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又称为月事、月水、月信、例假、见红等,因多数人每月出现1次而称为月经,它是指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子宫出血。严格说来,伴随着这种出血,卵巢内应有卵泡成熟、排卵和黄体形成,子宫内膜有从增生到分泌的变化。但是在临床上常有不经过排卵而有子宫出血的现象,叫做无排卵性月经。现代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在12.5岁。绝经年龄通常在45-55岁之间。
一、经前期紧张综合症
经前紧张综合症亦称经前期紧张症,是指周期性地在月经前出现的一系列身心病态症状。患者表现激动易怒、烦躁不安、恐惧、焦虑、忧郁、疲劳、头疼、眩晕、失眠、恶心、心悸、浮肿、乳房胀痛、神经过敏、思想不集中等等,严重者还可能攻击他人,易与人争吵、殴打子女或其他家人、毁物以至产生自杀企图。
据统计,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发生率约为25%一50%,以30—40岁的女性为多见。上述症状一般在经前7天开始,经前2—3天最严重,行经后症状明显减轻和消失。这种情况的发生与年龄、胎次无关。症状轻者可以忍受,重者约8%须用药物治疗。
经前期综合症的诊断如下:
①在前3个月经周期中周期性出现至少一种精神神经症状,如疲劳乏力、急躁、抑郁、焦虑、忧伤、过度敏感、猜疑、情绪不稳等和一种体质性症状,如乳房胀痛、四肢肿胀、腹胀不适、头痛等;
②症状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在晚卵泡期必须存在一段无症状的间歇期,即症状最晚在月经开始后4天内消失,至少在下次周期第十二天前不再复发;
③症状的严重程度足以影响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工作。
1.病因病理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发生的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几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是生理因素,如神经一内分泌系统和生理代谢功能障碍。
①激素关系
最早认为本征的症状是由于雌激素过高和孕激素不足所致,因为检查这类妇女的子宫内膜组织时提示黄体不健,但是以后的研究发现本征患者的促性腺激素、雌激素与孕激素都未见异常,故认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常存在于有排卵型的月经周期中,可能是组织对孕激素、雄激素敏感性失常所致。因为当用人工合成孕激素治疗妇科某些内分泌失调疾病时,也可出现类似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症状。由于心理紧张和压抑,使下丘脑一垂体释放出更多的催乳激素,引起乳房充血和肿痛、全身水肿、头疼等症状:焦虑和抑郁使女性在经前期的雌激素量增高,黄体酮量低于正常人。而雌激素含量的多少与大脑中制约情绪变化的神经介质有密切关系,这些介质有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具有神经症样人格(如强迫型人格、癔病型人格和抑郁型人格)的人比较容易产生经前紧张综合症,因为这类人对经前身体变化特别敏感、对情绪变化不加或难于控制,常自寻烦恼:对月经有误解和偏见,认为月经是肮脏、倒霉、不吉利的事,这种观念可加重经前期反应症状。心理学家进行的许多实验对比研究证明,那些情绪乐观、豁达开朗、专注于工作、生活有规律的女性中患有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人数,要远远少于经常焦虑、紧张抑郁,有神经症样人格的女性。
②水份潴留
在许多本征患者中出现体重增加,钠盐增加。在正常月经周期中,黄体期醛固酮的分泌增高,有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妇女,她们的醛固酮排泄增多,血浆中血管紧张素Ⅱ的浓度也增高,因此认为这种经前期症状可能是一种一过性高醛固酮的表现。醛固酮的增多可能是受到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肾脏或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然后使水、钠潴留。继发醛固酮增多,使机体毛细血管水份漏出也增加,导致全身性水的潴留。
③催乳素浓度增高
催乳素有一定的调节渗透作用。自从人的催乳素被成功地分离以后,它与生殖功能的关系极为人们所注意。1974年提出催乳素的升高可能是致成本病的原因,不少作者支持这个意见,并证明具有一系列经前期症状的妇女,在整个月经周期中血浆催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乳房胀感、体液潴留使局部皮下水肿,用溴隐亭治疗可以奏效。近来又有相反意见,因为高催乳血症患者都没有类似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症状,而有症状的妇女血浆催乳素浓度与对照组相比,亦无明显差异。
