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实用钓鱼技法
45157300000025

第25章 春季如何钓鱼

一、常用的钓鱼方法

这些方法就是:手竿底钓、海竿底钓、手竿浮钓、海竿浮钓、插竿钓、拉砣钓、泡沫木板钓。

(一)底钓

由于大多数鱼种生活在水的底层接近泥土的地方,要钓这些鱼自然应用底钓法。

底钓法就是让钩、饵一直沉到水底,钓具的使用必须用铅坠。钩在水底是两种状态,一是钩横卧,钩柄与水底平行;二是钩悬垂。两种方法都行,只不过悬钩用得多一些。

底钓法应该注意的问题是:有时钩饵被水下的障碍物(乱石、树枝、草茎等)挡住,并未沉入水底,而钓者以为沉入了水底,自然不易钓获鱼,因为鱼饵落在乱石、树枝中间,不易被鱼发现。所以垂钓时,应先试、测,其方法是将钩多投几个钓点,进行比较。若浮漂躺在水面,说明钩已沉底了,然后再将浮漂下拉,直至浮漂垂直立于水中,就证明钩正好悬在水底,可以垂钓了。

底钓法可用于手竿,也可用于海竿。

用海竿底钓更为简单,不必用浮漂,直接将钩饵抛到远处的水底。鱼是否吃钩的信号传递,主要靠钓者观察岸边鱼线的松紧或者是竿上夹的小铃铛。

海竿底钓也可以用浮球,但是海竿底钓投的钩较远,不易测试水深,用浮球观察鱼咬钩的情况并不准确,这种方法用于近距离的时候较多。

手竿底钓可以用单钩,也可用双钩、串钩,其使用方法在本书渔具部分已作介绍。

(二)浮钓

浮钓是区别于底钓的另一种方法,这种钓法的钩、饵是在水的中层或上层。这是因为有些鱼种多生活在水的中层或上层,如鲢鱼、鳙鱼、翘嘴鱼白、草鱼等。要钓获这些鱼自然应用浮钓。有时,因气象原因,如闷热、气压低,池塘中有雨水,生活在水底的鱼也会上浮到水的中上层呼吸氧气,这时也应用浮钓法。若在江河、溪流中钓鱼,水在流动,不容易定点底钓,也可顺着水流改用浮钓法。这时,饵料在水中呈动态状,易于被鱼发现。

用手竿可以浮钓,用海竿也可以浮钓,甚至拉砣钓、插竿钓、泡沫木板钓都可以用浮钓。

浮钓就铅坠在水中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铅坠悬浮浮钓和铅坠沉底钓。

铅坠悬浮浮钓的钩、坠结法同底钓一样,钩可以是单钩,也可以是双钩,鱼线较短,灵敏度高。此钓法应注意先试水深,然后再浮钓,否则会造成铅坠在水底而误认为是浮着的问题。

铅坠沉底钓

此钓法使用的铅坠是空心活动坠,就是说铅坠可以在鱼线上上下移动,直至铅坠沉入水底为止,因浮漂有浮力,鱼钩饵会浮在水的中上层。此钓法的特点是钩在水中有固定的位置,不会随波逐流。

此钓法可用单钩,也可用双钩、串钩。

海竿(有人也叫抛竿)多用在沉底钓,也可用作浮钓。浮钓时用塑料质的浮球作浮漂,因抛掷钩饵较远,浮球应大一些,否则看不清其动态变化。

海竿浮钓时,若水面较宽,或水在流动,可以用各种小昆虫形状的模拟饵代替真饵,垂钓效果不亚于真饵,模拟饵还有经久耐用的优点。

(三)插竿钓

插竿钓,就是把鱼竿插在水边,让钩饵在水底或水的中层的一种钓鱼法。

此钓法的鱼竿多为不太长(2米左右)的细竹竿,可用浮漂也可以不用浮漂。由于材料易寻,钓法简单,常常是一次可用许多支竿,获鱼率高,在许多地方都采用这种钓法。

此钓法多用在傍晚或夜间,也多为家住乡村的钓者使用。他们多半是下午耕作收工后就在村庄附近的水塘岸边将这些鱼竿插上,晚饭后去收一次竿,若钩上有就取下鱼,再挂上饵,直至第二天早晨收竿。有些鱼是在夜间觅食,如鲶鱼、甲鱼,条多半在黄昏夕阳西下时觅食活跃,这种插竿法钓这些鱼效果特别好。

