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09

第9章 要营造互相感激的氛围

家庭应该营造出融洽的氛围为了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在家庭中,一定要营造一种情境,让孩子时刻体会到别人的付出带给自己的快乐,也时刻体会着感激之情。孩子长期在这种情境之中“浸泡”着,就会渐渐拥有感恩之心。

有的家庭,孩子放学回家后,家长各忙各的,仿佛当孩子是空气一样,相互之间态度非常冷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

孩子兴冲冲地回到家,见没有人理自己,放下书包就到厨房找妈妈,高兴地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上课认真听讲!”

妈妈正在噼里啪啦炒着菜,听到孩子的话后,斜眼看了孩子一下,不屑地说:“这还好意思说啊?这算啥表扬呀?是你平常总不认真听课吧!”

孩子不高兴地瞪了妈妈一眼,退出了厨房。

妈妈突然从厨房探出头,火急火燎地说:“快来,帮我剥两瓣蒜。”

孩子还在那里闹情绪呢,磨磨蹭蹭半天没有动。

妈妈走出厨房,冲孩子大声嚷道:“没听见我说话吗?这么大孩子了,让你干点儿活这么费劲。养你啥用,还能指望你帮我做点啥吗?”

孩子撅着嘴,不情愿地帮妈妈剥好蒜,然后回到自己的房间生闷气。

试想:在这种家庭氛围里,孩子会作何感想呢?孩子会想:你养我是有目的的,是为了让我帮你干活,那我为什么要感激你对我的好呢?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一天到晚都不会有好心情,他会感到一家人都关系紧张,自己若稍有不慎,不是招来训斥,就是招来讽刺。其实,家庭应该营造出融洽的氛围。比如上面这个场景,完全可以是另一个样子:

孩子放学后,走进家中。妈妈正在厨房里做饭,听到门响后,就探出头或走出来,高兴地叫着孩子的名字,然后说道:“放学回来了呀!”

孩子应道:“是呀!”然后放下书包,走进厨房,“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说我上课认真听讲。”

妈妈看了看孩子,面露惊喜,“真的呀,真是个好消息呢!以后你要总按老师说的做就好了。妈妈本来还因为工作上的事不开心呢,谢谢你给我带回这个好消息!我听了真的很高兴呢!”

孩子面露微笑,看着妈妈。

妈妈忙得不可开交,说道:“宝贝,帮妈妈剥两瓣蒜吧,看妈妈太忙了,来不及了。”

孩子走过来帮妈妈的忙。

妈妈感激地说道:“有儿子(女儿)真好呀!”

孩子一高兴,剥完蒜,又顺便开始帮忙摆碗筷。

在这种情景之中,妈妈对孩子的态度,流露出孩子的一言一行对她的重要性,并且她对孩子的所作所为很感激。一家人气氛融洽,孩子身处其中,不但体会着自己对妈妈的重要,也体会着别人对自己的重要,从而会渐生感恩之心。

在家庭中,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及时表达对家人的感谢,还要不时地营造一些小气氛,比如家里成员过生日时,都要庆祝一下,让孩子帮着做些卡片,写上一些感激的话。当然,大人要起到榜样作用。比如家里爷爷奶奶过生日,爸爸妈妈就应该很重视,给老人准备礼物,然后说感谢的话,最好是讲一些具体的该感谢的小事。爸爸妈妈讲完了,然后让孩子讲。这样孩子就会留意别人做过的使自己感激的事,还会将这些事牢记于心。

阳阳今年7岁了,父母过多地关注对其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特意地注重对其感恩之心的培养。这一天,爸爸的生日就要到了,阳阳非常开心地说:“妈妈,爸爸马上就要过生日了!”

妈妈一听孩子记着爸爸的生日呢,认为孩子很孝顺,高兴地说:“真是好孩子,还记得爸爸的生日呢!”

阳阳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后说:“妈妈,爸爸过生日咱们打算到哪家饭店吃一顿呀?我觉得上次那家饭店做的菜不好吃,这次能不能换一家更好的呀?”

妈妈一听,原来在阳阳的眼里,爸爸的生日只是能到饭店吃饭的一次好机会而已。她认为应该趁着丈夫的生日,培养一下孩子的感恩之心,于是说道:“阳阳,爸爸过生日,咱们两个每人送给爸爸一件礼物好不好呀?”

阳阳面露难色,说道:“可是,我没有钱呀!”

“你可以尽自己的能力来做呀,比如做一张卡片,写上对爸爸祝福的话。对了,阳阳,咱们在给爸爸过生日时,一定要说出来至少5件应该感谢爸爸的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阳阳歪着头,想了一会儿,说:“我想不出来。”

妈妈一看,觉得自己对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太欠缺了。丈夫对阳阳非常疼爱,可是,这一切在阳阳看来竟都是理所当然的。只是,她并没有训斥孩子,而是缓慢引导着。

“我觉得我应该感谢你爸爸的事有很多呢!第一,你看爸爸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下班回来那么晚,其实爸爸很累的,他是为了挣钱养家,才那么拼命工作。咱们住的房子、看的电视、买的饭菜,都是用爸爸辛苦工作挣来的钱买的。你看,爸爸如果不去工作,我们住在哪里,吃什么,你还用什么买变形金刚玩具呢?”

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家庭应该营造出融洽的氛围,让孩子时刻体会到别人的付出带给自己的快乐,也时刻体会着感激之情。孩子长期在这种情境之中“浸泡”着,就会渐渐拥有感恩之心。阳阳看着妈妈,没有吭声。妈妈接着说道:“还有,爸爸待妈妈非常好,有一次下夜班,爸爸怕妈妈进咱们这条胡同害怕,就到胡同口去接妈妈。”

阳阳看了看妈妈,说道:“爸爸有时还会接我放学呢!”

妈妈一看,阳阳有些“开窍”了,赶紧说道:“是呀!你还记得有一次下雨,爸爸接你放学,怕你淋着,就把雨衣大部分都遮到了你身上,结果爸爸全被淋湿了吗?”

阳阳点了点头。

“爸爸这么做,你是不是应该当做该感激的一件事呢!”

“我知道了,妈妈,那这就算第一件了。你再帮我想想第二件吧!”

就这样,妈妈和阳阳一起讲起以前,想想哪些事自己应该感激爸爸。这让阳阳惊奇地发现,原来爸爸做过这么多令自己感激的事。如果每年父母过生日时孩子都要想一想应该感激父母的事,那么,孩子就会逐渐养成对他人的感恩之心。

所以,如果孩子缺乏这种感恩之心,家长切不可强硬地要求他必须做到怎么样,可以像阳阳的妈妈一样,通过一些契机来慢慢培养,让孩子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小事来观察,来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好,这样逐渐培养出孩子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