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将错误的事情舍去。因为正确的事情才能引领你成功,错误的事情只能将你带向失败。人活一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多一些成功,少一些失败,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选择正确的去做。
解决问题需要用正确的方法
有一位成功学的大师曾经说过:“你对了,整个世界就对了。”如果你在生活中或者工作当中,遇到了困难而又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试着换一种方法,换一种思路,那么一直找不到方法的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使用正确的方法的力量,如果说问题是一把锁,那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就是钥匙,只有使用正确的那把钥匙才能够把锁打开。当我们把前进的道路上所遇到的一道道门锁一一打开之后,那么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会更加顺畅,人生会因此而更加精彩。
日本的火箭研制成功后,科学家选定A海岛做发射基地。经过长久的准备,进入可以实际发射的阶段时,A岛的居民却群起反对火箭在此发射。于是全体技术人员总动员,反复地与岛上居民谈判、沟通,以寻求他们的理解。可是,交涉却一直陷入泥淖状态,虽然最后终于说服了岛上的居民,可是前后却花费了3年的时间。
后来他们重新检讨这件事情时,发现火箭的发射基地并不是非A岛不可。当时只要把火箭运到别的地方,那么,3年前早就完成发射了。可是此前,却从来没有人发现这个问题。当时他们太执著于如何说服岛民的问题上,所以才连“换个地方”这么简单而容易的方法都没有想到。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销售经理也经常对业务受挫的推销员说:“再多跑几家客户!”上司常对拼命工作的下属说:“再努力一些!”但是这些建议都有一个漏洞。就像有人曾经问一位高尔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练习?”高尔夫球高手却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挥杆要领掌握好,再多的练习也没用。”
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很多时候并不是看他是否勤奋和努力,更多时候是看他能不能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
英国著名的美学家说:“有了正确的方法,你就能在茫茫的书海中采撷到斑斓多姿的贝壳。否则,就会像瞎子一样在黑暗中摸索一番之后仍然空手而回。”
方法领悟
生活中,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面对一个难题时,我们不仅需要良好的态度和精神,也需要刻苦努力和勤奋付出,更重要的是,我们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才能让问题迎刃而解。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
威尔柏特杀人落网,被判处死刑。他愤怒到了极点,甚至产生过自杀的念头。监狱里的死囚有的精神失常,有的假装发疯,希望转到精神病院苟且偷生。威尔柏特自尊心未泯,不想玩什么花招。为了打发难熬的时光,他就翻阅唯一可读的《圣经》。看守见他一看书情绪就稳定,破例给他提供自己读过的侦探小说。
后来监狱允许死囚借书,威尔柏特开始以每天两本的速度博览群书。林肯、拿破仑和穆罕默德的传记表明,伟人在人生之初过得也很糟糕,可他们最终都成了顶天立地的人物。这些故事让威尔柏特明白,无论情况怎样恶劣,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自己。有一句箴言对他的触动很大:“做你必须做的事,别管代价如何。”
威尔柏特上过8年学,文化水平高于大多数犯人。他一直替别人写信获得实惠,代写家信要一包香烟,费脑子的情书则要5包。不久,他萌生创作的欲望,计划白天睡觉,夜间爬起来写作。经过2年的笔耕,他完成了他的处女作,欣慰地表示:“如果我死了,至少它能证明,我不像别人想的那么坏。”
从这以后,威尔柏特不断有作品完稿,并陆续寄到监狱外边。纽约的一位编辑看过他的作品,进行了详尽的点评,还送给他一些指导创作的书。这个时候,有人对他说:“反正你要上电椅,还学个什么劲呢?”威尔柏特想在死前做点儿事,依然刻苦学习和创作。
美国最高法院决定暂缓执行死刑后,威尔柏特被改判为终身监禁,随之转移到普通牢房。他乘兴同狱友创办一份刊物,还为黑人办的一些报纸撰写专栏文章。典狱长从避免流言往外扩散出发,准备让《安哥拉人》发挥提供狱内消息的作用,聘请威尔柏特出任编辑。威尔柏特要求不能审查杂志,得到典狱长的认可。
自从达成免审的协议后,看守员和犯人都受到了批评。狱友把《安哥拉人》看成监狱的宣传工具,骂威尔柏特是典狱长的黑奴,看守员担心局面失控,对典狱长更是大为不满。面对种种非议,典狱长语气坚定地说:“我看大多数帝国的覆灭,不是由于知识太多,而是知识太少。”
刊物的编辑均由威尔柏特挑选,虽说文化程度不高,倒也不辱使命。他们干练地揭发狱内的桩桩丑闻:关于医护水平的报道,敦促政府改善了医疗条件;关于长期监禁的老人极度迷茫的报道,使他们得以获释;关于电椅处决犯人有烧伤痛苦的报道,促使州政府改用注射毒剂。
由于这些调查性报道的作用,安哥拉摆脱血腥味变为最安全的监狱。被称为监狱灵魂的《安哥拉人》,吸引了大量狱外的订户,成为美国唯一免审的监狱刊物,先后获得肯尼迪新闻奖、波克奖和美国律师协会银槌奖。威尔柏特被称为改造得最好的犯人,实现了由死囚到著名编辑和作家的飞跃,并成为美国上百万囚犯的代言人。
威尔柏特奇迹般的牢狱生涯,创造了现代版的“天方夜谭”,他说:“我之所以能成为作家和编辑,是因为我怀抱着渴望,并视之为努力改造的一部分。我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下去,用成绩证明自己的存在,直到停止呼吸。我犯过罪,可我永远不会再犯了。”
方法领悟
改变你的生活态度,你的生活就会因此而改变,因为生活就像是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增强你的认识和信念——你将拥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
合适的目标才是正确的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目的,就做不成任何事;目的渺小,就做不成任何的大事。”不同的目标,决定了我们会取得不同的成就。目标是我们的导航灯,没有它我们就会变得一片茫然。一个人也是如此。如果他在心中没有给自己一个确切的定位,那么生活中也就会缺少许多动力、许多智慧。
如果你想早一点到达事业的巅峰,就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当然,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科学,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达不到就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太低了又难以激发出我们体内的潜能。
安东尼·罗宾曾说过这样的话:“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凡是那些功成名就的人士,没有一个不是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追求,使他们建立了自己的功业。
哈佛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对一群智力、年龄相近的年轻人做了一项调查。其中,3%的人对自己的将来有清晰而又长远的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有一些模糊的目标;而其余27%的人则根本没有什么目标。
25年后,哈佛对这些人做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3%有明确、长远目标的人全部成为社会各界的领袖人物;10%有短期目标的人也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60%没有目标的人则过着相对平庸的生活;而那些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有的甚至挣扎在艰难生活的边缘。这,就是目标的力量。不同的目标决定你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表现决定你有不同的人生。
阻碍我们成功的,并非贫穷或困苦的生活环境,而是内心对自己的限定。如果你抱有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就算没有钱来买书,仍然可以通过借阅来获得知识。无法想象一个胸无大志的人会成就一番伟业。也无法想象像林肯、威尔逊这样的人会被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正是梦想,使他们达到了辉煌。
如今,我们见多了企业销声匿迹的情景。当然,其中肯定不乏管理上的疏忽。但是每个企业给自己的定位照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像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一样,许多企业也是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而最后成为商业航母的,摩托罗拉就是很好的因追逐目标而成功的典型。
1988年,摩托罗拉与其他六十多家企业争夺“美国国家品质奖”。这个奖象征着美国企业界的最高荣誉,赢得此奖,也就相当于向外界宣誓自己能生产全国品质最好的产品。
竞争的残酷是可想而知的。很多参赛单位实际上都只是大公司的一个部门。而摩托罗拉却以整个公司的身份参与竞争,并最终赢得了这个奖项。
其实,早在1981年,摩托罗拉公司就为了能赢得这个奖项而在做准备了。它派出侦察小组,到世界各地最优秀的生产地去考察,以使自己的产品做到精益求精,降低生产中的错误率成为公司的唯一目标。结果,在工程师及工人的努力下,错误率降至9%,但摩托罗拉仍然不满意。紧接着,公司又制定了新的目标。就移动电话而言,每产生100个零件,仅容许三四个错误,也就是说要求产品的合格率达到97%。在这个目标的带动下,摩托罗拉的产品变得无可挑剔,最后连负责评审的美国国家品质奖的蓝带小组也不得不表示叹服。最终,摩托罗拉终于击败了众多的竞争对手,捧得了该奖项。
摩托罗拉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当年,摩托罗拉就因减少了昂贵的零件修复与替换工作而节省了两亿多美元,收入则增加了23%。一位主管甚至称:“得美国国家品质奖,有一种金钱买不到的奇效。”
这就是靠目标成功的力量,它有一种带动作用,可以让我们飞向更高、更远的天空。
方法领悟
不要再认为自己多么渺小,自己所做的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只要你在内心中渴望成功,你就一定会从狭小的圈子里脱颖而出,让自己的人生更出色。
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扇窗
诗坛豪杰李白在《将进酒》中,留下了不朽的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个“天生我材必有用”更成了至今人们自我肯定和鼓励他人的名言!
那么,上帝既然降生出“我”来,必有所用。可以想象李白说此语时的飞扬神采和洒脱豪迈!他一生并不顺利,但是贵在有这种自信,才能成就大业。更可贵的是李白说的是自己,却鼓舞了他人。细想一下,上帝每降临一个人,不论男女,无分胖瘦,不管学历高低,不管富贵还是贫贱……虽路途平坦或崎岖有别,但只要努力,不被困难吓倒,不退缩,永不言弃,每个人必有其用武之地!
李白有过贫穷的处境,有过失去朋友的怅惘,有过失业的无奈,有过贬官的打击……但是他豪爽乐观,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响亮声音,而且还潇洒自信地进取,怎不让人钦敬感慨!抚今追昔,如今的青年常叹息读书苦、工作难、贫困潦倒、父亲不再是富翁、长叹自己生不逢时、失恋像天塌下来打击自己……为很小的事竟然想不通!他(或她)悟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更无愉快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和战胜困难的斗志。
一个男孩在求学路上屡遭失败和打击。在确认他不适合在校读书后,他母亲很伤心。她将孩子领回家,准备靠自己的力量把孩子培养成才。可是这孩子无论如何都记不住那些需要记忆的知识。在妈妈眼中,这男孩是一个不长进的孩子,怎么教他,他都学不会。
母亲彻底失望了,因为他高考了几次都失败了,他没能走进大学校门。
男孩知道他在母亲的眼里是一个失败者。母亲悲伤无奈地说:“朽木不可雕也,你原本是块朽木,怎么雕都不会成器。”男孩很难过,他决定远走他乡去寻找自己的事业。
许多年以后,当年的男孩突然回来了,他已长成了一个成熟的男人。
有一天,他希望母亲同他去参加一个名厨大赛,在名厨大赛上,这个男人表现出多种厨师技艺,他做出的每一道菜都是色香味俱佳,最终,在专家的评选结果中,他取得了名厨大赛的冠军。
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他走上领奖台,激动地说:“我想把名厨大赛的冠军杯献给我的母亲,因为我读书时没有获得她期望中的成功。她曾极度失望地认为我是朽木,现在我要告诉她,妈妈,我不是朽木,大学里没有我的位置,我总是拿不到进入大学的钥匙,但在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位置是属于我的,而且是成功的位置。妈妈,总会有一把钥匙是属于我的,总会有一扇门是为我打开的。”
台下那位陪儿子一起来观看名厨大赛的母亲,万万没有想到,最终成为名厨冠军的获胜者居然是自己认为不成器的儿子。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深情地对儿子说:“孩子,你不再是朽木,你是妈妈的骄傲!”
方法领悟
许多人都在生活中苦苦寻觅着自己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难免遭遇打击和挫折,但是不能灰心,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答案不止一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天生我材必有用,只要你努力进取,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窗,总有一把钥匙属于你自己!
规划自己的人生
人生就像一场戏,其间,自己将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沿着什么样的情节来发展剧情塑造自己,必须有个规划才行,否则,戏就演得平淡无奇,甚至于演砸,使人生坠入低谷。毫无章法的戏,演的岂不是糊涂人生?
