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人们对批发市场寄予更高的期望,要求批发市场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功能。农民要增加收入,希望批发市场提供便捷的销售通道和可靠的价格信息,以便能够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消费者开始关注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要求产品多元化和高质量服务。政府更关注批发市场的社会公益性,需要通过批发市场调控来维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和价格稳定,期待农产品市场发挥农业产业化的龙头带动作用。
其次,新型零售业态发展与批发市场形成竞争格局。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超市连锁店、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在我国快速兴起,一批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包括批发在内的我国流通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在经济实力、经营理念、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对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业形成了挑战。
另外,建设和谐社会也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带动。批发市场是连接城镇和乡村的纽带,起到统筹城乡发展的作用。市场通过拓展经营领域、完善服务功能,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储藏保鲜、物流运输等链条的发展,对餐饮、旅店、邮电通讯、农资供应、农技服务等相关行业产生波及效果,进而促进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实现。
从以上分析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正面临新的形势,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应用现代流通科技对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依靠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功能,改变市场基础设施落后和管理粗放的现状,为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硬件技术水平
批发市场作为一个交易场所,其硬件设施为农产品的进场交易提供基础平台,对于市场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硬件设施通常包括场地和场内建筑物等各种工程建筑项目和经营设施。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尤其是位于农村区域的产地批发市场硬件建设非常落后。许多市场场地不平整、道路拥挤、通行不畅;缺少足够的交易厅(棚)和仓储设施,商品裸露堆放、露天交易;生鲜产品无保鲜措施、散装运送导致商品损失;产生大量垃圾;缺少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手段,安全问题令人疑虑;市场信息传递不畅、价格波动大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导致市场流通效率低,没有很好地发挥市场应有的作用;需要通过设施的升级改造来加以解决。硬件设施升级改造的具体项目内容可分为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和其他设施三大类。
经营环境是批发市场设立的基础条件。良好的经营环境吸引大量的经销商入住市场,众多的客户前来参加交易,是汇聚“人气”、繁荣市场的前提条件。批发市场的选址主要考虑交通、货源、辐射范围等因素,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经营环境条件改造主要采用土建工程规划技术解决道路拥挤、进出不畅、露天交易、场地泥泞等问题,创造一个舒适良好的场所环境。
经营设施是经销商开展经营活动有关的设施设备。从现状来看,我国批发市场经营设施升级改造的重点有三个,一是要普及推广电子结算设施,解决交易双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管理人员堵在门口收费的落后方式,提升交易效率和管理水平。二是要建保鲜储存设施,生鲜农产品的储藏保管问题比较多,没有库房存放会使产品质量下降。三是配备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检测设备,质量卫生安全是消费者和政府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搞好农产品的安全检测和监督,可以起到促进消费的效果。健全的经营设施有利于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保证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通畅,减少损失和便于市场管理。
另外,电子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是提升市场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市场管理设施以及生活服务方面的设施可以为市场运行提供辅助和起到保障作用,也应该得到改善和加强。
三、依靠管理技术升级实现农产品批发市场功能拓展
批发市场是为商品交易者提供周到全面服务的一个实体,要不断满足市场交易者的需要和体现社会公益性特点,批发市场除了必须有完善的硬件设施外。还必须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通过软件技术创新来提升和拓展批发市场的功能,这也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批发市场总是从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开始的,随着其自身的发展壮大。辐射能力增强,流通规模扩大,必然会相应的拓展业务领域,在集货成交、发现价格和传递信息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增加质量控制和市场准入、储存加工、分选包装、信息处理、流通业者组织化等功能,通过管理技术创新提高自身的现代化水平。从市场功能拓展要求出发,批发市场的软件升级改造主要包括商品质量管理、经销商管理、场内交易管理、从业人员管理以及开拓对外贸易等几个方面。
1.商品质量管理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消费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主要障碍,政府部门正在投入力量开展整治工作。批发市场作为农产食品流通的一个关卡,应当对入场的产品质量把关,即具有市场准入功能。包括建立和完善商品的质量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实行信息可追溯制度,把质量不合格、假冒伪劣的商品拒之市场之外,使消费者放心消费。质量管理的另外一个内容是产品外观质量的控制,即对农产品等级规格标准的管理。我国鲜活农产品已经呈现买方市场。农产品分等分级无论是对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还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都具有现实意义。农业部已经开始对蔬菜流通的等级规格制定行业标准,批发市场推行产品标准化流通无疑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起到导向作用。
2.经销商管理
经销商是批发市场流通的主体,包括供货商、销售商、经纪人等从事运销或在市场上开展交易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对市场管理者来说经销商就是客户,客户管理是批发市场经营过程控制的中心环节。当前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对客户管理不重视,有些市场像个管理大量出租摊位的物业大房东,服务功能不到位。多数经销商以个体经营为主,规模小、群体大、组织化程度低。个别经销商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差,市场上违法经营和坑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市场管理者应根据规定对入场经销商进行资格审查,建立诚信管理档案,同时还要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组织经销商参加讲座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为保证批发市场货源的供需稳定和便于质量监管,推行“场地挂钩”和“场厂挂钩”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即批发市场与生产基地、批发市场与加工企业或零售厂商通过签订合同订单的方式建立农产品供求关系,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市场管理者在推行“场地挂钩”和“场厂挂钩”中,可以充当组织协调和穿针引线的角色。同时,在对经销商进行管理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培育经营大户,支持经销商扩大经营规模和向企业化、法人化转型,这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和构筑现代大流通体系的必然要求。
