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鬼谷子商学院
45154100000005

第5章 高调与低调

〈原典〉

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击,反覆反忤,必由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故关之捭阖,制之以出入。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释义〉

开放和封闭是万物运行的现象,是游说活动的一种形态。人们必须首先慎重地考查万物变化和事情的吉凶,人们的命运都系于此。口是心灵的门窗,心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欲、思想和智谋都要由口出入。因此,用开放法和封闭法来把守这个关口,以控制出入。所谓“捭之”,就是使之开放、发言、公开;所谓“阖之”,就是使之封闭、缄默、隐匿。阴阳两方相谐调,开放与封闭才能有节度,才能善始善终。

古为今用

鬼谷子认为,开放与节制才能善始善终,何时开放何时节制,需要考查万物。用之于谈判,就是要把握“进攻和退却”的时机,及时进退。要根据谈判形势的细微变化,灵活地运用积极进取和消极防御这两种基本策略。

谈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利益的博弈,就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就是双方寻求妥协的过程。谈判要取得成功、达成协议,取决于双方的诚意,各自都要有必要的让步和妥协。当然,这种让步和妥协不是对等的。过早提出让步和妥协,会给对方认为是软弱可欺,导致对方漫天要价,不利于谈判的成功。让步要根据双方的情况和谈判形势灵活决定。有时候需要一步到位,有时候需要分段让步。

总之,采取的方式要使对方感到你的妥协是通情达理的,对谈判是诚心诚意的。不能让对方感到突然或不合逻辑。同时,要有一定的忍耐力,要学会巧妙地坚持和等待。要让对方知道自己做出让步是不容易的,而且在做出让步的同时,也需要对方付出相应的代价或者做出相应的让步,以获得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这样的谈判才是成功的。

所以,在谈判中,只有“舍”才能有“得”,先“舍”才能够得到更多。在谈判中,必要的一个条件是首先付出,然后才能够得到更多需要的东西,而且付出的一定是我方所认为不太重要而谈判对手认为是非常需要的,这就是谈判中的一个“舍”和一个“得”,不“舍”就不能“得”,谈判是一个交换的过程,而舍得也是谈判的一个必要条件,谈判时要懂得怎么“舍”,然后才能够“得”。

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在准备谈判的时候列出目标的优先顺序,分清哪些是可以让步的,哪些是不能让步的,必须明确,同时要简要、清楚地用一句话来描述。因为谈判是一个混乱的过程,如果写得很长、很多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去理解,比较麻烦,也容易出错,在不应该让步的地方,做了相应的让步,而该让的地方却没让步,使谈判陷入僵局。

明确什么是自己想要的、需要的之后,接下来要明确谈判对手想要和需要的内容。例如,如果给街上的乞丐一张演出芭蕾舞的门票,他是不会要的。他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温饱问题。芭蕾舞对他来说,肯定是不需要的东西,他需要一碗粥、一床棉被,这是他最需要的,当解决温饱之后,他才可能考虑其他的需要。

所以,在确定谈判目标的时候,一定要分清自己想要的和需要的内容,把它罗列出来。谈判中有很多常见的问题都会出现,包括价格、数量、质量、交货期、付款、折扣、培训、售后服务等。在谈判前,先列出自己谈判的目标,一、二、三、四按优先级分出来,再列一个竞争对手的目标,考虑对方可能关心的内容,把它也一一地列出来。

对于不同的客户、不同的谈判对手,所列出的目标是有差别的,设定目标时,作为卖方,可能最关注的首先是价格、时间,然后是能够卖多少东西,卖何种质量、档次的产品给客户。客户买东西时,最关注的不一定是价格,也可能是售后服务、产品质量。

但不管怎么样,谈判对手所列出的目标和自己所列出的目标一定是有差距的。这就需要通过双方的交流和谈判,使各自的目标趋于一致。作为卖方,希望买方能够按照自己的目标来做,买方肯定也希望卖方按照他的要求来做,怎样才能达成共识呢?这需要双方沟通和交流,在沟通和交流时坚持原则性和一定的灵活性相结合,不能让的坚决不能让,要坚守住自己的底线,能够让步的不妨妥协,这样才能保证谈判的成功。

商学案例

大家知道,日本商人深谙谈判之真谛,在谈判场上,他们手法多变,谋略高超,其谈判高手素有“圆桌武士”之称。

中国某公司正是面对这样一些“圆桌武士”,在上海著名的国际大厦,围绕进口农业加工机械设备,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谈判,迫使日商逐步退让,最终达成了交易。

