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女人应学点武则天
45145500000039

第39章 改革后宫,唤醒女权——摆正自己的位置

夺取了一部分权力的武则天,为了提高妇女的地位、唤醒女权。不仅将后宫的制度进行了改革,而且还通过一系列的举动来教育全国各个阶层的妇女。虽然她对皇帝采取了一种管制的态度,甚至于高宗的婚姻生活也被她涤荡得干干净净,却使仁义道德之风在全国蔚然盛行,使广大妇女从中受益。武则天到底进行了怎样的改革呢?

由于高宗身体的越来越差,所以朝中的大权,渐渐滑落在了替他处理政事的,武则天的手中。在家里养病的他,经常抑郁寡欢,日子过得非常寂寞。有的人是生而贤德;有的人是被迫之下,勉强过着贤德的生活。

虽然高宗的后宫有四妃、九昭仪、九婕妤、四美人、五才人、八十一御妻,然而在武则天的阴狠嫉妒之下,有这些女人又有什么用呢?只要是记得以前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命运的女人,哪个敢冒生命之险跟皇上同眠共枕呢?

正是由于武则天杀鸡儆猴的做法,震慑了后宫,所以在她得权之后,高宗的孩子都是由她所生。这种情形在当时的确是异乎常情。唐太宗一共有十四个皇子,他们是由十个母亲所生的,除此之外,还有二十一个公主。太宗之父高祖一共有二十二个皇子、十九个公主。

虽然如此,身为皇后的武则天还是认为,宫中的女人太多,各自争风吃醋会扰乱后宫秩序,而且有损皇上的健康,必须彻底扫除旧制,进行新的宫中改革。在她倡导的新生活的运动中,皇妃、昭仪、婕妤、才人、美人都被革除了。高祖的婚姻生活,已经被武后洗涤的干干净净了,纯属规规矩矩的一夫一妻制,就好像他不是皇帝。

但是,出于帝王之尊的考虑,后宫之内必须有不少的女人。皇帝的生活不能像一个和尚,不能像一个穷庄稼汉,否则会被王公笑话的。不过,数目上一定要减少,职务也要作相应的更改,让她们成为辅佐圣德的女官。

她为了树立所谓的新风尚、新道德,还创立了一种新的制度,除将妃嫔的数量削减外,还将皇妃改为两人,官居一品,名曰“襄德”。二品以后的四人,名为“劝义”,顾名思义,也就是要教这些人规劝皇上居徳行义,不能跨越雷池。其他宫女也各司其职。卧房婢女的任务是照顾衣橱,登记礼品,传达圣命,跑零碎差事。这样一来,皇宫之中仁义道德之风蔚然盛行。

显庆六年也就是661年,武则天又上表请求禁止天下妇女为俳优之戏,她认为让妇女作为供他人娱乐戏弄的对象,在外面抛头露面,是破坏社会风气的陋习,应该禁止。

由于中国古代是以农业立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男耕女织。皇帝就是天下农夫的表率,所以,在国家典礼中有亲躬之礼,也就是由皇帝亲自种田,显示对农业的重视。而武则天认为男女平等,她为了倡导妇女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分别在显庆元年、总章二年、咸亨五年、上元元年和二年,共行劝蚕礼五次,以身作则,成为天下妇女学习的表率。

此外,她还仿效长孙皇后的《女则》而写了一篇《内训》,也就是训诫天下妇女如何守妇道,如何做好丈夫的贤内助。而且,她还召集了一个写作班子,代替她编写教育妇女的文章。其中,《古今内范》、《青宫纪要》是偏重于对宫中皇帝身边妇女的教育;而《少阳政范》则将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太子东宫里的妇女;最后完成的《维城典训》、《凤楼新诫》、《孝子传》、《孝女传》、《列女传》、《保傅乳母传》等,更是将教育对象扩大到了全国各阶层的妇女。

这些改革旧制,提高妇女地位、唤醒女权的举动,都表现出当时的武则天具有“母仪天下”的风范。

其实,唐初妇女地位的提高,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风气有很大的关系。而武则天所推行的,许多提高妇女地位的措施,是带有提高其个人形象与地位的政治动机的。也就是说,她所争取的是个人的女权,而不是当时天下妇女的女权,更不是一个“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将妇女从不平等、不合理的三从四德中"解放"出来的大功臣。这些政治行为只是她的手段,它们后来虽然产生了提高妇女地位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是武则天的目标。

“则天上位术”摆正位置:赢得尊重法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渴望赢得别人的尊重,这就需要我们摆正自己的人生位置,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那么,我们该怎样摆正位置呢?

首先,不要一味地讨好别人。试图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如果刻意去讨好别人,只能使别人厌恶你。亲近别人要自然,与其努力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靠讨好别人来获取成功是靠不住的,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成功,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其次,好心境靠自己创造。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不要等待别人来替你改变生活,也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要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然后,不要总跟自己过不去。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相当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当然欣赏自己并不是孤芳自赏、唯我独尊、固步自封,而是给自己一些自信,一点快乐,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