插竿钓法

插竿钓法所用的竿应为细的整根小竿,有韧性,将底部削尖,插牢,避免鱼将竿拖入水中。

钓线可长可短,因为既可底钓,也可浮钓。要选用钩尖长,有倒刺的钩,这样挂鱼牢靠。还可用歪嘴钩。

饵可荤可素,若是夜间钩,应该用家禽内脏(如肠、肝)、猪肝、小昆虫等作钓饵。钓条也可用羽毛做的假饵,采用浮钓法。若用面团饵,饵相应硬一些,易耐水泡不脱钩。

(四)拉砣钓

拉砣钓法是一种既不用竿也不用浮漂的较为简便的钓法,钓鱼效果好,特别适合于在水面较宽的湖泊、水库、大河中施钓。

拉砣钓法就是用手的力量将钓饵投掷到水中。主要渔具是:

钩:钩多为多枚的组钩或炸弹钩,或民间自己制作的卡钩、绷钩。

组钩:选用钩柄较长的8号以上的大钩5枚或6枚,将钩柄绑在一起,钩尖朝四周。炸弹钩渔具店可以买到。

鱼线:用0.3毫米以上的粗尼龙线50米~100米左右。

绕线筒:用易拉罐筒、圆塑料筒均行,也可以自制绕线板,但不如圆筒绕线、放线方便。

饵料,多用面团类饵料。以面粉为主,加蒸熟的红薯拌和成团。也可用蒸熟的玉米面加骨粉、少量细麦麸粉拌和。还可以用家禽内脏,肉丁及青蛙、小鱼等做钓饵。采用什么饵的依据是想钓什么鱼。

使用方法

选择好垂钓位置后,将线从绕线筒上解散到一块平坦的没杂草树枝的地上,放线多少视水面的大小、鱼线打算抛多远而酌情掌握,开始从筒上放到地上的线是一圈一圈地重叠压着的,这样要扔出去的线头是在最下面,所以应该再重新放一次,将准备扔出去的线放在最上面。绕线筒上应有一些备用线。将绕线筒固定到地上,以免扔线时连绕线筒也拖到水里。

铅坠应取重量大一些的,铅坠可以在钩的顶端,也可以在钩的上部,甚至可以不使用铅坠。

用手提着挂饵后的线,手下的线的长度约50厘米,然后将线钩使劲抛到水中的远处就行了。抛时可以用手臂的力量将钓钩、饵在右侧挥几个圆圈,以借助惯性把钩饵抛得更远。

待钩饵在水中沉底后,将水中的线慢慢后拉,直至拉不动,水边的线绷直为止。

怎么观察水中的鱼是否是咬钩了呢?有几个办法。先是将绕线筒固定好,将水边的线用个带叉的支架支起来。这时可以用小铃铛卡到线上,也可以用一块布条绑到鱼线上。

水中的鱼咬钩后会逃窜,逃窜时带动鱼线朝逃窜的方向移动,岸上的线会向水中动,纸片、布条就会向前移,铃铛自然也会响,这时就可以断定钩上有鱼了。

岸边支线方法:

拉砣钓有几大优越性:

1.可以使用多个拉砣

出外钓鱼,可以向水中投放多个拉砣,比单个拉砣及用手竿单竿钓鱼效果好,比用海竿钓又省去了造价昂贵的海竿。

2.人可以自由活动,舒适、省体力

用手竿钓,手握竿,眼盯漂,人必须端坐着,时间久了,身体发僵,眼也累。而用拉砣,只要将拉砣投入水中后,人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钓友之间可聊天,可下棋打扑克,可躺在树荫下休息,只要不见铃响或布片移动就不必管线了。

