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传世医书中的养生智慧
45129300000004

第4章 《中藏经》

华氏遗著——《中藏经》

第一个拿手术刀的外科鼻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据说他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145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但是《后汉书·华佗传》中记载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

华佗不仅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生,精通外科和腹腔手术,更是著名的养生学家。相传他被曹操囚禁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而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人都活到了100岁。可见,华佗养生术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华佗死后,他的养生经验和部分医术被他的弟子及后人总结继承下来。

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背着药箱到处奔走,为人民解脱疾苦。

由于他不求名利,不慕富贵,并集中所有的精力于医药的研究上,所以他在医学上有着非常显著的成就。他对内、外、妇、儿、针灸各科都很精通,尤对外科擅长。华佗对“肠胃积聚”等病创造性地使用“麻沸散”,在手术前让病人服下“麻沸散”,病人不久便会昏睡过去,不省人事了,直到手术后才会醒来,痛苦很小。而手术之后,他在缝合的伤口处抹上一种药膏,四五天就能好转,也不痛了,一月之内伤口便能愈合。

“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开创了世界医学史上的先河,这比西方使用麻醉剂要早一千六百多年。“麻沸散”正式用于医学,大大提高了外科手术的技术和疗效,并扩大了手术治疗的范围。据考证,麻沸散的组成是曼陀罗花一升,生草乌、全当归、香白芷、川芎各四钱,炒南星一钱。自从有了麻醉法,华佗的外科手术更加高明,治好的病人也更多。

华佗不但精通方药与外科手术,在针灸术上的造诣也是世人皆知的。他在对病人进行针灸时,能准确地判断疾病所在的穴位,一般针灸时只取一两个穴位,用七八针就能把病治好。在用针刺治疗时,他先告诉病人针要达到的地方,让病人去感觉,当病人感觉针已经到了华佗所说的位置,就告诉他,他就会把针拔出来,病就能马上治好。对于病邪郁结在体内的病人,针和药都无法治疗的情况下,他就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在这一点上,他的治疗医术又比前人前进了一大步。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华佗“兼通数经,晓养性之术”,尤其“精于方药”。因此人们称他为“神医”。

传说故事——华佗做手术

一天,有两个人用车推着一个病人到华佗诊所来看病。病人腹部疼得厉害,面色苍白,两腿弯曲并精神萎靡不振。华佗给病人摸了脉搏,而后轻轻地解开病人的衣服,用手按按肚子,病人突然怪叫了一声。他又仔细地望了望病人的神色,对病者的家里人说:“生的是肠痈(阑尾炎),要立即开刀!”于是把病人抬上手术台。华佗让病人用酒送服“麻沸散”。过了不一会儿,病人失去知觉。又让徒弟给病人腹部涂药消毒。手术的准备工作完成了,华佗用消过毒的刀于将病人腹部剖开,他把手伸入腹腔,割去阑尾,再用药制的桑皮纸线缝好刀口,敷上特制的消炎药膏。做完手术,华佗告诉病人家属:“过七八天刀口就会长好,一个月后就可参加劳动。”

还有一次,一位病人请华佗看病。病人叹着气,脸上流露出悲伤的样子,对华佗说:“十几天前,我感觉腹中刺痛,最近几天,眉毛头发几乎掉光了。大夫,您看我这是什么病?”华佗仔细检查了病人腹部,说:“你这是脾腐烂了一半,必须动手术切除。”于是让病人服用“麻沸散”,然后进行开腹手术,果然发现病人的脾已有一半腐烂了,华佗立即把烂掉的半边脾切掉,缝合好,敷上药,不到一百天,病人就痊愈了。

虎、鹿、熊、猿、鸟,仿生五禽戏各有功效

五禽戏是华佗长年在野外采药,根据多种野生动物的形态,经过反复研究与实践验证而成的。就五禽戏本身来说,它并不是一套简单的体操,而是一套高级的保健气功。华佗把肢体的运动和呼吸吐纳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通过气功导引使体内逆乱的气血恢复正常状态,以促进健康。

五禽戏的作用原理,即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祛病长生。因此说五禽戏对人们的养生和长寿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五禽戏由虎、鹿、熊、猿、鸟等五种动物组成,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五种动物分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

