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的事,没一件是有把握的……
从小学到中学,我从未当过学生干部,也觉得自己不是那块料。可是在进大学后,我被选为了学生议会的议员。
这是我承担的最没把握的工作,我觉得自己肯定会干得一团糟。可是,做起来了,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生疏和困难。当我因为表现突出被提升为学生议长后,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悟——没把握的事情其实也能干好。那么,为什么非得等到时机完全成熟了再去干呢?很多事情,机会成熟的时候,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时候,为什么不在旁人还在观望的时候自己先出发呢?
我很想写一本小说,然后把小说改编成剧本,再组织自己的剧团上舞台演出。写小说的时候,我开始学习剧本构造;改剧本的时候,我开始招募剧团成员;排练剧本的时候,我开始联系表演场地……写了半年、改了两个月、排练了一个月,一年之后,我组建的学生剧团在学校的大礼堂公演,大家都说这是个奇迹。
我也从未接触过西洋舞蹈,但我很想在舞台上扭动灵活的腰肢漂亮地踢踏。刚开始学习时,我全身上下都是僵硬的。一个星期后,就有了新的感觉,再过四周,我已经可以自如地控制每一块肌肉每一个步伐,我就这样上了百老汇的舞台。
我说话有点口吃,家人想了无数办法都没能让我改过来,可是我自己在一个月内就纠正了这个恶习。为什么?很简单,我加入了辩论团,而且要去参加国际性的大专辩论赛。我想要当一辩,我嘴里含着小石头对着大操场疯狂地磨炼语速,只要有空就下意识地说着绕口令。就这样,口吃自己跑了。
大学毕业,我申请斯坦福大学时,除了标准的申请表外,我还编了一本名叫《Close-Up》的杂志,用图、文把我大学的经历全部呈现出来,厚厚的一大本,翻开来,星光灿烂,全是我的得意之作。斯坦福大学有没有要求我做这个?没有。我做,我必须让他们知道,我是最善于把握这种没把握的机会的人。
那一年,我成了斯坦福唯一一个来自中国台湾的MBA。教授告诉我,台湾的考生数以万计,但最后偏偏录取了考试成绩在千名之外的我,打动他们的是那本《Close-Up》杂志,他们觉得我是对这个机会表达出了最大兴趣的考生,也是最自信的考生。他们觉得我是一个具有成功潜质的人,所以他们选择了我!
进入斯坦福大学后,我觉得除了学业,还有更多没把握的事情值得我去干。所以,我穿上黄马甲,成了华尔街的见习操盘手,成千上万的资金从我手里流进流出。我还进了微软、戴尔和通用汽车等公司,虽然不是什么管理部门,但是我学习到了企业文化,掌握到了商业运作的整体流程。百姓看史书是嗟叹历史成败,枭雄看史书则是吸纳之道——我正在学习商战中的帝王之道!
MBA毕业后,我觉得自己可以去当一个作家,于是我回到台湾开始写小说,转眼就是十来本,我就这么成了著名作家。
我想要过一种云游僧人的闲散生活。于是先到北京,随后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在上海滩的高级酒店吃过肥美的鹅肝,也在西藏同胞的帐篷里啃过干馕。不管日子是苦是甜,我都很快乐……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两个和尚,一穷一富,都想去南海朝圣。富和尚很早就开始存钱。穷和尚带着一个钵盂就上路了。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朝圣回来,富和尚的准备工作还没完成。富和尚问:“尔困,何以往南海?”穷和尚答:“吾不往,则终日癫狂,行一步,则安一分。尔稳重,故尔在!”