3.收获大

因用多个拉砣,若每个拉砣都上了鱼,自然收获比单竿大。笔者曾在两个小时内用4个拉砣钓获四条青鱼,总重量达45千克。手竿钓,难以钓获这么大的鱼。有人用拉砣曾在笔者所在的家乡水库钓获单条重量近50千克的大青鱼。

4.一举数得

出外钓鱼,带上手竿和几只拉砣,垂钓时,先投放拉砣后,再用手竿钓,两种钓法不矛盾,增加了获鱼的机会,提高了钓鱼的效率。

5.大、小拉砣均可使用

拉砣的大小取决于所钓的鱼的大小。若水中多大鱼,就用大拉砣;若水面小,鱼不大,也可用小拉砣,小拉砣,自然是短线,10米、20米均行,比较灵活。还可以用小拉砣配以卡钩、歪嘴钩,用猪肝做钓饵,钓甲鱼、鲶鱼,效果也非常好。

6.渔具简单,携带方便

拉砣钓,用几只易拉罐筒绕上线即可,携带非常方便,不须掏钱购买鱼竿,节省开支。

拉砣钓法确实是一种经济实惠,优越性多,被广泛使用的简便的钓鱼方法。

(五)泡沫、木板浮钓

泡沫、木板浮钓也是一种不用鱼竿的钓法。

选用一块废泡沫塑料块(15厘米×20厘米)或一块同等大的薄木块,在上面拴上鱼线,木板至鱼钩的长度视水深而灵活掌握,30厘米左右或1米左右均可。不用铅坠,用钩上的饵团重量代替铅坠。鱼线的另一端固定在岸边,钩上挂饵后就可将木块投入水中了,让其自由漂浮,由于岸边有线拉着,木板不会漂到水的中心区。木板与岸边线的长短也是灵活掌握,10米以上,数十米以内均行,其作用是控制木板不被水波漂走而收不回。

此钓法同插竿钓一样,多是傍晚投钩,第二天清晨收钩。因一次投放数个,获鱼机会、获鱼率比单竿钓要大,也是一种简便的不费时费力的钓法。

用此法时,钩的型号应大一些,应用有倒刺的钩或歪嘴钩,也可以用双钩或半钩。

(六)拖钩钓

拖钩钓,就是将钩、线拖在小船的后边,划动小船,让鱼追着吞食钓饵。

此钓法多用于钓水中的中上层鱼,如翘嘴鱼白、条鱼、鱼感鱼等。

拖钩钓用的线较长,多在10米以上,每隔50厘米左右拴一只钩,钩上穿蚯蚓,也可以拴白羽毛或模拟饵(假饵),船后通常拖3根~5根线。小船一人至二人均行。若是二人,一人脸朝前进方向划船(多用木板划,而不是用长竿撑),一人脸朝船尾,观察鱼线的情况,还可随时收线取鱼。

拖钩钓多在傍晚时分,此时夕阳晚照,水中映照着晚霞,翘嘴鱼白、条、鱼感鱼觅食十分活跃。白羽毛又十分醒目,被鱼儿追逐,钓鱼效果十分好,常常可以钓到10多千克的大翘嘴鱼白。

拖钩钓自然是在水面较大的湖泊、水库、江、河中使用,在淮河流域此钓法十分广泛。

(七)台湾钓法简介

台湾钓法是在吸取、学习他人的先进方法,加上钓鱼爱好者不断实践,琢磨技艺,总结完善的一套钓鱼技法。据有关资料介绍,台钓法的基础是“东亚钓法”。东亚钓法是20世纪70年代在日本盛行的钓鱼法。日本号称“钓鱼王国”,钓鱼活动在日本十分普及,垂钓高手众多。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用双钩、长脑线,悬坠的钓具配装,这种配装也是钓具的核心部分,由于垂钓效果好,被人们普遍采用。这种钩线配装法不久传到台湾,台湾高手又进一步发展完善,从鱼竿长度、鱼饵配制与使用、垂钓的动作都进行了研究、实践,逐渐形成了一套比“东亚钓法”更系统、更规范、更科学、更为广大钓鱼爱好者接受的较为先进的钓鱼法。