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鸟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练五禽戏时,要做到动作外形神气都要象五禽。这五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同,活动的方式也各有特点,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穷,或振翅高飞。模仿它们的各种姿态可以使全身的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锻炼。如练虎戏时,要表现出威猛的神态,目光炯炯,摇头摆尾,扑按搏斗等,有助于强壮体力。练鹿戏时,要仿效鹿那样心静体松,姿势舒展,要把鹿的探身、仰脖、缩颈、奔跑、回首等神态表现出来。鹿戏有助于舒展筋骨。练熊戏时,要象熊那样浑厚沉稳,表现出撼运、抗靠、步行时的神态。熊外似笨重,走路软塌塌,实际上在沉稳之中又富有轻灵。练猿戏时,要仿效猿猴那样敏捷好动,要表现出纵山跳涧、攀树蹬技、摘桃献果的神态。猿戏有助于发展灵活性。练鸟戏要表现出亮翅、轻翔、落雁、独立等动作神态。鸟戏有助于增强肺呼吸功能,调达气血,疏通经络。

一、虎戏

预备姿势: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舌尖轻抵上腭,全身放松,意守命门。

左式:两腿屈膝半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脚尖点地,靠在右脚踝关节旁,同时两手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缓缓吸气,两拳沿胸上举,拳心向里。举至口前面时,呼气,拳外翻变掌向前推出,高于胸前,掌心向前。同时,左脚向左前方斜跨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两脚跟前后相对,相距约一尺左右,身体重心坐于右腿,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食指尖。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要注意的是,练虎戏时,手足动作与呼吸要协调一致。两手翻掌向外推出时,两脚同时向前进步,此时宜稍用力,速度稍快,以显示猛虎扑食的敏捷、勇猛。动作左右交替。

二、鹿戏

预备姿势:两脚直立与肩同宽,两臂下垂,全身放松,呼吸调匀。

左式: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膝稍弯,左脚尖点地晃虚步;左手前伸,左肘微屈,右手置于左肘内侧,两手掌心相对。逆时针方向旋转腰、胯、尾间,同时两臂在身前做逆时针方向旋转,手臂绕大环,尾间绕小环。久而久之,过渡到腰胯、尾间部的旋转带动两臂的旋转。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三、熊戏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自然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呼吸调匀。

左式:呼气,左脚向前方缓缓迈出半步,身体以腰为轴略左转,左臂向后外方舒展,臂肘微屈。同时,屈右膝,随上体的转动,左臂向前下方晃动,手臂亦随之下垂,身体重心在右腿上。吸气,身体稍稍右转,重心逐步由右腿移至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四、猿戏

预备姿势:脚跟靠拢成立正姿势,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口微闭,舌抵上腭,调匀呼吸。

左式:两腿慢慢向下弯曲,身体重心放在右腿,左脚向前轻灵迈出,同时左手沿胸前上举至与口相平的高度,做向前取物样动作,当手举至与口平齐高度时,由掌变爪手,手腕也随之自然下垂,重心移至左脚。右脚向前轻灵迈出,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右脚,左脚跟抬起,脚尖虚点地。同时,右手沿胸前上举至与口相平的高度,做向前取物样动作,当手举至与口平齐高度时,由掌变爪手,手腕亦随之自然下垂。同时,左手亦收回至肋下。身体后坐,重心由右腿逐渐移至左腿,左脚稍往后退,踏实,右脚随之后退,脚尖点地。同时,左手沿胸前上举,向前如取物样探出,在举至与口平齐时,掌变爪手,手腕也随着自然下垂,右手同时收回至右肋下。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五、鸟戏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站立,两手自然下垂,目视前方。

左式:左脚向前迈出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右脚尖虚点地。同时两臂慢慢从身前抬起,掌心向上,与肩平齐时左右侧方举起,举臂时深呼吸。右脚向前半步与左脚相并,两臂自左右两侧下落,屈膝下蹲,两臂在膝下相抱。

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相反。

经常锻炼五禽戏,可以活动腰肢关节,壮腰健肾,疏肝健脾,补益心肺,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并可改善心肌供氧和排血力,同时可提高肠胃功能,有助消化,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对于身体强健的人来说,更能起到保健养生的功效。

