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鬼谷子商学院
45154100000001

第1章 一次只做一件事

〈原典〉

养志法灵龟。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志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故心气一,则欲不;欲不,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

故内以养气,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职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失志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释义〉

养志的方法要效法灵龟。思维不畅达的人要培养自己的志气。一个人心中有欲望,才会有一种想法,使欲望化为现实。所谓“志向”,不过是欲望的使者。欲望过多了,则心力分散,意志就会薄弱,就会思力不畅达。如果心神专一,欲望就不会多;欲望不多,意志力就不会衰弱;意志力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心气和顺,心气和顺则心中就不会烦乱。

因此,人对内要养气,对外要明察各种人物,修养自己的“五气”,就心情舒畅。了解他人,才能知人善任。我们想要任用人,一定要先知道他养气的功夫,知道他心气的盛衰;知道他的心志状态,看其养气修志,观察他是否稳健,就知道他的能力。

不修养心志,“五气”就不稳固;“五气”不稳固,思虑就不畅达;思虑不畅达,意志就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反应就不快捷;反应不快捷,就会失掉信心,心气就会虚弱;如果心气虚弱就会失神丧志。如果失神丧志就会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志”、“心”、“神”三者就不协调了。修养心志之始,定要先安定自己;自己意志安定了,意志才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有神威,神威固守,才能调动一切。

古为今用

俗话说:宁静致远,只有心情平静,思路才能清晰,想问题才能想得透彻,一个人在心情焦虑或思想混杂的时候去考虑一个问题或做出一个判断,往往难免出错,因为在这种情形下,人的心静不下来,不能周全地想问题。一个人要想做好一件事情是需要凝聚心神、心无旁骛的,这样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如果视力分散,那么即使是近在咫尺的东西也会变得模糊不清。如果财力分散,则不能购买大件物品。而思路分散,即使极简单的问题,也会让思考者得不出结论。精神分散,对方所讲说的内容对听者而言,则会打“水漂”。

集中效果优于分散,把各个有限的分力集中起来,合力肯定会大于每一个分力。视力集中,被视之物则极为清晰。财力集中,则能够购买财力分散时所不能购买的物品。思路集中,即使极繁杂的问题,也不会让思考者停滞不前。精神集中,对别人所说内容的理解则会事半功倍。

精神集中对于良好的交流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和他人交谈时,一定要集中精神,不能心不在焉,不管是听还是说。一般说来,谈话是在传递信息,听人说话是在接受信息。听与说作为信息的输入与输出,是互为依存的。而且听是说的前提,一旦听话人做出积极反应,就产生了信息反馈,从而使交往能够顺利进行下去。如果心不在焉,难免会思路不清,说话说不到“点子”上,或者是不能清楚地理解领导的意图,这对自己都是没有好处的。而且人的身体器官像其他装置一样,一旦停止运转就失去了动力,在间歇一段时间后再去启动时,就得花时间去恢复失去的动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习惯,交流的时候就全神贯注地交流,干活的时候就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上。

进一步说,就是尽可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做透、做到位,然后再考虑下一件事。而且从心理上说,当一个人了结了一件事情时,往往会有一种解脱感和满足感,甚至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很好的心理状态,也是保证另一件事做好的必要前提。

商学案例

在世界上,最繁忙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头攒动,急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

“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

“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在10分钟之内发车,在第15号月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月台吗?”

“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男子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月台号码。

“你刚才说是15号月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

有人请教那位服务人员:“能否告诉我,你是如何做到并保持冷静的呢?”

那个人这样回答:“我并没有和公众打交道,我只是单纯处理一位旅客。忙完一位,才换下一位,在一整天之中,我一次只服务一位旅客。”

“在一整天里,一次只为一位旅客服务。”这话堪称至理。“一次只做一件事”,就可以使我们静下神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地把那件事做完做好。倘若我们好高骛远,见异思迁,心浮气躁,什么都想抓,最终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到头来两手空空,一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