1.台湾钓法的几大特点

(1)精良的渔具

台钓使用的钓竿的特点:

一是短。台钓使用的钓竿通常在3米以上、5米以下,6米以上的长竿少见。

二是轻。即是短竿,自然分量轻,加之材质好,质地细,显得十分轻便。碳素竿较之玻璃纤维竿更轻。

根据用途不同,厂家还专门生产了钓鲫鱼的鲫鱼竿,钓鲤鱼的鲤鱼竿,在溪流垂钓的溪流竿,在池塘、河流中垂钓的池塘竿。按竿的性质还分硬调竿、中硬调竿、软调性竿。硬调竿以钓小型鱼为主,软调竿适宜钓较大的鲤鱼、草鱼。台湾钓法的钓竿类别多,性能针对性强,能在各中场合发挥其优势。

台钓使用的钓线为细线,质地好。脑线(拴鱼钩的一段线)较主线更细,多为0.1~0.2号的细尼龙线。脑线长约20厘米。

台钓使用的钩为无倒刺钩。其特点是取鱼快,还不伤鱼。

台钓法使用是双钩,这是区别传统钓法的最显著的特点。其优越性是:若池里鱼多,抢食,两只钩会同时上鱼,自然比单钩垂钓效果强一倍。另一点是,若一钩的钓饵脱落,散落在水底的钓饵可起到诱鱼的作用,另一只钩就发挥了钓鱼的作用,两只钩的作用会互相照应,互相补充。双钩的作用自然是一举两得。

台钓使用的浮漂多为较长的(20厘米以上)两头尖、中间粗的浮漂。浮漂的上端有用几种不同颜色区分成小格格,每一小格叫一目。这些目的作用十分重要。

台钓使用的辅助渔具还有不可或缺的太空豆、漂座、铅皮坠等。

(2)较为规范的垂钓程序

为了达到动作快捷,不浪费时间,以尽量提高钓鱼效果的目的,台钓法很讲究垂钓动作的规范性。

各种渔具的摆放都有要求,通常是右手持竿,敞口鱼护放在座位的左前方,抄网放在左手处的地上,随时准备使用。

台钓法从挂饵、抛线、竿梢入水、扬竿、抄鱼到取鱼等一系列动作都有自然形成的规范性动作要领,否则就会延误时间,影响垂钓效率,若是参加比赛,自然落伍,取不上名次。

(3)饵料不分诱饵与钓饵

传统的钓法,诱饵与钓饵使用的是两种不同的饵料。诱饵的作用是利用其香味、粉状料及其颜色将鱼引诱到垂钓处。钓饵是供鱼吞食的饵料。传统钓法的饵料有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两类。如蚯蚓,是传统钓法中广为使用的“广谱性”食饵。而在台钓法中基本不使用动物性饵料,也无诱饵与钓饵之分。台钓是专门用粉状饵料加入适量水调和成的一种团料状饵。挂饵的钩入水后,饵料慢慢溶化,起到诱鱼作用,鱼儿进而吞饵上钩。若在几分钟内饵料全部溶化脱钩,便在浮漂上有所反应,垂钓者及时扬竿,重新挂饵。

揉饵、挂饵也有标准。右手撑竿待鱼上钩时,左手就在揉搓饵料。这也是为了节省时间。饵料要软硬适度,大小适度。硬了,饵料在水中溶化时间慢;软了,饵料入水即化,钩上无饵;饵粒大了,浮漂在水中露不出二目。因此,揉饵、挂饵只有通过反复练习、实践,才能“恰到好处”,符合垂钓要求。

