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怎样为自己赢得深刻的第1印象
45129400000007

第7章 让别人了解并接纳你

一次,德高望重的政治家丘吉尔走进下院的吸烟室,坐在一位新当选的议员旁边。他向那位议员问道:

“你也许想知道究竟是什么鬼力量使我投身于政治吧?”

那位年轻的议员回答说:“当然想知道。”

丘吉尔对他说:“是虚荣心,年轻人!是赤裸裸的虚荣心!”

天才往往拥有极大的虚荣心。《富兰克林自传》中写道:“感谢我自己的虚荣心。人们都不喜欢别人有虚荣心,其实他们自己也有一份的。我对于虚荣心采取公平态度,因为我深信虚荣心常使人得到好处,并使与他交往的人都受其益。所以,如果有人为他一生幸福中的虚荣心而感谢上帝,这完全是无可厚非的。”

人都有一颗虚荣的心。人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需要。

因此,一个成功的社交高手也要能够恰当地满足周围人的虚荣心。

虚荣心是需要别人肯定与承认的一种强烈渴颦,如果你能这样去做,你便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那么,你无疑就是大家最欢迎的人。

尊重别人的虚荣心,满足别人的虚荣心,这是你有效沟通的第一步。

要想受人欢迎,自己还要欢迎别人

不受欢迎、可有可无或于事无补的感觉,是人类所感受到的最大悲哀。你发觉有人在打听你或需要你,不论其成分的高下,你立刻会有“我道不孤”的兴奋之感。“孤僻的狼”是没有人缘的性格,是孤芳自赏的个性,这些人内心的悲哀是无法用笔墨所形容的。他们越孤独,就越觉得天下人对他们有敌意,他们为了自卫也就愈孤独到不可收拾的程度。久而久之,他们这种内向性格则更加故步自封,就更无法向外正常发展,他们的一生往往病于此,很可能也死于此。不受欢迎和于事无补的感觉会让人失望、萎靡、消沉,疾病便不请自来,如果你有百无一用的感觉,如果真的没有一个人欢迎你或需要你,那么你的确要改变自己。

那不只是生活得相当孤苦,在心理上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一位过了中年的太太总感觉到,她的心底有着一种莫名的不痛快,她感到很不称心如意。“我的丈夫去世了,孩子们都长大了,我再也没有可安顿自己的地方。人们待我都很好,但他们跟我没有利害关系,所以他们的好意是无关痛痒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自己的乐趣,没有人用得着我——没有人需要我。我奇怪,这是否就是我不痛快的原因呢?”当然,这很可能是她不痛快的主因。

在一家商行办公室里,最近刚过70大寿的这家商行的创办人在烦躁地、无目的地踱来踱去。他是来找他的儿子——现在这个商行的经理,而这时他正在听电话,这位老人家便跟我聊了起来。他凄凉地说:“你为什么不写一本如何退休的书呢?那是我所希望知道的事。我原来认为放弃工作重担是件很好的事,可是现在我发现,谁也不再对我所说的话感兴趣了。我过去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受人爱戴的人,但现在我到这儿来,坐在这办公室里,每一个人都对我说一声‘您好’后就把我忘掉了。我可能最好应该避开这些人,不要引起他们的注意。我的儿子现在经营这个事业,他经营得很好,可是,”他悲哀的结束说,“我希望感觉到他们多少还是需要我一点儿的。”

这些人正忍受着最可怜、最不愉快的人生阶段,他们主要的期望是得到人的重视,但他们却得不到满足。他们需要别人记住、怀念、关切他们,而这种人类祈求尊重的性格,并不只是在老年退休之后才有的。

一个21岁的姑娘凄凉地倾诉,在她一出世就饱受人们的冷淡了。那些喜欢多嘴的人告诉她,在她出娘胎前,有的人巴不得她死在娘胎里。这残酷的意识深潜在她的下意识里,激起她极度的自卑、自暴和自弃。这些还害得她羞惭而内向退缩,变得孤零痛苦,并养成了她不求进取的个性。若想纠正她这种情形,先要从精神上彻底纠正,以此来改造她的生活,把她从自己的思想禁锢中解放出来。

