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64

第64章 赵威后问齐使

赵威后问齐使①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②,书末发③,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④?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说⑤,曰:“臣奉使使威后⑥,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⑦?”威后曰:“不然⑧。苟无岁⑨,何有民⑩?苟无民,何有君?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业,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于陵子仲尚存乎?

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乎?”

【注释】①赵威后问齐使:选自《战国策·赵策》。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即孝威太后。这篇文章表现了她的政治见解,突出了她的以民为本的思想。②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齐王姓田名建,齐襄王的儿子。使,派遣,命令。使者,奉使命的人。问,聘问,问候,是当时诸侯之间的一种礼节。③书未发:书信尚未开封。书,齐王给赵威后的书信。发,启封。④岁亦无恙耶:岁,一年的收成。恙,忧患,灾害。耶,表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⑤说(yuè):同“悦”,愉快,喜悦。⑥臣奉使使威后:臣,对自己的谦称。奉,奉命。第一个“使”是名词,当“使命”讲,第二个“使”是动词,当“出使”讲。⑦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难道是先顾到贫贱而后顾到尊贵的么?岂,难道。“先”“后”都是使动用法。贱,名词,统治阶级用来指人民。⑧不然:不是这样。⑨苟(gǒu)无岁:假使没有收成。苟,假如,假使。⑩何有民:那里有老百姓。民,百姓。故有问,舍本而问末者耶:难道有问人问事竟舍本问末的么?故有问,问人问事情。故,与“事”同义。本,根本。末,枝叶。处士曰钟离子:处士,隐士,有贤德才智隐居不出来做官的人。钟离子,齐国的处士。钟离,复姓。有粮者亦食(sì):有粮食的也给(他们)东西吃。食,给人食物吃。有衣(yī)者亦衣(yì):有衣服的人也给(他们)衣服穿。第一个“衣”,名词,当“衣服”讲;第二个“衣”,动词,给衣服穿。下句的两个“衣”字分别同此两“衣”字。是助王养其民者也:是,这,指代以上的做法。养,抚养。这是帮助君王抚养他的百姓的人啊。何以至今不业也:为什么至今没有官职呢?何以,因为什么。业,使之有地位以成就大业。叶(射)阳子:齐的处士。叶阳,复姓。哀鳏(guān)寡:哀怜无妻无夫的人。哀,怜悯。鳏,年老无妻。寡,寡妇。恤(xù)孤独:抚慰无父无子的人。恤,抚慰,周济。孤,年幼无父。独,年老无子。振困穷:救济困苦贫穷的人。振,救济。补不足:补助吃用不足的人。补,补助。是助王息其民者也:这是帮助君王使他的百姓得到生息。是,这。息,繁殖,长育。北宫之女婴儿子:北宫,复姓。婴儿子,是这个姓北宫的女子的名字,她是齐国有名的孝女。撤其环瑱(tiàn):摘掉了她的耳环和挂在耳上的玉饰。撤,摘掉,撤除。环,耳环。瑱,用于耳部的玉制的装饰品。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这都是率领百姓往孝道上去的人啊。率,率领,带动。孝情,孝道。胡为至今不朝也:为什么到现在没封她(婴儿子)为命妇呢?胡,为什么。朝,古时女子为命妇才能入朝。王(wàng)齐国,子万民乎:王,做动词,当“称王”讲。子,做动词,(把人民)当做自己的子女。于(wū)陵子仲:于陵,齐国的邑名,故城在今山东长山县西。子仲,齐国的隐士。上不臣于王:对上不肯做齐王的臣子。“臣”做动词,当“称臣”讲。中不索交诸侯:对外不结交诸侯。中,这里可当“对外”讲。索交,结交。无用:没有作用,无所作为。

【译文】齐王派使者去问候赵威后。(齐王给赵威后的)信还没有拆封,威后便问使者道:“贵国的收成好吗?百姓好吗?君王也好吗?”使者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使命来问候威后的,现在(您)不询问君王(的情况),却先问起收成和平民百姓,难道是把贫贱的搁在前头,把尊贵的搁在后头吗?”威后说:“不是这样。假使没有收成,怎么能有百姓?假使没有百姓,怎么能有国君?问事情难道可以舍去根本而问末节吗?”

于是威后又进一步问道:“齐国有一个隐士叫做钟离子的,他还好吗?他的为人啊,(喜欢布施,)对于有粮食的人给他们食物吃,对于没有粮食的人也给他们食物吃;对于有衣服的人给他们衣服穿,对于没有衣服的人也给他们衣服穿。这是帮助君王抚养他的百姓的啊!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官职呢?叶阳子他好吗?他的为人,能够怜悯无妻无夫的人,抚养无父无子的人,救济困苦贫穷的人,补助吃用不足的人,是帮助国王使他的百姓兴旺起来的人,为什么他至今还没有官职呢?北宫氏的女儿婴儿子她好吗?她摘掉她的耳环和挂在耳朵上的玉饰,到老不嫁,来孝养父母,这都是引导百姓尽孝道的人啊,为什么到现在没有赐予她封号呢?这两个贤士没有官职,一个孝女没有封号,(试问君王)凭什么统治齐国,保护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呢?于陵子仲还活着吗?他的为人啊,对上不向君王称臣,对下不治理他的家业,对外不结交诸侯,这是引导百姓到无所作为的路上去的人,为什么到现在不把他杀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