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
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考核:涉及个人的,如学期工作考核、月工作考核、师德考核、年度工作考核等;涉及工作岗位的,如班主任工作考核、段主任工作考核、教研组工作考核等。这些看起来零碎,但统计一下数量较多的考核,每个都需要一个完善的考核条例用于操作。而这个考核条例也不是随手就可拈来,而必须是符合学校现状的、符合教师实际的、经过全体教师表决通过的,才能真正付诸实施。
我校是一所新办的、只有3个班级和12名教师的小学校,如何对12名教师进行考核,如何才能使考核真正体现教师工作的实绩,如何使考核让所有教师都能基本满意?这段时间,关于这个考核的无奈与困惑一直困扰着我。
从考核的本质来看,考核本是一种激励机制,是打破平均主义、打破“大锅饭”,实施多劳多得、优劳多得的最有效策略。但现实的问题是考核在实施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或无奈地走向两个极端:一个是形同虚设,一个是成为被考核人攻击的对象,认为考核标准的设定有很大问题。就拿我校来说,12名教师,除了语文、数学的任课教师外,几乎每个教师是一个学科,再加上学生又只有一年级,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才能较为准确地、能真正反映教师工作实绩地进行考核呢?怎样才能准确地反映没有明确量化标准可对照的非语数学科的教师工作实绩呢?怎样才能使语数学科和非语数学科教师之间的考核能基本平衡,真正有可比性呢?
从上学期的考核实际情况来看,我自己感觉问题最多的是“教师学期工作考核”,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在这个考核中集中表现了出来。虽然我们的老师非常体谅学校,没有在考核后提出任何异议,偶尔有的也只是非常有道理的建设性意见。但从管理者角度来看,我已开始为这个考核感到“痛苦”。因此,本学期一开学,我就把这个考核办法放在了“办公区”,请老师们一起议议该如何对这个考核进行调整,尤其是目前这种特殊的现状下,怎样才能让老师们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考核的结果。
在本学期,学校还将出台几个考核制度,还没“开工”,我已头痛不已,也许我还是应该发挥团队的力量,也许我应该调换一下工作的思路,是否可以把考核方案的拟定权交给老师们,交给考核的对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