④维生素B6不足
曾考虑维生素B6缺乏是本病发病的一个因素,虽然至今没有被确定,至少用维生素B6治疗可以促进过多雌激素的廓清,增强脑的单胺基生物合成,调节行为与情绪。治疗的临床反应差异很大,有人感到明显有效,有人则不见改善。
⑤β内啡肽(β-endorphen)学说
现在认为内源鸦片系肽有月经周期性变化,因此考虑是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因为内啡肽可抑制中枢胺系统,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的释放减少,并产生情绪改变,内啡肽也能抑制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当内啡肽抑制剂naloxone作用于内啡肽受体时可改变LH的分泌。在早期卵泡期naloxone可不引起LH水平上升,因为此时内啡肽所起的抑制作用最小;相反的在晚期卵泡期,促性腺素水平是正常偏低,naloxone可增加血中LH浓度,设想此时内啡肽抑制促性腺素释放的作用最大。以上发现可能是孕激素单独或与雌激素合并时能增强中枢内啡肽的活性。内啡肽作用的变化可影响精神、神经因素,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症。内啡肽抑制生物胺系统,减少去甲肾上腺素与多巴胺释放结果产生疲劳,抑郁感。如突然把内啡肽的抑制抽去,月经的来潮即伴有神经过度敏感,烦躁,易怒,对一切产生厌恶情绪。内啡肽在黄体期能抑制PGE1,使水份潴留,肌肉活动力降低。当内啡肽的抑制作用突然消失或减退时,就增加前列腺素活性,表现为大便频稀。
2.治疗方法
【心理治疗】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与女性心理状态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此病治疗应该施加必要的心理治疗。
①必须合理地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挫折与矛盾,注意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心身愉快轻松;
②了解女性生理卫生知识,不必过分关注身体的细微变化;
③在经前期或有意安排一些轻松愉快的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以转移注意力;
④家人对经前期紧张综合症患者在经前期的行为应给予理解和抚慰,帮助其平息情绪反应。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或消除各种紧张症状,反应症状过分严重应考虑诊断测查其是否同时有异常人格或神经官能症,请心理医生加以诊断。
【西医治疗】
以解除症状为主。
①利尿剂:在月经前10天开始进低盐饮食,症状明显者,可加服利尿剂,口服双氢克尿塞每次25mg,每日3次,为了避免出现低钾,可加服10%氯化钾10ml,每日3次,安体舒通有抗醛固酮作用,每次20mg,每日3次。
治疗目的:解除经前期水、钠潴留。
②激素治疗:黄体酮20mg肌内注射,隔日一次共给五次,从月经第16天开始注射,也可以于经前14天开始每日口服炔诺酮5mg或甲地孕酮5mg。在月经第15天开始,每日口服甲基睾丸素5~10mg,连服10~14天。
治疗目的:消除雌激素过多的影响
③溴隐亭治疗:在月经第12~26日给拮抗催乳素药物—溴隐亭2.5mg,每日2次,可使90%乳胀症状消失。如服药时出现恶心、头痛等副反应,药量可酌情减少,每次用1.25mg,每日1~2次也可。
治疗目标:减轻乳胀、情绪激动症状。
④止痛药:可暂时抑制头痛、头胀以及轻度肌肉骨骼胀痛。
⑤镇静剂:服用鲁米那、眠尔通等;谷维素每次10~20mg,每日口服3次。
治疗目标:阻断下丘脑及大脑皮层间冲动的传导,控制神经、精神症状,对解除忧虑、减轻精神紧张性头痛有一定的作用。
【中医治疗】
辨证治疗
①肝郁气滞
症候:经前乳房胀痛,似有硬结或有块,小腹胀痛连及两胁,烦躁易怒,或精神抑郁,善叹息,甚或狂躁不安,失眠,或头痛剧烈,或肢体肿胀,舌质多正常,苔薄白,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15g,白芍20g,枳壳10g,川芎10g,香附15g,甘草10g,陈皮10g,郁金15g。乳房胀痛为主加路通15g,王不留行15g;乳房胀痛有结节者加橘核15g,夏枯草15g,穿山甲15g;若肝郁化火致头晕头痛者,减香附,陈皮,加菊花15g,黄芩15g,钩藤15g,代赭石30g;若肢体肿胀者,可加泽兰15g,泽泻15g,槟榔15g;若狂躁不安者加磁石30g,琥珀25g,石菖蒲15g。
②血瘀
症候:经前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得热痛减,遇寒痛甚,或经行发热,腹痛或肢体肿胀不适,按之随手而起,常伴月经量少或行而不畅,经色紫暗有块,舌紫暗或尖边有瘀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赤芍15g,牛膝10g,柴胡15g,枳壳15g,甘草10g,益母草20g,当归20g,生地15g,丹参15g。若肢体肿胀者加泽兰15g,泽泻15g,大腹皮15g;若身痛明显,加挂枝15g,虎杖10g,鸡血藤15g。
③血虚
