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的问世,是制片技术的重大革新,阅片方式也可由计算机设定阅片初筛,再由专家复查确诊,可以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减少阴性率。虽然这种设备需要昂贵的资金购买(同时要随时购买细胞保存液),越来越多的医院能够开展,并不仅适用于有条件的大城市医院开展此项新技术。而CCT技术则是筛片的计算机自动化(无疲劳现象),经CCT筛查后的异常细胞再由细胞学专家判定,其优点是:先进、准确、迅速、经济、方便。以上两种细胞学现代新技术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提高细胞的正确诊断率,但这两种新技术并不是同一回事,是对细胞学检查的两种不同方法(即制片方法及阅片方法)的改良,应消除(后问世的)TCT技术优于(先问世的)CCT技术的误解。如果先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制备超薄层涂片,再经CCT筛查,则是“锦上添花”,达到更高水平的诊断了。
三、常用激素测定
一些激素的测定对某些妇产科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以前有些激素常用生物学方法测定,但其重复性差,而且仅可做定性或半定量测定。自60年代以来,由于放射免疫技术、酶联免疫技术以及化学发光技术的建立,现已普遍采用这些新方法对激素进行准确的定量测定,可为临床提供更精确可靠的数据。
(一)促卵泡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测定
FSH和LH均是由垂体前叶产生,并受控于下丘脑分泌的同一种促性腺释放素,它们的分泌水平均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FSH可直接作用于颗粒细胞上的受体,刺激卵泡的生长和成熟,并能促进雌激素的分泌,它和LH共同作用,还可促进排卵、黄体形成及雌、孕激素的合成。在临床上FSH和LH血中浓度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1)卵巢性闭经;(2)卵巢功能不足,如更年期、绝经期、绝经期后、卵巢切除后或卵巢发育不良。其水平低于正常时,则常见于垂体性闭经。在多囊卵巢病变时,常见LH出现过多的突发性脉冲释放,多次血中LH测定值可在15~40mlu/ml之间,而FSH血中水平却不见升高,甚至降低。
(二)垂体催乳素(PRL)测定
PRL是垂体前叶分泌的单链多肽,其释放水平受下丘脑催乳素抑制因子调节。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使乳房发育,维持产乳泌乳,并参与生殖功能的调节。在无药物作用及未孕情况下而出现泌乳现象,其血中PRL水平常见升高;在患垂体腺瘤时PRL也可出现异常升高现象,在治疗过程中连续检测PRL水平,可作为观察疗效的指标。
(三)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测定
HCG由胎盘滋养层细胞产生,受孕后9~13天HCG水平即有明显上升,妊娠8~10周时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以峰值10%的水平维持至足月,产后即明显降低,2周内下降至正常水平。HCG在体内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延长孕妇黄体期,以保证妊娠早期有足够的孕酮分泌,同时它还可抑制淋巴细胞对植物血凝素的反应,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作用,使着床胚胎不被排斥。由于HCG分子中的α链与LH中的α链有相同结构,为避免与LH发生交叉反应,在测定其浓度时,常测定特异的β-HCG浓度。HCG水平的检测可用于:(1)早孕诊断:早孕妇女的HCG于排卵后8天即可从血中或尿中检到,用于早孕诊断十分可靠;(2)诊断先兆流产或异位妊娠:在妊娠的最初6~8周内,血β-HCG若不能持续以每天66%的速度递增,则提示妊娠失败。有人对15例由手术和组织学证实为宫外孕的患者血清β-HCG进行测定,结果为28~1800min/ml,大大高于正常水平;(3)滋养层细胞疾病的诊断和跟踪:葡萄胎时,可见血中HCG水平比正常孕妇同期HCG水平大大增高,刮宫6周后即不再能检出HCG。当绒癌发生时,血中HCG浓度可异常升高,其癌瘤体积仅1~5mm3(约106~107个细胞)时,测定血中HCG即可诊断,每个癌细胞每天约产生10~5IUHCG,其分泌量与癌细胞总数成正比。治疗中连续检测HCG的升高或降低,可反映病情的恶化与好转。
(四)雌激素测定
雌激素主要由卵巢、胎儿-胎盘复合体产生分泌,少量则来自肾上腺。这类激素主要包括雌酮(E1)、雌二醇(E2)、雌三醇(E3),其中以E2活性最高,对维持女性生理特征起重要作用,绝经后E1分泌量减少。E3是E1和E2的代谢产物,妊娠期主要在胎盘中生成,含量很高,进入胎儿体内经15α-羟化酶作用,最终可生成雌四醇。通过雌激素测定主要可了解卵巢、胎儿-胎盘单位的功能状况。(1)如果雌激素无周期性变化,持续维持在早卵泡期水平或更低,常提示卵巢功能不足,可引起月经量过少或闭经;若雌激素分泌情况正常而出现闭经,则一般为子宫性闭经;(2)如果雌激素无周期性变化,持续维持在早、中卵泡期水平,则常见于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等;(3)雌激素水平过高,常见于:性早熟、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肝病(影响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绝经期后阴道流血等疾病;(4)妊娠36周后测定尿中E3水平,连续多次均在10mg/24h以下或骤减30%~40%以上,常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若在6mg/24h以下或减低50%以上,则提示胎盘功能显著减退。但应注意,尿中E3浓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作出临床判断和处理前应作全面考虑。
