时,如果仅仅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得失出发去考虑,而置别人于不顾,往往就会失之偏颇,甚至伤害他人。凡事设身处地,换一个角度为他人着想,原本疑惑不解的问题也好,困难重重的问题也罢,都可能会变得豁然开朗迎刃而解了。

传说上帝曾经允诺给一对夫妻每人达成一个愿望。这对夫妻不约而同的发愿要扮演对方的角色。上帝让他们如愿以偿地达成心愿。从此,丈夫摇身一变为每天在家洗衣做饭的贤内助,妻子摇身一变为扛起家庭生计的大男人。变身后的丈夫,每天生活都围绕着柴、米、油、盐打转,俨然成为家中的黄脸婆;变身后的妻子每天为了生计,唯唯诺诺的侍奉着上司及客户,整天疲惫不堪。

夫妻俩互换生活方式后,认识到自己过去的自私及无知,只会挑对方的毛病及羡慕对方的生活方式,现在都想变回自己原来的模样。上帝答应让他们变回原来的模样,先决条件是,必需得有一个充足的理由让上帝认可。

此时,夫妻两人异口同声地告诉上帝:“上帝!我们知道自己错了,我们过去不懂得要为他人着想,现在互换角色后真正地体会到对方的辛劳,今后我们懂得要互相体谅宽容了。”

是呀!当我们没能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就体会不出别人的苦与痛,就体会不到痛的滋味。身为健全人的我们,永远不能体会到那些身体残疾人的不便,有时候我们还嫌他们麻烦。也许只有真的等到我们不幸骨折,出门靠轮椅,走路拿拐杖的时候,才能亲身感受到身心障碍者生活上的不便。当你处在他人的角色、位置时,才能真正体会到当事人内心的真实感受。凡事多站在对方的立场着想,你将会是个受人欢迎的人。

一天,朋友去参观女孩的新家。看完她的卧室、书房和小餐厅后,朋友惊讶地发现她家里的凳子脚都穿上了和她布艺沙发一样颜色的“袜子”,看起来非常新颖和别致!

朋友笑着问道:“你是不是担心你的凳子着凉或者是怕地板磨坏了你‘昂贵’的凳子?还是想让你的家庭布置与众不同?”

那还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的性格,我不是个喜欢布置和收拾家的人,而且我的家具都很便宜,哪里谈得上‘昂贵’二字!你知道我是个‘夜猫子’,晚上回来得很晚,我让它们穿上‘袜子’,是不想在半夜三更移动凳子时吵了楼下的邻居,这儿的隔音效果很差!”

朋友顿时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从内心深处涌上了一份莫名的感动。这个女孩平时粗枝大叶又不喜欢打扮,可是在这个人情味越来越淡的社会里,她却有这样一颗为他人着想的心。很多时候,你多替别人着想一点并不需要你付出很大代价,其实只需一丝关怀、一点替人着想的心思,带给他人的,就是无限的温暖。

美国著名的舞蹈家邓肯有一段话说得十分深刻:“一个被人称为自私自利的人,并非只因为他寻找自己的利益,而在于他经常忽视别人的利益。”一个人人品的高下或者是否真正为别人着想,经常可以从一些不经意的小事看出。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转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绝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这位父亲就是杰出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

为他人着想很重要,我们并不一定要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时候一点方便,一些提示,一句真心的话,一个安慰的眼神,也会成为别人跨越障碍的动力,会成为别人成功的关键所在。正所谓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的时候不仅可以收获一份好心情,收获一份善意,也是在帮助我们自己。

一个富翁忧心忡忡地来到一所十分著名的心理诊所,他去请求心理医师的帮助:“我虽然有了金钱,但却感觉不到幸福,我甚至不知道应该用这些钱来做些什么?请告诉我,它能买来欢乐和幸福吗?”

心理医师让他站在窗前,观看车水马龙的大街,问他看到了什么,富翁说:“来来往往的人群,多么美妙啊!”

心理医师又把一面很大的镜子放在他面前,问他看到了什么,他说:“我看到了我自己,我很沉闷。”

心理医师道:“是啊,窗户和镜子都是玻璃制作的,不同的是镜子上镀了一层银粉,单纯的玻璃让你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美丽的世界,没有什么阻拦你的视线。而镀上银粉的玻璃只能让你看到你自己。金钱就是那层银粉,是金钱蒙住了你心灵的眼睛,你守着你的财富,就像守着一个封闭的世界。”

富翁得到启示,在以后的生活中他就尽可能去资助那些困难的人,把自己的仁爱和关怀带给他人,而得到帮助的人则用无尽的感激和祝福报答他。富翁从中得到了欢乐,心情也逐渐变得开朗多了。

明朝的吕坤把“肯替别人着想”视为“第一等学问”,是因为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是懂得一些所谓为人处世的技巧、窍门就能做到的。这是人的真品行,真性情,是任何技巧和方法都代替不了的。有钱人会善心大发,捐一所大楼或一笔巨款;政客会蹲下身子,去亲吻一个贫穷的孩子。但他们是真正在“替别人着想”,还是在“表演”,明眼人是能看得出来的。“肯替别人着想”,是******倡导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高尔基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给予,永远比索取愉快。”这是高尔基一生奋斗的经验之谈,而且他的这句话也充分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替别人着想,就是替自己着想。

替别人着想,是懂得快乐的人的法宝,替别人着想,是懂得奉献的人的基石,替别人着想,是体验人生多样美的诀窍。让我们懂得替别人着想,使生活奏出快乐音符。所以,我们也要养成替别人着想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