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理财要学巴菲特,投资要学索罗斯
45138700000010

第10章 巴菲特教你把握最佳时机(1)

巴菲特说:“四十五年前我看到机会却没有什么钱,四十五年后我有钱却找不到机会。”在他看来,投资时机至关重要,成功投资其实就是成功把握投资时机,如果选错了投资时机,投资就会失败;如果抓住了好时机,投资也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他始终都认为:“你要发现你生活与投资的优势所在。当机会来临时,即你对这种优势有充分的把握,你就全力以赴,孤注一掷。”事实上,选择好的投资时机并牢牢地把好时机掌握在手中也确实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成功投资技巧之一。

耐心把握投资机会

你要发现你生活与投资的优势所在。当机会来临时,即你对这种优势有充分的把握,你就全力以赴,孤注一掷。

——巴菲特

在股市中,能否让自己的资金迅速增长,常常取决于个人把握投资机会的能力。

选择好的投资时机并牢牢地把好时机掌握在手中是巴菲特最重要的成功投资技巧之一。巴菲特认为,成功投资其实就是成功把握投资时机,如果选错了投资时机,投资就会失败;如果抓住了好时机,投资也就成功了一半。

巴菲特曾经说:“四十五年前我看到机会却没什么钱,四十五年后我有钱却找不到机会。”当世界提供这种机会时,巴菲特会敏锐地看到这种“赌注”。他说:“你要发现你生活与投资的优势所在。当机会来临时,即你对这种优势有充分的把握,你就全力以赴,孤注一掷。”

2003年4月,美伊战争结束之后,亚洲地区又有“非典”肆虐,中国市场投资者对投资中石油公司犹疑不定,而巴菲特却在看似最危险的时候“出手”,大举买进中石油股票,之后自2007年7月12日开始,巴菲特陆续抛售中石油股票。这次战役可谓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经典之战。到2007年10月份,巴菲特从投资石油中狂赚了28亿港元。

若仔细考察巴菲特的这次成功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中石油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作了详尽的分析,并把握住了最好的投资时机。

第一,2003年四月的中石油的股价非常低,而中石油的内在价值又决定了它必定会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个时候可谓最好的购买时机。

第二,巴菲特在出手投资中石油前对中石油已经有了极为详尽的考察,他不但接触了有关人员,还认真研读了对方的财务报告。他发现,作为中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中石油主要从事石油及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生产及销售,原油及石油产品的炼制、运输、储存及销售,其他相关石化产品的生产及销售天然气的输送及销售。其中,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是中国石油公司重点发展的业务,并很有可能成为公司未来盈利增长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近年来,中石油通过一系列收购,稳步拓展了海外业务,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此外,当时,亚洲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而中国又是这个地区的经济引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石化、钢铁、电力等基础性行业将直接受益,而起步较晚的金融服务、汽车等行业也将快速发展。从这个角度上看,只要投资中国就能从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趋势中获得丰厚的利润回报。因而对于投资中石油,他非常有信心。

综合以上因素,巴菲特没有犹豫,而是果断地把握了机会,最终他也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

失败会有失败的原因,而成功也总有成功的理由,大凡成功的投资者无一不是能够耐心你把握投资机会的人。如果机会不成熟,他们可以耐心等待,一旦机会来临时,他们就会马上投下大赌注。所以,成功其实就这么简单。

要把握投资的机会,作为普通投资者的你有必要了解一些资本市场的一些基本规律:

一、多头市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积累阶段。积累阶段的特征是股价偏低,大部分投资者由于先前股票价格的下跌而对股市兴趣索然,只有那些觉得股票定价过低而将来会增值的投资者才开始积累股票。

(2)上升阶段。上升阶段的特征是股价稳步上升,交易活动增加,企业收益有所提高,前景看好。

(3)黄金时期。平均指数增长惊人,公众对股市信心十足,大多数股票都已充分估价,即其市场价格与其理论价值相等。

(4)泛滥时期。没有明显价值的低值股票成为投机者的目标,投机泛滥成灾。

二、空头市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销售阶段。销售阶段开始于多头市场的后两个阶段。在此期间,在低价时买进股票的投资者开始抛出手中的股票。

(2)“恐慌”阶段。在这个阶段,股价急剧下跌,投资者和投机者疯狂地抛售股票,这引起股价进一步下跌。

(3)“第二次复苏”阶段。由于市场抛售过分,股价跌得太低,有人购入,股价小幅回升,但由于前景黯淡,抛售仍会继续。

(4)“长期滑坡”阶段。股价在较长的时间里逐步下降,当价格跌到足够低时,就有投资者重新购买股票,于是整个过程重新开始。

最好的时机是别人都不感兴趣的时候

大多数人都是对别人都感兴趣的股票才感兴趣,但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时,才正是你应该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越热门的股票越难赚到钱。只有股市极度低迷,整个经济界普遍悲观时,超级投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巴菲特