你也一样的,不要被自己的观念所困囿住,只有觉得自己受欢迎、被尊重,才会真的受到别人的喜爱。

假如你害怕并讨厌别人打扰,总是把自己封存在自我的小房子里,那么便会产生这样一个恶果:逐渐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往,即使你想要别人打扰你时,也没有人愿意与你交往。

小张刚到公司,他很想与大家保持良好关系,但是他只是这么想,当别人到他办公桌前时,他生怕别人动了他的东西,生怕别人说话会溅唾沫,生怕别人……所以眼神躲躲闪闪,手脚慌乱,别人感到他在小张面前不受欢迎,便渐渐地不来打扰他,甚至有些人在背后说他的坏话,说他这人不可交,太高傲,太自私等等。

关心别人,

你我都知道,有的人常常终其一生向别人“搔首弄姿”,企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当然,这绝对是在枉费力气。人们根本不会注意你,也不会注意我,他们注意的是自己——不论早上、中午或晚餐过后。

纽约电话公司曾就电话对话做过一项调查,看哪一个字是人们最常使用的。相信你一定猜到了,正是:“我”。在500次通话当中,这个字被使用了将近390多次。“我”、“我”、“我”……当你见到一张你和别人的团体照片,你最先注意的是哪一个人。

如果我们只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想给别人留下印象,我们就不可能交到许多真实、诚恳的朋友。一位真正的朋友,不是用这种方法来结交的。

著名魔术师舍斯顿宣称,在他走上舞台之前,绝不会忘记一再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这是他成功的秘诀。

在塔孚特总统肘期,有一天罗斯福到白宫造访。恰巧总统和夫人外出不在,罗斯福对待下人的诚挚便真实地流露出来。他叫着每一位老仆人的名字,和他们打招呼,连在厨房里洗碗盘的女仆也不例外。

“当他见到在厨房里工作的女仆爱丽丝时,他问她是不是还在烘玉米面包,爱丽丝说,她有时做一些给仆人吃,但楼上人并不吃。‘他们真不懂得品味。’罗斯福大声说道:‘我见到总统的时候一定这么告诉他。’爱丽丝用盘子装了一片玉米面包给他。他拿了走到办公室去吃,并且一路和园丁、工人打招呼……他和每一个人寒暄聊天,曾经在白宫当过40年仆役的艾克·胡佛含着眼泪说道:‘这是两年来我唯一感到快乐的日子,任谁也不会用这一天和一张百元大钞交换。’”

付出一点点关心,往往会产生奇妙的效果,不信,你试试看。

真诚地肯定别人

简单地赞美别人并不一定会使你获得欢迎,因为这个世界已充斥着虚伪的赞美,人们一直都怀疑着他的真实性,但是,用心的、针对性强的肯定,却会令人非常感动。

通常,我们会发现别人的一些小变化,如换了领带、改了发型什么的,及时地肯定他,这样别人就会发现你很关注他,这种关注就是一种“重要性”的暗示,别人会认为他在你心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由于你不断地提醒,相应地你在他心中便占有了同样的位置。

古人云:“若欲取之,必先与之。”你想在别人心目中占有一定的位置,由此而为你的成功打开自由融洽的人际沟通之门,就必须在生活中多加留意。“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便是人际沟通中的大学问,它贯穿于生活的一点一滴之中。

别人获得了一些成功,不可堆砌过多的阿谀之辞,只需要真诚的肯定就足够了。因为这是每一个人最真切的需要。

我的一位美籍华裔朋友这样说道:“夏天的时候,我常到缅因州一带钓鱼。我个人很喜欢吃鲜奶油草莓,但是,为了某种奇怪的理由,我想鱼儿宁愿吃虫。所以,当我钓鱼的时候,我想的不是自己要的,而是鱼儿要什么。我没有用鲜奶油草莓当鱼饵,而是用虫或蚱蜢,然后我便向鱼儿说:你们要不要尝尝看?”