(4)垂钓效果好,参赛成绩佳

由于台钓从使用渔具到一系列垂钓过程有较为规范的标准,也就是含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在一些特定的钓鱼场所,钓鱼效果比用传统钓法效果好。这里所说的“特定场所”,指的是小水面的人工养鱼的池子、小湖,鱼的数量比较多,鱼种多是鲫鱼、罗非鱼这类的小型鱼。很多钓鱼比赛也正是在这种场所进行。鱼儿上钩快,必须要快速抛线、扬竿、抄鱼、取鱼。有些高手平均不到1分钟或1~2分钟就能完成一整套钓鱼动作,1小时能钓起几十条鱼。若是传统钓法的长竿、长线,穿蚯蚓,其速度远远比不上台钓法,成绩自然落后。就某种意义讲,台湾钓法在一定场所的钓鱼比赛中有着绝对优势。参赛者,谁不想取得好成绩呢?台钓法对钓手们有很大的吸引力,学习、传播台钓法成风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2.台湾钓法的钓具特点

台湾钓法的钓具有其独自特点,是渔具厂专门生产的钓具。

钓竿:轻便质量好的碳素纤维竿,多为6米以下的短竿,最常用的是3米~5米的竿。

钓钩:无倒刺的小钩。

支竿架:专门用来支撑钓竿的,渔具店有售。

太空豆:用在钓线上,在浮漂座的上下各一枚。

浮漂:两头细中间粗的形似纺线棰的长漂,漂的上端有用彩色油漆区分开的数个小格,每格叫一目。

绕线轮:必不可少供绕线用,应有多个绕上线的绕线轮。

浮漂座:专门用来插浮漂用的。

敞口鱼护:口大,而且长,鱼护口就在水边靠近钓鱼人的左手处。

抄网:必不可少,抄鱼用。

连结环:连结钩上端的铅坠、子线与母线用,便于随时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钩、坠。

(1)将绕线轮从竿梢上穿过,直至竿体与绕线轮的穿孔紧密吻合。

(2)将气门芯带套住竿梢的顶端。

(3)把绕线轮至竿梢之间的鱼线拉直,留下钓线的长度后将绕线轮螺把拧紧。

(4)鱼线的长度视水深而定,长短可以调整。方法是拧松螺把,绕线轮上的线可放可收,调整好后再拧紧。

(5)若鱼线或钩断了,可随时另换一只备有鱼线的绕线轮。出外垂钓应备多个绕线轮。绕线轮上的钩的大小,线的粗细可有多种型号,以适应各种水域,钓各种鱼。

3.台湾钓法的几个重要步骤

台湾钩法有较为规范的垂钓步骤,这是区别传统钓法的显著特点。

(1)调浮漂

调漂可在家中预调,更多的是在钓场的水中调试。调漂方法和传统方法近似,以钓钩接近水底但铅坠仍是悬着的状态,浮漂漂尖露出水面为准。但是,台湾钓法的浮漂要求“调4目,钓2目”。所谓调4目,就是浮漂上从漂尖算起,最上的一格为1目,向下分别为2目、3目、4目……。调4目,就是钩子不挂饵投入水中后,漂尖在水面以上露出4格,叫4目;挂饵以后因饵团的重量使浮漂下沉了一些,所以漂尖只在水面露出2格,叫2目,这时就可以垂钓了。若只露出1目,说明饵料重了,要减去一些,若露出3目,又说明饵料轻了,要加上一点。当然,这也不是绝对不能有差异的。

开始调4目的方法是加减铅坠上的铅皮。若水面以上不是4目而是5目、6目,说明铅坠轻了,就要往铅皮座上加铅皮;若水面以上少于4目,说明铅皮重了,须从铅皮座上剪去一些铅皮。因为剪铅皮比加铅皮简单,所以开始铅皮不妨多一点,然后逐渐剪去一些。加铅皮时因为铅皮太小,不好加,加上也不牢固。

