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萤窗小语(全新珍藏)
45168100000035

第35章 爆米花好美从头到尾(8)

首先,主办单位找的总是珠算的顶尖高手,对抗的却可能只是平凡的计算机操作人,在实力上已经不相当。其次,他们比赛的题目往往只是加减乘除,却不包含开根号等复杂的计算,可以说在竞赛内容上有偏差。最后,大家在以为算盘比计算机高明的同时,要知道学珠算由背公式到练习拨子,要很长时间的练习,计算机却人人都能很快操作。

由此可知,算盘虽然高明,毕竟比电子计算机差一截,更不用说与电脑相较了。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绝不能过于自大,那非但不能恢复民族自信,反而会让我们瞠乎其后。

摄影之道

如果你想造就一个人,必须先认清他的资质。

如果你想拍一张好照片,必须先选择适当的底片。因为你不能用黑白的底片拍出彩色,也不能用已过时的底片摄出准确的色彩。其次,你要有好的相机,因为你不可能用一架镜头模糊、焦距不准、快门不对的相机,拍出清晰的画面。此外,你还得有好的技巧和构想,才能以最佳的角度取景、表达最深的情思。

如果你想造就一个人,必须先认清他的资质。因为你不能强迫五音不全的人成为声乐家,也不能教一个毫无逻辑细胞的人去写电脑程序。其次你要让他在适当的环境,使潜力得以发挥,才华得以表现。你更要给他好的导向和教育,使他站得直、行得正,对社会有最大的贡献。

接受批评

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接受批评,真是门大学问。

有的人刚愎固执,受不得半句批评;有的人虚怀若谷,能够察纳雅言;有些人正面千恩万谢地接受,转身就忘得一干二净;有的人正面死不认错,背地却能细细检讨。

以上四者都不能算是懂得接受批评的人,因为第一和第四者没有接受批评的雅量,显得风度不佳;第二者没有审度批评的能力,容易随风倾倒;第三者没有采纳批评的诚意,只是巧言令色。

那么,怎样才是面对批评的态度呢?

虚心地接受,小心地选择,衷心地采纳。

建桥拆桥

新的事物虽多半经由老的产生,但是老而不变的,后来却可能成为新事物发展的阻力,文化、经济、政治,都如此。

“没有农业社会繁荣造成的经济力量,就不可能顺利地走入工业社会;没有工商业的发展,则不可能建筑高速公路。但是建筑高速公路时,征购了农地,建成之后,又不准耕耘机在上面行走。”一位务农的朋友对我说,“这不是过河拆桥,太没道理了吗?”

“当我小时候,家附近有一座木桥,虽然建得不怎么样,却是交通的要道。有一天,听说在桥的那头决定建工厂,过不久,就看到许多卡车载来各种机器和建材。由于那些车子特别重,等工厂建好时,原有的木桥已经破损了;加上工厂的生意兴隆,进出货物甚多,两年后,那木桥已不堪负荷,终于由工厂出钱把原有的木桥拆除,改建一座钢筋水泥桥。”我说,“这不是过河拆桥,而是‘建桥拆桥’”。同样的道理,工商业繁荣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活,以耕耘机取代耕牛,以化肥配合堆肥,加上杀虫剂品种改良、交通运输和通信的发达,都使原有的农业社会改头换面。所以这是建桥拆桥,与过河拆桥大不相同。

新的事物虽多半经由老的产生,但是老而不变的,后来却可能成为新事物发展的阻力,文化、经济、政治,都如此。

回忆录

人人都能回忆,所以人人都能写回忆录,甚至不识字或无力执笔的人,也能通过口授的方式,完成一本回忆录。

回忆录的种类很多,有些人的回忆录是通过以前的生活,抒发自己的感怀,所以看来像是一本论文集;有些人的回忆录,人、地、事、时、物记录得一点不差,却只记事而无感怀,看来只是流水账;有些人或因记忆不佳,或因意图宣传,虽称之为回忆录,内容却以杜撰虚构的为多,只能算是小说。

问题是,回忆录既为生活的回忆录,就不免涉及他人,如果内容失实,非但不能记录真正的自己,别人也难免受影响。所以,写回忆录非但要对自己负责,对亲友负责,甚至得对历史负责。写回忆录不但在写的时候要力求回忆得清楚、查证得翔实、记录得准确,甚至在极早之前,就应当写日记、留笔记,并收藏与自己相关的资料。

