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45143700000058

第58章 苏秦以连横说秦(2)

【注释】①苏秦以连横说秦:选自《战国策·秦策》。题目的意思是,苏秦用连横的主张去劝说秦王(希望他能采纳)。苏秦,河南洛阳人,战国时著名说(shuì)客。连横,东西为横,秦居之,秦与齐、楚等国个别联合以打击其他国家叫连横;南北为从(zòng),六国居之,齐、楚、燕、韩、赵、魏六国联合抗秦叫约纵。说,劝说;游说(shuì)。本篇指出在七国争雄时,苏秦最初主张连横,欲助秦国打击六国,因为秦惠王没有采纳他的主张,他才主张约纵,去游说六国,终于造成六国联合抗秦的局面。②秦惠王:秦国国君,秦孝公之子,公元前336——前311年在位。③巴蜀汉中:巴蜀,今四川省。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④胡貉(hé)代马:胡,匈奴,其地产貉,貉形似狸,其皮可以为裘。代,今河北、山西二省北部,其地产马。⑤巫山黔(qián)中:巫山,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黔中,地名,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⑥殽(yáo)函:地名,殽山和函谷关。殽山在今河南洛宁县西北六十里。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县西南一里左右。⑦奋击:奋力作战(的勇士)。⑧地势形便:地理环境便于攻守。⑨天府:自然条件优越,形势险固,物产富饶的地方。⑩教:教育,学习。称帝而治:帝的本义是神,又称天帝,战国时代,各国君主都称王,但较强的国家的君主有自称帝号的,企图进行统一。效:成绩。文章不成者:文章,法令。成,完备。俨(yǎn)然:庄严恭敬。愿以异日:请把(这件事)推迟到将来再议。这是秦惠王拒绝接纳苏秦连横主张的托词。神农伐补遂:神农,传说中古代君王,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补遂,古国名。黄帝伐涿鹿而擒蚩(chī)尤:黄帝,传说中上古第一个帝王。涿鹿,地名,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蚩尤,传说中九黎族首领。尧伐欢兜:尧,传说中上古帝王,以贤明著称。欢兜,尧臣名。舜(shùn)伐三苗:舜,传说中上古帝王,以贤明著称。三苗,古代国名,在今湖北武昌,湖南岳阳,江西九江一带。禹伐共(gōng)工:禹,夏朝第一个王,以贤明及治理洪水有功而著名。共工,古代部族。汤伐有夏:汤,商朝的建立者。有夏,这是指夏桀,夏朝末代君王,暴君。文王伐崇:文王,周武王的父亲。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境内,后被周文王所灭。武王伐纣:武王,周文王之子,周朝第一个国君。纣,商朝末代君王,荒淫残暴。齐桓任战而霸天下: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任,用。恶(wū)有:哪有,岂有。车毂(gǔ)击驰: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击驰,互相碰击奔驰。这四个字形容来往车辆多。不藏:不收藏起来。文士并饬(chì):(所用的都是些)文人辩士,(他们)以花言巧语进行游说。饬,同“饰”,修饰文辞。不可胜(shēng)理:不能治理。科条既备:科条,法令条规。备,完备。民多伪态:百姓不守信,多是虚作应付。伪,虚假。书策稠浊:书籍繁多而杂乱。这里的书籍主要是指记述法令条规的。民无所聊:百姓无所依赖。聊,依赖。明言章理:明著之言,彰显之理。章,同“彰”,明显。伟服:儒者的盛装。繁称文辞:进行繁杂的说教,巧饰辞令。敝:疲惫。行义约信:行仁义之事,结信用之约。死士:不怕死的勇士。缀(zhuì)甲厉兵:做武士的盔(kuī)甲,磨砺兵器。缀,缝连,古代武士铠甲,都是用金属片连辍成的。徒处:白白地呆着,什么也不干。广地:扩大土地。五帝三王五霸:五帝,传说中上古的五个帝王:黄帝、颛顼(zuannxū)、帝喾(裤)、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等三个帝王。五霸,指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宽:相距远,迫:相距近。杖戟相撞:指肉搏战。杖戟,拿着武器。杖,执持。凌万乘(射ng):压倒拥有兵车万辆的敌君。乘,一车四马为一乘。万乘,引申为帝位。诎(qū):折服,屈服。制海内:治理天下。子元元:亲爱百姓。子,爱。元元,人民;百姓。臣诸侯:臣服诸侯;让诸侯向自己称臣。