一个人想要过一个理想完满的人生,首先要像一个建筑师一样,对自己的一生有所规划,有所设计,以确定这一步该如何走,那一步该如何做,思路就如一张人生的“规划图”,又如一个人生的“定位仪”,指引我们建造成功的大厦,实现人生的理想。
人生有了清晰的思路,有了指引前进方向的“定位仪”,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充实,变得有目的,有追求,一切都清晰、明朗地摆在面前。什么是应当去做的,什么是不应当去做的,为什么而做,为谁而做,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会有一个方向,这样就会少走弯路,提高成功效率。
德国法兰克福的钳工汉斯·季默,从小便迷上音乐,他的心中有这样一个人生“定位仪”——当音乐大师。买不起昂贵的钢琴,他就自己用纸板制作模拟黑白键盘,在他练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竟把十指磨出了老茧。后来,他用作曲赚得的稿费买了架钢琴,有了钢琴的他更加勤奋,并最终成为好莱坞电影音乐的主创人员。
他在作曲时“走火入魔”,时常忘了与恋人的约会,惹得许多女孩骂他是“音乐白痴”“神经脖。婚后,他和妻子蒸的饭经常变成“红烧大米”。有一次,他煮加州牛肉面,边煮边用粉笔在地板上写曲子,结果是面条煮成了粥。幸好妻子对他很客气,不急不怒,只是罚他把糊粥全部喝掉,剩一口就“离婚”。
他不论走路或乘地铁,总要在本子上记下即兴的乐谱,当作创作新曲的素材。有时他从梦中醒来,还要打着手电筒写曲子。
汉斯·季默在第67届奥斯卡颁奖大会上,以闻名于世的动画片《狮子王》荣获最佳音乐奖,那天恰恰是他37岁的生日。
不能不说,是思路的清晰,理想的牵引,促使和指引他从艰辛的追求走进明朗的出路。
山田是一位拥有出色业绩的推销员,可是他一直都希望能跻身于最高业绩的行列中。但是一开始这只不过是他的一个愿望,从没有真正去争取过。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别人的一句话让他茅塞顿开:“如果让愿望更加明确清晰,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于是,他当晚就开始设定自己希望的总业绩,然后再逐渐增加,这里提高5%,那里提高10%,结果顾客增加了20%。这激发了山田的热情,从此他不论在什么状况下,做任何交易,都会以一个清晰的思路来达成愿望。
“我觉得,思路越是清晰越感到自己对达到愿望有股强烈的自信与决心。”山田说。他的计划里包括“我想得到的地位、我想得到的收入、我想具有的能力”,然后,他把所有的访问都准备得充分完善,相关的业务知识加之多方面的努力积累,终于在当年的年终,他的业绩创造了空前的记录。
山田自己做了一个结论:“以前,我不是不曾考虑过要扩展业绩,提升自己的工作成就,但是因为我从来只是想想而已,不曾付诸行动,当然所有的愿望都落空了。自从我明确了思路,以及为了切实实现目标而设定具体的数字和期限后,我才真正感觉到,强大的推动力正在鞭策我去实现它。”
方法领悟
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就像给人生清晰的明澈的思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联结了灿烂的灯火、黑暗中的北斗星,让追求成功的人们,心有所指,朝气蓬勃,方向了然,刚一上路就看到了充满阳光和希望的明朗出路。
放弃一切无意义的事情
所谓“无意义的固执”,就是不思变通,顽固坚持毫无前景的目标。当描述了理想的目标以后,你必须研究一下达到该目标所需的时间、财力、人力的花费是多少,你的选择、途径和方法只有经过检验,方能估量出目标的现实性。你或许会发现自己的目标是可行的,否则,你就要量力而行,对自己的目标进行修改。
许多怀有雄心大志的人,就是由于在那些毫无意义的目标上矢志不移,最终蹉跎了自己的年华,一事无成。坚持自己的目标,勇敢前进,当然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基础,但是,如果死钻牛角尖,不思变通,也只会走上灭亡之路。当发现前进的道路被堵死,或者前边根本没有道路可行的话,就要勇敢地转头,或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
坚持是一种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上,过度的坚持,会导致更大的浪费。在一些没有胜算把握和科学根据的前提下,应该见好就收,知难而退。如果明知没有成功的希望,却还是屡屡试验,这种做法是愚蠢的、毫无意义的。
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林说:“一个好的研究者应该知道发挥哪些构想,更应该知道将哪些构想丢弃,否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在差劲的构想上。”
当你在某件事情上花费了很多心血后,忽然发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死胡同,自己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此时,最明智的办法是尽早抽身退出,并立刻去寻找新的机会,用别的方式走向成功。
历史上的永动机,就使很多人投入了毕生的精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牛顿早年就是永动机的追随者。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之后,他很失望,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对永动机的研究,把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全部投入到了力学之中。最终,许多永动机的研究者默默而终,而牛顿却因摆脱了无谓的研究,才得以在力学中脱颖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一定要运用自己的智慧作最正确的判断,选择正确方向,同时别忘了及时检视选择的角度,并适时作出调整,放掉无谓的固执。只有这样,每次抉择才可以将你引向通往成功的坦途上。有的人失败,不是没有本事,而是定错了目标,成功者为避免失败,时刻检查自己的目标是否合乎实际、合乎道德。
阿尔弗莱德·福勒出身贫苦的农场家庭,成年后,他虽然努力工作,但却先后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后,他尝试推销刷子,并立刻喜欢上了这种工作。此时,他集中精力,决定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推销员。
经过努力,他终于成了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在攀登成功阶梯时,他又定下一个目标:创办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经营买卖,这个目标就会十分适合他的个性。
阿尔弗莱德·福勒停止了为别人销售刷子。他在晚上制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出去销售。当销售额逐渐上升时,他租了一所旧棚房,并雇用了一名助手专门制造刷子,他本人则集中精力干销售。后来,福勒制刷公司拥有销售人员数千名,年收入达到数百万美元。
一个人要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标,这是人生的起点。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但这个目标必须是合理的,即合乎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合乎社会道德的。否则,即使你再有本事,付出千百倍的努力,也不会成功。
方法领悟
如果一味地坚持错误的目标,甚至撞得头破血流也不回头的人,势必会惨败而归。在前进的道路上,应该把自己的目标好好看看,如果发现目标有问题,就应该果断放弃继续做这没有意义的事情,而是另选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
时间就是生命
一位作家在谈到“浪费生命”时说:“如果一个人不争分夺秒、惜时如金,那么,他就没有奉行节约的生活原则,也不会获得巨大的成功。而任何伟大的人都争分夺秒、惜时如金。”如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由于他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爱迪生常对助手说:“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然后,低头继续他的工作。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着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数学家陈景润,夜以继日,潜心于研究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仅是演算的草稿就有几麻袋,终于证明了这道难题,摘下了数学界皇冠上的明珠。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有句格言:“所谓天才,只不过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他为我们留下了600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的缘故。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死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
意大利杰出画家达·芬奇曾说过:“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列夫·托尔斯泰的格言:“你没有有效地使用而放过的那点时间,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过达尔文:“你怎么一生能做出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这样一些名言、格言、话语深切地告诉人们:有成就、有作为的人,无不是因爱惜时间而得到成果的,他们用珍惜时间的妙法度过了他们成功的岁月。
时间是宝贵的。上帝赐给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赐予我们由时间相伴的旅程,而且时间的长短快慢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它不会因为你是百万富翁而多给你一秒,也不会因为你的迟缓耽搁而等待一分。就像民谚所说:“时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古人还用“白驹过隙”来形容时间的飞逝,又用“寸金难买寸光阴”形容时间的宝贵。
时间看起来好像很多,太阳如常升起,月亮依稀落下,周而复始,没有穷尽,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天八万六千四百秒,伴随着你的心跳。不管你是在穿衣吃饭,还是玩耍睡觉,时间决不会停留,绝不增加。记得小时候传唱的儿歌吗?“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在不知不觉之间,人生就会从少年到青年,青年到壮年并走向老年。
富兰克林曾说过:“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从中足见珍惜时间的重要意义。珍惜时间就等于延长生命,浪费时间就等于慢性自杀,这是不可否认的。
在某一天早晨的上班途中,张博涛信誓旦旦地下定决心,一到办公室立刻着手草拟下年度的部门预算。他九点钟准时走进办公室。但他并没有立刻开始预算草拟工作,因为他突然想到不如先将办公桌及办公室整理一下,以便在进行重要的工作之前为自己提供一个干净与舒适的环境。
他在打扫房间与整理办公桌时,总共花了30分钟的时间。虽然他没有按原定计划在9点钟开始工作,但他丝毫没有后悔,因为这30分钟的清理工作,不但已获得显然可见的成就,而且它还有利于以后工作效率的提高。张博涛面露得意神色随手点了一支烟,稍作休息。这个时候,他又在桌上无意之中发现,报纸上的彩图照片是自己喜欢的一位明星,于是情不自禁地拿起报纸来。等他把报纸放回报架后,10分钟的时间又过去了。这使他略感不自在,因为他已自食诺言。可他又一想,报纸毕竟是精神食粮,也是重要的沟通媒体,身为企业的部门主管怎能不看报,何况上午不看报,下午或晚上也一样要看。
经自己这么一开脱,他心也就放宽了。于是他正襟危坐地准备埋头工作。此时电话声又响了,那是一位顾客的投诉电话。他连解释带赔罪地花了20分钟的时间才说服对方平息怒气。
挂掉电话后,他又去了洗手间。在回办公室途中,他闻到咖啡的香味。原来另一部门的同事正在享受“上午茶”,他们邀他加入。他心里想,刚费心思地处理了投诉电话,一时也进入不了状态,而且预算的草拟是一件颇费心思的工作,假如头脑不清醒,则难以完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应邀加入,还在那儿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一阵。回到办公室后,张博涛果然神采奕奕,想着总算可以开始“正式工作”——拟定预算了。可是一看表,已经10点45分了!距离11点的部门例会只剩下15分钟的时间。他想,反正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也不太适合做耗时比较庞大的工作,干脆这份草拟预算的工作留到明天再做吧,他一上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一个浪费时光的典型案例。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像张博涛一样,有着拖延的恶习,在不知不觉中让时间在自己的手指边溜走,最终一无所成。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会放弃他。”“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它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叫时间留下串串的果实,懒惰者叫时间只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高尔基的话一点也不假。
浪费时间是生命中最大的错误,也是最具毁灭性的力量。大量的机遇蕴涵在点点滴滴的时间中。浪费时间往往是绝望的开始,也是幸福生活的扼杀者……明天的幸福就寄寓在今天的时间中。
在生活中,人们对时间的流逝表现得很麻木。一分钟、一个小时对一生来说也许可以忽略不计,但正是在这种麻木的支配下,我们正在白白扔掉那一分钟又一分钟、一小时又一小时,无所作为地度过一天又一天。人们对一生看得很重,却把一分钟一小时看得很轻,殊不知,人生就是由这些一分钟一小时构成的。那正在不断流逝的无所作为的分分秒秒,正是我们生命之中不能承受之轻啊!贝尔就是个很好的例子。贝尔在研制电话机时,另一个叫格雷的也在进行这项试验。两个人几乎同时获得了突破,但是,贝尔到达专利局比格雷早了两小时,当然,这两人是不知道对方的,但贝尔就因这120分钟而取得了成功。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精明的人都知道怎样去珍惜短暂的时间,科学家说得好:“时间是发明和创造。生命是科研的成果。”而学者却说:“时间就是知识,生命就像流星,一眨眼就不见了。”军事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分秒都能定胜负。”商人说:“时间是金钱。”农民说:“时间就是粮食。”勤劳者说:“时间是生命。”老师教育学生说:“时间就是未来。”而那些懒惰者却说:“时间就像蜗牛一样,慢慢地爬行。”
时间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分量,有人在时间与生命中追求完美,有的人却把时间当作是一种等待,把生命当作一种游戏。在这不知不觉的等待与游戏中,时间早已默默流失。珍惜时间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等于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也就需要我们好好把握时间。光阴易失,时不再来。珍惜时间,莫让年华付水流。
方法领悟
珍惜生命就应珍惜时间,珍惜着时间就等于在珍惜着生命。时间对于生命是那样地重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浪费时间。让我们用新的生命、新的时间在新的世纪写出一个新的未来吧!