写回忆录不仅是晚年的事,也是早年的事;不但是自己的事,也是他人的事;不仅是悠悠的回忆,也是真真的记录。

温柔与体贴

我们常用“温柔体贴”这个词。乍看,温柔与体贴似乎不可分,事实却有很大的差距。

温柔是温和、柔顺,在感觉上属于被动。一个曲意承欢、言语委婉、对长辈或丈夫言听计从的女子,我们可以称之为“温柔”。

体贴是体谅、贴切,在感觉上属于主动。思维细密、礼貌周到、能处处为别人着想,可以称为“体贴”。

温柔的人未必体贴,因为他主要是被动地顺从,而非主动地体贴;他多半能听话做事,却缺乏独立行动的冲力,自然比较不会体贴。

相反,体贴的人未必温柔,因为体贴的人能独立思考、主动办事,把大大小小的事办得停停当当、妥妥帖帖,固然无须对方劳心,但也常大权在握,难以表现温柔。

由此可知,温柔与体贴是两回事,既然难要求一个人既体贴又温柔,最好做先生的能体贴,做妻子的能温柔;一个主动地周到,一个被动地柔顺,家庭自然容易和谐。

天作之合

夫妻之间相像,不如相配。若能彼此撷长补短,更能成“天作之合”。

常听人说:“夫妻要愈像愈好。”我却不以为然。

我觉得夫妻能长得像,固然不错,但是脾气、喜好不见得要完全一样,甚至有相当大的差异,反而更佳。

譬如先生的脾气暴,假使妻子的性情也躁,自然容易吵架,远不如一个人刚烈,一个人柔顺来得好。

譬如丈夫爱吃香菇,妻子也有此好,结果端上一盘香菇炒笋片,就算两个人相让,也难免清了香菇,剩了竹笋;远不如先生嗜菇,而妻子嗜笋,各取所好、各得其乐来得妙。

譬如做父亲的管教子女严厉,如果母亲也凶,子女必定不好受,远不如严父慈母,或慈父严母来得谐调。

譬如丈夫喜欢莳花弄草,妻子如果也好园艺,结果两人大部分闲暇都耗在院子里,远不如一人在外面理庭院,一人在室内布陈设来得相得益彰。

夫妻之间相像,不如相配;若能彼此撷长补短,更能成“天作之合”。

忧喜之间

没有耕耘的辛劳,就没有收获的兴奋,但是收获之后,还得耕耘。

有个孩子,上学之前母亲给了十块零用钱,他非常快乐;但是出门之后,等了半天,车子都没搭上,他唯恐迟到而变得十分焦急;所幸及时赶到学校,他觉得非常高兴;但是突然想到第一节要考英文,又变得紧张;考完英文,他松了口气觉得很愉快;但是又想到下午要发数学成绩,于是忧心忡忡,唯恐不及格,等到考卷发下来成绩居然不错,就又十分欣喜;可是老师跟着布置了一大堆家庭作业,他又变得沉重,等到深夜把功课做完,才放松;但是突然想到第二天早上要发英文成绩,又觉得十分紧张。

由以上这个故事可以知道——

喜与忧常是交互产生的,因为我们总有下一步面临的困难,所以不会有永久的快乐;也正因为那些问题的压迫,才有许多克服之后的欣喜。

这就好比没有黑夜的等待,就没有黎明的欣喜,但是白日之后又有黑夜;没有饥饿的煎熬,就没有饱足的快感,但是饱足之后,又有饥饿;没有耕耘的辛劳,就没有收获的兴奋,但是收获之后,还得耕耘。

评画与评人

学历可能混到,地位可能攀到,为什么我们不观察他的言行和工作表现,反集中注意力在文凭和授命状呢?

鉴评画作,签名非常重要。一幅极佳的作品,若没有画家的签名,即使断定为名人手迹,价值还是会受影响。相反,作品虽不甚佳,如果签名盖章不假,仍然极具收藏价值,甚至比前者还来得珍贵。

问题是,一幅画最能表现作者精神的是画面,不是签名。若是真画,即使没签字,从笔墨构图,仍然能见出作者,何必非靠签名呢?何况许多玩世不恭的画家,常在学生的作品上题自己的名,图章更可以流传后代,只要拿到,人人可盖。为什么大家不就画论画,无识其大体,反逐其末端呢?

同样的情况,我们看一个人,常只就学历、地位来评断,岂知学历可能混到,地位可能攀到,为什么我们不观察他的言行和工作表现,反集中注意力在文凭和授命状呢?

从大处着眼,根本处观察,评画与评人都是一样的啊!