(五)孕酮测定
孕酮由卵巢、胎盘和肾上腺皮质产生,通过肝脏代谢,最后形成孕二醇。测血中孕酮水平,主要可以对卵巢或胎盘功能状况作出评估:(1)正常情况下,血清孕酮水平高于5ng/ml,常提示有排卵,对孕酮分泌正常的不孕患者应从其他方面寻找不孕原因;(2)黄体形成期孕酮水平低于生理值或月经前4~5天仍高于生理水平,则分别提示黄体功能不足和黄体萎缩不全;(3)妊娠后孕酮水平连续下降常提示有流产可能;(4)孕酮水平≥25ng/ml,一般可排除异位妊娠;(5)当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肾上腺肿瘤发生时,孕酮水平可异常升高。
(六)胎盘生乳素(HPL)测定
HPL由合体细胞贮存及释放,其血中含量与胎盘大小有关,测定血中HPL浓度可作为观察胎儿生长和胎盘功能的指标。(1)先兆流产情况下,HPL水平在正常范围内,连续测定结果呈上升趋势,提示妊娠可以继续;若连续测定结果呈下降趋势,则将出现流产;(2)HPL水平低于正常妊娠同期水平,而HCG浓度却异常升高,则对诊断葡萄胎有重要意义;(3)定期测定血中HPL浓度,可掌握胎盘功能情况。
四、激素受体测定
激素受体是一种特异性细胞蛋白质,它能把内分泌刺激传递到细胞内,因此激素对靶细胞作用的强弱,虽然主要取决于血中激素的浓度,但同时还取决于激素受体的特异性、亲和力及其含量,所以在一些妇产科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判断中,激素受体测定也有重要作用。
(一)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测定
雌、雄激素受体在体内的含量和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在生殖周期和胚泡着床的过程中,在雌、孕激素的调控下,雌、孕激素受体的含量也随之发生周期性变化。一般来讲,雌激素有刺激雌、孕激素受体合成的作用,而孕激素则有限制雌激素受体合成,并间接抑制孕激素受体合成的作用。
在乳腺癌患者中可见:(1)大约50%患者的癌组织中可检测到ER,在约45%~60%的患者中可检测到PR;(2)年老的或绝经后病人的ER和PR含量通常都比年轻的或绝经前的病人要高;(3)ER和PR似乎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4)当标本中可同时检测到ER和PR时,病人对内分泌疗法的敏感性可高达75%~80%,而当ER阴性时,对激素疗法的敏感性则低于3%。
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可见:(1)有48%的人其组织标本中可同时检测到ER和PR,31%的人ER和PR均为阴性,7%的人只可检到ER,14%的人只可检到PR;(2)ER和PR的含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癌细胞分化程度越差,ER和PR的含量越低,甚至无法检出;(3)ER(+)/PR(+)和ER(-)/PR(+)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明显高于ER(-)/PR(-)和ER(+)/PR(-)的患者。
对雌、孕激素受体测定临床价值的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目前,通常把它们作为乳腺癌病人和子宫内膜癌病人行激素疗法的参考依据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二)LH-CG受体和FSH受体测定
人的卵巢中存在能结合HCG、LH、FSH、PRL等的多种受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其中的HCG、LH、FSH受体。由于HCG和LH的α链相同,所以与它们结合的是同一受体,称为LH-CG受体。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囊卵巢患者中,卵泡FSH受体出现升高,而LH-CG受体则无明显变化。在卵巢癌患者中,可见高分化癌的LH-CG受体含量明显高于低分化癌,而且LH-CG受体含量高的,其一年、三年生存率明显高于LG-CG受体含量低的。因此,测定LH-CG受体水平在判断卵巢恶性肿瘤临床预后和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意义。
五、肿瘤标志物测定