(2)鱼钩挂饵

台湾钓法所用的鱼饵多是从渔具店购买的成品饵,饵的品种分得很细,有专门钓鲫鱼的鲫鱼饵,有专门钓罗非鱼的“福寿饵”,有香型的,也有腥型的,还有国产饵和进口饵之分。

揉捏饵料需要有一定的经验,饵料要软硬适度,太硬了,钩入水后饵料不雾化,起不到诱鱼的作用;太软了,入水即化,钩上无饵。这种揉饵挂饵方法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体验摸索才能达到熟练程度,即能在几秒种以内揉出大小适度、软硬适度的饵团。如,一位台钓高手在1小时内钓获60多条鲫鱼,平均不到1分钟钓获一条,可见其挂饵、垂钓的熟练程度。

台钓法虽然是以用成品鱼饵为主,但也可以用自己配制的鱼饵,或者是将成品饵和自制饵混合使用。因为成品饵价格较贵,在乡村集镇和小城镇还难以买到。因此不妨就地取材,灵活掌握。除了参加钓鱼比赛外,多半时间还是休闲式、娱乐式的垂钓,对钓饵的使用不必苛求,死板硬套。至于饵料的配方,自然也是根据当地的鱼种、食饵习惯来灵活掌握。

(3)抛钩

抛钩,就是把挂了饵料的钩、线抛入水中垂钓处。

台钓法的抛钩也讲求动作的规范,不同于传统钓法中“甩大鞭”式的抛钩动作。因为那样动作范围大,而且不准确。台湾钓法抛钩的要求是动作要小,力度要小,而且要准确地将钩饵投入垂钓的目标处。

抛钩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立,坐着的优越性是隐蔽性强于站立,坐着也可以省力气,但坐着没有站着抛得准,钓技熟练的人多半是坐着抛钩,因为可以节省时间。

坐着抛钩的正确姿势应该是:身体坐正,右手持竿,左手拉住铅坠,手指同时尽量将两个鱼钩分开,此时鱼线基本被左手拉直。右手用腕部和臂部将竿梢向前右上方场起,同时顺势手腕向左内方扭动,左手也顺势将钩向前送出,右手不轻不重地将钩抛到水中。

(4)压水

鱼钩入水后,将竿梢向后拉20厘米左右,并将竿梢伸入水中,这时再将竿梢向前送一段距离,直至浮漂直立水中,然后将鱼竿放到支架上。

此时应观察浮漂是不是露出二目。若不是二目,说明水线在水中过长或过短,然后通过移动浮漂来处理,直至调好二目为止。竿子、钩线在水中的情况见。

(5)扬竿

一旦发现鱼浮漂下沉或微微上升,就说明有鱼上钩了,应立即扬竿,扬竿用腕力和臂力提竿,提竿要干脆利索,有节奏感,使鱼钩主动钩住鱼嘴。若感觉到鱼线不沉重,说明鱼小,就可以把鱼直接提出水面。若感到较沉,说明鱼大,就应将鱼在水中拉到鱼窝的旁边,再拉到水边,其目的是不要发出过响的水声,以避免惊吓水中的鱼。

(6)取鱼

台钓讲求钓鱼动作规范化,就连取鱼也应有正确的姿势。简单地说,就是先将鱼线上的鱼拉到左手处,左手随之拿起抄网,从鱼的尾部将鱼抄入网中,右手这时把鱼竿放到支架上,然后握住抄网口部的把柄,左手将鱼线上的铅坠放到网口处,再拉住另一只无鱼的空钩,避免空钩挂住网眼,再从鱼嘴里取出鱼钩,这时用抄网将鱼倒进鱼护中,把抄网放下,用身边的毛巾擦净手,继续揉饵挂钩、抛钩。

以上是台湾钓法的几个关键步骤。说起来复杂,熟练以后就会觉得只有如此做才是最科学最节省时间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