翻译成白话文很精彩:“我不去南海,就心里难受。我每走一步,觉得距离南海就近一分,心里就安宁一点。你这个人个性稳重,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所以,我回来了,你却还没有出发……”
所谓十拿九稳的事情,往往是获得回报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没把握的事儿——你觉得没把握,别人同样觉得没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远只能看着别人成功。风险与收益向来都是成正比的,投资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我只做没把握的事儿。
王文华
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后在好莱坞研修电影,现任美国迪斯尼公司台湾分公司企划经理。
获奖情况:其所著电影剧本《如何变成美国人》、《天使》获得台湾优良电影剧本奖。
主要作品:著有《寂寞芳心俱乐部》、《天使宝贝》、《旧金山下雨了》、《蛋白质女孩》、《61×57》、《吃玻璃的男孩》、《宝贝,只剩下我和你》、《斯坦福的银色子弹》、《倒数第二个女朋友》等。
有幸阅读到著名作家王文华的一篇非常精彩的励志文章《我只做没把握的事》,收获颇丰,大有醍醐灌顶的顿悟之感!熟悉王文华先生的人都知道,初次谋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白面书生,与他书里巧舌如簧的张宝怎么也联系不起来,可MBA、企划经理、作家,却就是被他成功地串联了起来。
就是这样一个文质彬彬的白面书生,却取得如此让人惊叹的成就,个中缘由自然让每一个向往成功的人备感好奇。但是通过王文华先生的文章,我们很容易能找到答案:只做没把握的事!
就像王文华在文中的结尾处说的那样:“所谓十拿九稳的事情,往往是获得回报最少的事情。要做,就去做那些没把握的事儿——你觉得没把握,别人同样觉得没把握。但是你做了,就有成功的可能。不做,就永远只能看着别人成功。风险与收益向来都是成正比的,投资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我只做没把握的事儿。”
可以说,是冒险成就了王文华的一生。
条条大路通罗马,同样,通向成功殿堂的道路也有很多条。但是王文华的成功之路却剑走偏锋、富含哲理,引发我们的深思!我们不能断然地说这是成功的捷径或者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但是这篇文章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启发却是有宝贵的价值!我想有必要把王文华独特的成功之道加以更详细的解析和阐述,以飨广大期望成功的读者。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羡慕别人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人都对风险存有恐惧心理,怕自己做不好,怕市场变幻无常,怕遇到骗子,更怕赔了钱,落个鸡飞蛋打。他们喜欢做自己有把握的、熟悉的事情,因为那样操作起来得心应手,成功率也高。殊不知,在这种等待中,他们错失了多少良机。
凡事不去试一试,怎么知道结果是好还是坏呢?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坐在那里羡慕别人,不如去冒险一试。
蒙牛老总牛根生有句名言:“别人看似冒险的事情,我感觉是安全的。什么叫安全?超乎常人的冒险就是安全,常人没有想到的事,肯定是安全,因为别人还没有想到那个区域,那个区域就是我的!”
人们总认为不去冒险就是安全的,但一味寻求走平坦之路的人得到的或许是平安的一生,但也注定是平庸的一生。靠薪资收入不可能使你致富;采取把钱存入银行这种投资方式,也不可能使你的财务状况有多大改变;永远把自己固定在那一个圈子里而不敢向前迈进半步,只能是一事无成,更别谈及有所建树。
冒险不是致富的保证,但不冒险绝对与致富无缘。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就拿投资而言,保守的投资方式风险低,但回报也低。投资有风险,但不能因噎废食。“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是投资学上的金科玉律,风险与收益结伴而生,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现实社会中很多亿万富豪奋斗的经历,都已经清楚地告诉人们:要获得财富必须敢于冒险。
瑞士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内陆小国,没有石油,没有煤炭,它的气候和地形也不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种植。但是,瑞士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他们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因为他们是天生的最聪明的投资家、投机者和“赌徒”。瑞士人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风险,而应当谨慎地投入风险。
风险与收益向来都是成正比,投资是这样,生活也是如此。把握,只能够针对过去的经验,对于未来,你可以把握什么?不为事情做准备,而是准备一个可以面对任何事情的人!
人生就是一场“赌博”,虽然许多人都不太喜欢“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尽可能避免去赌,但面对未知多变的、不可掌控的环境,不冒险反而是在冒最大的险。如果你不甘于现状,不想平庸地走过此生,使你改变现状的最好方法,就是去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