所谓肿瘤标志物是指那些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能用生物化学或免疫化学方法进行定量测定,并能在临床肿瘤学方面提供有关诊断、预后或治疗监测信息的一类物质。从理论上来说,一个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具有100%的癌瘤特异性(在良性病变中不会被检出)和100%的器官特异性(仅为单一癌变实体所分泌),以及100%的敏感性(在仅有极少量癌细胞的情况下即可检出)。但目前真正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并不存在。从临床实际应用考虑,能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物质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在恶性肿瘤患者血中有明显的异常存在;(2)具有高敏感性,即它在血清中的浓度能对癌变的发生作出及时和敏感的反映;(3)在血中浓度变化与恶性肿瘤的生长、消退及转移能存在定量的比例关系;(4)高特异性,即对检出恶性病变的假阳性率极低,其中特异性和敏感度是最重要的标准。少数好的肿瘤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筛查,如AFP在乙型肝炎高发区可用于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的筛选工具;HCG可用于对一般人群绒毛膜癌的筛选。但是大多数肿瘤标志物既无器官特异性,又无肿瘤特异性,在许多良性疾病情况下,也可出现血清浓度异常,再加上在癌变初期其敏感性很低(约5%~20%),所以除了对特定人群以外,大多数肿瘤标志物在对大范围的无症状人群的肿瘤筛选检查中是无意义的。由于肿瘤标志物的血清浓度与肿瘤的病情的变化(好转或恶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而且在肿瘤的发展期敏感性最高,所以应该说,肿瘤标志物的最重要的临床价值在于监测病情变化及评估治疗效果。
手术切除癌变部位后,如果相应的标志物血清浓度迅速降至正常范围,这是一个好的信号;如果浓度下降缓慢,甚至长时间不能降至正常范围,提示手术不甚成功或者预后不良;标志物血清水平在下降后又持续升高,则是癌瘤复发或转移的强烈信号。与女性恶性肿瘤有关的常用标志物有:
(一)癌抗原125(cancerantigen125,CA125)测定
(1)CA125为一种复杂的糖蛋白,分子量约为200kd,常用于卵巢癌的检测。在患卵巢癌时,CA125血清水平可明显增高(>40u/ml),所以它被作为卵巢癌的首选标志物。尤其是在非黏蛋白卵巢癌的早期诊断和复发诊断中,其总敏感性可达65%~90%(cruickshankdJ,1986);(2)在绝经期妇女,CA125对卵巢癌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可高达92%和84%,所以在这一高危人群中,可将CA125作为早期发现卵巢癌的筛选参数。此时,若结合腹部超声检查,其诊断正确率几乎可达到100%;(3)一般的说,卵巢癌全切后,CA125浓度在5天即可下降一半,之后即可下降至正常水平。临床资料显示,术后血清CA125水平下降速度快的,其2年和5年生存率均要比血清水平下降慢的要高。如果术后CA125水平迟迟降不到正常水平的,往往提示手术不甚成功;若术后2~3周CA125水平仍持续维持在300u/ml左右的,则很可能为手术造成腹膜创伤所致,CA125水平下降又再次升高的,则是癌瘤复发或转移的信号,而且这种信号的发出时间通常要比用放射学方法能作出明确诊断的时间要早3~4个月;(4)CA125对子宫颈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也有一定敏感性,对原发性腺癌,其敏感性约为40%~60%,而对腺癌的复发诊断,敏感性可达60%~80%。对子宫内膜癌来说,敏感性约为20%~33%,而且与癌瘤的分期有关。当CA125水平>40u/ml时,有90%的可能性肿瘤已发展到子宫肌外。在内膜癌复发情况下,若CA125水平出现再次升高,则95%可能已发展到骨盆范围以外了;(5)CA125对输卵管癌的敏感性约为38%,但对输卵管癌的复发的早期诊断敏感性可达87%~94%;(6)部分良性卵巢瘤、子宫肌瘤病人有时也可出现血清CA125阳性反应。
(二)四黏蛋白(tetranectin,TN)测定
TN是一种分子量为68kd的黏蛋白,由四个相同的分子量为17kd的亚基组成。它在新生儿脐血中的含量约为8mg/ml,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升高,青春期时达到最高水平,到老年时虽有所下降,但仍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约99mg/l)。现发现,当患卵巢癌时,血中TN水平可明显下降(<79mg/l),故国外已推荐将其作为卵巢癌的标志物。(1)以79mg/l作为临界值时,特异性为97%,对Ⅰ、Ⅱ期的敏感性为58%,对Ⅲ、Ⅳ期的敏感性可达80%;
(2)若与CA125联用,对早期和晚期卵巢癌的诊断敏感性可分别提高至76%和98%;(3)化疗前或术前的TN水平检测可作为卵巢癌病人很好的预后指标,有资料介绍,治疗前TN水平>67mg/l的患者,Ⅰ、Ⅱ期和Ⅲ、Ⅳ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可分别达到100%和29%,若TN水平<67mg/l的患者,Ⅰ、Ⅱ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只有33%,而Ⅲ、Ⅳ期病人的2年生存率也几乎为零。治疗前卵巢癌患者血清水平<67mg/l的,其死亡风险要比TN>67mg/l的高出73倍;(4)TN的水平的变化,并非为卵巢癌所特有,在乳癌转移时,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甚至一些良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心肌梗塞时,也会出现TN水平降低现象。
(三)肿瘤相关粘蛋白72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