传说故事——华佗学医

华佗小时候非常聪明,但性格孤僻,长大后不愿意出仕做官,却特别喜欢治病救人的医术,他收集了很多秘方验方,但效果都不太理想。后来他听说名山之中常有得道的仙人居住,于是就遍游山川,拜师求道。这样访寻了好多年,华佗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仙人,却看到了不少活泼可爱的动物像鹿、鹤、猿等奔跑戏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他并没有悟出这与他所追求的医术、养生术有什么关系。为了求道,华佗继续在深山中寻访。

一次他来到公宜山,这是一座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的大山,进得山来,但见怪石嶙峋,松柏争翠,脚下流水潺潺,山腰云雾缭绕。华佗不禁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古洞前面。忽然听到洞中有人在谈论什么,他屏息细听,发现是两位老人正在谈论治病养生之事。

华佗又惊又喜,心想梦寐以求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但又不敢贸然进洞。忽听见一位老人说:“华生已经来到洞外,我们可将此术传授与他。”另一位接道:“华生虽然求道心切,但也还须开导一番,方可与他。”华佗听到这些,再也不敢犹豫,立即走进洞中,只见两位老人,身穿木衣,头戴草帽,相对而坐,华佗急忙躬身下拜,说道:“晚生华佗,素好方术,寻访数年,未得真传,今幸遇仙者,乞为开悟,终身不负大恩。”一老者道:“医之为术,非人不传,念汝心诚,今传与汝。吾有数言,汝当牢记:为医之道,须无高下,无贫富,无贵贱,不务财贿,不惮劳苦,悯老恤幼,济世活人,以为己任,如此则不负吾心矣。”华佗再次跪拜:“圣贤之教,晚生铭刻在心,俱能从之。”二位老者相视而笑,用手指着一个旁洞说:“洞中石床上有书一函,取后速归,勿示俗流,切记吾言。”华佗依言果得书一函,回头看时,二位老者已不知去向。华佗小心翼翼地走出洞外,忽然间云奔雨泻,石洞崩塌。

华佗携书回家,悉心研究,发现这是一部医书,理、法、方、药一应俱全,与过去所见所闻皆不相同。依书中所论施疗,无不神效。其所擅长施用的麻沸散及剖腹开颅等方法皆出自该书中。

书中还记载了养生健身方法,其中之一就是五禽戏。华佗素爱养生之术,一见五禽之戏,便每日依法演练,数年间游历山川所见猿、鹿、鹤、熊、虎等栩栩如生的形象便浮现在眼前,仿佛自己又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华佗坚持演练五禽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祛病延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疑曹操杀华佗,弟子整理遗作《中藏经》

华佗的医书虽然没有保留下来,但他的弟子以及后人仍然将他的部分医学思想和医学经验保留了下来,并著书立传,《中藏经》就是其中之一。《中藏经》名为华佗所撰写,但据考证是后代人所编著,但也包括一部分当时尚残存的华佗著作的内容,里面提到的医疗与养生思想,也是值得后人研究效仿的。

《中藏经》全书前半部属基础理论范畴,后半部为临床证治内容(以内科杂病为主)。

医论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癥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书中对一度盛行之“服饵”有较为中肯之评析。

临床部分则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大多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不少方剂类似经方,方论亦有精义,为后世临床家所珍视。

传说故事——华佗之死

东汉建安年间,当时的封建军阀袁绍以绝对优势兵力在官渡与曹操决战,就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曹操突然头风复发,痛苦万状。尚书令荀攸请来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

华佗经过切脉诊断说:“丞相因为劳神过度,得的是‘偏头风’,应该是早年头部受过撞击,可是丞相在身强力壮之时病发作不起来,到年老气衰时风寒乘虚进入脑髓,再加操劳过度,病就会发作,发作时痛不可当。”曹操回忆在灌阳战役时,头部确实受过撞击,听华佗说得有理,便问:“我病可能医治?”华佗说:“可以,先扎针再吃汤药,病一定会好。”经过华佗医治,曹操的病很快就好了。

后来曹操的头风屡次复作,即屡次治愈,曹操见华佗医术不凡,就想留他作自己的侍医,并对华佗说:“我这病能不能除根?”华佗说:“要此病除根,必须将头剖开,取出风涎,就永远不再犯了。”曹操听华佗要剖开他的头颅,认为华佗不怀好意,但为了自己的头风减少复发,就暂且留在军中为自己服务。可是华佗志在医治天下的穷苦百姓,因而就以妻病为由,请假回家。

