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时,就会不停地把行动与目标进行对照,时刻告诉自己离目标还有多大的差距,激励自己不断缩小与目标的距离,就会自觉克服困难。目标对行为有导向作用,它指引着我们在行进的途中向着预定的方向前进。目标对行为具有激励作用,在行动遇到困难或阻碍时,目标可使人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力量,而当行动接近目标时,又给人以鼓舞,激发人的工作热情。
只有制订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你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如何迈出第一步以及靠什么来实现这个目标。
学会拟定“动态目标”
聪明的人大多会先设立一个长远目标,然后在前进的路上再设立几个中期目标,每一个中期目标中还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小目标。这样,当你完成了几个小目标后,你会发现,你已经实现了一个中期目标。同样,当几个中期目标完成时,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功了!这就是拟定动态目标的好处。
“动态目标”好比爬楼梯,如果你想一下子从1楼爬到100楼,是很难坚持下去的。当你把每一层楼梯都当做一个分段目标,就能在实现一个个小目标的过程中成功登顶。不要死死盯住遥远的一个目标,而是应该灵活地让我们的目标动起来,这样你才不会觉得累,才会一直充满斗志。
山田本一是个毫不起眼的运动员,但就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在1984年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出人意料地夺得了冠军。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的成功取决于智慧。许多人一定会很不解,马拉松这个考验体力和耐力的运动,怎么可能靠智慧赢得胜利呢?山田本一在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再一次获得了冠军。记者又请他谈谈经验,山田本一仍然回答道:我用智慧战胜对手。
10年后,山田本一出版了一本自传,这个“用智慧取胜”的谜终于被解开了。书中说道: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银行、大树、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奔向第一个目标,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千米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马拉松的确需要超强的毅力才能完成,但山田本一却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原来成功地跑完马拉松不仅要凭借毅力,还要凭借一些聪明的做法。人们大多容易对长远的东西失去信心,却会对触手可及的目标报以极大的热情,所以制订“动态目标”能让这种热情一直延续到终点。
做事要懂得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往往事倍功半。将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每达到一个小目标,都会让人体验到“成功的感觉”,而这种“感觉”会强化人的自信心,促使人们坚持不懈地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人要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就感,这样才更有力量去接近梦想,拟定动态目标就是不断拥有成就感的好方法。做任何事情,无论多难,分几步走,就是为自己减轻负担的好方法。任何一个高的目标都可以分成许多小的目标来实现,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是为你下一个更高的目标做准备的,即使你不能一下子达到最高目标,你只要一步步向前走,最终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给你的目标订一个实现计划
很多人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目标,而是缺少如何将目标实现的步骤、计划。设定目标并不难,但是要拟订一个实现目标的计划就很不容易了。一个计划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切实可行。只有给目标订一个实现计划,才能最大限度地高效工作。
列一个工作表,明确每天具体的事务,把长期的工作分解,分成不同阶段的具体工作。用玫琳凯的话说:“每晚写下次日必须办理的六件要务,照表行事,便不至于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事情上。”任何目标都需要一步步去实现,我们只要认真做好计划中的每一步,就能一点点地接近自己的人生目标。
陌生的美国唱片市场让迈克尔对自己的音乐梦想望而生畏,长期以来,他的努力似乎看不到任何效果,于是他请凡内芮给自己出出主意。
在一次闲聊中,凡内芮突然从嘴里冒出了一句话:“想象你5年后在做什么?”迈克尔思考了几分钟说:“5年后我希望自己能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销售,而这张唱片很受欢迎,可以得到大家的肯定。”
凡内芮听完后,说:“好,目标既然已经有了,我们不妨把目标倒过来看一下。如果第五年你有一张唱片在市场上,那么你在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签上合约,你在第三年一定是要有一个完整的作品,那么,你在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开始录音了。那么,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准备录音的作品全部编曲并排练好。那么,你的第六个月,就是要把那些没有完成的作品修饰好,然后让你自己可以一一筛选。那么你的第一个礼拜,就是要先列出一个清单,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重写。”
凡内芮一口气说完了这些,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你看,一个完整的计划已经有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按照这个计划去认真地准备每一步,一项一项地去完成,这样到了第五年,你的目标就能实现了。”
果不其然,恰好是在第五年,迈克尔的唱片开始在北美畅销起来,他说他之所以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正是因为凡内芮那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并且自己也能严格按照这个计划去执行。
不管做什么事,光有目标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制订一个详尽的计划,并切实地去执行。如果我们能认真做好计划中的每一步,那么实现目标就会水到渠成。
梦想一般都需要靠长时间的奋斗才能实现,在短时间内努力后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因此很容易挫伤人的积极性。相对来讲,人们容易接受短期、具体的东西,而不容易受远期模糊的东西影响。一个目标再伟大,如果没有如何实现它的步骤清单,它只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没有给目标订一个实现计划的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时间。因为他对一个目标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会变得很盲目。计划的好处就是,你的一切行动都会受它约束。当你想偷懒的时候,看一看今天还有多少任务没完成,你就咬咬牙,先把它做完再去做其他事。不要小看每天一小点的进步,这些累积起来就会是不小的成就。
1968年的春天,罗伯·舒乐博士立志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对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说:“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但是罗伯·舒乐博士的梦想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因为建造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远远超过了他的能力范围。但是罗伯·舒乐博士并不觉得这是不可实现的,他为自己的这个目标列了一个详细的计划:
(1)寻找1笔700万美元的捐款
(2)寻找7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3)寻找14笔50万美元的捐款
(4)寻找28笔25万美元的捐款
(5)寻找70笔10万美元的捐款
(6)寻找100笔7万美元的捐款
(7)寻找140笔5万美元的捐款
(8)寻找280笔25万美元的捐款
(9)寻找700笔1万美元的捐款
(10)“卖掉”10000扇窗,每扇700美元
他按照这个计划去努力工作。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约翰·可林捐出了第一笔100万美元。
第65天,一位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1000美元。
第90天时,一位陌生人被舒乐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他给舒乐博士寄来一张100万美元的银行支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的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元,剩下的100万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让人们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分期付清。在6个月的时间里,10000多扇窗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可容纳10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了。这座教堂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游客瞻仰的胜景。
一个详细可行的计划加上坚持不懈的行动是实现一个伟大梦想的最佳捷径,舒乐博士正是依照自己的计划,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所以,在我们立下人生目标的时候,首先必须制订一份详尽的计划,确定每一步应该怎么做,并按照计划付诸充分的行动,这样才能保证计划落实到位,并向着目标一步步靠近。
确定你真正想要实现的目标
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方向。确定目标最关键的是,它必须明确、清晰。就如一句英国谚语说的:“对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模糊不清的目标不但帮助不了你到达成功的彼岸,反而会让你陷入无限的迷惑。拿破仑·希尔告诉我们:目标必须是长期的、特定的、具体的、明确的。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来寻求希尔的帮助,他大学毕业已经4年了,可是仍然没有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所以他想拜托希尔帮他换份工作。
当希尔了解了年轻人的一些家庭、教育情况后,便问道:“你想要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呢?”
年轻人回答说:“问题就在这里,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
希尔竭尽所能地帮助年轻人,但效果不是很理想。误打误撞的求职方法是不可取的,希尔让年轻人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自己擅长些什么、有什么爱好、认为自己适合哪方面的工作。
“不妨让我们换个角度想一下,10年以后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子?”希尔说。年轻人不假思索地说:“我希望薪酬很优厚,能过上层社会的富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