每次做好一件事
人生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们需要的是一件件地做。每做完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尝到征服的快乐,因此,很快地促使着我们步入其他征服领域中去。所以,我们辛苦,我们忙碌,但不久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激情不如开始执著。但你只能干好一件事情,来填满自己的人生。这样才不会被落下,这也是集中精力的好处。
在未来的诸多挑战中,自己不能乱了分寸,告诉自己,要全神贯注于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不要让纷繁的世相把自己吓倒。就好像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最好能够“从一而终”,不止是一个职业有难度,有困境,所有的职业都有令人烦恼的地方,如果你频繁跳槽,情况会变得更糟。就好像种树,从一开始种下去,就要学会精心呵护,浇水施肥,捉虫打药,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的话,树上的果实也最丰富。否则,移来移去,不同的地点,往往会容易造成水土不服。
在繁华的大都市纽约,来往的人流每天都可以以人潮汹涌相形容,在纽约车站更是这样,恐怕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要数那个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事处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非常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因此,对于问事处的人来说,他们的工作压力和紧张程度可想而知。可令人诧异的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一副文文弱弱的样子,倒是显得有些自然轻松,镇定自若。
他对面的一位旅客,全身已被汗水湿透,脸上充满焦虑和不安的神色。这位问事处的先生倾斜着上身,几乎是竖着耳朵,以便听清她的声音。“夫人,你想要问什么?”他抬起头把目光锁定这位妇女,“你要去哪里呢?”这时有一位打扮入时、提着皮箱,头戴昂贵帽子的男子,试图插个话。但这个问事员丝毫不理,就当他不存在似的,还是继续着和那位妇人的话题:“你要去哪里呢,夫人?”“春田。”“是位于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他根本不用看列车时刻表,直接说:“那趟车在10分钟之内,第15号站台出发。你根本不着急,不用跑,时间还来得及。”“是15号站台吗?”“是的,夫人。”
女旅客刚走,这位先生又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位旅客身上,即戴着昂贵帽子的那位。但这时,那位妇女又回头过来问这位服务员:“你刚才说的是15号站台吗?”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对她的提问不再作任何解释了。
有时有人请教这位服务人员:“面对众多的人流,你是怎么样做到保持冷静的呢?”他这样回答,“我并不是在和公众打交道,只是在单纯地处理一位旅客,处理完一位,再换下一位,在一天当中,我一次只能为一个旅客服务。”
他的话说得多么精彩,“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和“一次只做一件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次只做一件事,可以使我们的心平静下来,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把事情做好,如果是好高骛远,见异思迁。除了心烦意乱之外,就好像掰玉米的猴子,掰一个扔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有。
一次只能做一个事情,也并不是说不关注其他的事情,而是稳扎稳打地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有效地处理好你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很多人都认为,人生像一个沙漏,漏斗内虽然装了数不清的沙粒,但所有的沙粒都要一粒粒缓慢地通过细细的瓶颈,谁也不能让一堆沙子一下子都快速地漏下瓶颈。这就好比我们,我们就是那个沙漏,从早上醒来,就有很多事情在那里等着我们去做,我们必须要一件件地处理,否则,我们会撑着的,还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伤害。
方法领悟
对于人生长长的旅途,最重要的是把握住今天,做好今天该做的事情,就是最大的提高,一次一件事,一次一粒沙,不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把脚下的每一步走好。这样,才能靠自己走得更远。
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位置
喜剧大师查理·卓别林出生在一个贫寒演员家庭,1岁时父母离异,他跟随母亲生活。
他母亲16岁就开始在剧团演主角,卓别林认为,“她有足够的资格当一名红角儿”。但是她的嗓子常常干燥,喉咙容易感染,稍微受了点儿风寒就会患咽喉炎,一病就是几个星期,然而又必须继续演唱,于是她的声音就越来越差了。
卓别林5岁那年的一天晚上,他又一次和母亲去一家下等戏馆演唱。母亲不愿意把他一个人留在那间分租的房子里,晚上常常带他上戏院。
那天晚上,卓别林站在幕后面看戏,只听见他母亲的嗓子又哑了,声音低得像是在悄声地说话。听众开始嘲笑她,有的憋着嗓子唱歌,有的学猫儿怪叫。他糊里糊涂,也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噪声越来越大,最后母亲不得不离开了舞台,并在幕后面跟舞台上管事的顶起嘴来。管事的以前曾看到卓别林表演过,就建议让卓别林上常
在一片混乱中,管事的搀着5岁的卓别林走出去,向观众解释了几句,就把卓别林一个人留在舞台上了。面对着灿烂夺目的脚灯和烟雾迷蒙中的人脸,卓别林唱起歌来:“一谈起杰克·琼斯,哪一个不知道……可是,自从他有了金条,这一来他可变坏了……”
卓别林刚唱到一半,钱就像雨点儿似的扔到台上来。他立即停下,说他必须先拾起了钱,然后才可以接下去唱。这几句话引起了哄堂大笑。舞台管事的拿着一块手帕走过来,帮着他拾起了那些钱。卓别林以为他是要自己收了去,就把这想法向观众说了出来,这一来他们就笑得更欢了。管事的拿着钱走过去,卓别林又眼巴巴地紧跟着他,直到管事的把钱交给他母亲,他才返回舞台继续唱。台下的观众笑的笑,叫的叫,还有的吹口哨,气氛更为热烈……
受到这种鼓励,卓别林也来了劲,他无拘无束地和观众们谈话,给他们表演舞蹈,还做了几个模仿动作。有一个节目是模仿他母亲唱支爱尔兰进行曲:“赖利,赖利,就是他那个小白脸叫我着了迷,赖利,赖利,就是那个小白脸中了我的意……那位高贵的绅士,他叫赖利。”在唱歌的时候,他把母亲那种沙哑的声音也模仿得惟妙惟肖,观众被这个5岁的小男孩逗得捧腹大笑,扔上了很多钱。
卓别林后来回忆说:“那天夜里在台上露脸,是我的第一次,也是母亲的最后一次。”正是那次表演,卓别林找到了自己的长处,确定了自己的位置,从而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方法领悟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位置是属于你自己的,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找到自己的位置,人生才会更完美。谁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正确位置,谁就获得了成功的优先权。
选择正确的结果
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情景:在公共男澡堂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你正在尽情地享受热水澡,但是你突然瞥见一位妙龄女孩——那个冒失的女孩以为这是女澡堂,她并没有认出被浓密的热气包围着的你原来是个男的。但是你知道,如果你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话,她马上就会认出你来。假设你的手里有一条毛巾,为了避免尴尬,你应该遮哪里?经过一瞬间的考虑——或者这种考虑已经是多余的了,因为你已经下意识地把自己的要害部分遮了起来,然后告诉对方,她走错了地方。
你做得十分熟练,而且无疑也十分正确——你遮住的地方的确是你最不该露出的地方。
不过,牛津的一位教授并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好办法。在牛津有条查瓦河,附近的人们喜欢在那条河里裸泳。一天,那位年老的教授正在河里游泳的时候,恰巧他的一群女学生撑船经过,她们当时并没有注意到这就是她们的教授。教授并不喜欢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他的女学生面前,即使是在这个开放的地方。于是,他用毛巾把自己的脸捂了起来——他知道,学生们只能从他的脸辨认出自己。
这位教授的思维与常人迥异:我们考虑的是该遮哪里,而他考虑得更加彻底,即让对方根本看不出自己是谁,这样才能彻底地避免尴尬。如果他像大多数人选择的那样,用毛巾遮住自己的关键部位,但是事实上,那些女学生已经看到了,而且,她们知道这是教授的一丝不挂的身体,而不是一个陌生人的。
有很多像教授一样与常人迥异的选择,却取得了正确的结果。
在一次酒店服务人员的面试中,主考官出了一道我们现在都很熟悉的考题。他让那些应聘的男服务生处理这样一个场景:当他打开一间房门的时候,发现一位女士正开着门洗澡,当然那位女士也发现了他。
“‘对不起,’我会这样对她说,‘我敲了门,但是没人应答,还以为没有人,就进来打扫房间。’”第一位面试者这样说。
“不错,”主考官说,“很有礼貌,而且详细解释了你的原因。”
“‘对不起,’我会这样对她说,‘我什么都没有看到。’”第二位面试者说。
“很好,”主考官说,“你打消了顾客的疑虑。”
“对不起,先生。”第三位应试者如是说。
“很好,”主考官说,“你被录取了。”
这就是说:正确或错误的选择,都可能导致正确或错误的结果。
方法领悟
实际上,正确或者错误的选择都是相对的,情况不同,结果也会不同,所以这就给了我们选择正确结果的机会,我们只有在适当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选择,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做事需要井井有条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临时抱佛脚,不如事前早烧香,做好了一切该做的准备,那又有什么能让你害怕呢?
从前有一位农场主,在大西洋岸边耕种一块土地。他总是不断地张贴雇用人手的广告,可还是很少有人愿意到他的农场工作。因为大西洋上的风暴总是摧毁沿岸的建筑和庄稼。直到有一天,一个又矮又瘦的中年男人找到农场主应聘。
“你会是一个好帮手吗?”农场主问他。“这么说吧,即使是飓风来了,我都可以睡着。”应征者得意地回答。
虽然这听上去有点狂妄,农场主心里也有点怀疑,但是农场主还是雇用了这个人,因为他太需要人手了。
新来的长工把农场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从早忙到晚,农场主十分满意。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狂风大作。农场主跳下床,抓起一盏提灯,急急忙忙地跑到隔壁长工睡觉的地方,使劲摇晃睡梦中的长工,大叫道:“快起来!暴风雨就要来了!在它卷走一切之前把东西都拴好!”
长工在床上不紧不慢地翻了个身,梦呓一样地说:“不,先生。我告诉过你,当暴风雨来的时候,我也能睡着。”农场主被他的回答气坏了,真想当场就把他解雇了。
农场主强压着火气,赶忙跑到外面,一个人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做准备。不过令他吃惊的是,他发现所有的干草堆都早已被盖上了焦油防水布,牛在棚里,鸡在笼中,所有房间门窗紧闭,每件东西都被拴得结结实实,没有什么能被风吹走。农场主这时才明白了长工的话是什么意思。
这个长工之所以能够睡得着,是因为他已经为农场平安度过风暴做好了准备。如果你在精神、心理、身体等方面都做好了准备,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令你害怕了。当风暴吹过你的生活的时候,你能睡得着吗?
方法领悟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有一个条理,如果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么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只有做事的时候井井有条,才能使自己的一生都非常顺利。记住抛弃杂乱的生活,让自己做一个有条有理的人。
人生需要正确的目标
人生不能没有目标,合适的目标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目标必须具备下列几项要求,缺一不可。
(1)目标应该是明确的
有些人也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是他的目标是模糊的、泛泛的、不具体的,因而也是难以把握的,这样的目标同没有差不多。
比如,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确定了要成为一名科学家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就不是很明确。因为科学的门类很多,究竟要做哪一门学科的科学家,确定目标的人并不是很清楚,因而也就难以把握。
目标不明确,行动起来也就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有可能浪费时间和耽误前程。
生活中有不少人,有些甚至是相当出色的人,就是由于确立的目标不明确、不具体而一事无成。
(2)目标应该是实际的
一个人确立奋斗的目标,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才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
如果目标不切实际,与自身条件相去甚远,那就不可能达到。为一个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花费精力,同浪费生命没有什么两样。
(3)目标应该是专一的
一个人确定的目标要专一,而不能经常变换不定。确立目标之前需要做深入细致的思考,要权衡各种利弊,考虑各种内外因素,从众多可供选择的目标中确立一个。
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期或一生中一般只能确立一个主要目标,目标过多会使人无所适从,应接不暇,忙于应付。生活中有一些人之所以没有什么成就,原因之一就是经常确立目标,经常变换目标,所谓“常立志”者就是这样一种人。
世上没有真正“全球通”的学问,任何一位学问泰斗都有一门针对性的研究长项,其他学问在专长基础上触类旁通。谁见到过任何一门学问都精通的学问泰斗呢?真有的话,那就真是“神”了。
(4)目标应该是特定的
确定目标不能太宽泛,而应该确定在一个具体的点上。如同用放大镜聚集阳光使一张纸燃烧,要把焦距对准纸片才能点燃。如果不停地移动放大镜,或者对不准焦距,都不能使纸片燃烧。
这也同建造一座大楼一样,图纸设计不能只是个大概样子,或者含糊不清,而必须在面积、结构、款式等方面都是特定和具体的。目标应该用具体的细节反映出来,否则就显得过于笼统而无法付诸实施。
(5)目标应该是远大的
目标有大小之分,这里讲的主要是有重大价值的目标。只有远大的目标,才会有崇高的意义,才能激起一个人心中的渴望。戴高乐曾说:“眼睛所看着的地方就是你会到达的地方。唯有伟大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他们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决心要做出伟大的事。”体育老师也许曾告诉过你:“跳远的时候,眼睛要看着远处,你才会跳得更远。”
有一回,小张在跑步时偶然看见一个人在河边钓鱼,一条接着一条,收获颇丰,但奇怪的是那个人钓到大鱼就把它放回河里,小鱼才装进鱼篓里。小张很好奇,于是走过去问那个钓鱼的人为什么要那么做。钓鱼翁答道:“你以为我喜欢这么做吗?我也是没办法呀!我只有一口小煎锅,煎不下大鱼啊!”
