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好孩子就这么简单
45171400000050

第50章 培养孩子爱护大自然

苏东坡,即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诗词汪洋恣肆、清新豪健,开创豪放一派;在书法上虽取法古人,却又能自创新意,充满了天真烂漫的趣味;喜画枯木怪石。

苏轼的父亲苏洵志在科举,由于做学问的时间太晚了,大约是在苏轼出生之后,那时已过而立之年,结果是屡试不中,只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苏轼出生后不久,苏洵便到京都去游学,所以苏轼一直到8岁都没有受到过父亲的教诲。母亲成了他最早的启蒙老师。

母亲程氏生于书香门第,人品、学识都相当好,对儿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因信道教,待两个儿子稍大时,她便把他们送到一位道士那里当学生,与当地的百余名幼童一起学习。这所道观私塾是非常普通的庶民教育场所,就读的孩童都是商人和农民子弟。苏轼和弟弟在这里过着快乐而普通的生活。

有一天,苏轼和同学们在山上玩打仗的游戏,竟顺手拔下了一棵刚种植不久的小树苗当剑使,挥舞着和小伙伴们“拼杀”一气。“冲啊!”“杀啊!”一边叫喊一边奔跑,玩得十分开心。

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母亲耳中,母亲非常生气。她把苏轼接回家,狠狠地训斥了一顿。母亲问:“你知道自己到底错在那里吗?”

对大自然界的热爱,也是一种爱。热爱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优美,从而开阔心胸、增广视野,有益于陶冶性情,塑造美丽的心灵。因此,家长不妨也从教育孩子关爱花草树木着手,激发孩子爱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

小苏轼怯怯地说:“我不该拔了别人栽的树苗,毁坏了别人的劳动成果。”

母亲叹了口气,说:“这只是错误之一。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棵树需要十年的时间,才能从幼苗长成大树,你把树苗拔了下来,那么一棵大树也就过早地毁在你手里了。这才是最严重的。”

“娘,我再也不拔树苗了。”小苏轼诚恳地说。

“那么,你知道树木都有那些用处吗?”母亲进一步启发道。

“树木可以盖房子、做家具。”小苏轼答道。

“还有,你每天在山林中玩耍,满山绿葱葱的大树,是不是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当炎热的夏天来到时,太阳火辣辣地晒着,在树荫下人是不是感到很凉快?如果山上是光秃秃的一片,还能给人带来舒适荫凉吗?还能挡风遮沙吗?孩子,你拔掉一树树苗,就是破坏了一片绿荫啊。”

小苏轼红着脸,把头低下来,惭愧地说:“娘,我错了。从今以后,我要年年月月栽树,不栽满一万棵不罢休!”

小苏轼说到做到,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种树,从不间断,一直在他读书的山坡上栽下了数万株松树。多年的种树经历使他掌握了丰富的种树技术,好多人都来跟他学习种树经验。他的种树方法被人称为“东坡种松法”。

同时,多年的种树经历,使他丰富了生活,增长了阅历,对自然、山水、花草、树木充满了喜爱之情,这对他今后的为人为文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苏东坡从小就从母亲那里懂得了爱惜树木的道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环保”的意识,但苏母却能够从树木的用途及其成长不易的角度启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珍爱。对大自然界的热爱,也是一种爱。热爱大自然,体会到大自然的优美,从而开阔心胸、增广视野,有益于陶冶性情,塑造美丽的心灵。因此,家长不妨也从教育孩子关爱花草树木着手,激发孩子爱护环境、关心社会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