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优秀教师最重要的好习惯
45163100000016

第16章 积极主动去学习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的学习非常重要,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我们的身体没有营养,就会生并瘦黄,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就是所谓的“身亡心未死”;我们的灵魂没有营养,就会犯一些道德上、品德上的错误,严重的会使人性堕落、丧失,就是所谓的:“心死身未亡”。

教师学而不厌的目的,是为诲人不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国古代教师这样要求,学生也是这样做的。在今天的新形势下,教师孜孜以求,好学不倦显得尤为重要。社会在飞速地发展,我们的知识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尤其是现在的学生,他们大多头脑敏锐,视野开阔,见识广博,教师即使博学,也难免会有回答不上来的尴尬,所以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教师要永葆生机并保持心灵的强大,就必须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否则会在教学中出现“江郎才尽,捉襟见肘”的尴尬。教师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桶水”的要求,而应该是一条涓涓流淌的小溪,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只有渊博的学识,才能博观而略取,厚积而薄发。

教师常被看作是知识的化身,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所以,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实施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广博的学识,从而心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并产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说过,“学校不是一个‘霸占知识’的山头,老师不是山头上的‘山大王’,学校更不是一座庄严的‘神庙’,老师也不是神庙里的一尊‘天神’,什么都知道。”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探寻,求真的过程是漫长的。现在已经没有什么绝对的永远正确的知识供人们“顶礼膜拜”,在学校里没有一个人可以声称自己是知识的富豪而拒绝学习。教育是一项伟大而繁复的工程,它要求教师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他应该学识渊博,并能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履行教师职责的基本条件。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并能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教学之路才能越走越畅通。不仅如此,教师还应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当今世界,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勤于钻研,勇于探索,开拓进取,善于接受新观念,勤于汲取新知识、新信息,让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以不断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另外,教师也必须具有较高层次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养。科学素质是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人文素养乃是指教师的精神世界及其兴趣、爱好、品格等。一个没有高尚精神生活,对真、善、美没有强烈追求的人,不能在学术上作出重大的贡献。

而在现代社会里,青年学生智力发育和身心发育异常迅速,他们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接触知识的渠道也空前广泛,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

因此,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应该积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以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但也要注意:知识储备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用。教师的职责并不是一味地将某一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要丰富,不能认为学生只需要一碗水,教师也只需有一碗水。如果学生需要一桶水,一桶米呢?你有吗?你没有怎么办?

教师在教学中,有时会涉及其他方面的知识,这时教师虽然不是擅长这方面知识的人,但也应该懂得一些。只研究专长的知识,而不知其他方面的知识,在教学中也会遇到捉襟见肘的尴尬。

教学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工作。它有规律可循,但没有一成不变的经验可依。我们面对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学生的差异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能靠固有的经验去适用于一切学生。在此,我们不妨借鉴“驴子驮盐”的故事,从而获得更多的启发。

教师的给予是有限的,而学生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因此,教师应终生学习、终身教育、终身研究,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刷新自己的知识。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需要做的是:时时自励,追求卓越,完善自己。教师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教育所抛弃,才不会成为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因此,人们常说:“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高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