你也许觉得好笑,可是亲爱的朋友,你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是空有一番雄心壮志,因为我们经常习惯性地告诉自己:“算了吧,我想的未免也太过了,我只有一口小锅,可煎不了大鱼。”我们甚至会进一步找借口来劝退自己:“更何况,如果这真是个好主意,别人一定早就想过了。我的胃口没有那么大,还是挑容易一点的事情做好了,别把自己累坏了。”
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只为分数而学习,那么你也许能够得到好分数,但是,如果你为知识而学,那么你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分数和更多的知识;如果你为做生意而努力,那么你可能会赚很多钱,但是,如果你想通过做生意来干一番事业,那么你就有可能不仅赚很多钱,而且会干一番大事业;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有可能只能得到一笔很少的收入,但是,如果你是为了你所在公司的前途而工作,那么你不仅能够得到可观的收入,而且还能得到自我满足和同事的尊重,你对公司所作的贡献越大,就意味着你个人所得到的回报就越多。
方法领悟
设定目标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达成的,乍看之下似乎不易达到,可是它又对你有足够的吸引力,使你愿意全心全意去完成。当我们有了这个心动的目标,再加上自己心中必胜的信念,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别让时间和你藏猫猫
我国古代有一个名叫董遇的学者,勤奋好学,很有学问,不少人拜他为师。但是董遇首先要求求学者把每篇文章读100遍。求学者觉得为难,因为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读书。于是便问:“如何才能有如此多的读书时间呢?”董遇答道:“为学当以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意思是说:冬天是一年里闲余的时间,夜晚是一天里闲余的时间,阴雨天是时节闲余的时间,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闲余的时间来读书,不就好办了吗?求学者听后恍然大悟,就抓紧时间学习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在上学的时候就利用闲暇时间广泛采集植物、昆虫的标本,而他的父亲则更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尊贵的神父”,对他的爱好并不支持,甚至认为他不务正业。于是,他既要满足父母的要求,不耽误学业,又要发展自己的兴趣。他是怎么做的呢?或许在别人看来,达尔文是个不爱惜书籍的败家子,因为他每买一本新书,都要把它一页页撕下来,放在口袋里。有人觉得奇怪,便问:“多可惜,一本书就这样被你毁了。”他回答:“我去外面采集标本,无法带上整本书,只能利用零碎的时间,躺在草地上把这一页的内容看完。把一本书保持完整很好,但是放在家里不看,岂不更可惜?对我而言,还是撕下来好。”达尔文正是这样想方设法充分利用一切闲暇时间,为他以后的事业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才使他成就了常人不能成就的伟业。
其实仔细想想,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时间都是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1)善用等候与空闲的时间
当你去看医生时,你可以带上一本书,这样一来,你就不必去看他们的杂志或没用的东西了。马克说:“无论在哪儿排队等候时,我都带上一些东西去看,对于空闲时间我很会利用,我把技术报告和商业杂志放到车里,在塞车和等红灯时看上几眼。”
一位叫安妮·索思的总裁助理也是这样的人,她的车里有一把拆信刀,当红灯亮时她便拆开信来读。她说,大约有一半的信是无用的。所以,当她到办公室时,垃圾信件已被她处理掉了。琳达·迈尔斯是一家顾问公司的老板,她平均每年要接下130个案子,而且她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飞机上度过的。她认为和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飞机上她就给她的客户们写短笺,她说:“我已经习惯如此了,这有什么坏处呢?”一位等候提行李的旅客对她说:“在2小时48分钟里,我注意到你一直在写短笺,你的老板对你一定非常满意。”迈尔斯说:“我就是老板。”
事实上,你总会碰上让你等的时候,你也许错过公车、地铁、火车,或突然的中途休息;你或许非常谨慎地计划好每一件事,但意外却将你困在机场,白白地浪费几个小时。然而成功人士会在这几小时中打开皮包,读书、写报告、检查语音邮件、打电话等。
(2)比赛节省时间
马克·麦科以和时间比赛的心理尽量减少浪费时间,他记住了哪家餐厅的动作迅速,哪些楼中的电梯快,哪些航空公司准时,哪些地方处理行李快捷。在乔治环境公司上班的凯西·桑德斯成功的秘诀是:我到办公楼首先做的事是打开收件箱,将文件分类处理好,在心中规定完成的时间,然后尽可能地按时完成,通常我完成的要比预期的快一些。
运动员也是如此:他们不仅与对手竞争,而且也和自己比赛,尽可能地超出自己平常的成绩。
将时间管理当成比赛有如下好处:
——能让平淡无味的工作变得有趣、生动。即便是最有刺激性的工作中也免不了乏味的事。
——和自己比赛可以激发心理学上的“满溢状态”的行为。这是一种内在的变化,时间似乎很少,但你的成果却很多。
——会改善你的工作质量。
我们自己的目标应是“更快、更好”,优秀的跨栏选手除了希望自己速度更快,还要求不把栅栏碰倒。
(3)善用上下班时间或减少上下班时间
每天上下班时间只按30分钟来算,那么一年内的数字也够叫你吃惊的了。一周5天班,每天单程30分钟,一年上下班要用250个小时。按一天工作8小时,相当于一年有超过6个星期的时间花在上班的路上。
假如一天上下班单程用1小时,那么一年中你将会有超过3个月时间耗费在路上。如果你年薪是5万元,半小时的时间就相当于每年6250元,一小时的话,就是每年12250元,而且还未算上汽油、修理等费用和时间。
表面看来在市区外围的房价好像很便宜,实则不然。如果你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这样做,不妨你再算算为此而付出的金钱和时间。如你选的住处稍远一些,或许是你对那里的生活形态感兴趣,你不喜欢拥挤,或是盼望每天都能改换一下不同的生活节奏。但如果你希望有更适合你的环境,最好还是选择一个生活形态,合你口味而且离办公地点不远的地方。
你的上下班方式也许是火车或公交。很多人表示他们很喜欢上下班的时间,他们可以和同车的同事谈天,有些人则利用这段时间整理报告、读报,或批阅文件。当然,得保证你不是司机。
(4)逆势操作
何谓逆势操作?在股市上,在别人卖股票买股票时,他却买股票卖股票,这些人称之为逆势操作者。如果别人观望,他们便疯狂买卖。生活中,许多事都运用此原则。
此原则用在时间管理上,意思是在别人没做某事时你去做,这样就会节省许多时间。逆势操作者会选择人少时去取钱、采购。因此,在星期五下午,你不会看到他们去兑支票或上超市,而是在晚10点或早6点去全天候的超市。在办公室里,逆势操作者会在别人去午餐时使用复印机。
他们甚至不在过节时买一些礼品。尤金就是如此,他在平时见到喜欢的就买下来,特别是他非常喜爱的。他从不考虑最后将送给谁,因为他相信总有人会喜欢它的。他有一个藏宝箱,里面全是他平时买下的礼物。当需要送给某人一件礼物时,他便从藏宝箱中找出一件很棒的礼品。这就免去了为买只好看而未必便宜的礼物而浪费时间。
逆势操作者会在客流高峰之前外出吃饭,他们通常在服务好、效率高的餐厅提前一段时间吃饭,他们甚至会由此而享受一些意想不到的优惠,有些餐厅的早餐的价格是很便宜的。
他们的飞机航班绝不会出现在高峰期,这样,那些在天空盘旋等待降落或在跑道上等候起飞的时间就被节省出来了。旅行社的售票服务在半夜时,服务的效率最高。逆势操作者还会避开交通高峰期开车,7点30分到9点间是上班的高峰,那么他们会争取在7点左右赶到办公室,抑或他们迟到晚走,和其他早到者有一样的可利用时间。一位成功人士说:“深夜开车是最棒的了,一般的卡车司机都会如此,因为那时路上的车很少。”
逆势操作者喜欢弹性上班的办法。许多公司的员工上班时间就是错开的,虽然在办公室办公的时间加长了,但对于公司个人都有好处。一位员工说:“我通常比上班时间早到半小时至一小时,这段时间我可以做我计划中的事,等电话多次响起时,我就可以得心应手地应付了。”
方法领悟
成功的人都能够对隐蔽的时间巧妙地加以利用,帮助自己提高工作效率。他们利用平常人认为是无所谓的时间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去寻找藏起来的时间,不让它们继续和我们藏猫猫。
抛弃所有错误的事情
那是发生在德国柏林奥达克余百货公司的一件事。
有一天下午,公司售货员彬彬有礼地接待了一位来买唱机的女顾客。售货员为她挑了一台未启封的“西门子”牌唱机。事后,售货员清理商品时发现,原来错将一个空心唱机货样卖给了那位女顾客。于是,售货员立即向公司警卫做了报告。警卫四处寻找那位女顾客,但不见踪影。
经理接到报告后,觉得事关顾客利益和公司信誉,非同小可,马上召集有关人员研究。当时只知道那位女顾客叫基泰丝,是一位法国记者,还有她留下的一张“法国快递公司”的名片。据此仅有的线索,奥达克余公司公关部连夜开始了一连串犹如大海捞针的寻找。
先是打电话,向柏林各大宾馆查询,毫无结果。后来又打国际长途,向巴黎的“法国快递公司”总部查询,得知基泰丝父母在法国的电话号码。接着,又给法国挂国际长途,找到了基泰丝的父母,进而打听到基泰丝在巴黎的住址和电话号码。几个人忙了一夜,总共打了78个紧急电话。
第二天一早,奥达克余公司给基泰丝打了道歉电话。几十分钟后,奥达克余公司的副经理和提着大皮箱的公关人员,乘着一辆小轿车赶到基泰丝的住处。两人进了客厅,见到基泰丝就深深鞠躬,表示歉意。除了送来一台新的合格的“西门子”唱机外,又加上著名唱片一张,蛋糕一盒和毛巾一套。接着副经理打开记事簿,宣读了怎样通宵达旦地查询基泰丝住址及电话号码,及时纠正这一失误的全部记录。
这时,基泰丝深受感动,她坦率地说买这台唱机,是准备作为见面礼送给柏林外婆家的。回到住所后,她打开唱机试用时发现,唱机没有装机心,根本不能用。当时,她火冒三丈,觉得自己上当受骗了,立即写了一篇题为《笑脸背后的真面目》的批评稿,并准备第二天一早就到奥达克余公司兴师问罪。没想到,奥达克余公司纠正失误如此高效。为了一台唱机,花费了这么多的精力。这些做法,使基泰丝深为敬佩,她撕掉了批评稿,重写了一篇题为《78次紧急电话》的特写稿。
《78次紧急电话》的稿件见报后,反响强烈,奥达克余公司因一心为顾客而声名鹊起,门庭若市。后来,这个故事被法国公共关系协会推荐为世界性公共关系的典范案例。
方法领悟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难以避免做错事,但是对于错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我们应该将所有错误都抛弃,这样才能剩下正确的事情。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被错误纠缠,尽快获得成功。
正确的计划要切实可行
现代社会,人类生活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要做的事越来越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大小事中确定你真正要做的事,冲破迷雾,明确人生目标呢?这时你需要的是计划,短至日常工作计划,长至人生计划,由它们指引你在人生路上取得节节胜利。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些人每天早上计划好一天的工作,然后照此实行。他们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毫无计划,靠遇到事现打主意过日子的人,只有‘混乱’二字。”
在明确工作目的和任务后,能不能实现它就在于能否进行合理的组织工作。
生物学家沃森在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时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也是我一直没有替换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形影不离的工作日记,每天早晨,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再翻看一遍,而在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要对这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同时把下一天的计划再做出来。”
制订计划是一种很好的行为,它能有效地引导我们的行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呢?