症候: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少寐,神疲乏力,或身痛麻木,肢软,或发热,形寒自汗,少气懒言,或风疹频发,皮肤瘙痒,面色不华,肌肤枯燥,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场。熟地25g,白芍15g,当归20g,川芎10g,党参25g,白术15g,云苓10g,甘草10g。若经行身痒起风疹者加首乌20g,防风15g,荆齐15g。
④脾虚
症候:经行面浮肢肿,腹胀纳减,便溏,或经行前后头晕沉重,胸闷泛恶,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淡红,苔白滑,脉濡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味。茯苓20g,桂枝15g,白术25g,甘草10g,黄芪20g。若经行泄泻者加山药25g,扁豆15g,莲子肉15g,薏苡仁15g;若浮肿为主者加泽泻15g,巴戟天15g,猪苓15g,防己15g。
3.护理措施
经前期紧张综合症可能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它不是器质性病变,是一种短期的症状,也不会影响生育功能。多数患者症状很轻,不需要治疗,只需要在生活中注意一些事情就可以了。
既然经前期综合症与精神因素和身体状况有关,那么,月经来潮前患者应尽量放松自己的精神,多听听音乐,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找机会和同伴聊聊天。一个人独处时,多看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或想一想自己曾经历的愉快事,这有利于淡化对月经的关注,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对情绪的控制有好处。
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多吃蔬菜水果,以增加维生素的摄入量。在月经前数天进低盐饮食,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应多和亲人沟通,把自己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的情况告诉她,并对以往在特殊情况下自己情绪的失控表示歉意。这样,家人会给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宽容,帮助你调整变化的情绪。当然更重要的是患者自身的调整,学会自控,这是对意志力的一种考验,也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可以到医院去请大夫诊治,较温和的中成药对经前症状有缓解作用,或服用安定、谷维素或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但必须是听医生的建议。
二、原发性痛经
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痛经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轻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中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1.病因病理
引起原发性痛经的因素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及梨等生冷食物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寒冷或衣着过少而受凉导致气血凝滞,均易引发痛经。
(13)空气不好受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经。
原发性痛经病理变化为初潮不久后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由于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口或子宫颈管狭窄、子宫过度屈曲,使经血流出不畅,造成经血潴留,从而刺激子宫收缩引起痛经。有的在月经期,内膜呈片状脱落,排出前子宫强烈收缩引起疼痛,排出后症状减轻,称膜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多能在生育后缓解。
中医认为经水出诸肾,意思是月经病和肾功能有直接关系,也和脾、肝、气血、冲脉、任脉、子宫相关。痛经主要是肾气亏虚、气血不足,加上各方面的压力,令肝气郁结,以致气血运行不顺,造成痛经。
2.治疗
(1)一般治疗: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平日注意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营养及充足睡眠。重视月经生理的宣传教育,通过解释说服,消除病人恐惧、焦虑及精神负担。加强经期卫生,避免剧烈运动、过度劳累和防止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