成功的法则是满足别人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和工厂里的工人、办公室的职员,甚至是头戴王冠的当权者一样——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就拿德国的恺撒王来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行将结束的时候,他残暴的行径为世人所憎恶,甚至连自己国内的人民都起来反抗他,使他不得不逃往荷兰以保性命。在世人都恨不得将他除之而后快的时候,却有一名小男孩写了一封简单、诚挚的信赞美他。这名小男孩在信中写道,无论别人怎么想,威廉·恺撒永远是他最爱的君王。恺撒深为男孩的盛情所感,便邀请他和他的母亲前去看他——最后并与这位母亲结了婚。这名小男孩根本不用阅读本书去赢得朋友,是他发自内心的真挚赞美为他赢得了一切。

在你每天的生活之中,别忘了为人间留下一点赞美的温馨,因为这一点小火花会燃起友谊的火焰。当你下次再度来访时,会惊奇地发现它留下多么清晰的痕迹。

伤害别人不仅不能改变他们,更不能鼓舞他们。

下面是一则有用的格言,你应该每天都看它几回:

“人只活一次,所以,任何能贡献出来的好与善,让我现在就去做。不要迟疑,不要怠慢,因为你只活这么一次。”

爱默生说过:“我遇见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是我的老师,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东西。”

如果这话对爱默生来讲是正确的,对我们更是如此。让我们不要老是想着自己的成就、需要,让我们尽量去发现别人的优点。然后,不是逢迎,而是出自真诚地去赞赏他们。要真诚、慷慨地赞美,人们也会把你的言语珍藏在记忆里。

打心眼里欣赏别人

肯定的话语要说得自然,而不要让人听得饱含醋意,这就应当真正地欣赏别人,打心眼里为别人的成就而高兴。

或许你并非这么想,但是你必须这么做。敞开自己宽阔的胸怀,让大家感到你的大度。如果别人付出努力了,并因此而获得了成功,你就应当去赞赏他,并为他的成就而高兴,因为这准竟是你的同事、上司或下属,与你共事的人,你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敌对关系。一般来说,成就对每个人都有益,因为它有利于整个公司、集团事业的向前发展。这么想,你也应该高兴了吧。

再者,别人的成功也可以成为你的榜样与借鉴,在这一层次上,你就更应该去欣赏别人了。打心眼里欣赏别人,你就会让自己的赞美更具感染力,也会引导你自己获得更大的成功,这是一个双赢的结局。

笑容是好意的信使

要使同事喜欢你、欢迎你,就要对他们表示诚挚的关切。卡耐基说,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带给人们温暖。行动比言语更具有力量,微笑所表示的是:我喜欢你,你使我快乐,我很高兴见到你。

卡耐基鼓励成千上万的商人,让他们花一个星期的时间,每天24个小时都对别人微笑,然后再回到班上来,谈谈所得的结果。

情形如何呢?威廉·史坦哈是好几百人中的典型例子。

“我已经结婚18年多了,”史坦哈说,“在这段时间里,从我早上起来,到我要上班的时候,我很少对我太太微笑,或对她说上几句话。我是百老汇最闷闷不乐的人。既然你要我以微笑的经验发表一段谈话,我就决定试一个星期看看。现在,我要去上班的时候,就会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微笑着,说一声‘早安’;我用微笑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我对地铁的出纳小姐微笑,当我跟她换零钱的时候;当我站在交易所时,我对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微笑的人微笑。我很快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我报以微笑。我以一种愉悦的态度来对待那些满肚子牢骚的人。我一面听着他们的牢骚,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我发现微笑带给我更多的收人,每天都带来更多的钞票。我跟另一位经纪人合用一间办公室,我告诉他最近我所学到的做人处世哲学,我很为所得到的结果而高兴。他接着承认说,当我最初跟他共用办公室的时候,他认为我是个非常闷闷不乐的人,直到最近他才改变看法。他说当我微笑的时候,我非常慈祥。我也改掉常常批评他人的习惯,我现在只赏识和赞美他人,而不蔑视他人。我已经停止谈论我所要的。我现在试着从别人的观点来看事物,而这真的改变着我的人生。我变成一个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更快乐的人,一个更富有的人,在友谊和幸福方面很富有——这些才是真正重要的事物。”