史蒂芬·柯维说:“我赞美彻底和有条理的工作方式。一旦在某些事情上投下了心血,就可以减少重复,开启更大和更佳的工作任务之门。”
培根也说过:“选择时间就等于节省时间,而不合时宜的举动则等于乱打空气。”
没有一个明确可行的工作计划,必然会浪费时间,要高效率地工作就更不可能了。试想,如果一个搞文字工作的人把资料乱放,就是找个材料都会花半天工夫,那么他的工作是没有效率可言的。工作的有序性,体现在对时间的支配上,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很多成功人士就指出:如果能把自己的工作任务清楚地写下来,便是很好地进行了自我管理,就会使得工作条理化,因而使得个人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只有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才能认识自己工作的全貌,从全局着眼观察整个工作,防止每天陷于杂乱的事务之中。明确的办事目的将使你正确地掂量各个工作之间的不同侧重点,弄清工作的主要目标在哪里,防止不分轻重缓急,耗费时间又办不好事情。
在制订工作计划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明确自己的工作是什么,还要明确每年、每季度、每月、每周、每日的工作及工作进程,并通过有条理地连续工作,来保证以正常速度执行任务。在这里,要为日常工作和下一步进行的项目编出目录,这不但是一种不可低估的节约时间的措施,也是提醒我们记住某些事情的方法。可见,制订一个合理的工作日程是多么重要。
方法领悟
计划在于对工作的长期计算,因此如果想要让自己制订的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就必须依照实际的情况进行计划,不依靠实际的计划只能是空想。所以既然我们制订计划,就希望能够不受阻力顺利进行,那么就应该切合实际情况。
朝三暮四,则一事无成
有一幅名为《挖井》的漫画:有一位青年挖井找水,一连挖了四五个深浅不一的坑,都没有出水,正要挖第五口“井”。画面下部的文字是这样的: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这反映了他的心思。但事实是怎样呢?原来那些“井”再挖深一些,就到了丰富的水源了,可是他都没有坚持下去,所以也没有得到水。
由此可知,这位青年找不到水,并不是这里没有水,而是因为他不肯在一个地方持之以恒地挖下去,结果白费了力气。它告诉我们一个哲理:要想找到成功之源,除了肯花力气外,还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浅尝辄止者是不会成功的。
我们也可以知道,如果那找水的青年回到原地继续挖完那些未完成的井,或者到新地方后持之以恒地挖下去,他一定能找到水源。而在生活中、工作中,不管你是否犯过浅尝辄止的错误,只要你现在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你就一定会获得成功。而没有目标,对目标不专一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成功。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追求成功,但是,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是为什么呢?很简单,就是因为成功者自始至终只追求一个目标,而失败者却是在追求中不断地变换自己的目标,甚至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有一位农夫正要上山去砍树,却忽然看到了自己脚上的草鞋很破旧了,于是匆匆忙忙地搓起绳打起了新草鞋,等把草鞋搓成后又检查斧锯,发现斧子太钝,锯子已锈,于是决定再重新订购一把斧子和锯子,后来又嫌制作新斧头的材质不好,等到他万事俱备准备出发时,大雪已经把整个山封住了。于是农夫就抱怨:我的运气真是不好。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于这个农夫的运气好坏,而是他在确立目标时没有适当的思考方法。在大雪封山之前完成砍树的任务是他原订的目标,鞋子的新与旧并不重要,斧子太钝、锯子已锈可以立即动手磨快,并用不着再去订购一个新的。
农夫正是由于把对目标的思考和决定偏离了,才导致了砍树计划的落空。人生目标的追求与实现也是同样的道理,对目标的偏离如何防止?首先,在思路上要分清轻与重、缓与急,如果随意地乱做一气,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劳而无功”。其次,在决策上要抓住目标的根本去实施,不能不分主次,甚至在次要方面把力气用完了,造成了一事无成的局面。所以说,人在追求目标时,一定要分清主次,朝一个目标去努力才能成功。
马克原来只是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普通职员。从他大学刚毕业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产品开发部的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马克的准备是辛苦的,他往往要比其他职员多做许多工作,休息时也要参加许多相关专业的培训课程。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马克每天都被疯狂的工作激情驱使着。虽然有些累,但劳累过后,看着自己的卓越业绩,他便体会到了更深的幸福和快乐。
不到一年,马克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此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的时间。但因为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的劳累,相反把它当作一种享受。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不断得到了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再次被提升为部门经理,成了公司里提拔最快又最年轻的经理。但他很快又给自己制订了下一个目标——产品总监。
马克为什么能从普通职员岗位上,迅速升至主管,继而又升职为部门经理呢?这是因为他用目标随时鞭策自己,并不断围绕目标充分准备与积累。所以说,如果我们要走向成功,就不能朝三暮四,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为之努力,方能取得效果。
伟人的一生都是从一个伟大的目标开始的。一个人生存的根本也就是目标,一个人只有拥有了一个自己愿意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自己的生活才会有意义,做事情才会有激情,对待工作才能认真负责,最终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所以,不管做什么,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是很有必要的。
并不是说心中只能有一个简单的人生目标,可以把自己的理想分解开来,分解成无数个小的目标,把那个最近的目标永远保留在心中,一个一个的实现。把理想分解了,也就是把成功分解了,把人生分解了,人生是需要一步一步地走下去的,或许这样做起来会更容易一些。
无论是任何人,做任何事,只要有一个专一的目标,具有坚持不懈、绝不放弃的心态,才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约翰·吉米是美国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保险员,他花65美元买了一辆脚踏车到处拉保险。不幸的是,成绩始终是一片空白。可是,吉米毫不气馁,晚上即使再疲倦,也要一一写信给白天被访问过的客户,感谢他们接受自己的访问,同时,也会力求请他们加入投保的行列,每一字,每一句都写得诚恳感人。
但是,任凭他再努力、再劳累,也没有发生效果。两个月过去了,他连一个顾客也没有拉到,他所面临的危机开始慢慢逼近他……
他常常是劳累一天回来,连饭也没心情吃,虽然娇妻温顺体贴,但是,一想到第二天,他常常会全身直冒冷汗。
他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从前,我以为一个人只要认真、努力地工作,就能做好任何事情。但是这一次,我错了。因为事实证明并不如此!我辛辛苦苦地跑了68天,然而,却连一个客户也没有拉成。唉!保险工作,对我很不合适,不如换个地方找工作吧……”
但他的妻子劝告他说:“坚持下去,就有希望。”吉米听了妻子的劝告。
吉米曾想说服一个小学校长,让他的学生全部投保。然而校长对此毫无兴趣,一次一次地将吉米拒之门外。当他在第69天再一次跑到校长这里来的时候,校长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同意全校学生投保。
他成功了!凭着自己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后来,他成了一位著名的保险推销员,正是因为他的目标让他坚持了下去。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目标,并努力坚持下去,成功离我们就不会太远;只要我们努力并坚持下去,梦想就不会成为幻想。找准目标,努力并坚持下去,有了这样的好习惯,相信终有一天我们能获得成功。
滴水穿石,在于落下的每一滴水,都是向着同一个方向,落在同一个定点上。它们方向明确,目标专一,如果它们不是这样做,恐怕穿石之功就不会归于小水滴了。同样,在为我们远大理想奋斗的过程中,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是所必须的,绝不能见异思迁。成功者与一般人最大的区别不正在于成功者都有一个专一的目标吗?他们明确自己追求的目标,为之付出一切,从不动摇和改变。而多数人恰恰相反,很少有明确的追求目标,即使有愿望,还时常是朝三暮四。
古今中外,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都盯住一个目标而成功的?他们就是凭着自己的毅力,凭着自己的努力,追求自己唯一的目标,从而取得了别人取得不了的成就。
大禹是中国历史上的治水英雄,他的成功正是对目标专注的最好的注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13年身体劳苦和忧心积虑,终于成为治水楷模的佳话,流芳百世。据《史记》记载:大禹的治水行动感动了鬼神,在他的带领下,修通了九湖岸边的道路,测度了九山,使得水上可行船,陆地可行车,这些功绩正是他目标专一、身体力行的结果。
目标专一特性也是水滴石穿具有的,不能三心二意。大自然能这样做,并且它还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我们也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努力奋斗,才能使自己有所成就。我国晋代大文学家左思,开始练习书法,不见成绩又改学弹琴,成绩依旧平平。有一次他听见父亲对朋友说:“左思虽然年轻,但他的智力还不如我呢!”这句话使左思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于是他决心致力于文学,从此一心一意,不再彷徨、顾盼,在文学上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就,并且还写出了使“洛阳纸贵”的《三都赋》。如果后来左思不是像滴水那样把目标指向顽石,朝着一个目标始终不渝地奋进,而是东撞一头,西撞一头,那么历史中就不会有他的名字,他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有名的文学家。
我国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的画,蜚声中外,独树一帜,并且他的诗作得也很好,隽永清新。可是,他却有一手软弱无力的字,他决心把字练好。于是,便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天天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都没有间断过,终于练出了一手遒劲潇洒的好字。他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把书法这块“顽石”给穿透了,被人们赞为“三绝”的是他的字、诗、画。
大科学家欧立希立志制出一种药剂,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在失败了几百次之后,终于制出了药剂六六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少年时就立志摘下数学王国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他勤奋钻研,光纸就用了几麻袋,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取得了重大成果。
杨振宁在一次演讲时说,从小他就是个很不聪明的孩子,上小学时进度总是跟不上。到了中学,在只有30人的班级里,成绩也从未迈入前5名。
然而,也正是在中学时,他发现自己在物理方面特别得心应手,从此他下定决心,要朝着“物理”方面前进。读大学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物理系,从此一辈子潜心研究物理。他说:“许多同学研究了3年物理学后,便改学化学,不久又改向工程学,只有我,自始至终都在学习物理。”
他还说:“我有个很要好的朋友,不管在什么领域都非常优异,而且兴趣广泛,但是进大学后,方向却摇摆不定,一会儿读数学,一会儿又改读生物,最后一事无成。”
是的,一个人很有可能有很多的目标,但是,我们要确定一个目标去追求,这样才能取得成功。要记住,有太多的目标其实就是没有目标,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的人往往一事无成。盯住你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会创造出奇迹,取得卓越的成功。
瞄准目标,持之以恒,发奋努力。马克·吐温说:“人的思维是了不起的,只要专注于某一项事业,那就一定会做出使自己都感到吃惊的成绩来。”目标确定后,就要像钻井中的钻头一样瞄准目标勇敢前进,不断深入,决不可三心二意、朝三暮四,一遇困难就打“退堂鼓”。否则,就算你选择再好的成才目标,也无济于事。纵观古今中外人类的成才史,很多有成就的人,当他们一旦选准自己的成才目标,就坚韧不拔,如痴如醉地全身心投入,直至终成其果。你看,曹雪芹用了31年时间,写出了《红楼梦》;司马光用了19年的时间,编写出了《资治通鉴》;哥白尼用了30年时间,写出了《论天体的运动》;达尔文用了27年时间研究,才写出了《物种起源》;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写出了《资本论》;歌德用了58年的时间,写出了《浮士德》……名人都是如此,何况我们凡人之辈。故此,一个人要想“聚焦”成才,一定要有一种绳锯木断、聚沙成塔、水滴石穿的功夫,一定要有一种敢于且善于吃苦的精神,一定要有一种不断战胜自己和超越自己的坚强毅力。否则,成才对人来说,只能是徒托空言,可望而不可即。要想成功,我们就要瞄准一个目标并做出努力。
方法领悟
人生应该有一个明确而且专一的目标,而不能太多。术业有专攻!这样做事,最后才会有成就。实践证明,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目标专一,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无论从事什么事业都能够取得不俗的成就。
将目标量化
目标的最大的特征就是要量化,把认为说不清楚、不可捉摸的东西都变成可琢磨、可操作的东西。
曾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组织三组人,让他们分别沿着三个10公里的道路向同一个村子步行前进。
第一组的人不知道村庄的名字,也不知道路程有多远,只告诉他们跟着向导走就行。刚走了两三公里就有人叫苦,有人几乎愤怒了,他们抱怨为什么要走这么远,何时才能走到。走了一半时,有人甚至坐在路边不愿走了,越往后走他们的情绪越低落。
第二组的人知道村庄的名字和路程,但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行程时间和距离。走到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想知道他们已经走了多远,比较有经验的人说:“大概走了一半的路程。”于是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全程的四分之三时,大家情绪低落,疲惫不堪,而觉得路程似乎还很长,当有人说:“快到了!”大家又振作起来加快了步伐。
第三组的人不仅知道村子的名字、路程,而且公路上每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人们边走边看里程碑,每缩短一公里大家便有一阵的快乐。行程中他们用歌声和笑声来消除疲劳,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很快就到达了目的地。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生活和工作。如果你能把你的人生目标清楚地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帮助你随时集中精力,发挥出你人生进取的最高效率。只是,一定要记住,你在表达你的人生目标时,一定要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具体,且具有现实可行性。
制定目标而能产生效果,秘诀就是“明确”二字。成功目标,必须是明确的。也就是说,目标不应该是某种生活方式,比如:美好的生活,幸福的日子,像大亨一样的行为,等等,而应该是件件具体的事情。
比如收入,目标是月薪1万元还是1.5万元;想买台车,什么车型,什么款,什么颜色,什么时间!