很多投资者总是看到别人都热衷于争抢某一只股票,就生怕自己错过了赚钱的好时期。而把资金投资于这只股票中。其实,当众人都热情洋溢的时候,因为人们的较高预期而高估了股票的价格,以至于最终即使把股票抢到了手也无利可图。对此,巴菲特说过:“大多数人都是对别人都感兴趣的股票才感兴趣,但没有人对股票感兴趣时,才正是你应该对股票感兴趣的时候。越热门的股票越难赚到钱。只有股市极度低迷,整个经济界普遍悲观时,超级投资回报的投资良机才会出现。”

他认为,等待“股市把股票交给你”才是投资的上上策,因为,在别人不感兴趣的时候,你就可以在股市里不动声色地以小股东的身份获得价廉物美的股票。那么既然获益相同,而你所要付出的成本会小得多,你又为什么非要在众人狂热的时候以高昂的价格去获得它呢?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美国法庭诉讼的过程中判给原告的赔偿费和保险公司必须支付的赔偿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有些公司甚至不计成本地出售保单,也不愿意失去市场份额。这种恶性竞争的结果是保险公司的保险费率不但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老牌保险公司GEICO于1976年初宣布上一年的损失额达到了惊人的1、26亿美元,其股票价格更是一路下跌。此时,没有人对该公司的股票感兴趣,大家对之避之唯恐不及。同年7月份,GEICO的股票只值2美元一股了,它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中,甚至随时都有破产的危险。这个曾经不可征服的公司如今正面临着成为保险业有史以来最惨痛的失败者的危险。

但天才的巴菲特对它有着清醒的看法:GEICO依然保持低成本的运营方式,这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使它很有优势,在挑选客户时就更具有选择性。尽管最近几年,它放弃了这个运营方式,但它的潜在成本优势依旧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只要它能平安度过当前的危机,它的赢利能力就可以得到恢复。巴菲特认为,GEICO和60年代的美国运通公司一样,也是“一个正在度过一段困难时期的伟大的企业”。

带着这样的看法,巴菲特和GEICO的新任最高决策者伯恩进行了长达几小时的会谈。最后,巴菲特认为伯恩坚毅果断、精力充沛,具备足够的带领GEICO度过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的素质。

于是,在伯恩离开几小时以后,巴菲特以2、18美元的价格买进了50万股GEICO的股票。同年8月份,伯恩策划发行了7600万美元的优先股以弥补公司资金不足的情况,巴菲特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其中25%的股份。

6个月之后,这批优先股股价就上升到了8、18美元,达到了原来的4倍,在随后的几年里,巴菲特不断增加投入,把在GEICO的投资份额翻了一倍,从而使巴菲特成为了具有控制权的投资者。到1995年,巴菲特投资GEICO的股票已增值50倍,巴菲特从中赚了23亿美元。同时由于公司不断回购股票,其持股比例增至51%。同一年,巴菲特又支付了23亿美元收购了GEICO的其余股权,使其成为旗下全资子公司。

可见,股市的低迷并不是一件坏事,最起码它能让那些好的投资对象浮出水面,而当市场最热的时候也是风险最大的时候。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判断出那些别人都不感兴趣却适合你大胆投资的时机呢?这就要求你要具备理性投资的素质和把握机会的能力。以下三个标准可供参考:

一、投资顾问的意见。一般而言,投资顾问都会告诉投资者要低进高卖,但股市是充满变数的,所以投资顾问也会经常给出错误的与市场完全相反的建议。这也告诉我们,当大多数投资顾问都乐观看待市场的时候,往往都是行情正在接近高峰的时候,而当大多数投资顾问都认为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往往都是行情接近谷底的时候。

二、共同基金持有现金比率。成熟的投资者都知道,当共同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现金增多的时候,股价一般会下跌;而当持有现金减少的时候,股价则会上涨。也就是说,共同基金持有比率是可以当做你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进行投资的一项指标。当现金持有比率非常高时,股价往往已近谷底,这时你就可以抄底,反之,当现金持有比率非常低的时候,股价则往往趋向顶峰,这时的市场大多已经过热,也就是到了你减仓的时候了。此外,由于基金在股价下跌的时候面临赎回压力,如果现金持有数与前三个月累积要求赎回数比例大于8倍时,基金赎回的压力较小,反之则股价会下挫,所以共同基金中的现金持有数与前三个月累积要求购回数的比率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