如果你不喜欢微笑,那怎么办呢?那就强迫你自己微笑。

如果你是独自一个人,强迫你自己吹口哨或哼一曲,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这就容易使你快乐了。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要追求幸福,有一个可以得到幸福的可靠方法,就是通过控制你的思想来得到。幸福其实并不是依靠外在的情况而感受到的,而往往是依靠内心的感受。

你的笑容就是你好意的信使,你的笑容能照亮所有看到它的人。对那些整天都皱着眉头、愁容满面、视若无睹的人来说,你的笑容就像穿过乌云的太阳;尤其对那些受到上司、客户、老师、父母或子女压力的人,一个笑容能帮助他们了解到,一切都是有希望的,也就是世界是有欢乐的。

佛兰克·尔文·弗莱奇,在他为欧本·海默和卡林公司制作的一则广告中,对我们提供了一点实用的哲学。这是对微笑的赞美:“它不花费什么,但创造出很多成果。它丰盛了那些接受的人,而又不会使那些给予的人贫瘠。它产生在一刹那之间,但有时给人一种永远的记忆。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又是大自然的最佳良药。但它却无处可买,无处可求,无处可借,无处可偷,因为在你把它给予别人之前,没有什么实用的价值。”

对人微笑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它显示出一种力量、涵养和暗示。一个刚刚学会微笑的中年领导干部说:“自从我开始坚持对同事微笑之后,起初大家非常迷惑、惊异,后来就是欣喜、赞许。两个月来,我得到的快乐比过去一年中得到的满足感与成就感还要多。现在,我已养成了微笑的习惯,而且我发现人人都对我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上周,单位搞民主评议,我几乎获得了全票,这是我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从未有过的!”

有微笑面孔的人,就会有希望。没有人喜欢帮助那些整天皱着眉头、愁容满面的人,更没有人会相信他们。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不微笑。

“白金法则”

美国最有影响的演说人和最受欢迎的商业广播讲座撰稿人托尼·亚历山德拉博士与人力资源顾问、训导专家迈克尔·奥康纳博士在他们合作的《白金法则》中,向人们展示了一项最新的研究成果:“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柯维指出,“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是一条“黄金定律”。“白金法则”是在本着尊重“黄金定律”主旨的原则下,对这一古老信条进行的修正。对于21世纪的管理者来说,要使自己与组织立于不败之地,或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其关键和诀窍就在于遵循“白金法则”——“别人希望你怎么对待他们,你就怎么对待他们。”

简单地说,就是学会真正了解别人,然后以他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而不是我们中意的方式。这一点意味着要善于花些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我们身边的人,然后调整我们自己的行为,以便让他们觉得更称心和自在。它还意味着要运用我们的知识和才能去使别人过得轻松、舒畅,这才是“黄金定律”的精髓所在。所以,“白金法则”并不是游离于“黄金定律”之外独树一帜的东西,相反,你可以称它为后者的一个更新的、更富有人情味的版本。与“黄金定律”相比,“白金法则”更进了一步。

在今天高度竞争和变化无常的环境里,以你一厢情愿的方式去对待你的服务对象、合作伙伴和下属显然是行不通的。你不得不去了解他们的需求——而且有能力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需求才行。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如何应对他们的个人需要。