只有量化,才可测定;可测定,才能积累。
人生目标,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一个个量化的具体目标,就是人生成功旅程上的里程碑、停靠站。每一个“站点”都是一次评估,一次安慰,一次鼓励,一次加油。
一句话,目标要量化,才能对成功有益。能否量化,是目标与空想的分水岭。
方法领悟
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指导行动和激励自己的价值。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集中自己所有的精力,调动自己所有的潜力,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合理的不一定是正确的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那样做不合理”或者“这样做比较合理”之类的话。到底什么是“合理”呢?
通常情况下,权威的或者书本上已经有定论的观点是合理的;约定俗成的规则是合理的;大家都这么做,那么这种做法就是合理的。
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你会发现合理的做法虽然能让人心安理得,但是往往会限制我们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
20世纪70年代,物理界的学者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是由3种夸克组成的。3种夸克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因此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但是,有个人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有没有可能存在第四种夸克?”当他向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申请建造高灵敏度探测器的时候被拒绝了,因为他这种设想是不合理的——不可能存在第四种夸克。但是这位科学家并没有向“合理”低头,他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花费两年的时间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推翻了只有3种夸克的论断。他就是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丁肇中说:“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这样就把以往的观念给推翻了。”
买东西要先付钱,没有钱就别想买到东西,这是起码的常识,也是非常合理的做法。但是有人却能够不花自己一分钱就买到价值160万美元的保险公司,是不是很不合理?让我们看看美国混合保险公司创始人史东是怎么做的吧。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宾夕法尼亚伤亡保险公司被迫停业。这家公司隶属于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所有,巴尔的摩的管理层感到无力回天,决定把这家保险公司卖掉,出价160万美元。
有多年保险从业经验的史东拥有一支优秀的保险推销队伍,当他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真想把这家公司买下来,但是他没有那么多钱。按照合理的做法,他应该想办法去筹钱,向亲戚、朋友借或者从银行贷款。但是史东采取了不合常理的举动,他竟然向买家借钱。史东去和巴尔的摩的负责人谈判。当他提出这个在常人看来非常荒谬的设想之后,对方惊讶得目瞪口呆。
巴尔的摩的老总问史东为什么这么做,史东说:“我有一群出色的推销员,有把握将这家保险公司经营好,但是我没有钱,必须向你们借钱来经营。”巴尔的摩商业信用公司仔细调查了史东所率领的推销团队之后,相信史东有能力挽救即将倒闭的保险公司,于是与他签订了合同。就这样,史东创造了奇迹:没有花自己一分钱,却得到了一家价值160万美元的保险公司。果然,在他的妥善经营之下,这家保险公司起死回生了,而且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保险公司之一。
合理仅仅是合理而已,并不代表那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在人们所熟悉的合理的原则和方法之外,还有很多种不为人知的思路。这些思路能够把你和一般人区别开来,拓展出一片全新的天地,达到别人意想不到的效果。何况当条件发生变化之后,合理的事情也会变得不合理。如果因循守旧不知道变通,就只能停步不前,甚至还会退步。因此要敢于怀疑常规的、合理的做法,敢于提出“不合理”的设想。
方法领悟
很多时候大家都认为合理的事情,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事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条件的变化,以前合理的事情,可能会变得不正确。所以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合理的不一定是正确的,才能真正做到突破。
放眼远望才能看到正确的方向
眼界决定境界,境界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以,眼界的高低决定着出路的宽窄。
那么,什么是眼界呢?我们先看一个小故事。
有一位非洲的酋长去英伦三岛观光,回来后,别人问那里的情形怎样,酋长想了想,回答:“那里的人都说英语,连小孩子也在说。”酋长说得并没有错,他所注意的只有这些,其他的或许被忽略了。
这就是眼界。
眼界决定了价值取向。站得高,看得远,是民间对于豪杰人物的赞誉。事实上,豪杰人物即使窘迫于别人的屋檐之下,心胸照样怀抱天下。刘备种菜的时候,不是被曹丞相窥破了英雄真相吗?
有一次,池田大作问汤因比:“如果您可以选择出生时间和地点,您怎么选?”两人都是世界级的大师,一位哲学家,一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时间可以倒流,他愿意在公元元年出生在欧亚大陆的交汇点。那时候古埃及文明、欧洲文明与亚洲文明在这一区域汇聚并扩散到全球,亲历其问,可以准确地观察到各种文明形态对世界的影响。
汤因比不愧是大师,眼界超越古今,凝注于历史的苍茫之处。
思路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眼界大校打开了眼界,自然就打开了心胸,打开了出路。
境界决定眼界,境界大者思路宽,境界小者思路窄。境界的大小,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判断事物,而只有站在更高的境界上,懂得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庄子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宋国有这么一户人家。他们家有个可称为稀世瑰宝的秘方,这个秘方能够在寒冷的冬天让人手脚沾了水以后不皴。他们家有不皴手的药,所以就世世代代以漂洗为生。有一天,一个过路的人听说他们家有这个秘方就来了,跟他们商量,想以百金来购这个秘方。全家人一听,晚上就开了个会,说咱们家这个秘方,虽然由来已久,但是全家人以漂洗为生。咱们也没见过百金呢。人家花这么多钱,不就买个方子嘛,干吗不给他呀,咱卖了吧。所以拿了百金以后就知足了,觉得这省去很多辛劳埃
这个过路的人呢,拿了这个秘方就走,他是去干什么呢?当时战国时候,各个地方都在诸侯混战之中,为了争地而战。这个人从宋国拿了秘方直奔吴国去跟吴王讲。如果你要是选在寒冬腊月真正向越人发起水战,那么你有此秘方,军士可以手脚不冻,手不生疮可以拿着兵刃。而越人没有这个秘方,你可以去试一试这个效果。吴王就听了他的建议,拿着小小一个秘方开始向越人发起了水战,这一战吴国大胜。所以这个提供秘方的人被封侯,马上身价非同一般。
这个方子给不同的人用,它可以带来不同的人生效果。如果你有大眼界,你会看到同样的一个秘方,但它会增值,它会带来提供秘方这个人自身的改变,它可能会决定一国的命运。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庄子用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用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的价值。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即使在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有一本翻译过来的书,叫做《隐藏的财富》,里面讲,有一对兄弟在1845年,来到当时垦荒的纽约。这弟兄俩漂泊来到这里,觉得生活很难继续,就商量说咱们怎么样能够活下去?哥哥原有一技之长,做泡菜做得很好。这弟弟太年轻什么都不会。所以哥哥说,我走了,我去到一个乡间继续做我的泡菜。弟弟说,反正我也没有手艺,就留在这儿,白天打工,晚上求学。留在纽约以后,他就去攻读了地质学和冶金学。他哥哥到了加利福尼亚比较富庶的一个乡间,看到一块很廉价的土地,买下来种卷心菜,种了一地洋白菜,就为了最后腌泡菜。
四年以后,弟弟大学毕业了,到加利福尼亚来看望他哥哥。哥哥说:“你现在手里都拥有什么呀?”他弟弟说:“我除了拿了个文凭,别的什么都没有。”哥哥说:“你还是应该跟我扎扎实实地干活吧,我带你看一看我种的这个菜园子吧。”就把弟弟带到了一望无垠的卷心菜的菜园子里。他说:“你看看,我干的这种成就。”他弟弟就蹲下来看了看菜,然后扒拉一下菜底下的土,在那儿看了很久,进屋去拿了一个脸盆盛满了水,把土一捧一捧地放在里面漂洗。往下再看,然后他就非常惊讶地抬头看着他的哥哥。他说:“我现在要测一下你这块土地。”因为他发现脸盆底下,有一些金灿灿的亮闪闪的金属屑。等到他运用他的冶金和采矿所有的知识鉴定之后。他长叹一声,说:“哥哥你知道吗?你是在一座金矿上在种卷心菜。”
其实有太多的时候,当我们安然地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秩序。我们日复一日,早晨起床白天工作晚上睡觉,看着大家怎么生活我们也将怎样生活。我们想着手中有一技之长,我可以养家糊口,我可以过很好的日子。我们为什么不跳出自己现有的经验系统,重新质询一下我还可以换个角度、换个思路吗?
在职场上有两种人,一是整天怨天尤人,抱怨老板有眼无珠,不能提拔自己,抱怨公司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另一种人则会站在自己上司的位置上来考虑他需要什么,思考自己离上司的要求还差多远。显然后一种人更容易得到晋升。
有的人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拿了出来,介绍给其他与自己有竞争关系的同事。表面上看起来,这样好像吃了亏,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成功经验转眼就拱手送给了别人。但是,如果你的上司得到了提升,位置就空了出来,极有可能你会因此而得到晋升,实现自己职场上的飞跃。这正是高远的眼界为自己开拓出了更广阔的出路。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放长远,出路在未来,未来比现在更重要。
方法领悟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站在一定的高度上,你就不可能看到自己现在这条路的前方通向哪里,当你能够在更高的高度去看的时候,才会发现那条正确的路。
计划好生命的每一天
常言道:万物有理,四时有序。这里的“序”是顺序、次序、程序的意思。自然界是这样,人类社会也是这样。序,就是事物发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过程和步骤,是客观规律的体现。反映到实际工作中,它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有条理、讲程序。
为什么办事情要讲程序呢?我们不妨从程序的客观性来做一些分析。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是空间和时间,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里展开的。事物的发展变化,从空间方面看,可以分解为若干个组成部分;从时间方面看,各个部分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并具有一定的次序。比如“种植”这一行为,就可以分解为播种、施肥、灌溉、收割等部分。这些部分均需占用一定的时间,并且有相应的先后次序。如果不在一定的时间播种,或者把收获和施肥的次序颠倒了,那么,种植行为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顺时而动,不违农时,是务农必须遵守的程序。尊重程序,实质上是尊重规律。这就是办事情需要有条理、讲程序的道理所在。
也许有人会存在这样的疑虑:讲程序会不会影响效率?其实,讲程序与讲效率是一致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讲程序,缺乏制度、机制、法规、纪律的规范和约束,无章可循,各行其是,不但许多事情办不下去,而且整个社会也会陷入混乱之中,根本谈不上效率。比如,一台功能强大的电脑,如果失去与之匹配的程序设计,其作用就难以发挥出来。
美国通用公司前任总裁韦尔奇将“办事情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缺乏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要想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有所作为,“办事情条理化”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此,遇到事情别忙着去做,先想好该如何去做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海德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一天早上和往常一样,海德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一摞报表,感到很头疼。但是迫于工作需要,他只好静静地坐下来,认真地审阅。当看了一部分后,秘书走了进来,对他说:“经理,有一位客人想见你。”
他不在意地说:“让他先在客厅等一会儿,我马上就过去。”
大约一杯茶的时间过后,海德走进了会客室,看见客人正焦躁地在会客大厅里徘徊,他马上满脸堆笑地说:“真抱歉,我今天的事情太多了,实在抽不出时间。”
客人听了他的这句话,非常气愤地说:“既然你实在没有时间,那么我们改天再谈吧。”
说完客人转身就走了,海德不知所以然地看着那个客人的背影消失在门口。
第二天公司就辞掉了海德,因为海德的行为使公司失去了一千万美金的生意。
同时公司里有这样一句管理信条也让海德后悔不已:“时间至关重要,凡是本公司员工一律遵守时间,任何人不能因故迟到或早退;要按时完成任务;要做好时间安排,哪怕是最小的细节也必须在日程安排中列出来并付诸实施。”
海德不是很忙,而是没有安排好时间,没有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消极面对工作。结果是,被上司给辞退了,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痛苦和烦恼。海德没有时间观念的行为惹恼了客户,假如他能够在工作时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按照工作内容的重要性,有序地进行,这样就会提高效率,就不会失去那笔一千万美金的生意。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个充满精力的人,能细心计划自己的工作,这便是他之所以办事有力且有效率的秘诀。他把他想做的事都记载下来,然后拟定一个计划表,规定自己在某时间内做某事。如此,他便按时做各项工作。通过他的办公日程表可以看出,从上午9点钟与夫人在白宫草坪上散步起,到晚上招待客人吃饭为止,整整一天他总是有事做的。去睡觉的时候,他可以完全丢弃心中的一切忧虑思考,放心去睡觉。他每日按时去睡,睡得很熟。
每当一项工作来临时,他便先计划需要多少时间,然后安排在他的日程表里。他能够把重要的事尽早地安排在他的办事程序里,所以他每天能够把许多事在预定的时间之内做完。而那些做事无顺序的人,对于一件重要的工作,直到最后一分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至于罗斯福总统,比如有人请他演讲或写文章,早在日期未到之前的2-3个星期,甚至6个星期,他便准备起来了。
所有功成名就的人都会为自己将要办的事情订立先后顺序的。
如何按优先程度来开展工作呢?以下五个建议可供参考:
(1)每天开始时都安排一张先后时间表
如果你对要做的事还心中无数,不明确应何时做何事的话,你可以把你所有的资料条理清晰地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如“每日安排册”或“效率手册”等。
(2)按时间的先后顺序给事情制定进度表
合理安排好一天的时间,这对于你的成功十分关键。这样,你就可以每时每刻集中精力处理需要做的事。
把一周、一月、一年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会给你一整体方向的把握,使你看到自己的宏图,有利于达到你想要的目的。
坚持每个月的开始,都静下心来看本月的日历和主要任务表,然后把这些任务填入日历中,再定出一张进度表,依照这种方法去做,你就不会无意中超过一项工作的最后期限,抑或忘记一项任务。
如果你的事太多,而时间不够,则选择最重要的做好,把不重要的删去,并在事先把不重要的干脆去掉。所谓工作过度而吃力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工作过度,而实在是因为没有计划,没有系统。
所有能干的人办事都分轻重缓急。《大都会》月刊总编辑海伦·布朗的案头总是摆着一本《大都会》,每次碰到要浪费时间去做对杂志无益的事,就瞧一眼那期杂志,不许自己分心。“除非你知道什么是当务之急。”布朗说,“你可以整天努力办公,却毫无进度可言。”
订下轻重缓急的办法是列出一张“待办”单。每天晚上把你明天要做的事情写下,第二天要把这张单子看几次。
(3)不要相信自己的记性
有一个好的建议,即在熄灯以前确定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这是因为:记下所有的工作,只有这样你才可以安安稳稳地睡一觉;否则你就会在临睡之前想:“千万别忘了!千万别忘了!”
