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78

第78章 秦楚之际月表

《史记》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①;虐戾灭秦自项氏②;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③。五年之间,号令三嬗,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会孟津八百诸侯,犹以为未可,其后乃放弑④。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余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⑤。以德若被,用力如此,盖一统若斯之难也!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镝,豪杰,维万世之安⑥。然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适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⑦?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带者乎?

【注释】①陈涉:见本书《项羽本纪赞》注⑥。②项氏:见本书《项羽本纪赞》。③祚:通“阼”,帝位。④契、后稷:见本书《展禽论祀居》。⑤襄公:秦襄公,公元前777年至前766年在位。文:秦文公,公元前765年至前716年在位。缪:秦穆公,公元前659年至前621年在位。缪同“穆”。献:秦献公,公元前384年至前362年在位。孝:秦孝公,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始皇:秦始皇赢政,公元前年至前221年为秦王,公元前221年至前210年为始皇帝。以上参看本书《李斯谏逐客书》。⑥堕:通“隳”(huī),毁坏。⑦从:通“纵”。乡:通“向”。

【译文】太史公读完秦楚之际的史料之后说:秦末起初起来发难造反的是陈涉;迅猛凶狠消灭秦朝的是项羽;清除混乱、诛除凶暴、平定天下、终于登上帝位、取得成功的是汉家。5年之内,发号施令的政权变更了3次,自从有史以来,从未有过帝王受天命的变更像这样快的。从前的虞舜和夏禹,是在积累善行和功劳几十年,仁德遍施于百姓,经过代行君王政事,接受上天考验之后,才即帝位的。商汤和周武称王,是从他们的祖先契、后稷开始,经过十几代讲仁政、行道义以后的事。周武王称王前,虽然800诸侯不约而同地到达孟津相会,准备推翻商纣王,大家还认为时机未到,后来才杀了纣王。秦国从襄公时兴起,在文公、穆公时声名显赫。到献公、孝公以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过了100多年以后,到始皇帝才兼并了六国诸侯。像虞、夏、汤、武那实行德政,像秦国那样使用武力,都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成功,原来统一天下竟是这样的艰难!秦始皇称帝后,忧虑过去战争所以不断,是由于存在许多诸侯。于是他就废除了分封制度,不给功臣们尺土之封,同时毁坏名都,销毁刀箭,铲除豪强,打算维持万代平安。但是帝王的功业,兴起于民间,各路起义军联合起来讨伐暴秦,速度和力量都超过了夏、商、周三代讨伐桀、纣。从前秦朝颁布的禁令,恰好足以帮助贤者去排除创业的危难罢了。因此,发愤有为的就能成为天下的英雄,怎么能说没有封地的人就不能成为帝王呢?这就是书传所说的大圣人吧?这难道不是天意吗?这难道不是天意吗?不是大圣人,谁能在这种乱世接受天命而建立帝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