嗣(sì)主:继承王位而为君的。忽于至道:忽略用武的道理。忽,忽略;不重视。至道,极好的道理,这里指用兵之道。惛(hūn)于教:政教昏乱。惛,胡涂。教,政教,政治和教化。溺(nì):沉迷。行(xíng):实行;执行;施行。说秦王书十上①,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②,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滕履③,负书担囊,形容枯槁④,面目黧黑⑤,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⑥,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⑦:“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⑧,陈箧数十⑨,得太公阴符之谋⑩,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伏轼撙衔,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以忽乎哉?”①书十上:上书十次。②敝:破烂。③羸(yíng)滕(téng)履(lǚ)(jiǎo):缠好绑腿布,穿上草鞋。羸,通“缧”,束缚缠绕,捆绑。縢,绑腿布。蟜,草鞋。④形容枯槁(gǎo):模样憔悴。形容,模样;外貌。枯槁,憔悴干枯。⑤黧(lí):黑色。⑥絍(rèn):织布帛的丝缕;纺织。⑦喟(kuì):叹息。⑧发书:奋起读书。⑨陈箧(qiè):打开箱子(把书)陈列起来。⑩得太公阴符之谋:太公,姜太公,名望,智勇双全,辅助周文王灭商有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阴符,兵法书名。谋,计策,这里引申为兵法。简练以为揣摩:简练,精读熟记。揣摩,用心探求钻研以达到了解书中内容的本意。股:大腿。人主:君主。卿相之尊:公卿宰相的尊贵位置。期(激)年:一周年,一整年。摩燕、乌集阙(què):走近名叫燕和乌集的两个宫阙。摩,迫近。燕,乌集,宫阙名。阙,古代王宫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华屋:华丽、堂皇的屋子(说明赵王接见苏秦之隆重)。抵掌而谈:谈得很兴奋、融洽。抵掌,击掌,比喻谈话时欢悦、兴奋之情状。武安:地名,今河南武安县。受相(xiàng)印:授予(苏秦)国相的封印,即封苏秦为国相。革车百乘(射ng):兵车百辆。锦绣千纯(臀):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千匹。纯,匹(指绸帛)。白璧:璧,古玉器名,平园形,正中有孔。镒(yì):古代重量单位,古代二十或二十四为一镒。约从散(sàn)横:联合六国以抗秦,破坏个别国家与秦的关系。约,联合。散,散离。抑:抑制,压制。关不通:函谷关的交通断绝了。函谷关为六国通秦之要道,六国共同抗秦,与秦不来往,因此交通就断绝了。决:取决。烦:烦劳。未战一士:没让一个将士打过一仗。士,将士。未绝一弦:没有断过一根弓弦。贤于:胜过,比……还好。式于政:运用政治手段。式,用。勇:武力。廊庙:君主祭祖处,也是古代商讨国家大事的地方。这里指朝廷。四境:四海;全国。当秦之隆:正当苏秦声势显盛之时。秦,苏秦。为用:(供苏秦)所用。转毂(gǔ)连骑(jì):转动车轮(来来往往),骑马的随从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苏秦之显赫,车辆来往频繁,随从众多。炫煌:光辉耀眼。比喻苏秦之显赫。山东:华山以东。从风:迅速附从。从,顺从,追随。风,如风般迅速。大重(zhòng):推崇尊重,地位极大地提高。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quān)枢(shū)之士耳:特,只是,不过是。掘门,即窟门;掘,通“窟”,指“寒窟”。桑户,以桑板为门户。棬枢,揉曲树枝条为门枢。这句极力形容苏秦所住房屋之简陋。伏轼(侍)撙(zǔn)衔(xián):伏在车前横木上,拉着马的勒头。形容苏秦乘车出游时的得意神态。轼,古代车前当扶手的横木。撙,勒住。衔,马具,用青铜或铁制成,放在马口上,作勒马之用。横历:周游四方。杜:塞。伉(kàng):同“抗”,抵挡。清宫除道:收拾房屋,洒扫街道。张乐(yuè):施奏音乐。侧目:不敢正眼看。匍伏:同“匍匐”,伏地爬行。倨(jù):傲慢。季子:苏秦字。嗟(jiē)乎: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不子:不把他当儿子。盖(hé)可以忽乎哉:怎么可以忽视呢。盖,同“盍”,何;怎么。忽乎,忽视;不看重。