华佗回家后,许多贫苦百姓纷纷前来求医,华佗热心为他们治病,日以继夜,几无暇时。不觉假期已满,曹操多次催他返回,华佗总是舍不得离开多灾多难的百姓。曹操恼羞成怒,就派一名官吏到华佗家中查看情况。官吏到了华佗家中,见华佗正在为家乡一些贫苦百姓治病,他的妻子根本没有什么疾病,就按照曹操的命令将华佗带到许昌,下了监狱治罪。

华佗虽然身陷囹圄,仍不畏强暴,不为利诱,不忘劳动人民的疾苦,断然拒绝了曹操要他当侍医的要求。曹操一怒,动了杀机。荀攸劝他说:“华佗医术高明,关系人命,宜于宽宥。”曹操不从,执意要杀了华佗。

监狱中有个狱卒,姓吴,人们称他为“吴押狱”。他敬重华佗的为人,每天拿酒食给华佗吃。华佗非常感激,告诉他说:“我快死了,遗憾的是我的那本《青囊书》还没有传到世上。现在你的深情厚意,无可报答;我写一封书信,你可派人送到我家,取来《青囊书》赠给你,这样你就可以继承我的医术了。”吴押狱非常高兴地说:“我如果得了这本书,就不干这个差使了,去医治天下病人,使先生的医德继续流传。”华佗当即写了书信交给吴押狱。吴押狱到了金城,拿到了《青囊书》,回到狱中,华佗检看后就把书赠给了吴押狱。吴押狱拿回家藏起来。十天之后,华佗死在了狱中。

吴押狱买棺葬了华佗,辞了差役回家,想拿出《青囊书》学习,却见他的妻子正在那里焚烧那本医书。吴押狱大吃一惊,连忙抢夺过来,可是全书已被烧毁,只剩得最后一两页。吴押狱非常生气,怒骂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说:“纵然学得与华佗一般神妙的医术,又能怎样?最后像华先生一样死在大牢之中,要他何用!”吴押狱唯有连连叹气。因此《青囊书》没有流传下来,后世所传的一些阉鸡、猪的小医术,正是烧剩下的一两页中所记载的。

《中藏经》中的养生智慧

提出“生命在于运动”的真理

医典妙语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削。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三国志·华佗传》

养生智慧——动则不衰

华佗十分重视体育运动与劳动锻炼。他告诉人们需要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劳动,但应避免过于劳累。经常活动,就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环畅通无阻,从而生不了病。这就像门枢轴,时常使用转动,就不会僵涩失灵。

由此看来,运动保健养生,在古代就是非常受到重视的。运动养生作为我国主要的传统养生方法之一,它通过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来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延年益寿的目的。

运动是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一种本能,更是维系人类健康的一种有效途径。“动则不衰”是我们中华民族养生、健身的传统观点。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新陈代谢,使各器官充满活力,推迟向衰老变化的过程,尤其是对心血管系统,更是极为有益。运动就其作用来说,几乎可以代替任何药物,但是世界的一切药品并不能代替运动的作用。

适量的运动是保持心情愉快的必要的因素,经常运动还可以保持体力不衰。运动锻炼可以加强心肌收缩,改善心肌供氧,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运动能提高大脑功能,大脑支配肢体,肢体的活动又可兴奋大脑,经常锻炼可提高动脑的效力,提高回忆的效率,从而增强记忆力。

此外,运动锻炼还是消除焦虑、镇恐压惊、缓和紧张情绪的灵丹妙药。运动能强壮肌肉,灵活关节,改善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加肺活量。运动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畅。人体在锻炼的时候会释放出许多有益的激素,能调节人的情绪和心境,增强抵抗力,有益于身心健康。所以,运动是保持青春的妙方,是延年益寿的良药。