日本生产的农业加工机械设备是国内几家企业都急需的关键性设备。中国某公司正是基于这一需求,与日商进行购销谈判。

谈判开始,按照国际惯例,由卖方首先报价。日方首次报价即为1000万日元,这一报价离实际卖价偏出很高。

日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以前的确卖过这个价格。如果中方不了解国际行情,以此为谈判的基础,那么日方就可能赢得厚利;如果中方拒不接受,日方也能自圆其说,有台阶可下,可谓进可攻,退可守。

由于中方事前已摸清了国际行情的变化,深知日方是在放“试探气球”,于是便单刀直入,明确指出:这个报价不能作为谈判的基础。

对此,日方分析,中方可能对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有所了解, 因而己方的高目标恐难实现。于是日方便转移话题,介绍其产品的质量特点和优越性,以采取迂回前进的方法来支持己方的报价。

这种做法既回避了正面被点破的危险,又宣传了自己的产品,还说明了报价偏高的理由,可谓一举三得。

但是中方一眼就看穿了对方所设的“空城计”。因为谈判之前,中方不仅摸清了国际行情,而且研究了日方产品的性能、质量、特点以及其他同类产品的有关情况。于是中方明知故问:“不知贵国生产此种产品的公司有几家?贵公司的产品优于A国、C国的依据是什么?”

此间貌似请教,实则点了对方两点。其一,中方非常了解所有此类产品的有关情况;其二,此类产品绝非对方公司一家独有,中方是有选择权的。中方点到为止的问话,彻底摧毁了对方“筑高台”的企图。

中方话未说完,日方便领会了其中含义,顿时陷入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的窘境。但他们毕竟是生意场上的老手,其主谈人为避免难堪局面借故离席,副主谈也装作找材料,埋头不语。

一会儿,日方主谈人神色泰然地回到桌前,他已利用离席这段时间想好了对策。他一到谈判桌前,就问其助手:“这个报价是什么时候定的?”

他的助手早有准备,对此问话自然心领神会,便不如思索地答道:“以前定的。”

于是日方主谈人笑道说:“唔!时间太久了,不知这个价格是否有变动,我们只好回去请示总经理了。”老练的主谈人“踢起了皮球”,一下找到了退路。

中方主谈人自然深悟此种手段,便主动提出休会,给对方让步的余地。中方深知此轮谈判不会再有什么结果了,如果追得紧,有可能导致谈判的失败。

第二轮谈判开始后,双方首先漫谈了一阵,调节了情绪,融洽了感情。之后日方再次报价:“我们请示了总经理,又核实了一下成本,同意削价100万日元。”同时,他们夸张地表示:这个削价的幅度是相当大的。

中方认为日方削价的步子是不小,但离中方的要价仍有较大的距离,马上还盘还有些难。为了慎重起见,中方一面电话联系,再次核实该产品在国际市场的最新价格,一面对日方的二次报价进行分析,认为日方虽表明这个价格是总经理批准的,但根据情况来看,此次降价是谈判者自行决定的。由此可见,对方的报价水分仍然不少。鉴于此,中方确定还盘价格为750万日元。

日方立即回绝,断定这个价格不可能成交。中方与日方探讨了几次,讨价还价的高潮已经过去。中方认为该是展示自己实力、积极进攻的时候了。于是中方开诚布公地指出:“这次引进,我们从几家公司中选中了贵公司,这说明了我们成交的诚意。此价虽比贵公司销往C国的价格低一点,但由于运往上海口岸比运往C国的运费低,所以,你们的利润并未减少。另外一点,诸位也知道我国的外汇政策,这笔生意允许我们使用的外汇只有这些。要增加,需再审批。那只好等,只能改日再谈。”

这是一种欲进先退的手法,但中方仍觉这一招分量还不够,又使用了类似于“竞卖会”的高招,把对方推向了一个与“第三者”竞争的境地。

中方主谈人接着说:“A国、C国还等着我们的邀请。”说到这里,中方主谈人把一直捏在手里的王牌摊了出来,恰到好处地向对方泄情,把中国的外汇使用批文和A国、C国的电传递给了日方主谈人。

日方见后大为震惊,他们坚持继续讨价还价的决心被摧毁了,陷入必须竞卖的困境:要么压价成交,要么谈判告吹。日方一时举棋不定。握手成交吧,利润微薄,有失所望;告吹回国吧,跋山涉水,兴师动众,谈判经费和精力投入不少,最后空手而归,难以向公司交代。

这时,中方抓住有利时机,运用心理学知识,称赞日方此次谈判的确精明强干,已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限于中方政策,不可能再有伸缩余地,如日方放弃了这个机会,中方就只能选择A国或C国的产品了。

日方掂量再三,还是认为成交可以获利,告吹只能赔本。中日方最终以750万日元的价格签订了成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