三、证券公司是否人气很旺。如果证券公司人气沸腾,一开盘就出现涨停板,那么此时的股价通常已经接近高峰,投资者要减仓或退出,反之,如果以前的热闹变成了现在的人烟稀少,人们对股价漠不关心,有关股票方面的书籍卖不出去,那么此时的股价往往已经跌至谷底,此时也正是购买的好时机。

当买入的股票价格物有所值时

要学会以40分钱买1元的东西。

——巴菲特

从理财的角度来说,投资者的买价直接决定了投资回报率的高低,只有以合理的价格买进才会有合理的收益。所以你要牢记这样一条投资戒律:永远不购买价格并不明显低于企业价值的股票。

巴菲特认为,做买卖最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是价格,股票投资也是如此。因为只有在合理的价格上买入股票,才能买到物有所值的股票,才能取得合理回报。所以,无论是投资企业还是购买股票,巴菲特首先考虑的都是股价是否物有所值,而股价是否物有所值就需要从投资报酬率和安全边际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一、买价决定投资报酬率的高低

要购买股票就不能不考虑投资报酬率,因此也就不能不考虑买入价格。在将来的股票卖出价格不确定或现在难以确定的情况下,股票投资的升值空间主要取决于买入价格高低。买入价格越低,报酬率就可能越高。

但是在实际买入股票时,很少有人会通过买入价来计算投资报酬率,因为人们常常不知道股票的卖出价格。这时,你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计算投资报酬率,那就是“盈利额/买入价格”,也就是说在公司的盈利水平一定的前提下,股票买入价格越高,你投资报酬率就越低。

巴菲特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条件不可不考虑:每年每股的盈利额、股票的可预测性、股票价格。一般而言,巴菲特在考虑是否购买某只股票时首先会找出这只股票每年每股的盈利额,并把它看作是这只股票的投资报酬率。

其次,他会看这家公司是否能够稳健经营,如果这家公司的管理层经营状况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那么这个股票的投资报酬率就可以称得上是扎实、稳定的。

最后,股票价格直接决定投资报酬率的高低,自然就更要考虑。例如,某只股票上年度每股上涨1美元,如果股票买入价是10美元,那么投资报酬率就可以看作是10%;如果股票买入价是20美元,那么相应地,投资报酬率也就下降到了5%。

总的来说,巴菲特的投资原则非常明确:投资每一只股票价格上都要物有所值,哪怕仅仅是“估计一定会”有丰厚的回报。相反,如果无法确切计算其回报率高低,再好的也会被他放弃的。比如,巴菲特非常敬佩比尔·盖茨及其微软公司,并且认为盖茨是当今全球商界最聪明、最有创意的经理人。不过,巴菲特却从来没有买过微软公司的股票,其原因就是因为他无法很踏实地估计微软公司未来的盈利和股价。

二、价格因素决定安全边际

(1)选择低成本公司

巴菲特对低成本的公司比较感兴趣,他已经购入多家以奇低成本见称的公司,因为他了解它们在日后更趋开放的国际经济里,能有更大的发展潜能。

投资者都知道,如果你买入的是某一个行业的领导公司的股票,并不表示你就能够在市场中一定会成功,因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这些公司并不能永远占据领导地位。但如果投资者投资的是行业里成本最低的公司,它早晚会迅速发展起来并最终霸占市场,因为,只要当时市场没有能够击败它,那么它的高度的透明度、快速的资讯自由流通、消费者在市场的推动下不断变得更聪明这三大因素将会促使这些公司逐渐走向成功。

所以巴菲特认为低成本公司在国际市场有着很大的吸引力和极强的竞争力,这是它的优势所在。这一点在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几家公司的活动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在美国家具销售业里,除了伯克希尔公司以外,运营成本最低的是Levitz它的操作成本是营业额的40%,所以它必须收取45%的价格差别。也就是说,顾客每买100元的家具,其中55元是这家店的家具成本。这是除伯克希尔以外全美国最低成本的家具店,因此它在同行业中极有竞争力。

与此类似的是伯克希尔的子公司Borsheim’s珠宝店和伯克希尔持股的沃尔玛百货公司。Borsheim’s珠宝店的操作成本是营业额的18%,沃尔玛百货公司的操作成本是营业额的15%。低成本使他们可以卖得更便宜,也就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进而提高销售量,反过来你也就能提供更多的产品、更低的价格,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可以说,选择低成本公司是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的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投资理念也使巴菲特走上了理性、成功的投资之路。

(2)理性价位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