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45161200000240

第240章 打破自己的“心理牢笼”

有个长发公主的故事,主人公叫雷凡莎,她头上披着很长很长的金发。长得很俊很美。雷凡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里,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婆天天念叨雷凡莎长得很丑很丑。

一天,一位年轻英俊的王子从塔下经过,被雷凡莎的美貌惊呆了,从这以后,他天天都要到这里来,一饱眼福。雷凡莎从王子的眼睛里认清了自己的美丽,同时也从王子的眼睛里发现了自己的自由和未来。有一天,她终于放下头上长长的金发,让王子攀着长发爬上塔顶,把她从塔里解救出来。

囚禁雷凡莎的不是别人,正是她自己,那个老巫婆是她心里迷失自我的魔鬼,她听信了魔鬼的话,以为自己长得很丑,不愿见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里。

哲人说得好,不要完全相信你听到的一切,也不要因为他人的议论而鄙视自己,否则就会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雷凡莎公主把巫婆的话信以为真,自己常常对自己说:“我长得很丑很丑,快躲起来吧,莫让别人看见我。”这些下意识的暗示,使自己陷入自卑的“心理牢笼”。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很自卑,除了喜欢拿别人的优点长处与自己的缺点和短处比较外,另一个原因和雷凡莎一样,喜欢听信那些不该听信的话,从不清楚自己身上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潜力,久而久之,他们便丧失自信,心绪萎靡,不知不觉地为自己营造了自卑的“心理牢笼”。

人的心理牢笼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所有的“心理牢笼”,都是人自己给自己营造的。就拿自寻烦恼来说吧,有人老是责备自己的过失,有人总是唠叨自己坎坷的往事和不平的待遇,有人念念不忘生活和疾病带来的苦恼……时间一长,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囚禁在“心狱”里。自寻烦恼有好多种,其中还有一种是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使自己陷入紧张、痛苦之中。

原苏联著名作家别洛夫斯基讲过一个故事,大意是——

一位公司职员,一天觉得自己好像生病了,就去图书馆借了本医学手册,看该怎样治自己的玻他一口气读完了该读的内容,然后又继续读下去。当他读完介绍霍乱的内容时,方才明白,自己患霍乱已经几个月了。他被吓住了,呆痴痴地坐了好几分钟。

后来,很想知道还患有什么病,就依次读完了整本医学手册。这下可明白了,除了膝盖积水症外,自己一身什么病都有!

他非常紧张,在屋子里来回踱步。他认为:“医学院的学生们,用不着去医院实习了,我这个人就是一个各种病例都齐全的医院,他们只要对我进行诊断治疗,然后就可以得到毕业证书了。”

他迫不及待地想弄清楚自己到底还能活多久!于是,就搞了一次自我诊断:先动手找脉搏,起初连脉搏也没有了!后来才突然发现。一分钟跳一百四十次!接着,又去找自己的心脏,但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感到万分恐惧,最后他认为,心脏总会在它应在的地方,只不过自己没找到罢了……

他往图书馆走时,觉得自己是个幸福的人,而当他走出图书馆时,却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监禁,完全变成了一个全身都有病的老头。

他决心去找自己的医生,一进他家门,他就说:“亲爱的朋友!我不给你讲我有哪些病,只说一下没有什么病,我的命不会长了!我只是没有患膝盖积水症。”

医生给他作了诊断,坐在桌边,在纸上写了些什么就递给了他。他顾不上看处方,就塞进口袋,立刻去取药。赶到药店,他匆匆把处方递给药剂师,药剂师看了一眼,就退给他说:

“这是药店,不是食品店,也不是饭店。”

他很惊奇地望了药剂师一眼,拿回处方一看,原来上面写的是:

煎牛排一份,啤酒一瓶,六小时一次。

十英里路程,每天早上一次。

他照这样做了,一直健康地活到今天。

这位职员幸亏治疗及时,否则一定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理牢笼”所囚禁,最后非得生病不可。

现实生活里,有不少人喜欢用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自己的脑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造成了心理障碍。殊不知,不懂的事,就是不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自己无法占有的。如果盲目地相信某些毫无根据的感觉,使自己失去理智的判断能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

想与做的智慧

人的一生充满许多坎坷、许多愧疚、许多迷惘、许多无奈,稍不留神,就会被自己营造的“心狱”监禁。人的“心理牢笼”既然是自己营造的,自己就有冲出“心理牢笼”的本能。这种本能就是精神意志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什么样的“心理牢笼”都可以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