3.场内交易管理
交易管理包括交易手段、结算方式的改进、计量器具的管理、客户投诉的处理、卫生管理以及治安管理等内容。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主要采用协商定价、对手交易的方式。今后有必要探讨拍卖、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先进交易手段在农产品批发市场上的应用,以适应将来发展的需要。
电子计量和统一结算方式在我国一些市场试行以来普遍得到好评,克服了短斤少两问题,简化了结算程序和时间,同时方便了市场管理费用的缴纳和市场交易数据的统计。
听取客户意见、接受客户监督,处理好客户投诉问题对于改进工作和树立市场形象,促进市场管理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批发市场应当建立便捷的客户意见听取、处理和反馈程序。
场内环境卫生和治安管理也是交易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搞好场内垃圾清扫,保持场内整洁干净。农产品批发市场人多、秩序差,容易发生纠纷,欺行霸市行为以及小偷行窃等事件,维护良好的场内治安环境是市场管理者的职责。批发市场设置先进的电子监控系统,配合保安人员的场内巡逻,可以降低场内治安事件的发生率。
4.从业人员管理
新型流通业态的与批发市场相比,主要是采用了更能够迎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尤其表现为不仅仅是在销售商品,更是在销售服务和创造顾客满意的销售环境。面对这样的竞争压力,批发市场必须在管理服务方面狠下工夫,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各类从业人员应具备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要求的从业资格,推行培训上岗、业绩考核制。依靠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服务领域的扩展,增强市场的凝聚力。
5.维护批发市场的公益性
农产品流通具有社会公益性特点,外部经济效果明显,历来是政府政策干预的对象。近几年,交通部门整治公路乱收费,开通了主要产地与大城市之间的绿色通道,极大地方便了农产品的运销。在非典、禽流感等突发事件面前,政府及时通过批发市场之间的调运,有效地抑制了市场价格的暴涨,缓解了农产品供求紧张的局面。因此,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应坚持公益性原则,体现公益性特点。
6.对接国际市场
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呈现持续增长势头,批发市场也由原来的国内流通开始转向对接国际市场。一些优势农产品经产地市场源源出口国外,国外的部分农产品也开始进入我国的集散市场和销地市场批发销售。对外贸易的扩大推动了农产品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依托批发市场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外贸企业扩大农产品进出口贸易。
四、结论与建议
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和现代流通发展的要求,具有现实性和必然性,是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升级改造将使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技术水平更加提高。实现市场功能的提升和拓展。
实施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开展。既要克服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也要坚决克服盲目决策、地方利益第一、照搬国外模式以及搞形象工程。我们的目的是要通过升级改造工程来解决批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竞争力,加快我国农产品市场流通的现代化步伐。建议在实施升级改造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科学决策、统筹规划。为了科学规划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工程有必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批发市场现状,根据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制定升级改造计划,做到科学决策、统筹规划。按照国家级、地方级市场的顺序。区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开展。建议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先选择几个国家级重点批发市场开始,通过树立样板带动整个工程的开展。
2.借鉴国外经验要因地制宜。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市场的升级改造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是也要防止照抄和照搬国外、违背国情的做法。有些先进的交易方式(如拍卖制)需要一定的外界环境和其他条件配合,目前在我国推广有一定的难度;引进一些节约劳动的现代设备(如水果等级分选机)也不符合我国农业劳动力过剩的实际情况。
3.政企合作。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有国营、集体、私营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大多数市场采取企业化经营。无论哪种所有制形式的市场在运行中都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升级改造工程也需要政企合作。首先要明确哪些项目该由政府做。哪些项目可以由企业来做,哪些项目可以吸收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来参与。一般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明显的项目应主要由政府财政投资解决。其他的经营性项目可以由企业自筹资金完成。
(摘自《农产品市场周刊》2006年第26期)
我国农产品市场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
姜长云
近年来,在我国农产品市场上,有些事情越来越让人感到扑朔迷离。比如,在连续4年粮食增产的背景下,部分主要粮食产品的价格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还有所提高。可见,我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出现了新矛盾、新问题。这些情况说明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势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
一、结构性矛盾迅速凸显,在农产品供求平衡中的重要性显著增强
(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结构性矛盾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增强
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对农产品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由此导致结构性矛盾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增强,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失衡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首先,随着人口的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不仅总量迅速扩张,其结构也在加快调整和升级。甚至人均粮食直接消费量下降,间接消费量增加,人均非粮农产品消费多呈增加趋势,对农产品的消费日益走向多元化。换言之,城乡居民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的传统消费需求,其增长趋于稳定,甚至有所减少;但对传统的大宗农产品的非传统消费需求和对非传统、非大宗农产品的消费需求迅速增长。从附表可见,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的人均粮食和蔬菜消费量基本呈现下降趋势,但人均食油和猪牛羊肉、家禽、水产品等动物性食晶的消费量则呈明显的增加趋势。这种人均食品需求结构的变化,必然推动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和猪牛羊肉、家禽、水产品等动物性产品消费需求的更快扩张。2007年以来,食品价格的迅速上涨,特别是肉禽及其制品、油料产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与此有密切关系。其次,城乡居民对不同农产品消费的替代效应增强。某种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将会产生抑制该种农产品消费、促进相关农产品消费的效果。2007年,生猪价格的迅速上涨,带动了牛肉、鸡肉、鱼肉价格的快速提高,就与这种替代效应有密切关系。
(二)多年来我国粮食、蔬菜等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已经显示出总量平衡重要性减弱,结构平衡重要性增强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