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唐捷同学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确定唐捷是一个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行为习惯不良、学习习惯不良、缺乏自信的孩子。这一切导致其成绩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而这又使上述种种表现日趋加剧。无视课堂纪律、随意讲话、自由散漫、打游戏机等等行为,唐捷不以这种行为为“耻”,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潇洒”。唐捷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是因为他长期得不到家长的关怀,且长期处于被同辈群体排斥的地位而造成的。这些情况造成他对被接纳的需要的满足受到阻抑,使其心理严重失衡,渴求受人关注。因此,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导致他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是一个人用正确的道德观念克服个人不合理的欲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不能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注意力经常转移,“病情”老是“反复”,是唐捷同学意志品质薄弱、自制力差的表现。不想听课,不愿做作业,设法撒谎蒙混过关,与同学爱打爱闹等,这些都是他失去学习兴趣之后而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对因缺少关爱等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更应为他们创设平等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环境。少年儿童是在不断成长的,心理还不成熟,在爱与友善的环境中更容易纠正错误,使他们以健康的心态正视自己,以积极的行为超越过去,向好的方面发展。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环境是改变学生的重要因素,只有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环境,才有可能使学生走向健康的成长之路。对有问题的学生,老师不能轻言放弃,要了解其原因,多从心理的角度去分析,并给予真诚的指导和帮助,爱是可以转变一个孩子的一生的。
严苛的自我要求导致强迫症
小强是市某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小强小学时学习很好,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且学得轻松,同时也很爱玩,师生关系融洽。初中在其母亲工作的学校(非重点)就读,起初学习不太用功,较贪玩,学习成绩中等,处于班级十几名之后。初三时,父母征求他的意见是考高中还是考中专,他开始意识到前途问题,决定考高中。父母为其借来大量参考资料,他自己也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并且静心苦读,进步很快,终以年级第四名考入重点高中。进入高中后,小强信心大增,给自己定下考名牌大学的目标。但高一阶段成绩在班级为14~15名。暑假中碰到原初中几位就读其他重点高中的同学,得知人家成绩均在年级前列,很不服气,谴责自己努力不够,暗自定下在高二跃上班级前列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计划,如要求自己上课一定要听懂,课间要总结好,回家不再花时间消化,而是阅读参考资料,结果并不理想。再次检查自己,认为目标、计划没错,还是自己用功不够,便挤出更多时间看书。高二开始不久,就出现看书时脑内出现杂念的现象,如“这部分内容是不是高考的重点”、“考试时会怎样考”,继而脑中出现考不好时的紧张情境,排解不掉;平时产生紧张感,考试前加剧。此后学习成绩持续下降,学习成绩在班级中降至25名、34名、41名,他感到十分焦虑。进入高三后,症状加剧,只要是学习就出现杂念,已无法听课与看书作业,自己更为焦虑。想到高考迫近,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对自己爱好的小提琴、足球均提不起兴趣。于是找了一些心理卫生书籍看,试着自我调整,但效果不大。为了让自己尽快好起来,小强找到了他的班主任,并向班主任说明了情况,希望班主任能够帮助自己。经过班主任对他的一段观察,认为他这是中学生中常见的强迫症。
主要表现为前瞻性强迫担心与焦虑,即总是担心自己考试失败,上不了大学,引起严重焦虑。这种强迫观念出现在学习过程中,影响了学习效果,又进一步增强了担心与焦虑,造成恶性循环。小强已意识到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有害的,试图控制,但无力摆脱。
他的班主任对他进行了进一步的观察,认为他是以强迫观念为主的强迫性神经症,伴考试焦虑。交谈与人格测验显示,他自律过强、严于克已、审慎刻板,这在他给自己定计划和对计划的执行上鲜明地表现出来,这些人格发展中的弱点是造成他患强迫症的主要内在因素。班主任着重分析了他产生强迫症的原因:一是自己定的目标没有什么大错,但计划有问题,导致效果不佳而产生焦虑;二是自己在人格上有弱点,主要为自律、克已与刻板。不切实际的计划,对自己过严的要求,产生自己不能原谅、接受自己的情况,出现强迫观念。
基于上述分析,小强的班主任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首先,鼓励小强努力克服自己的人格弱点,并指导他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学习计划,将大目标分解为小目标,切实可行地一步步前进。其次,教会小强要先自我放松,再进行学习。最后,培养小强的学习兴趣,让他明白,学习不单单是为了考大学,重要的是学会知识。一段时间后,强迫症状逐渐缓解。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学生对学习的热爱不是基于学习成绩、父母期望和教师要求,而是因为对学习本身有浓厚的兴趣而产生的热爱之情。以学习成绩、父母期望和教师要求为导向就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烦躁和忧心忡忡的心理。
虽然在学习过程中目标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它也能够把人引入心理疾病的境地。真正热爱学习的人并没有为一种职业而奋斗,他们是把一种理想与追求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那些不朽的奇迹。例如,爱因斯坦绝对没有说他要做一名科学家,他只是对物理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促使他去不停的研究,不停的探索,最终他提出了时空的相对论理论。因此,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它作为教学的主要方面来对待。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运用目标的激励作用,把它作为教学的次要方面来对待。
一个厌学的学生
玲玲是某市某重点中学的学生,以前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而且读得挺轻松的,跟小学的老师和同学都处得很好。可是,上了这所重点中学以后,成绩平平,虽然知道能考上这里的同学都是各小学的佼佼者,但玲玲还是不甘心自己如此平庸。初一上学期时,玲玲并没有太在意。到了初一下学期,班上一些学习优秀的同学自然而然成了一个圈子,他们在班上的各项活动中都表现得比较活跃。玲玲很羡慕这个圈子,自己很想融入这个圈子但却融不进去,于是她下定决心要刻苦学习提高成绩。