记下工作后,你的大脑才有时间去考虑如何解决问题,而不只是把它记住而已,这只是利用大脑的潜意识解决问题。人的大脑就像平行的处理器,幕前幕后的工作可以同时运行,一旦你写下这些东西,大脑就会将这些东西转移到幕后,然后开始解决问题。如果一件事不值得记下来,那么这件事大概也不值得去做。
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计划表。如果你确定要做的事情全都列在计划表上,而且每天固定检查计划表,你就不会“忘记”这个计划当中还有事情没有完成。
(4)计划表应简单明了
不要把自己的计划表随处乱贴,如果你的备忘录七零八落,那么往往会制造出许多漏洞来。应该确定自己能在一个地方看到所要办的事项,并能够及时检查进展情况,这也许是在你随身携带的工作手册中,或是在电脑里以及其他任何方式中。
(5)在计划项目旁标注日期和时间
工作计划并不总是灵丹妙药,只有真正下定决心去完成计划表上的事,工作计划才能发挥作用。而要下定决心完成计划内的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限定完成计划表上每项工作的时间。
大多数人的工作日记只是用来记录会议和约会的,而我们应是利用它来规划会议和约会。
加拿大威洛代尔市时间管理顾问哈罗德·泰勒认为,完成待办事件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规定每件工作完成的时限。“我要在日记里把时间分配好,才能把所有要做事都做完。”他说。
如果你每天有计划,那么你在每时每刻都应当知道做什么事。
有一次,有人问著名的大商人瓦烈梅克:“你怎么能做这么多事呢?”
瓦烈梅克十分干脆地回答:“任何事绝不重复做两次!”
无计划的人,做事总是打圈圈,做了的事又做一次,自己阻挡自己前进。而且最坏的是,把自己的精力耗费了却没有什么成就。
方法领悟
你应该给你的每一天都做好计划。在这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值得的。如果不计划,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工作有效率的人。最好的竞争,就是与自己的竞争。今天要打破昨天的纪录,明天就应该计划着打破今天的纪录。
充分地利用时间
时间的弹性是很大的,一分钟、一个小时、一天,你发呆也是过,努力工作也是过。
有一个很老套的实验,讲台上老师把一个杯子装上石头,问学生“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老师又往里面倒进小碎石,再问:“满了吗?”学生回答:“满了”。之后,老师陆续往里面倒进沙子和水,在每一次大家认为没有空隙的时候,总能够往杯子里面加进东西。
时间也是这样,我们说的没时间,其实根本原因是自己太懒惰,做事情太拖沓,没有挤出其中的水分。
做不到都是我们预先设定的框架。我们经常像上面那个故事中的学生,被眼前的假象和习惯性的观念所支配,只看见眼前的湿润海绵就以为是全部,却没有想到,它里面所蕴含的大量水分。
借口永远存在,很多人盯着自己的时间表一脸哀怨地说:“我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哪里有时间学习新知识、陪伴家人,更别提娱乐休闲了。”
挤出来的时间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用少量的时间尽量做最多的事情;二是做每一件事情都要限定时间,按部就班。
你忽略掉的一些时间,比如从早上起床到去办公室的这段时间,少则半小时,多则两个小时,这段时间你除了洗漱、吃早餐、坐车等,还应该把一天的工作内容有一个预案。
最大限度地利用过渡时间,比如公车上,可以头脑中构想今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心里大致有一个谱,必要时候可以把灵光一闪的好点子记录在手机的草稿箱里。对于一些工作强度大而睡眠时间不足的人来说,完全可以利用缝隙时间补觉,比如公车上订好手机闹钟,午餐后小憩半个小时或者十来分钟。休闲的时候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洗脸刷牙的时候可以听新闻了解当日要点。
方法领悟
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对于生活中任何琐碎的时间,我们都应该进行充分地利用,这样我们能够做成很多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事情。时间不等人,不要让时间匆匆从身边流过了。
把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好
据调查,有28%的人正是因为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事业,才彻底地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并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这些人自然都跨越了弱者的门槛,而迈进了成大事者之列;相反,有72%的人正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对口职业”,做着不擅长的事,因此,不能脱颖而出,更谈不上成大事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是我们擅长的,选择了适合于发挥自己长处的职业,然后认真地去做,总会有所成就。
皮毛大亨虞文先生,生于一个数学之家,父母都是数学界的知名学者。当然父母更希望他们的孩子将来也成为数学泰斗,从小虞文就被父母灌输各种数学知识。
但不知为什么,小虞文却无论如何也对数学提不起兴趣,不管父母用何种方式给他讲解数学,他不是理解不了就是不愿意听。父母很是无奈,为儿子以后成不了材而担心。可是虞文却对商业产生了极大的关注。他除了学习数学之外,在夜里偷偷地学习有关商业以及商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后来几乎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
虽然对商业有着极大的兴趣,可是为了不违背父母的期望,他来到了父亲的学校里教授数学。他心里很明白数学并不是他所擅长的,因此一直在争取机会去商场以展身手。在他一再坚持之下,父母只能放弃了了对他的要求,却不向他提供任何帮助。
就这样,虞文先生白手起家,依靠自己的胆识和商业天赋在商场中慢慢地积累了一些经验,他更加坚信自己在商场中一定会有所成就。时间证明了事实的确如此,没过多少年,他成为首屈一指的皮毛大亨。
当我们在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工作,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或者是出于无奈。不管怎样,这可能并不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如果没有做事的热情又怎么能做好?
虽然知道自己正在做不擅长的事,可是却很少有人去尝试和争取那些自己也许能做好的事。先分析清楚自己的长处,如果自己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是因为努力还是因为确实能力不在于此,不管如何勤奋都不能做好,如果是后者就应该勇敢地迈出新的一步。
彼得作为一个推销员根本就不合格,他甚至害怕和别人打交道。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他很容易紧张。不管他如何努力还是无法推销出一件产品。老板找到彼得,想让他走人。“我还是能干一些事情的,请让我试一试其他的工作。”彼得不想就这么被扫地出门。“我知道你什么也做不好,用你本来就是我的错。”老板挖苦地回道。“无论如何,我都是有些用处的。”彼得坚持认为。
彼得坚定的神情最后打动了老板,他的恳求被同意了,暂时到会计那里帮工。在那里他对数字的敏感有了用武之地。没想到几年之后,他成了出色的会计师,还是一家大百货公司的负责人。
方法领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应该尽量把自己的长处发挥出来,做自己擅长的事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都是平凡人,但大多数平凡人都希望自己成为不平凡的人,他们希望才华获得赏识,能力获得肯定,拥有名誉、地位、财富。但是真正能改变自己平凡人生的人并不多。
将目标定远一些
杰姆上大学的时候,稍微加把劲就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学都认为他是最有可能取得成功的人。毕业前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他很容易就进入一家保险公司工作。在这个不错的岗位上,他没干多久就失去兴趣,跳槽到一家规模小的公司,干腻了销售又去搞管理,很快就像霜打的草一样提不起精神。转而他为公司推销保险,还是未能做出应有的成绩。
迪阿瑞戈没有杰姆那么高的智商,搞人寿保险干出了名堂,当选为委员会成员,跻身保险业销售精英的行列。经常接触成功人士,他从中领悟到:“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不见得就比我高明,只是他们目标定得高远一些,并找到了实现目标的方法。既然那些平凡的人能够实现远大梦想,为什么我就不能。”凭借这样一种心态,迪阿瑞戈不断向前奋进,最终成为拥有百万资产的老板。
贝特在美国女童军组织工作,看到一家公司在报上刊登的招聘广告,要招揽一位有雄心干出一番事业的人。她觉得自己具备这个条件,立即写了一封求职信应聘,结果幸运地被这家公司录用,开始接受推销《世界百科全书》的训练。
贝特全力以赴投入新的工作,不断积小胜为大胜,在成功之路上阔步向前迈进,用优异的成绩印证了自己的才能,被公司提拔为部门经理。贝特拿到了优厚的报酬,晚上不必再出去奔波搞推销。奋斗到这种境界,她已经感到心满意足。
后来公司增设地区经理职位,贝特随之重新定位个人的奋斗目标,要更上一层楼做一名地区经理。经过卓有成效的努力,她不到一年就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我之所以当了15年的部门经理,因为一直将自己看成一名部门经理而不是地区经理。”她说,“我将自己看成一名地区经理后,果真当上了一名地区经理。”
贝特一步一个台阶地走向成功,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总要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达到了一个目标又奔向另一个目标。对待自己,她总是少一些压力,多一些自信,每次升职之前,都预想自己已经在那个职位上了。
心理学原理中有一种说法,叫做“目标行动”,意思是说先有目标,而后才会有行动。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路风尘奔向前程,往往喜欢改弦易辙,甚至偃旗息鼓。哈佛大学有一批学生即将毕业,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人生目标的跟踪调查发现,有3%的人确立了长远目标,10%的人有明确的短期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27%的人胸中无目标。25年后,那3%的人执著地奔向既定的目标,几乎都成为了不起的成功人士;那10%的人逐个攻克短期目标,大都成为居于社会中上层的专业人才;那60%的人没做出什么突出成绩,处于社会中下层日子过得也比较安稳;那27%的人处境则比较凄惨,多半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
丹尼·考克斯揭示说:“如果我们更加坚定自己的目标,我们就会更相信自己,生活就会变得更美好。过去目标的大小决定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高低,今后目标的大小决定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水平高低。”要成就一番事业,戴尔认为:“不必是天才,也不必是先知,甚至不用有大学文凭,所需要的只是一个架构和一个梦想。”
有学者把人比喻为一条船,在人生海洋中,大约有95%的船是无舵船,总是幻想能漂到一个富裕繁荣的港湾。对风浪潮汐的起伏变化,他们总是束手无策,任其摆布漂流,甚至有可能撞礁沉没。还有约5%左右的人,他们有方向目标,掌握了航海技巧,研究了最佳航线,并清楚下一个港口和最终要达到目标的特征。这些船从此岸到彼岸,有计划地行进。那些无舵船一辈子航行的距离,他们只要两三年就达到了。由此可见,确立人生目标对于成功的极端重要性。
方法领悟
每天都要有所进步,将自己的目标定的再远一些,再高一点。那么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变化。
时间表帮助你做正确的事情
卢柏克说:“时间是神圣的礼物,每日是小小的人生。”怎样不辜负这份礼物,不蹉跎自己的人生?简单的方法,就是制定好自己的时间表,并且认真执行。
养成做好时间表的习惯。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河流,时间表就是河上一道一道的水闸,把流动的时间分割成为一段一段的,以便于我们更好的掌握,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把握时间的节奏而更好地控制事件的进度。
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来说,时间表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按照固定时间(通常是一天)的每个阶段来做事情。这个适合日常性的工作学习。
比如我们日常的作息时间表: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学习工作,什么时候休闲娱乐,什么时候洗漱睡觉。制定的方法是,首先划下你吃饭、睡觉及其他时间,这些是我们非花不可的时间,好比在一张白纸上划上格子,以便于填充内容。接下来,就是选择合适的固定的时间来专注于某件事情。
第二类时间表是按照明确目标的难易程度来确立时间的长短,合理分配你所允许的时间。这种情况适合重大的项目和任务,相较于第一类只要日常注意就能够顺利进行,这种时间表是我们需要特别的关注和用心。
比如你要完成一项任务,搜集资料需要多少时间,提纲规划需要多少时间,着手实施需要多少时间,收尾检查需要多少时间,还有提交成品之后的等待时间(有时候需要适当修整),这些所有的步骤都需要你在事先制定一个合理的时间表。
