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一卷)
45151200000042

第42章 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出身于古希腊一个富豪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贵族教育。年轻时前往东方几大文明古国求学,巴比伦的古老文化、印度的佛教、埃及的几何学,都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惑之年时,他回到祖国希腊,创建了毕达哥拉斯学派。

与爱奥尼亚学派的物质哲学不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是形式哲学。认为世界上一切都可以从宇宙间数的和谐性和简单性中寻找到答案。这种使科学数学化的哲学启迪着后人对宇宙的认识。无论是文艺复兴之后,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还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原子序数说、量子理论、万有引力是局部时空的特殊表现说等,都可以从中看到毕达哥拉斯学派哲学的影响。

毕达哥拉斯受印度佛教玄奥精神的影响,对数格外崇拜。认为世界的本原既不是巴比伦人和埃及人说的水、空气和土;也不是爱奥尼亚学派的阿那克西曼德在此三元素基础上又加上火而形成的四大元素,而是数。数支配着世界,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是由数决定的,必须服从数的和谐。他在对数的研究中发现,将1、2、3、4相加,恰恰等于10,便认定“10”是最完美的数字。

他在研究弦长和音律的关系时又发现,用3条弦发出某1个乐音以及它的第5度音、第8度音时,这3条弦的长度之比为6:4:3.总之,只要符合简单的整数比的弦长,就能发出和谐动听的乐音来。这一发现使他对宇宙间数的和谐深信不移。于是,他将这完美的“10”和使音调和谐的整数比运用于对天体的思考:天上运动的发光体必然是10个;这10个天体与宇宙间所有的天体一样都围绕着宇宙中心火运行,它们与宇宙中心火之间的距离也是符合音乐要求比例的,就像一曲“天体音乐”,和谐、永恒。尽管毕达哥拉斯是从唯心观点出发,夸大了抽象的“数”的作用,但是他把数学与天体运动、物理现象等联系起来,从数及其关系中第一个真正揭示了宇宙的规律,这就是宇宙的和谐。

毕达哥拉斯学说对后人有深远影响的学说还包括宇宙系说。该说认为,球形在一切几何立体中最完善,所以地球、天体和整个宇宙都是圆球形的。其中,证明地球为球形可以说是毕达哥拉斯对天文学的一大贡献。

毕达哥拉斯学派还认为圆是最完善的几何图形,所以,宇宙中各种物理都作均匀的圆周运动。这个假设统治了西方天文学界长达2000多年长之久,甚至连哥白尼也未能摆脱它的束缚。直到1609年这个“完美的圆形天体运行轨道”才被德国人开普勒砸碎,以“椭圆形轨道”取而代之。

毕达哥拉斯去世后,他的门徒们继续致力世界本原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学者是阿那克萨哥拉(公元前500—428年)。

大约在公元前460年阿那克萨哥拉游学到当时希腊的文化中心——雅典,作了近30年的雅典知识界领袖。但他却是个不受雅典执政者欢迎的人,生活穷困潦倒,还险些丢了性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的雅典还是一个崇拜神灵的城市,而阿那克萨哥拉却告诉雅典人说,日月五星与地球一样,都是土和石头做的。太阳是一块烧得又红又热的巨石,体积比希腊大不了多少。这种说法现在看来虽然可笑,但它却大胆地否认了任何神灵的存在。正因为他亵渎了神明,被雅典执政者判了死罪。若不是一位著名学者相救,他险些成了迷信与科学斗争的牺牲品。

阿那克萨哥拉还有一些大胆的设想,认为太阳、月亮和星辰都是原始地球在急剧旋转中抛射出来的,尽管不对,但与2100年后德国人康德和法国人拉普拉斯提出的“星云说”的思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他还提出月亮上也有高山和深谷,地球自形成以后曾经历了好几次大火和洪水的洗劫。

阿那克萨哥拉用他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解释世界,认为天地万物之所以运动,是因为宇宙间存在着一种“灵智”,为灵智所驱动的万物是不灭的。无数极细微的物质在“灵智”的催动下,由自身内部的力量相互结合起来,便形成我们眼前这个真实的客观世界。难怪有人称阿那克萨哥拉的理论是现代原子论的古代先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