现代管理者必须有能力根据不同人的个性品格类型的特征,用“白金法则”去相应地迎合不同类型人的不同需要,投其所好,在双赢策略中获取最大的成功。

从人与人和睦相处到有效领导你的下属的领导技巧中,“白金法则”在任何人际关系的问题上都能助你一臂之力。

“白金法则”是心理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照亮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里的人际关系的一座灯塔,是打开人生凯旋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给他想要的东西

生活中需要赞美的场合很多很多,赞美对自己、对他人都有积极的影响。因为赞美能使对方感到愉快,同时也会使自己因此感到愉快。遗憾的是,人们总是对于这种司空见惯的事不太注意,没有意识到他人的需要,更没有意识到自己可能是唯一能满足对方需要而又不费吹灰之力的人。

有才干和有策略的人,常常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他们对别人所喜欢和敬重事情的重视。

英国的政治家阿瑟鲍尔弗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美国来的时候,也曾采取了这种方法来表示自己的友好。他在大庭广众之下称颂着美国的发达,称颂着美国人民,赞美美国的天气;他常常把民主挂在嘴边,并且常常说一些笑话;出门时驾驶着一辆自由式汽车,以表示他是信奉民主主义的。他也像威尔逊一样,说他喜欢看侦探小说。在集会中,他的演说从一开始就告诉听众,他与他们一样,是自由集会中的一员。当然,阿瑟鲍尔弗在美国各处都受到了欢迎。

小威廉·里格里,如今已经是一个拥有数千万家产的大实业家了,然而当他刚开始做推销员的时候,他也采用这种策略去从事他毕生的事业。他在最近曾经这样讲过:无论我到什么地方去推销货物,我必定会先打听一下这个地方的一些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并用他们的本地话去和那些商人交谈。

譬如说,当他向加拿大人推销肥皂的时候,他每跑到一家商店里去,总会拍着他的箱子说道:“JovanMin-eral!”这是他所知道的关于这种矿质肥皂的唯一的法文了。说了这个字以后,他就接着说起了英语。但是这简单的两个字居然也产生了巨大的效力,那些商人都因为听到了他们自己的家乡话而很高兴。这种微小的礼貌,其他的推销员就很少能够有意识地去运用。

莎士比亚说:“我们得到的赞扬就是我们的工薪。”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人都是别人“212薪”的支付者。我们都应该把这笔“工薪”支付给应得到的人。我们常常听到周围人发出的广些牢骚,这正说明,人们需要“32薪”,而支付12薪的人又往往太吝啬。

给他人想要的东西,就要了解他人最需要什么,最在乎什么。每个人都会因其个性、环境的不同,有着各种不同的欲望、偏好。这种欲望、偏好也就构成了他的心灵缺口,心灵缺口是最容易被攻破的壁垒。只要抓住一个人的心灵缺口,就能够找到打动这个人的办法。

了解他人最想要的东西,知道他人最在乎什么,并且把他最需要、最在乎的东西提供给他,会使他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会感到脸上极有光彩。一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件东西可能很在乎,这时只要提供给他这样东西,他就会对你无比的感激和赏识。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不久,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但是他仍然意犹未尽,在洋顾问朱尔典怂恿下又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满脑子封建迷信思想的袁世凯,整日为自己是不是“真龙天子”而心烦意乱,坐卧不安。

一天中午,天气异常闷热,袁世凯迷迷糊糊地进入了梦乡,朦朦胧胧中感到有些口渴,于是便喊了一声:倒茶来厂侍女听见他说要茶,赶紧将茶端来,不料袁世凯翻了个身又呼呼大睡起来。侍女不敢叫醒他喝茶,转身退下,可不知咋的将茶杯碰在地上,摔碎了。这茶杯可是袁世凯心爱之物。侍女知道这下子可闯了大祸,心中非常害怕,慌慌张张地跑去找她在府里的情人。

