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年轻人成功必读的菜根谭
45167200000031

第31章 做好抽身隐退的准备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着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当你事业正飞黄腾达、顺利进展时,就应该早早有个抽身隐退的准备。以免将来像山羊角夹在篱笆里一般,把自己弄得进退维谷,想抽身也抽不出来;当你刚开始做某一件事时;就要先策划好在什么情况之下罢手,以后才不至于像骑在老虎身上一般,无法控制而招来危险。

唐朝的郭子仪,因为平定了安史之乱,功极一时,因而被封为汾阳王。晚年,他沉湎于笙箫歌舞之间,姬妾满堂,丝竹不绝。有时,免不了会有些客人来访,郭子仪无所忌讳地请他们进入内室,并且命姬妾侍候。子婿们觉得父翁身为国家大臣,这样子总是不太好,也不知向他劝谏了多少次。

“唉!你们是不晓得的。”郭子仪叹了口气说,“一个人要是功高爵重,难免会引入妒嫉的。现在我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亲人受我荫禄的,也不下干人,真是受尽恩宠。谁能保证没人在暗中算计我们。一旦被抓住把柄,告上一状,那岂不是大祸临头了。现在我是‘无事不可对人言’,无所隐私,那么他人就无可借口了。”

子婿们觉得他的话蛮有道理,也就没话说了。

有一天,卢杞来求见,郭子仪把姬妾都禀退,命孩子们来礼见卢杞。所谈的也不过是些琐碎家常,绝不谈及国家大事。孩子们觉得很奇怪,就向父亲请教。“这你们又不懂了。”郭子仪说,“我这是免将来的笑祸啊!因为我这些姬妾见到长相差的客人,往往要笑个不停。今天来的卢杞长相奇丑,性又骄悍,她们必然会忍俊不禁。如果卢杞记恨在心,我们岂不要惹来麻烦。我之所以禀退姬妾。就是为了免这个‘笑祸’啊!”

关于居安思危、防微杜渐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

潼州(今四川省绵阳县治)管理狱事的官吏王藻,有个既贤淑又富正义感的妻子。王藻每天回家总要携带银钱来,妻子便怀疑他在办案时受贿枉法,她曾旁敲侧击地追问过,也曾以假乱真地试探过,但丈夫不是搪塞她,就是迁怒她,夫妻间常因此而不愉快。

既然丈夫不讲实情又不改过,要说服他的办法,就是让他在事实面前低头。这天,妻子叫婢女梅香给丈夫送去了10只猪蹄。王藻乐不可支,他正愁午饭没酒肴呢!美酒佳肴时光快,转眼一天结束了,王藻美滋滋地进了家。“那13只猪蹄、你吃着味道怎样啊?”妻子在王藻喝茶时,得意地问。王藻一听急了:“分明是10只,怎么是13只?”不等妻子解释,就把梅香喊了过来。劈头问道:“大胆婢女,说,那3只猪蹄哪去了?”梅香霎时红了脸,急辩道:“夫人让我送去了10只猪蹄呀!”“夫人说是13只,而你送去的是10只,那3只呢?”王藻以为梅香偷吃了3只,再三追问,梅香死活不承认有13只猪蹄。王藻便使用惯例,毒打梅香。梅香痛不过,只得含冤招认自己吃了3只猪蹄。

王藻对妻子说:“婢女招认了,确实是13只猪蹄,她偷吃了3只。”妻子默默不语,低头哭泣了一会儿,含泪言道:“我总算明白你因何携带银钱回家了!现在,我的怀疑也得到了证实。”

见王藻欲开口,妻子摆手阻止了他:“你沉住气听我说,若我冤枉了你,随你发落。对一些案件,你用酷刑逼供,犯人受不住时,要么含冤招供,要么花钱来买通你,让你减轻刑罚。我多次问你,你避而不说,我只好用婢女送猪蹄的事来试你一下,婢女果然屈打成招了!由此看来,在酷刑的折磨下,有谁敢不招认呢?你想想为妻有没有冤枉你?”

王藻无言以对,羞愧地低下了头。妻子真诚进言道:“为官要清正才能名垂青史,不义之财再多也分文不值!愿你以后再也不要带银钱回来了!”

说完,她把一些钱递给丈夫,让他送给梅香,并向她赔礼道歉。王藻一一照办,并在壁上题诗以表悔过的决心。诗为:“从今不愿持刀笔,放下归来游翠林。”夫妻俩把钱财分给了穷人,又变卖了房屋,离开了潼州。王藻弃官为民,和妻子远走他乡。

聪明人都明白居安思危的道理,尤其是在古代的封建王朝时代,不知什么时候这刀就架在了官员的脖子上,而躲避这场灾难的办法大概也只有弃官吧!

总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机总是一点一点积累的,到了一定程度突然爆发。做事情要居安思危,早早地把隐患考虑周全,如果事到临头才去应对,难免会疏漏百出。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狩猎于吕梁山一带,召集司徒崔浩到其行营商议军机大事。

崔浩上表陈述安邦定国之计:“昔汉武帝为匈奴所侵扰,因而开发凉州五郡,通西域,鼓励老百姓种粮储粮,以作为剿灭敌人的物质基础。积蓄力量后,频频东西出击,因而汉未疲而匈奴已劳顿不堪,终于臣服。凉州前些时候虽已被我们平定,但北贼尚未彻底心服,征役频繁,此时不宜迁徙当地老百姓充塞内地。根据汉代的治国方法,从长远考虑,若将当地人内迁,则反使其地空虚,纵使有边镇戍兵,惟可守御,若要大举北进,军资必乏。依我不成熟的意见,还是得按以前议定之计行事,招募北魏的豪强大族徒居凉州,充实凉州人力物力,到大举北进之日,东西一齐进发,此方算得上安邦定国之计。”

向边境移民,增加那里的人口,发展那里的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边防。

崔浩居安思危,才提出这一富有远见的建议。

宋真宗时,李沆做宰相,王旦任参知政事。

当时正值西北边境战事吃紧,王旦长叹:“唉!我们这些人,何时才能过上天下太平、优游无事的生活啊!”

李沆说:“稍有忧虑辛苦,才可让人警惕。假使哪天四方无事,则朝廷里未必不会生出事来。”

后来,宋与契丹讲和了,王旦问李沆:“何如?”李沆说:“议和当然是好事。但一旦边疆无事,恐怕皇上又会渐渐生出奢侈之心。”

王旦不以为然,李沆则每天收集一些水旱灾害、强盗、乱贼以及忤逆不孝的事禀奏皇上,皇上听了,抑郁不乐。王旦认为不值得拿这些琐碎的小事去烦扰皇上。

李沆则说:“皇上年少,应让他知道各方面的艰难,具有忧患意识。不然,他血气方刚,不是成天迷恋美女娱乐、斗狗跑马,就是大兴土木,征召军队,建祠立庙。我老了,看不到这一天了,而这些正是你参政之后的忧虑啊!”

李沆死后,宋真宗看到与契丹讲和了,西夏也对宋称臣了,果然在泰山封岱祠,在汾水建宗庙,大肆营造宫殿,搜集研究已废弃了的典籍,没有闲暇之日。

王旦亲眼看见王若钦、丁谓等奸臣的所作所为,想进言劝谏,而自己却已经陷进去了;想离开朝廷,而念及皇上对他的厚爱,不便辞官。此时,王旦才认识到李沆的先见之明,感叹道:“李文靖真是一位圣人啊!”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这个道理看似平常,但也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当事人有的是“愚”:贪图安逸,头脑已不再清醒;有的是“怕”:害怕触动自己的现有利益,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