【译文】苏秦起初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道:“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富饶的巴蜀汉中;北面有胡貉代马供使用;南面有巫山黔中的险阻,东面有殽山函谷关的坚固。田地都很肥美,百姓都殷实富厚;战车有万辆,精兵有百万;肥沃的田野有千里,贮存的粮草很丰富;地理环境便于攻守,这真可称得上是富饶的地方,天下强大的国家了。以大王的贤明,百姓的众多,将士的听命效劳,兵法的熟习,尽可以兼并诸侯,吞灭天下称帝而统治(全国)。

请大王稍稍留意(听我说),让我来陈述这样做的功效吧!”秦王道:“我曾听到过这样的说法:毛羽没有丰满的,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不可以用刑罚;道德不够厚重的,不可以驱使百姓;政教不够昌明的,不可以烦劳大臣。现在先生很认真庄严地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在朝廷中指教我,请把(这事情)推迟到将来再议吧!”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是不能用(我的主张)的。以前神农氏攻打补遂;黄帝攻打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攻打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攻打共工;商汤攻打有夏;周文王攻打崇国;周武主攻打商纣;齐桓公用战争手段做了天下的霸主。从这些情况看来(要想兼并天下,)哪有不用战争的道理呢?古时使者车辆互相挤碰,来往奔驰,各国都用言语互相结约,天下就统一起来了。后来约纵连横,武器也并没有弃用,文人辩士,互相巧饰,用花言巧语进行游说,使诸侯昏乱疑惑,各种矛盾、事端因此产生,(天下)竟繁乱得不能治理了。法令条规越是完备,百姓就越不能信守,多是虚作应付;文书、籍策繁多杂乱,百姓(反而)不能丰足,君臣为此忧愁;民众无所依赖;越讲那些冠冕堂皇的道理,战事发生得就越多,能言善辩,身穿盛装的儒者越多,战争就越加不能停息;越搞繁杂的说教和浮夸的言词,天下就越是不能治理;说的人舌头都说累了,听的人耳朵也被震聋了,却见不到成功;(尽管)你行仁义之事,结信用之约,天下总还是不能相亲。于是就废弃文治,使用武备,厚养一批不怕死的勇士,制作武士的盔甲,磨砺好兵器,决胜于战场上面。(如果)白白地呆着(无所作为)。而想求得利益,安坐不动而想扩大领土,(这样)就是古代的五帝、三王、五霸和那些贤明的君主,常想要这样做,客观情势也不容他办到啊!所以只得用战争来接替(文治)。两军相距得远时,便互相攻伐;离得近时,便拿武器互相撞击。这样才可以建立伟大的功业。因此。兵士在外打胜仗,君主在国内行仁义,国家的威望就建立了,下面的百姓就服从了。现在要想吞并天下,压服拥有兵车万辆的诸侯,折服敌国,统治全国,亲爱百姓,臣服诸侯,那是非用兵不可的。现在那些继承王位做了君主的,忽略了用兵的道理,都昏乱于政教,迷惑于言语,沉溺于辩论辞令。照这样讲来,大王您本来就不能施行我的主张啊!”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上了十次,最终游说没有成功。弄得黑貂衣也破了,百斤的黄金也用完了,费用没有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去。他腿上绑上缠腿布,穿上草鞋,背上背着书,肩上挑着担子,模样憔悴,面目黄黑,一副惭愧的样子。回到家里,妻子不放下机缕(迎接)他,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同他说话。苏秦长叹一声说:“唉!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自己的过错啊!”于是就(立志)发奋读书,当夜就把几十个书箱打开,把书摆出来,找到了姜太公所著的名叫《阴符》的兵法书,伏案诵读它,熟记精要并深入研究它的本意。读到困倦欲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跟,(愤愤地)说:‘哪里有去游说君主,却不能叫他拿出黄金、美玉、锦缎,让我得到公卿宰相的尊贵位置的?”过了一整年,(兵法)研究成了,就说,“这回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的君主了。”于是苏秦就走到燕和乌集两宫阙(那里),在华丽堂皇的房屋下面会见赵王,和赵王谈得很兴奋融洽。赵王很高兴,就封苏秦为武安君,并授予相印,给他兵车一百辆,锦缎一千匹,白玉一百双,黄金二十万两,用来跟在他的身后,以便去联合各国抗秦,破坏个别国家与秦国的关系,这样来抑制强大的秦国。因此,苏秦在赵国做宰相,(大家都断绝了与秦的联系)函谷关的交通就断绝了。在这个时候,天下这样的大,百姓这样的多,王侯这样的威武,谋臣这样的有权势,都要取决于苏秦的计策。没有耗费过一斗粮饷,没有烦劳过一个兵卒,没有让一个将士领兵打过仗,没有断过一条弓弦,没有折过一支利箭,(可是)诸侯相亲相爱,比兄弟还要好。因为贤人在位使天下都归服,一人用事使天下都听从。因此说:在政治上运用(高明的手段),不必运用武力(就能解决问题);在朝廷之内(决策天下大事),不必在国境之外(行动)。正当苏秦声势大振的时候,(赵王)把万镒黄金供他应用,车轮飞转,马队连接,威风凛凛地往来于大路上,华山以东各国,迅速附从,使赵国的地位大大地提高,至于苏秦,不过是穷巷中以桑板为门户,揉曲树枝条为门枢的寒窟陋屋里的一个穷书生罢了。

(现在)他得意洋洋、气派十足地乘着车辆,勒着马头,游历天下,到各国的朝廷里去游说各诸侯,(用他的雄辩的言辞,高妙的谋略)堵塞住周围(反对他的主张)的人的口,天下的人谁也抵不过他。

当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时,路过洛阳(老家)。他的父母听到这个消息,就(赶紧)收拾房屋,清扫道路,演奏音乐,摆设美酒,到城外三十里迎接他;(到了家里)妻子不敢正眼看他,也不敢正耳听他说话;嫂子伏在地上爬行,一连拜了四拜,跪着谢罪。苏秦就问她:“嫂子!你为什么以前那么傲慢,现在又这样谦卑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现在)地位显贵,并且有那么多的金钱!”苏秦叹了一声说:“唉!贫困时,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了,连亲属都畏惧我。一个人在世上,势力地位和金钱财富怎么可以忽视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