而在今天看来,适度的体育运动,可以使生活和工作充满朝气蓬勃的活力和轻松愉快的乐趣,提高睡眠的质量,保证充足的休息,提高工作效率,可以提高人体的代偿机能,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总之,运动可以使人体魄强健、防病防老、益寿延年,正因为如此,民间才会有“运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铁不锤炼不成钢,人不运动不健康”,“虫凭蠕动觅食,人靠劳动养身”等说法,这与神医华佗的运动养生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如今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运动,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锻炼。譬如常见的运动方式有:漫步、慢跑、倒退、上下楼梯、骑车、游泳等;如果经济条件和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参加瑜珈练习、健身舞、健身操、扭秧歌、太极拳等低运动强度,持续时间长,不需要较高技巧的运动项目。另外我们还必须记住,运动需要坚持,坚持才会有成效。

传说故事——华佗用心理疗法治病救人

传说,曾有一位郡守得了重病,请华佗医治,华佗诊断后,认为太守如果经过一次大怒之后,他的病就会好。于是,他悄悄地告诉郡守的儿子说:“使君得的不是平常的病,有瘀血积在腹中。必须设法让他火大,把瘀血吐出来,才能治好,否则就没救了。你可把使君平日所做的荒唐事都告诉我,我安下心来封书信激怒他。”

他儿子说:“只要能治好病,有什么不能说的!”于是把他父亲做的许多乖谬之事,全部告诉了华佗。

华佗便留下一封书信责骂他。其父看后十分恼怒,便命令士卒去抓捕华佗,却没有抓到,郡守在极度愤恨之下,吐出了几升的黑血,病很快就好了。

寒由脚起,热从头散

医典妙语

人之危厄死生,禀于天地。阴之病也,来亦缓,而去亦缓。阳之病也,来亦速,而去亦速。阳生于热,热而舒缓;阴生于寒,寒则拳急。寒邪中于下,热邪中于上,饮食之邪中于中。

——《中藏经·人法于天地论》

养生智慧——穿鞋戴帽保暖养生

人的疾病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阴性疾病,这类病发病慢,治愈也慢。阴病的发生主要由寒引起,寒气主要从腰腿下部侵入人体,人在有寒邪的时候表现为肢体蜷缩,筋骨拘挛。另一类属于阳性疾病,这类病发病快,治愈得也快。主要由热引起的,热邪是通过上部的头部和脸部侵入的,表现为肢体舒张、筋骨弛缓。

我国有句谚语叫“热从头散,寒由脚起”,中医学也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人体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据研究,人的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三分之一。如果冬天戴帽,就可以大大减少热量的散失,因此寒冬戴一顶合适的帽子很有必要,特别在外出时更需要。否则,头部暴露受寒冷侵袭,血管收缩,神经痉挛,肌肉紧张,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头痛鼻塞、牙痛、三叉神经痛、面瘫嘴歪、胃肠病复发,甚至更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也常发生。

至于“寒由脚起”的说法,祖国医学认为,人的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始部位。由于双脚在肢体末端,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应减少,脚的皮下脂肪层较薄弱,因此保温能力差,一旦脚部受凉,就容易引起鼻、咽、气管等上呼吸道疾病。此外,脚部受凉还会引起胃痛、腰腿痛、男子阳痿、女子痛经等疾病。

另外,在寒冷季节,人体的胃部、腰部、脚部也最易受凉。而保暖首先应从下半部,尤其是脚部做起。人体胃肠道消化功能在天冷时较弱,加上食物的冰凉,使得原本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的人,极易出现胃痛、腹泻等症状,甚至会加重病情。即使没有胃病的人,此时如果免疫力低下,胃痛也较容易发作。除此,腰部受凉也很容易引发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因此,人们外出时一定要注意腰部保暖,不要让风吹着前胸和后背。

初冬季节,气温下降还会使人体血液循环不畅,有些人的手足末梢会因供血差而一直发凉。一些关节炎患者也容易在此季节出现怕冷、怕风甚至刺痛的症状。因此每天用热水泡脚后,可用手指搓揉脚跟、脚掌、脚趾和脚背,睡觉时先将脚抬高,以改善血液循环。

老年人御寒能力差,冬天更应注意保暖。出门应戴帽,并戴好口罩,以免受风寒着凉。穿合适的鞋袜,保持暖和、干燥,并勤换袜子。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快走、慢跑、打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寒能力。每晚睡前热水洗脚,并按摩涌泉穴,增强血液循环,提高脚温,疏通经络,容易入睡。