佳肴

当我们赞美鱼翅的时候,别忘了煨出美味的高汤;当我们自以为得意的时候,别忘了围在自己身边的平凡人。

鱼翅、海参都是珍品,但是一定要用高汤煨,才能成为佳肴。因为前者有质无味,后者有味无质,有质无味的要吸收高汤的味,才能成其鲜美,有味乏质的要集中在恰当的质中,才能充分表现。可惜当我们吃这几道菜时,多半只注意到鱼翅和海参,却忽略了供给滋味的高汤。

在这世界上,有些人代表前者,有些人扮演后者;前者显得尊贵,后者表现得平凡,但是只有在平凡人的拥护与衬托之下,才能显出尊贵者的尊荣。所以,当我们赞美鱼翅的时候,别忘了煨出美味的高汤;当我们自以为得意的时候,别忘了围在自己身边的平凡人。

罢工

今天不论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明天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多么大的变化,人们都能适应。自以为重要的人,必须知道这一点。

罢工是欧美社会常有的事,但是罢工的人多半知道,罢工绝不宜久,必须见好就收,否则自己倒霉。不了解的人或许会说:“既是罢工,当然愈久愈能造成影响力,为什么不求坚持到底,反而要早早收场呢?”

举个真实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某年纽约地铁工人大罢工,顿时造成极大的混乱。因为地铁不但四通八达,而且便宜、快捷,又不受路上交通拥挤的影响,所以纽约市民往往不自备汽车,出入全靠地铁。突然宣布罢工,自然造成数十万人交通的不便,上班、上课的迟到,公路由于汽车增多而拥挤,公共汽车不足以应付增加的乘客,连过河的渡船也不胜负荷,一时怨声四起。但是由于罢工人员的要求甚高,协议无法在短期内达成,使得罢工持续下来……

有趣的事情也就在这时发生了。渐渐地,人们开始适应这种没有地铁的生活,他们改为走路、跑步、骑脚踏车,甚至穿着轮鞋和利用滑板来增加速度;过去向来独自开车进城的人,则想办法载满朋友,以发挥经济效益。

“没有地铁,降低了地铁里的犯罪率,使人们充分享受了阳光和跑步锻炼身体的快乐,大家似乎愈来愈喜欢这种生活了。”记者报道。

不久之后,地铁工人的罢工草草结束,因为工会知道:愈拖愈讨不到好处。

今天不论谁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明天太阳还是会从东边出来。这个世界就是如此,多么大的变化,人们都能适应。自以为重要的人,必须知道这一点。

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的道理,比“无理”更害人。

美国福特汽车的老板亨利·福特,为了鼓励人们尽量开车,少跑步,曾经说:

“运动是没有用的。如果你身体健康,就不需要运动;如果你生病,更不能运动。”

有一位名鉴评家,经常在伪作上盖鉴定章(表示那是真迹),而且自有一番解说:

“如果行家看到,一定会谅解我,知道我是碍于人情,不得不盖章;如果是外行人,反正分不出真伪,所以盖不盖都无伤大雅。”

似是而非的道理,比“无理”更害人。

种树之道

少年只要不是坏得过分,长大之后,多半会变好;但是如果成年之后再走上黑道,则必须具有极大的毅力,才能脱身。

如果你把一棵小树苗种斜了,只要歪得不太厉害,等它长大之后自然会直。但是如果你把一棵大树种歪了,却八成会永远歪下去。

人也一样,少年只要不是坏得过分,长大之后,多半会变好;但是如果成年之后再走上黑道,则必须具有极大的毅力,才能脱身。

育与遇

教育的工作做得好,能减少“怀才不育”的人。用人和考查的制度完善,则能减少“怀才不遇”者。

有的人“怀才不遇”,有些人“怀才不育”,后者要比前者可惜得多。

“怀才不遇”的人,毕竟“才”已成“材”,就算不能“出而仕”,也能“退而述”。或著书立言,或作育英才,就算生时不遇,死后也可能被发现。

至于“怀才不育”的人,是有才分,却不能获得教育,如同一块蕴玉的石头没有被雕琢,含珠的蚌壳没能被发现,只好永远沉在沙石与海底。

教育的工作做得好,能减少“怀才不育”的人。

用人和考查的制度完善,则能减少“怀才不遇”者。

如果每个有才的人都能既获得“教育”,又得到“礼遇”,这世界必能变得更美好、更充实。

再试一次

一次不成功,再试一次!拨一次对方没反应,再拨一次!

我们经常在正忙的时候听到电话铃响,因为没能立即接,等到慌慌张张赶去,对方却已挂断了。这时我们多半会在电话旁稍候,盼望对方能再拨一次,假使就此沉寂,总会有几分失落。

有些人打电话,如果对方没反应,会再拨一次,因为他会猜想是自己拨错了号码、电话机跳了号,或对方正忙,也就因为他再拨,才把电话打通。相反,许多人打电话只拨一次,铃响几声没人接,就把电话挂上,因此错失了机会。

一次不成功,再试一次!拨一次对方没反应,再拨一次!想想自己(难免会拨错号码),想想对方(可能刚才正忙),意外的成功,常就会出现。打电话如此,做任何事不都一样吗?

早春的花

为什么这些花能不畏料峭的春寒,最先来到人间呢?因为它们懂得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