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09

第9章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①

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③:“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④,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⑤。不虞君之涉吾地也⑥,何故?”管仲对曰⑦:“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⑧:‘五侯九伯⑨,女实征之⑩,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注释】①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四年。题名又叫《齐伐楚盟于召陵》。本文叙述齐桓公和诸侯向楚国进军,楚国使者善于应对,使秦及其他诸侯不得不与楚之使者屈完订立盟约。②齐侯:齐桓公,名小白,春秋五霸之一。齐属侯爵,故称齐侯。诸侯之师:指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国的车队。蔡:国名,姬姓。今河南汝南、上蔡等地。③楚子:楚成王,子爵,故称楚子。使:派遣使者。④寡人:君王自称,谦词。意思是寡德之人。南海:上句的“北海”是指渤海。这里的“南海”是对北海而言,表示距离很远。⑤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唯,句首语气词。风,雌雄相诱叫做风,马与牛不同类,不致相诱。比喻事物毫不相干。本文喻齐楚两地远隔,绝不相干。⑥不虞:不料。涉:淌水而过,这里当侵入讲。不说侵而说涉,是委婉的辞令。⑦管仲:齐大夫,姓管,名夷吾。⑧召(shào)康公:周成王时太保邵公奭(侍)。先君:对本国已故君王,称先君。太公:即姜太公,吕望,名尚,齐国始祖。⑨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九伯:九州之长。在这里泛指所有诸侯。⑩女:同“汝”,你。实:句中语气词,表示命令。征:讨伐。指有征伐之权。夹辅:辅佐。履:践踏。足迹所到之处。指齐国可以征伐的范围。海:黄海、渤海。河:黄河。穆陵:地名,在齐国南部。无棣:地名,在齐国北部。尔贡包茅不入:贡,献。包茅,裹成捆的草。不入,不曾进贡。王祭不共:周王的祭品供不上。共,同“供”。缩酒:渗酒,把酒倒在束茅上渗下去,就像神饮了一样。全句说: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是征:是,代词,指“包茅不入”,作“征”的宾语。征,问。与下句“寡人是问”同,即我要责问这件事。敢:岂敢,怎敢。君其问诸水滨:你还是到水边去问吧。诸,之于。次:军队临时驻扎。陉(xíng):楚地名。屈完:楚大夫。如:往,到。召陵:地名,今河南郾城县东,有召陵故城。岂不谷是为:两句:意思是,难道是为了我?只是为了继承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两个“是”字都是代词,宾语提前。不谷,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词。君惠徼(jiǎo):句:承蒙您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意思是不毁灭我们,对我们施以恩惠。徼,乞求。敝邑,谦称自己的国家。辱收寡君:不耻收容我国国君。御:抵挡。绥:安抚。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四十里。城:城墙。汉水:即今湖北汉水。池:护城河。无所用之:没有什么用处。

【译文】春天,齐侯统率诸侯的军队,侵略蔡国,蔡国兵败溃散,于是又去攻楚。楚王派使臣到齐国的军队中去对齐桓公说道:“你住北海,我住南海,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不料您渡水进到我的领地上来,是什么缘故呢?”管仲答道:“从前召康公曾命令我先君太公道:‘五种等爵的诸侯,九州的伯长,如有罪过,你可征伐他们,以辅佐周朝。’还赐我先君可以占领的土地:东到黄海、渤海,西到黄河,南到穆陵,北到无棣。你不进贡裹束成捆的草,周王祭祀时的用品,也供不上,又没有用来渗酒的东西。这是我要责问你的;还有昭王到南方汉水,(却溺死在那里)没有回来,这也是我要责问你的。”楚使答道:“不进贡包茅,这是我们国君的过失,怎能不供给(祭品)呢?至于昭王的(溺死)未回,请您到水边去问吧!”(齐侯见楚国不肯服罪,)就进兵驻扎在陉地。到了夏天,楚王差屈完到齐营来(请求和好),齐兵便退却,驻扎在召陵。

齐侯把诸侯的军队陈列出来,(以示威武,)和屈完同坐在车上,观看了一遍。齐侯道:“难道是为了我个人?只是为了继承我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不知你的国君,肯和我同好吗?”屈完答道:“承蒙您的恩惠,向我国社稷之神求福,(不毁灭我国,)不耻收容我国国君。

这是我国国君愿意的事情啊!”齐侯道:“我用这么多的将士打仗,谁能抵挡?我用这么多的士兵攻城,哪一个城攻不下?”屈完道:“您如果用恩德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如果依仗武力,那楚国可以把方城山当城墙,把汉水当护城河,你们兵将虽多,也没有什么用处。”屈完便和诸侯订了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