此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有必要,早晨起床后空腹饮一杯温热的水或绿茶,可起到降低血黏度、防止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还应该戒烟限酒,并做适度的锻炼,以增强心功能;按医嘱服用扩血管药、抗血小板聚集药也很重要。这些都可以控制血管收缩与神经痉挛,防止因气血凝固生成的各种疾病。

传说故事——对症下药

在《三国志·华佗传》中记载:

名医华佗时值东汉战乱时代,一日,正走在大街上,被两名官府的小喽啰拦住去路,要他跟随便他们进衙门里走一趟,华佗正奇怪呢,自己也没犯事啊,怎么这二位爷要抓自己呢?官大压死人,不得已华佗只好跟着这二位进到衙门里。刚进门,就听到里面有病人的痛苦叫声,华佗顿时放下心来,心想,大概是让我治病的。

果不其然,里面的二位爷已经被疼痛折磨的不成人样了,早已没了往日凶神恶煞的模样。华佗仔细看了看二人,发现二人虽同属于身热头痛,看似病情相似,但其中一位的病情属表证,可用发汗药治疗,而另一位则为里热证,得用泻下法进行治疗。

一番诊视后,华佗开下了两个方子。看到不一样的两个方子,旁边的人有些奇怪,其中的一个人还指着华佗恶狠狠地说:“你小心点项上人头啊,不给爷治好了,你走不出这衙门府。”华佗说:“你们尽管放心,服药之后,明早即可见效。”果然,二人服药后均告痊愈。

这一典故,说得就是华佗非常注重辩证施治,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劳伤”重在调理

医典妙语

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饥饱无度则伤脾,思虑过度则伤心,色欲过度则伤肾起居过常则伤肝,喜怒悲愁过度则伤肺。又,风寒暑湿则伤于外,饥饱劳役则败于内;昼感之则病荣,夜感之则病卫。荣卫经行,内外交运,而各从其昼夜也。

——《中藏经·劳伤论》

养生智慧——谨防“劳伤”

中医所谓的“劳伤”,就是指身心过于劳累,而导致五脏六腑的气血损伤。劳伤的类型也分为很多种,如劳动过于繁重而导致内伤;用脑过度、思虑过度而导致的劳伤;运动过度以及房事过度甚至过饥或过饱都是造成劳伤的因素。因此,凡事有度的养生思想在这里又体现了出来。

造成“劳伤”后,一定要懂得调理,只要调理得当,“劳伤”是可以恢复如常的。中医讲究“对症下药”。对于脑力劳动者,应科学地使用大脑,设法提高用脑效率,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并注意休息,不要胡乱服用补品,更不可过度的饮用咖啡和吸烟;对于心理疲劳者,不能依靠镇静剂和安眠药来平静心理,应找出引起感情忧郁的原因,并求得解脱,使心理恢复平衡;对病理性疲劳,应及时找医生检查和治疗。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合理的补充营养。选择食用富含蛋白质、脂肪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豆腐、牛奶、鱼肉类等;多食水果、蔬菜和适量饮水都有助于消除疲劳。

注意休息也是调理身体的必要途径。无论工作或学习有多繁重,每天都要留出一定时间休息,调节好心理,让四肢变得轻松,使疲惫的身体得以恢复。另外,听音乐、练书法、绘画、散步等也有解除生理疲劳之功效。

传说故事——用大蒜驱虫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

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们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房事过度最伤阳气

医典妙语

阳气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阴宜常损,阳宜常益,顺阳者生,逆阳者死。

——《中藏经》

养生智慧——谨防房事劳伤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里的“真气”即是“真阳之气”也就是说,要想使生命健康长寿,就得保护好这个真阳之气,只有重视养生才能做到“形与神俱”;要求人们适应自然,外避邪气;调摄精神,保养正气;节制饮食,固护脾胃;劳逸结合,不妄作劳;慎节房事,维护先天;全面养生,不可偏颇。如此养生得法,形神协调,才能实现健康长寿,而贯穿始终的就是固护人体真阳之气。在《中藏经》中提到的“顺阳者生,逆阳者死”则更进一步证明了阳气对人体非常重要。既然阳气这么重要,人体应该如何保护好这个阳气呢?