可是,尽管自己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上了,但是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渐渐地,玲玲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同时,在学校也变得不爱和别人交往,总担心别人笑自己笨。
好不容易熬过了初一下学期,迎来了暑假。可是,暑假刚过一个月,一想起九月份就要开学了,就觉得胸闷、心慌、两手冰凉、手心出汗、气喘不过来。现在暑假快结束了,脑海里突然有很强烈的想休学在家的念头。玲玲知道这是逃避,这个办法是不现实的,但是却说服不了自己,内心感到痛苦。于是玲玲找到了班主任王老师,并对王老师说出了自己心理的痛苦。王老师听后决定帮助她摆脱心理问题,让她能够健康快乐地学习。班主任不仅仅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王老师就是以心理咨询师的身份来帮助玲玲解决心理问题。
一、确定咨询目标
王老师和玲玲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首先设定了具体目标:缓解厌学、焦虑的情绪;近期目标:调整对学习的错误认知,矫正错误的学习方法以及对人、对事的不良归因倾向;最终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能快乐、积极和有效地学习和生活。
二、咨询过程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宣泄情绪
运用倾听、通情达理等技术来建立咨询关系,王老师要始终保持真诚、尊重、热情、积极关注和温暖的咨询态度,促进玲玲的自我开放。
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赖以持续下去的基础。因此,在这阶段,王老师主要运用倾听、共情技术,配合鼓励和重复技术,并且适当地进行情感反应和内容反应,营造出安全、温暖、接纳的氛围,让玲玲敞开心扉。
第二阶段:分析问题、探寻根源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以及解释、语义分析技术来分析问题、探寻根源。
在建立关系和了解情况的基础上,王老师让玲玲明白她的厌学、焦虑情绪主要来源于对她对学习、考试成绩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观念,以及她赋予好生、差生的特殊意义。
首先,王老师运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把玲玲引导到“我上中学后学习很努力可是却学不好”这个问题上来。针对这个问题,王老师又提出了以下几个具体的问题:“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学习很努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你做作业是出于什么目的?”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讨,王老师发现玲玲所说的“努力学习”主要体现在每天晚上都写作业写得很晚,特别是做数学题的时候,每碰到难题,她都忍不住花长时间冥思苦想。而由于做数学花去太多的时间,要完成其他科作业时,时间就很紧张了。另外,她所说的“努力学习”还体现在上课不停地记笔记上。
原来,玲玲的父母从小就鼓励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学习要认真,要听老师的话”。因此她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碰到问题喜欢自己去思考、琢磨,并且问题没解决就不善罢甘休。因此,碰到数学难题时,她容易陷进去出不来。针对此,王老师引导玲玲意识到中学的题目难度比小学大,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发现自己哪些还没掌握,从而使自己上课时有针对性地听课。因此,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问老师、同学或者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来掌握知识的缺漏。还有,王老师引导玲玲意识到她白天忙着记笔记,晚上忙着写作业,这样她没时间去及时地消化、吸收尚未掌握的知识。
接着,王老师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让玲玲把“我学得很努力可是学不好”转换为“在初一时,我花了很多时间做作业、想数学题、课堂上做详细的笔记,但是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数学、英语处于班级中下水平,其他各科是中上水平”。
王老师进一步解释,玲玲对自己要求较高,虽然主观上一直想努力提高学习成绩,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够正确,所以在学习上屡屡有挫败感,影响了自信心。又由于她不够自信,进而影响了人际知觉,把学习好的同学理想化,同时封闭自己,不主动与人交往,产生了孤独、压抑的感觉。
第三阶段:调整认知、促进心理健康
经过第二阶段的咨询,玲玲对自己的心理问题以及形成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因此,王老师在第三阶段主要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进一步调整玲玲的认知,实现改变。经过商讨,制定了以下方案:
首先,每天做家庭作业之前,合理估计各科作业所需时间。做数学题时,先易后难,一道难题如果想了5分钟还是一点头绪都没有,先做个记号,第二天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是不理解,课后腾出时间问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
其次,主动去关心一位学习好的同学,了解那位同学的学习方法以及他的困惑和苦恼。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以及内心体验。
最后,调整关注学习的方式,用关注过程来取代关注结果。
三、咨询效果的评估
在咨询结束一个月后,玲玲认为自己的学校生活轻松、快乐了很多,学习不像原来那么紧张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成绩进步了,虽然不是很拔尖,但是自己挺满意的;已经跟班上一些同学交上朋友了。
这是一个重点中学初一学生适应不良引起的厌学情绪问题。玲玲在小学时学得很轻松,与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但是升入重点中学以后,由于环境的改变以及同学之间竞争的加剧,加上玲玲没有及时改变学习方法,使学习成绩一直无法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同时这进一步导致其无法很好地融入新的环境。学习上的受挫感以及人际交往方面的孤独感使玲玲在开学前夕产生了厌学情绪。这实际上是一种逃避、退缩的自我保护行为。
班主任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但要有丰富的教育学知识,而且要掌握大量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科学的方法切实解决学生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上述案例中的玲玲出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心理问题,她的班主任王老师运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帮助她摆脱了心理困境。因此,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能单单具备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大量的心理学知识,能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