一般来说这种时间表的跨度比较长,有些是一个星期,有些是一个月,有些是一年甚至好几年。
注意:时间表的作用是提醒你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专心致志于某一件事情,所以应该按部就班实行,不能够分心。时间表的功效就是任务与时间的“一对一",好像鞘与剑。
最开始的时候有一些艰难,尤其对于某些较难或者枯燥的工作,容易产生厌烦或者放弃情绪,这时候一定得给自己打气,强制自己坚持下去,可以在头脑中勾画完成这一段任务的休憩或者娱乐,以示给自己的鼓励和奖励。
对于不能按时完成的任务,要按照情况分,如果是一般的事情,时间一旦过去就应该放弃,进行下一步的工作,纠结于过去的懊悔只会使得你越来越缓慢迟疑;而如果是重要的难关,就必须加大火力,攻克城池。
方法领悟
时间表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任务,不让任何时间浪费,因此制定了时间表而又完全不闻不问,是一种浪费行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时间表,让你做事更加有效率,你也能更好地获得成功。
善于抓住偶然的机会
有人曾做过如下的比喻:“抓机遇好比老鹰捕兔子,一不留神稍纵即逝。”要捕捉到狡猾的兔子,老鹰必须做到稳、准、狠。机遇好像兔子,它是动态的,绝不是静止的,机遇的性格就是谁也不等待。老鹰在天上盘旋,只能说是“机”,老鹰捕捉到兔子那一刹那才是“遇”。机遇是偶然中的必然,必然中的偶然,就必定有其规律。
在自然界中,在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现象。但看和看是不一样的,有人看过就看过了,觉得也没什么,而有人看过之后,就会有所发现,进而有所创造。
早在五百多年以前,有一位名叫科尔迪的阿拉伯牧羊人无意中发现,有一只山羊异常兴奋,在那蹦来跳去尽情撒欢。他非常奇怪,决心弄清楚原因何在,于是便开始留意观察。
通过一连几天的仔细观察,他发现那只与众不同的山羊特别爱吃山坡上一棵树上的红浆果,一吃就兴奋起来。他心怀探索的勇气,吃了那棵树上的一些红浆果,不一会儿的工夫,便体验到那种神情振奋的感觉,情不自禁地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从那以后,科尔迪每次到山坡放牧,都要品尝红浆果。有那么一次,他在吃红浆果时,凑巧被一位路过的欧洲传教士瞧见了。科尔迪如实道来,传教士听后当即采摘了一些红浆果。他回到住所之后,将红浆果清洗几遍,用水煮出咖啡色。他耐心地品尝,最初的感觉有点苦,随之而来的是神清气爽,浑身都焕发出一种活力。从此,他每天都要煮一壶红浆果饮料滋润自己。经过传教士的热心宣传,周围的群众也都如法炮制,一起分享着饮用后的振奋。
咖啡的妙用得到初步验证之后,传教士又向欧洲商人作了介绍,立刻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将咖啡树移植到本土,大面积地推广,并引导人们消费。
后来,传教士在自己的布道生涯中多次提到偶然发现咖啡妙用的经过,并说了下面颇有感触的话:“一个人能否有所发现的关键,并不在于自己眼睛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善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对微小事物的仔细观察,是艺术、科学、事业和生命等获得成功的伴侣。”
所谓的抓住偶然,就是在偶然的发现以后,要能思考它,把发现的价值充分发掘出来。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思考,即使是偶然的发现中蕴含价值也会遗漏掉的。
法国人让·蒙耶靠在木桶里种植棕榈树并将其出售来维持生活。有一次,他突然想到,如何才能把木桶做得更牢固些。于是,他把小木桶套进大木桶,在两个木桶的空间倒上一些水泥浆。
然而,棕榈树要生长,还是把木桶崩坏了。这位园艺匠又改用瓦钵,还用铁圈箍起来,但还是无济于事。终于,蒙耶想到了铁丝网。他把铁丝网放进两个大小不同的木桶的间隙里,再灌上水泥浆。就这样,木桶变得非常结实,钢筋混凝土便从此问世了。
让·蒙耶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发明而富起来。由于经济困难,他于1861年以极低的价格出售了自己的专利。
1920年,埃尔·迪克松在一家公司供职。该公司生产医用纱布和胶带。有一次,迪克松的妻子割破了手指,他灵机一动,用纱布给妻子包扎小伤口,外面再缠上一层胶带。就这样,世界上最早的橡皮膏诞生了。
美国人赫弗里·奥·萨利旺是一家印刷厂的排字工。他上班时必须长时间站在冰凉的石头地板上干活。虽然穿上皮底的毡靴,但双脚仍然冻得僵僵的。有一次,他在脚下放上一块橡胶垫,这样双脚暖和多了,干起活来也轻松很多。
当时,同事们纷纷向他借用这块橡胶垫。于是,萨利旺干脆将橡胶垫切割成小块,钉在同事们的鞋底上。很快,他为自己的发明申请到了专利。就这样,1889年出现了橡胶底的鞋。
这几个例子让我们感到其实创造也不是什么难事,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有了偶然的发现后,能及时抓住不放,深入思考下去进而有了发明创造。
英国机械专家布利阿里是位和武器打交道的人,他的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琢磨枪支的性能和构造,但他的最大的成就之一不是发明了什么武器,而是发明了与武器毫不相干的不锈钢餐具。其成功的奥秘也就在于他能在偶然中思考出门道来。
一战前,英国热衷于“殖民”扩张,但英军发现他们的枪支使用时间一长,射程和命中率就会大大降低。布利阿里的任务就是改进枪支构造,设法解决枪支的性能问题。
布利阿里很快发现造成枪支性能问题的原因是枪膛的用材硬度不够,如果能找到相当硬度的材料,这个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他通过各种渠道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合金钢,进行耐磨和耐热的试验。由于品种繁多,试验时间被拖得很长,试验场地上很快被各种合金钢堆满了。
布利阿里在清理场地时发现一块锃光发亮的钢材,他分析了这块钢材,发现它并不适合用在枪支上,但就在将它抛弃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这么漂亮的材料没有派上用场太可惜了。他看到了试验场里暗淡无光的餐具,想:“如果把这些材料用来做餐具,不是十分漂亮吗?”
因为这个念头,布利阿里成了一位不锈钢餐具推销商。数年后,不锈钢餐具开始进入家庭。
当布利阿里获得极大收益的时候,不锈钢材料的发明者,德国人毛拉不禁感叹:“我把它扔到了垃圾堆,怎么没有想到它可以成为餐具材料呢?”
能看到什么,对于一般人来说是再平常不过了;但能在偶然的发现中有所顿悟,就不是很容易做到了。而成功特别青睐于那些能够抓住偶然发现的人,也不是偶然的,能积极思考,发现事物蕴涵着的价值,是眼光更是智慧。
方法领悟
每一个偶然之中都有着必然的因素,每一个结果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不应该只等待偶然的机缘,而应该主动地去抓住偶然,制造必然的机会,只要善于思考,就能抓住偶然的机会创造必然的成功。
解决问题需要正确的程序
要学会正确思考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卡耐基认为,思想是一个人唯一不能完全控制的东西。因为你的思想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你必须有着一套科学有序的流程,来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为此,奥里森·马登对思维流程作出了科学的解释,将正确思维归于以下4点。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整个思维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要知道,在你提出问题之前,你不可能知道你要寻找的是什么解决方法,更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2)分析情况
一旦你找出这个问题后,你就要从所处环境中发现尽可能多的线索。
在分析情况的过程中,你寻找的是具体的信息资料。你不要被一开始就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和答案所诱惑,而漏掉了别的办法。你应该强迫自己去寻找有关的信息资料,直到你觉得自己已仔细并准确地分析了这种情况之后,再作出判断。
(3)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
一旦你找出了问题、分析了情况之后,你就可以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你也要避免那些看起来似乎很好的答案。
在这一步骤中创造性是很重要的。除了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的似乎有道理的解决办法之外,你还要寻找其他的办法,尤其在采纳现成的方案时要特别留心。如果别人也探讨过同样的问题,而且其解决办法听起来也适合于你的情况时,就要仔细判断一下当时的情况与你的情况究竟相同在何处。
注意,不要采用那些还没有在你这种情况下检验过的解决方法。
(4)科学验证
很多人到了上一步就停止了,这其实是不完整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一旦解决办法找到了,你就要对其进行检验和证明,看看这些办法是否有效,是否能解决提出的问题。在检验之前你可能不知道这些办法是否正确。
在这个过程中,你所要做的就是寻找这种情况的原因,并加以解释,你要回答诸如“为什么”“是什么”“怎么会”之类的问题。
方法领悟
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不能盲目地上来就做,希望能立刻找出问题的根源也是不可取的。这样的话,不仅不能及时将问题解决,还会耽误更多的时间,如果我们用一套正确的程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一步一步解决问题,那么问题就会变得非常简单。
紧紧盯住一个目标
有这样一个现象:最著名的成功商人都是那些能够果断作出决定的人,他们工作时总有一个明确的主要目标,他们都是把某种明确而特定的目标当作自己努力的重要推动之力。
同样,或许你的年龄不是很大,也许你还在通过学习来充实自己。但是,胸怀大志的人在这个时候就应当想想在这个世界上,究竟哪一种工作适合于你,而且你一定可以在这方面做得更好。因此,你一定要努力寻找这种特别适合你的工作或行业,把它当作你的主要目标,然后集中你所有的力量,向它发起攻击,并确信自己一定会获胜。在你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事业的过程中,如果你能谨记下面这一事实,必然对你极有帮助:找出你最喜欢的事业之后,你极有可能获得很大成功。这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一个人若能从事他可以投注全部心力的某种特别工作,他通常可以获得最大成就。
有人说: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那么用一辈子打磨的那件事情一定是件精品,或许会流传下去的。自然,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大的勇气,足够多的耐心,要耐得住寂寞。那样,你就要把眼睛死死地盯住你的目标。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作为的科学家、艺术家或思想家、政治家,无不注重人生的理想、志向和目标。何谓目标呢?目标,是一个人未来生活的蓝图,又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支柱。它犹如人生的太阳,驱散人们前进道路上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标。
在科技发展的历史上,有很多著名人才都是眼睛紧紧抓住目标,达到把握机遇的目的。
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这样劝告一些爱好广泛而收效甚微的青年,他用一块放大镜子示意说:“把你的精力集中放到一个焦点去试一试,就像这块凸透镜一样。”这实际是他个人成功的经验之谈。他从年轻的时候起就专攻“昆虫”,甚至能够一动不动地趴在地上仔细观察昆虫长达几个小时。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是目标聚焦的践行者,观察记录气象资料长达三四十年,直到临终的前一天,他还在病床上作了当天的气象记录。
怎样才能让眼睛不离开目标呢?
一是要确定目标,二是要考察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结合自己的情况,扬长避短。
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在他人生的征途上艰难走过83个年头。从1928年他在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的实验室做试验,小脑受到甲型脑炎病毒感染起,他同病魔顽强地斗争了整整60年。在1939年全身瘫痪之前,他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所拥有的较全面的医学、生物学知识,坚定地选择“科普”作为自己的事业。他是一位科学家,又成了一位杰出的科普作家和科普活动家。在全身瘫痪,手不能握笔,腿不能走路,连正常说话的能力也丧失,口授只有秘书听得懂的艰难情况下,从事科普创作五十多年,用通俗的语言、生动的笔调、活泼的形式写了大量独具风格的科普作品。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有品格的人即是一个有理智的人。由于他心中有确定的目标,并且坚定不移地以求达到他的目标……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情都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
方法领悟
用眼睛盯住目标,永远要用理智战胜自己,不要见异思迁。人的思维是最伟大的,只要专注某一项事业,就一定能成就一番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