不过度劳事是最重要的一点。房事劳伤是指因房事过度而引起的全身性虚损疾病。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房事过度频繁,体力不支时强力行房,或者思欲太过而手淫失度。中医认为,精、气、神为人身三宝,其中精是基础、气是动力、神为主导,三者之间可相互转化。但如果行房过度,就会损伤肾精,精伤则气馁,气馁则神散。而精严重耗伤,神、气会无所依附,导致精、气、神俱伤而致大病。

婚后性生活是男女的一种生理需要,正常生活应以每周2至3次为宜,具体地说,应该以行房后第二天没有疲倦不适感为标准。如果在行房后感到周身无力、精神不振、头晕头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食欲减退、腰酸背痛、整日昏昏沉沉的,说明性生活已经过度,这时应该及时节制,适当进补调养,或者到医院就诊。

房事劳伤又包括色欲伤、精脱、色厥等症。色欲伤是指房事过度,或思欲太过,所欲不遂所引起的人体气血阴阳损伤。精脱是指在性交过程中发生的射精后大汗淋漓的病证。色厥是指在性交过程中或性交高潮或性交结束时发生的突然四肢厥冷,意识丧失的病证。

因此要调补房事劳伤首先必须节欲,其次在饮食疗养。以下几种食疗方法可供大家选择:

甲鱼粥:甲鱼1只,按常规处理,去头、硬盖、尾、爪尖、内脏,切成小块,在沸水中略煮,捞出后刮去黑皮炒锅烧热,下猪油50克,投入甲鱼、肉苁蓉30克,炒至无血水时加入米酒25毫升、肉汤1500毫升及葱头、姜块各25克,烧沸后移到小火上炖烂,将鱼骨刺及葱、姜拣去不用,加糯米100克、精盐5克,再熬煮成粥,调入胡椒粉10克即可。早、晚分食,连服5日。功能甘温益气,补阳,主治阳虚型色欲伤。

鸡肉粥:鸡肉200克、香菇20克切小丁。炒锅下麻油、葱、姜各适量,煸炒出香味后,加入鸡丁等稍炒,烹料酒,入鸡汤、枸杞子、肉苁蓉各30克及粳米100克烧沸撇沫,改小火漫熬成粥,再调入精盐、味精、胡椒粉即可。早、晚分食,连服5日。功能阴阳两补,主治阴阳两虚型色欲伤,症见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发脱齿摇,阳萎遗精,小便清长,畏寒肢冷,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失眠多梦,五心烦热,舌质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党参兔肉汤:兔肉150克洗净,切小块,与党参、黄芪各50克,枸杞子、龙眼肉各30克,同入沙锅煲汤。饮汤食兔肉,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5日。功能补益心脾,温肾气,主治气虚型色欲伤,症见心悸,房事时心窝部汗出多,食少,胃脘胀闷,腰膝酸软,耳鸣失聪,精神委靡,气短懒言,舌质淡,苔薄白,脉大。

淮山鸡肉粥:鸡肉150克洗净,切肉丝,与山药、粳米各150克及党参50克煮粥,粥成入韭菜子末25克调匀。早、晚分食,连服5日。功能补益心脾,温肾气。主治气虚型色欲伤。

传说故事——用青苔治蜂毒

一次华佗行医途中,看到一位被马蜂蜇伤的壮士痛得满地打滚,可是药箱里没有治疗马蜂毒的药,怎么办呢?他想了一想,马上叫徒弟吴普到水井边寻了些青苔。华佗很快把青苔揉碎,敷在那位壮士的伤口处。一会就不痛了。

吴普便寻问师傅青苔治蜂毒的原由。原来,有一年夏天,华佗在屋巷口纳凉,看到蜘蛛在巷口结网,忽然空中飞来一只大马蜂,落在蜘蛛网上。蜘蛛爬过来,伏在马蜂身上,想吃马蜂肉,被马蜂蜇了一下,蜘蛛缩成一团,肚皮肿了起来。后来,蜘蛛从网上挂下来,落在青苔上打了几个滚,把肚皮在青苔上擦了几下,肚皮就消肿了。它重新爬上网去吃马蜂,又被马蜂蜇了一下,蜘蛛又跌下来爬在绿苔上面滚了几下,擦了几擦,再爬上网跟马蜂斗。这样上下往返了三四次,后来终于把马蜂吃掉了。华佗就想马蜂毒属火,青苔属水,水能克火,所以青苔能治蜂毒。于是据此推想出了用青苔治蜂毒的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