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通史(第一卷)
45151200000003

第3章 商博良与罗塞达碑文

人类在30万年前进化成为与现代人更接近的智人时,开始发展了语言。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据考古和确切的文字记载,我们所能知道的,世界上最早从原始社会转变到奴隶社会的,是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和爱琴海地区。这些地域因此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和发源地。

古埃及人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民族,世界文明社会的历史多半从古埃及开始谈起。一提埃及,人们就会想起它那两个几乎无人不晓的不朽象征:巍峨的金字塔和静静流淌的尼罗河。但金字塔和尼罗河不会讲诉历史,真正了解古埃及的概貌主要依靠记录人类活动的文字史料。可惜的是,古埃及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人征服以后完全没有了自主权,就使用波斯的文字来记载历史。尽管古埃及人遗留不少图画语言史料,由于文字的读法早已失传,后人无法解读。因此,18世纪以前埃及的历史仍然是个待解之谜。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带领法国远征军到了非洲东部,准备攻击英属印度殖民地。拿破仑没有越过尼罗河,他的出征失败了。但很意外,法国的那次远征,却偶然解决了古埃及人图画语言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拿破仑手下一名叫布夏尔的青年军官带领士兵在尼罗河口的罗塞达城附近修筑防御工事时,发现了一块令他感兴趣的石碑。这块别致的黑色玄武岩上,像其他许多埃及古迹一样,雕满了各种小像。但不同的是,碑上用两种文字三种字体刻着同一篇碑文。最上面用的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中间是古埃及的草书体象形文字,下面是希腊文字。这就是后来被世人称之为“罗塞达碑”的著名石碑,现收藏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

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许多学者都想抓住这个契机,一举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从而真正了解古代埃及的文化和历史。碑上的希腊文很快就被读通了,碑中间的那段文字也很快被确认是古埃及的民书体文字,并且借助碑上的希腊文,领悟到象形文字和民书文字的含义,却依然没有解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之迷。

时光一晃就是20年,古埃及文的破译工作几乎毫无进展。就在这时,法国一位叫商博良的年轻学者,通过不懈努力,竟完成了解读象形字的历史重任。商博良生于1790年12月23日,父亲是法国南方小城中的书商。在书堆里长大的孩子,对书有着特殊的爱好,尤其着迷语言文字本身。小商博良4岁学会读写法文,年仅9岁便掌握了古希腊文和拉丁文。10岁时,商博良与22岁的兄长让同住在格勒诺布尔市,结识了著名物理学家与数学家傅立叶。傅立叶收藏了一些用古埃及文写成的纸草文献,他得悉兄弟二人是古埃及迷,就请让和小商博良参观他的收藏品。纸草是古埃及人发明的书写材料。在尼罗河三角洲生长着一种近似芦苇的水生植物纸草,古埃及人割下纸草,取出草骨,切成小薄条,在木板上一块块贴起来,压平晒干后即成黄色纸卷。笔管则用纸草茎,墨水由纸草炭化加水配制。由于古埃及干燥少雨,许多古代纸草文献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傅立叶借工作之便收集到的正是这种古文献。

当傅立叶遗憾地告诉兴致正浓的商博良,纸草上的象形文字还无人可解时,11岁的商博良决心解开古埃及象形文字。从此,他开始了艰苦的准备工作。具有语言天才能力的商博良不仅掌握了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还学会了阿拉伯文、古印度的梵文,以及公元3世纪以来埃及人用的科普特文。掌握了语言武器,他便能随意阅读各种原始著作,而不必借助翻译作品了。商博良14岁时就开始写作三卷本的《法老统治下的埃及史》,这就为他解读象形文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1821年,商博良定居巴黎,得到一份字迹清晰的罗塞达碑文抄本,于是全力以赴进行破译工作。

商博良丰富的外语知识有了用武之地,人类破译象形文的梦想在他手里实现了。商博良发现,古埃及人写国王名字时,都要加上方框,或者在名字下面划上粗线。“罗塞达碑”上也有用线条框起来的文字,是不是国王的名字呢?经过不断探索,商博良终于对照着希腊文,读通了埃及国王和王后奥帕特拉这两个象形文字,它们可以从右到左,也可以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拼读出来。商博良由此确信,象形文字中的图形符号,总的来说,代表的是发音的辅音符号。1822年9月27日,商博良在皇家科学院宣读了关于象形文字释读的学术报告,这标志着一门人类知识的新学科——埃及学的诞生。古埃及5000年历史的宝库向人类敞开了大门,而这位天才的埃及学之父当年才32岁。两年后,商博良发表了关于象形文读写法的专著。

原来,罗塞达碑上的碑文是公元前196年埃及孟斐斯城的僧侣们,给当时的国王歌功颂德而刻写的。这位国王就是第十五朝法老托勒密。小小的罗塞达城,由于有了这块借以解开埃及象形文字之谜的石碑而举世闻名。

埃及的象形文字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同苏美尔文、古印度文以及中国的甲骨文一样,都是独立地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花纹产生的,但这种文字最初仅仅是一种图画文字,后来才发展成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由表意、表音和部首三种符号组成。表意符号是用图画来表示一些事物的概念及定义。但是表意、符号都不能表示字的发音,因此古埃及人又发明了表音符号。表音符号也是一些图形,它共有24个子音,在这一基础上,又构成了大批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Y”的音,燕子为双子音,发“WY”音,甲虫为三子的双子音和三子音。如口为单子音,发“HPR”的音等,但这些发音都不止表达一种意思。为了区分不同范畴的符号,古代埃及人又发明了类似于汉字中的部首偏旁的部首符号。绝大多数的埃及文字都有部首符号。

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古代埃及历史的不同阶段,随着社会生活的需要出现过多次变化。中王国时期出现过祭司体,后期埃及时出现过民间体,在罗马统治时期又出现了科普特文字。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古代埃及文字没能发展成字母文字。但是,古代埃及文字却对腓尼基字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腓尼基拼音字母,为世界各地拼音字母之始。

古代埃及历史,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城邦的出现开始,到公元前525年被波斯所征服为止,除有过希克索斯人入侵外,基本上保持了埃及文化的单一发展过程。但由于古代埃及象形文字的繁难,随着古埃及的灭亡,这种文字逐渐变成死文字,完全被人们遗忘。正是由于罗塞达石碑的发现和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解读的成功,才使古埃及历史全部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惋惜的是,勤奋的商博良却因劳累过早地离开了人间,历史将永载他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