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百科知识-科普新课堂:妙趣射线
45099400000001

第1章 伦琴的发现

19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带动了基础理论的研究;反过来,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又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中期,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人们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放电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到19世纪的后期,已经形成了热潮。

这一研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当属德国杰出的科学家伦琴了。威廉·康瑞德·伦琴于1845年3月27日出生在莱茵河靠近荷兰边界的伦内普,从小伦琴就喜欢到野外活动和参加一些手工劳动。1862年,年满16岁的伦琴进入乌德勒支技术学校学习;两年以后,他考取了苏黎世科技学校,成为一名机械工程专业的学生。

在校学习期间,他的一位老师--物理学教授孔脱,希望他能够放弃技术职业方面的学习,专门从事纯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孔脱教授的指引,对于伦琴一生跋涉科学旅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常言道:有千里马,还需要有伯乐;做千里马难,做伯乐更难。

1868年伦琴取得了机械工程文凭之后,第二年他又取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位以后,他作为孔脱教授的助手,开始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在孔脱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伦琴的事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先后被霍恩海姆农学院、施特拉斯堡大学、乌德勒之大学、维尔兹堡大学等院校聘为教授。1894年,伦琴担任了维尔兹堡大学的校长。1895年,伦琴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阴极射线的有关问题。在一个严冬的夜晚,伦琴正在维尔兹堡大学的实验室里全神贯注地做实验,实验中,他发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现象,这使他感到格外的兴奋。

实验的过程是这样的:当伦琴把高压线圈产生的几万伏特的电压,接到真空玻璃管内的电极上时,在两个电极之间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但性质又非常特别的射线。这种射线,能够使涂在玻璃管壁上的荧光物质--氰化铂钡发出黄绿色的光。若把涂有这种物质的屏幕离开玻璃管一段距离,并且中间用一块硬纸板把玻璃管挡住,依然可以看到屏幕上发出的荧光,这是以前实验中从未遇到过的现象。

根据有关阴极射线的实验,人们已经知道,阴极射线是一种粒子流,它绝不会跑到玻璃管外面来,更没有本事穿过这样厚的硬纸板。伦琴对这一实验结果感到很奇怪,他觉得真是难以理解。

为了进一步研究这种新射线的性质,搞清楚这个不速之客的真实“身份”,伦琴在玻璃管与屏幕之间放了一本比较厚的书,结果照样可以看到荧光。随后,他又把一块薄木板放在了书的后面,仍可清楚地观察到荧光,只是荧光的亮度有所减弱。

通过这一连串的实验,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新射线具有相当强的穿透能力。因此,伦琴断定,这种射线绝不是从阴极发射出来的,它是以前人们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新的射线。

伦琴继续进行实验时,更有趣的事情发生了,当他把自己的左手放到玻璃管与屏幕中间时,惊奇的一幕展示在他的面前:他的手指骨清晰地出现在屏幕上,好像是五根黑糊糊的干树枝拼凑起来的一样。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他一生中最惊奇的发现。实际上,伦琴是世界上第一位透过人的皮肤和肌肉组织,能够直接看见骨头的人。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伦琴为科学事业做出的重大贡献,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这种新射线,即“伦琴射线”,伦琴也因为发现伦琴射线而荣获了190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自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第一位获此殊誉的人。伦琴把获得的奖金赠送给了维尔兹堡大学,用以促进学校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

伦琴的一生,致力于物理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发表的论文达365篇。在物理学的不少领域,特别是力学、电学、热力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尤为突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极大的兴趣。尤其是医学界,更为重视,很快给医学领域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也是给世人带来的福音。

伦琴做出的贡献,是向人类、向新世纪奉献的最可贵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