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地图沙坡头
45178400000010

第10章 玲珑剔透新鼓楼

60年代初,中卫县城有新旧两座鼓楼。旧鼓楼(在今鼓楼南北街与东西街交汇处)在新鼓楼以西,为双层楼阁,下设东西通开的大门,60年代被拆除。现在的鼓楼即是原来的新鼓楼,位于县城中央,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农历五月十四日失火被焚,仅剩基址。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捐资重建,楼竖三层,上祀奎宿,中祀文昌,下祀观音、火神、雷神、财神。楼高22米,7米高的底座呈长方形,砖砌而成,拱门四开,连通东西南北。底座上面是高达15米的三层木质楼阁,青瓦覆顶,通亮木格墙扇,飞檐翘角,玲珑剔透,稳健中透出俊美灵秀。顶楼四檐均以龙头向上的蟠龙装饰,与楼顶尖上垒起的五颗黑陶彩球形成群龙吸珠的画面。从下仰看,又是二龙吸珠图景,真乃匠心独运。在主楼四旁的底座旷地上,建有四个砖体瓦顶的小券屋,平稳敦厚又不失小巧,烘托出主楼的玲珑小巧。登楼四望,天高地阔,南见香山如屏,黄河如带;东有肝陌沃野,水田如镜;西面北面沙海波涛,金光闪闪,这是腾格里沙漠的宽广胸怀。鼓楼底座的四个拱门顶上均有砖制横额,楷书砖雕,各有含意。东书“锁扼青铜”,西书“爽抱沙山”,南书“香岩对峙”\,北书“控制边夷”(1984年改“夷”为这四个门额以县治所在地的不同方位,十分精当地写出了中卫的地理形胜,边界形势。历来宁夏要地青铜峡在中卫东北方,与中卫一衣带水,与中卫县城以东30公里的胜金关南北呼应,向为水陆要隘。旧《中卫县志》有“其东青铜牛首锁钥河门”之说。“锁钥河门”就是中卫县东西黄河水道地理形胜的最好概括。“香岩对峙”,是说县城以南的地形。中卫南部的香山,古称香岩山,巍峨挺拔,横亘天际,是县城南面的天然屏障。香山主峰有气势雄伟的香岩古寺,与鼓楼凌空对峙,南北呼应。“爽把沙山”表现了古代人们移沙避害的愿望。中卫县城以西20公里处为浩瀚的腾格里大沙漠东南缘一一沙坡头。每有西北风吹来,高大起伏的沙丘飞沙走石,天昏地暗,农田屋舍常被压埋,黄沙进逼,严重威胁着县城的安全。人们登楼西望,沙海茫茫,侵害日重,炭炭可危,不禁发出“接天之力,移开沙漠,还我田园,保我平安”的感叹。“爽把沙山”当是人们这种移沙避害愿望的写照。新中国成立后,中卫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植树造林,改造沙漠,一改“沙进人退”的被动局面,向沙漠要良田,向沙漠要家园,早已使昔日被黄沙压埋的农田村舍重见天日,包兰铁路两侧的大面积防风固沙林带成为世界治沙成功的范例。中卫县人民实现了“爽把沙山”的愿望。“北控边夷”一一中卫城内鼓楼上面北的这幅门额,无疑是针对边墙(即长城)内外民族纠纷,袭扰争战的政治形势而言,表现了当时人们居高北望、企盼平安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