这个号称“小谋士”的人非常了解袁世凯的称帝心理,经过一番思考后,他给侍女出了一个主意,可以保证万无一失。袁世凯一觉醒来后,得知自己心爱的茶杯摔碎了,不禁大怒,传人叫侍女来见。侍女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奴婢闻听大总统要茶,忙将茶送上,谁知进屋一看着实把奴婢吓了一跳,只见大床上卧着一条龙,故而失手打坏了宝杯。奴婢该死,奴婢罪该万死,希望得到大总统的处罚。”

袁世凯听了这番话后,本来一肚子的怨气顿时烟消云散,并且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满脸堆笑,没有给侍女任何处罚。

从这则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提供给一个人最在乎的东西是多么有效、多么神奇!这种效果是提供其他东西所远远不能比拟的。

或许有人会问:“我们也知道他人需要什么就给他什么,就满足他什么,但究竟应该怎样才能知道他人的需要呢?”这问题说穿了并不难,其实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人们总是会向别人提到自己的需要,并且常常是话里有话地暗示出来,虽然那似乎是多么幼稚、荒唐。不错,你注意的当然是自己本身的需要,我们也正和你一样,只注意自己的需要,而忽视了别人那话中带话的需要呀!因此,天底下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注意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你知道了。

打从你生下来开始,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表示你所要的东西。也许你会问,有几次我捐了许多东西给灾区人民,总不会也是为自己着想吧?不错,这个行为仍然不例外。你把东西捐给灾区人民,是因为你想要帮助别人,想要做一件美好、不自私、高贵的事情。如果不是这种念头强过你需要金钱的念头,你就不会把东西捐献出去。

亨利·福特为人际关系艺术所提出的忠告是:“成功的人际关系在于你能捕捉到对方观点的能力;还有,看一件事须兼顾你及对方的不同角度。”这个道理十分简单明了,每个人应该都能一眼看出此话不假。但是,这世界仍有90%的人在90%的时间里,忽视其重要性。

如果你今天寄一封信给某公司,希望他能够与你合作,信中一开始提及的都是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在合作后能够怎么做,最后才提及与对方合作可能会给对方什么样的利益,那么,收到这封信的公司会有什么样的态度想必不难猜测吧。若能够提及别人的需求,采取别人方便的方式,说明合作后能获取的好处有什么,可能连自己能得到的利益也不用提及,对方就会跟你进一步交谈了!切记,从内心里讲,别人关心自己的事胜过关心你的事百倍。

但是,你现在可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认为做事须注意他人的观点,须从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如果你只学到了这一点,很可能反而会对你造成障碍。“注意别人的观点,引起别人的注意”,这并不能解释为“操纵别人,使他去做对你有益,而对他却有害”的事,而应是“双方都能因为此事而获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

威廉·温特曾指出:“自我表现是人类天性中最主要的需求。”因此,要让对方觉得有自我表现的机会,而不是看你表现。

哈利·欧佛垂在极具启发性的《影响人类行为》一书中写道:“行为乃发自我们的基本欲望,不论在商场、家庭、学校或政治上。对那些自认为‘说客’的人,有句话可以算是最好的建议: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欲望。凡能这样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这种人永不寂寞。”

卡耐基说过:“你即使喜欢果酱,那么钓鱼的时候,仍然不能用果酱作为诱饵;而在这个时候,即使你厌恶蚯蚓,也得用它,因为你是在钓鱼。”

人是有不同需要的,满足他人的需要就是给他想要的东西。

喜欢被人赞美是每个人的天性,因此,要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给人赞美,满足他人的需要。

在人与人交往、沟通中,主要靠语言的应用,讲对方想知道的、感兴趣的、关注的话题,讲他爱听的话,多赞美他人。如果说,批评和鼓励都是催人上进、激人发奋的一种手段的话,那么,在多种情况下,适当的赞美就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一个笑容可掬、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人优点并给予赞美的人,肯定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和喜爱。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会激发受赞美者的自豪和骄傲,从中了解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认识自身的价值;赞美能谐调人际关系,给人带来美好的心境;并且,当人们在鼓励、尊重对方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生存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