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全集
45161200000162

第162章 知足常乐,懂得舍得

其实我们每个人拥有的财物,无论是房子、车子或者是其他的任何物品……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没有一样是你的,那些东西都是暂时寄托在你这里。有的让你暂时使用,有的让你暂时保管而已,到最后,物归何主都不得而知。所以智者把这些财富都视为身外之物;而贪婪者却把它们视为珍宝,到最后却往往一无所获。

以前,有两位很虔诚、很要好的教徒,决定一起去朝圣。两人背上行囊、风尘仆仆地上了路,誓言不达圣山,绝不回家。

两位教徒走啊走,走了两个多星期之后,遇见一位白发苍苍的圣者。这圣者看到这两位如此虔诚的教徒千里迢迢要前往圣山朝圣,就十分感动地告诉他们:“从这里距离圣山还有十天的路程,但是很遗憾,我在这十字路口就要和你们分手了。而在分手前,我要送给你们一个礼物!什么礼物呢?就是你们当中一个人先许愿,他的愿望一定会马上实现,而第二个人,就可以得到那愿望的两倍!”

此时,其中一个教徒心里想:“这太棒了,我已经知道我想要许什么愿,但我不要先讲,因为如果我先许愿,我就吃亏了,他就可以有双倍的礼物!不行!”而另外一个教徒也想:“我怎么可以先讲,而让他获得加倍的礼物呢?”于是,两位教徒就开始客气起来,彼此推来推去,“客套”地推辞一番后,俩人就开始不耐烦起来,气氛也变了:“你干吗?你先讲!”“为什么我先讲?我才不要呢!”

俩人推到最后,其中一人生气了,大声说道:“喂,你真是个不识相、不知好歹的人,你再不许愿的话,我就把你的狗腿打断、把你掐死!”

另外一人一听,没有想到他的朋友居然变脸,竟然来恐吓自己!于是想,你这么无情无意,我也不必对你太有情有义!我没办法得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于是,这一教徒干脆把心一横,狠心地说道:“好,我先许愿!我希望——我的一只眼睛瞎掉!”

很快的,这位教徒的一只眼睛立刻瞎了,而与他同行的好朋友,也随后瞎了两只眼睛!

原本这件礼物非常美好,可以使两位好朋友共同分享,但是人的“贪念”与“嫉妒”左右了他们的情绪,所以使得“祝福”变成“诅咒”,使“好友”变成“仇敌”,更是让原来可以“双赢”的事变成俩人瞎眼的“双输”!

如果他们每个人都有知足者常乐的心态,抱着有美好的礼物总比没有好的态度,不在乎多少,我想他们最终也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但知足并不表示不进取,物质上要知足常乐,但追求上要不断向前。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等等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消耗、自我毁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拥有的欲望,并不是太少,而是太多,欲望太多的结果,就使自己不满足、不知足,甚至憎恨别人所拥有的,或嫉妒别人比我们更多,以致心里产生忧愁、愤怒和不平衡。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因而要获得幸福,就要减少欲望,懂得舍弃。而外在的放弃让你接受教训,心里的放弃让你得到解脱,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宁。

在利益面前,有的时候也需要放弃,放弃是一门艺术。人生苦短,要想获得越多,就得放弃越多,要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那些什么都不放弃的人,是不可能有多少获得的,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生命的最大的放弃,让自己的一生永远处在碌碌无为之中。

放弃是一种让步,但让步不是退步。放弃是量力而行,明知得不到的东西,何必苦苦相求;明知做不到的事,何必硬撑着去做呢?放弃更需要明智,该得时你得之,该失时你要大胆地让它失去。有时你以为得到了,但可能失去的更多;有时你以为失去了不少,却有可能获得许多。不以得喜,不以失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该放则放。

托尔斯泰说:“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这话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卡耐基也曾说:“要是我们得不到我们希望的东西,最好不要让忧虑和悔恨来苦恼我们的生活。且让我们原谅自己,学得豁达一点。”根据古希腊哲学家艾皮科蒂塔的说法,哲学的精华就是:一个人生活上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罗马政治学家及哲学家塞尼加也说:“如果你一直觉得不满,那么即使你拥有了整个世界,也会觉得伤心。”请记住,即使我们拥有整个世界,我们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张床。

想与做的智慧

“身外物,不奢恋。”这是知足常乐者的智慧。放弃也是一种幸福,这是智者思想,这些不但是超越世俗的大智大勇,也是放眼未来的豁达襟怀。谁如果能做到这一点,谁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真正地摆脱心理的贫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