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45161200000232

第232章 让自己变得自强不息

自强自立是人生的根本。俗话说:自助者,天助之。丧失自我,苦海无边;自己拯救自己,幸福无比。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给他的学生写过一首《自立歌》,歌中这样写道:“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宗,不算真好汉!”

人生必须走向自立。自立,意味着我们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意味着我们要长大成人,离开父母的呵护,独立生活;意味着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拥有自立精神的人,往往成为坚韧不拔的人。外在的帮助可能会扼杀自身的进取心和原动力,逐渐沦为不可救药的懦夫。

自立自强是我中华民族的一种高尚品质。自立就是靠自己生活,不依赖他人;自强就是不安于现状,勤奋、进取,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断向上。从古至今,英雄豪杰、志士仁人无不具有这样的品质,毛泽东便是最好的典范。

毛泽东从小便立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志向。18岁时,他离开了家乡到长沙读书。他在临行前送给母亲的诗中写道:“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他奋发向上,学有所成,为民着想,最后成为一代伟人。

同时,自立自强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动力。我们都非常熟悉23岁大学生洪战辉自强自立、携妹求学的事迹。洪战辉在家庭困窘、自己学业未成的情况下,竟然能带着妹妹继续攻读自己的学业。从读高中时,洪战辉就把这个和自己并没有血缘关系的年幼的妹妹带在身边,一边读书一边照顾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计。后来他又把妹妹带到自己上大学的异地他乡上学。这种自强自立的精神并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具备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坦然去面对这种困难。

要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首先要具有自强自立、勇于进取的坚忍品格,然后还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要有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不放弃的奋斗精神。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成就伟大事业的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到坚韧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为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执著追求。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11岁便开始当童工,16岁参加红军,20岁加入苏联共产党。由于他长期参加艰苦斗争,健康受到严重损害,不到30岁健康状况就急剧恶化,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是他有一个信念,就是必须生活下去,而且要生活得有意义。他开始创作小说。躺在床上,先构思全书的轮廓,想好每一章的细节,然后口述,让别人记录。后来,他又请人用硬纸做成一个框子,放在稿纸上,自己用手摸着框子在里面写。夜深了,他仍不断地写,写好一页,就用僵硬的左手颤抖着将这一面抽出来,然后继续写。第二天早上,他的妻子起床一看,写好的稿纸已散落一地,他的嘴唇还有一层淡淡的血迹。显然这是他为了抵御病痛的折磨,忍痛写作而咬出来的。1934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闻名世界的长篇小说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广泛欢迎。面对人们的赞誉,他说:“我的整个生活就是斗争。喊‘顽强精神万岁’吧。”崇高的信念、坚强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使奥斯特洛夫斯基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困难,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自立自强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只有从小培养自立自强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经受住各种困难的考验,才能有所作为。学而不厌的孔子。从小家境贫困,没有受教育的良好条件,只能通过自修来学习。他从15岁开始发愤读书,遇到困难就多方求教,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勤奋好学,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周游列国,历经坎坷、磨难和挫折,终于成为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和大教育家。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鲁迅、华罗庚……他们同样也都经历过数不清的坎坷、磨难和挫折。

自立自强是人的美德,只有这种精神才能有顽强的毅力,才能有进取精神,才能有所成就。作出一项重大发明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如果没有自立自强的精神是难以想象的,更不可能成功。不论国家有多么发达,个人有多么富裕,自立自强的精神永不过时,现在需要,将来还是需要。

自强,意味着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意味着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顽强拼搏。自强是一张向世界扬起的脸。一位以强国的使者身份自居的外交家和我国一位外交家握手后立即掏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将手帕揣进衣袋。见此情景,我国外交家也掏出手帕,擦了擦手,然后把手帕扔进了垃圾桶。想与做的智慧

自强不息的精神,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断发展,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自强不息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