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树人文库-回味一生的历史故事
45084100000052

第52章 冯梦龙巧补《金瓶梅》

《金瓶梅》的出版历经了多少的艰难,历经了多少的曲折。

冯梦龙是苏州的一个著名才子,凡是能唱“挂枝儿”小调的,看过戏曲《双雄记》《万事足》的,都晓得苏州有个冯梦龙。凡是文人墨客,只要路过苏州,都去拜访冯梦龙。因为他名气大,所以,在湖北麻城成立“韵社”时,特地把他请去,推他做了“社兄”。

有一天,冯梦龙正在家里接待娄江的琵琶妇阿圆。阿圆唱着新听来的民间小曲,冯梦龙一旁作记录。忽然门外一声叫好,进来一个提着蓝布包袱的中年人。冯梦龙抬头一看,是沈德符。阿圆见有客来,就告辞了。沈德符一进门,便打开布包袱,让冯梦龙看一部书。冯梦龙一看,惊喜得叫起来,“啊!是《金瓶梅》!”

《金瓶梅》这部书,冯梦龙早就听说,只是无缘看到,今天沈德符把这部书带来了,真是喜从天降。他急忙一卷卷翻看起来,翻完了,两眼露出惋惜的神情,对沈德符说:“沈兄,可惜残缺不全呀!缺了好多哪!”沈德符也默默地点了点头。

沈德符说,“我寻找这部书真不容易呀!足足找了三年时间,昨天方才得到。”于是,沈德符谈起了寻访这部书的经过。

三年前,沈德符读到袁宏道写的《觞政》,其中有赞美《金瓶梅》的话,便立即上北京拜访袁宏道,想饱饱眼福。谁知袁宏道却说,他自己也只读到一小半,再也找不到后边的一大半。这一小半,已经给谢肇淛借走了。沈德符再一打听,知道麻城刘承禧家有全本《金瓶梅》,说是从他的妻家姓王的名公那里抄来的。沈德符又到麻城,谁知刘承禧已经亡故,家中什物都被亲族分掉,《金瓶梅》也不知去向。沈德符只好回到苏州。谁知,昨天袁宏道的弟弟袁中道却托人把这部书捎来了,还附了一封信,信上说:“《金》作誉满人间,惜已风飘叶落。弟奉家兄函嘱,聚得断简,恳兄再续韦编。”意思是说,请沈德符这位大文人,能把零碎章回贯穿起来,好补足一个全本《金瓶梅》。沈德符接到这部书一看,心想:只有冯梦龙才能肩此重任。便来拜访冯梦龙。

冯梦龙为使《金瓶梅》能流传下来,当然愿意做添补的工作,便一口应承了。恰在这时,阊门外的书坊的毛老板来找冯梦龙,要一部书去刻印,冯梦龙见毛老板来,正中下怀,便说:“最近我这里得了一部‘奇书’只是有些残缺,需要花些时日补缀,一定送到宝号付刻。”沈德符一听这话,连忙捧起包裹告辞,冯梦龙拦也拦不住,只好让他带着“天下第一奇书”——《金瓶梅》走了。

沈德符一走,冯梦龙没了主意,心想:《金瓶梅》如果不给书坊刻印,就会失传,多可惜呀!毛老板看冯梦龙在一边发呆,便追问说:“冯兄所说的那部‘奇书’,何日可以付我刻印?”冯梦龙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迟早会给你的,请放心。不过,你不能催得过急。”

毛老板一走,冯梦龙便到浒墅关去拜访马伯良。马伯良是浒墅关的关官,能诗善文,与冯梦龙很知心。冯梦龙一进门,就作了一揖,说道:“马兄,春风得意马蹄疾,蓝衫脱去换红袍。”马伯良知道冯梦龙无事不登三宝殿,也便爽快地说:“冯兄,高官厚爵无才做,卑职贱役且谋生。冯兄此来,一定是有事遣小弟,小弟俯首受命。”冯梦龙见马伯良爽快,便说:“有一部书,叫做《金瓶梅》,传来传去,没有人为它刻板,已经残缺,小弟想借来补足,好流传千古,不负著书人一世辛劳。”马伯良说:“我这里可没有这部书呀,你找错门户了。”冯梦龙说:“只有您才能弄到手,所以特来拜访。”于是,与马伯良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马伯良答应依计行事。

果真不出冯梦龙所料,沈德符雇了一艘船路过浒墅关,准备北上,把《金瓶梅》亲自交还袁中道。马伯良每天亲自守在浒墅关码头,终于等到了沈德符;便盛情请沈德符到衙署小叙,沈德符只好答应了。

席间,马伯良问沈德符北上情由,沈德符照实说了。马伯良一听说《金瓶梅》的书名,连称:“好书,好书!”恳求沈德符道:“如果沈兄不嫌小弟官卑职小,才疏学浅,仅让小弟饱三天眼福。兄长屈留小弟衙署三天,如何?”沈德符见马伯良诚恳,也就答应了。到了第三天,沈德符便问马伯良:“此书您看佳与不佳?”马伯良只是说:“佳、佳。”沈德符便说:“此书虽佳,男女情欲描写得过分污秽,是一部诲淫的书,不宜广为传布。”马伯良也说:“沈兄说的是。”沈德符又说:“要是有人传播了这部书,将来阎罗王追究起来,是要下地狱、入油锅的。”马伯良一听,像腊月里迎头浇了一桶冰水,吃惊不小。

次日,马伯良送走沈德符之后,回到衙署,冯梦龙已经在等他了。

原来,马伯良接到《金瓶梅》便送进内厅,交给事先请来的抄写人,连夜赶抄,三天之间,已经全部抄成。——这就是冯梦龙的计谋。现在,冯梦龙来取书稿了,马伯良却不让冯梦龙把书稿带走,他还把沈德符说的一番话,重新说了一遍。这使冯梦龙非常失望。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冯梦龙在马伯良处得不到《金瓶梅》的抄本,倒并不泄气。他把马伯良找去抄录《金瓶梅》的十来个人,一个个请了来,用盛宴款待,请他们回忆各自所抄录的内容,详细地笔录下来。那些人平时都很钦佩冯梦龙,表示愿意帮忙,只一个月工夫,纷纷交来了他们的回忆笔录。有的不懂山东方言,便夹带了许多吴语,有的人张冠李戴,把名字搞错了,把词曲遗漏了,还有的人,记不全了,就自己乱编;编不出的,就空在那里,说是残缺。冯梦龙不管好赖,统统收了下来。

冯梦龙面对这一部杂乱无章的书,要想整理它,不知从何着手。恰好这时,麻城有人请冯梦龙去讲学,冯梦龙早就听说麻城刘承禧家有《金瓶梅》全本,便欣然前往。他到了麻城,一边讲学,一边寻访《金瓶梅》下落。总算通过刘家亲族找到了一些残页,这真是不小的收获。回到苏州后,他把残页与抄写者回忆的笔录本对勘了几遍,才有了点眉目。原书叫作《金瓶梅传》。冯梦龙花了不到一年时间,对全书进行了加工整理;他从戏曲和别的小说中选一些情节加以改编,还加上许多自编的故事情节,填塞在缺漏的章回里,又添上万历年间流行的许多唱词小调。就这样,一部百回本的《金瓶梅词话》便在他的笔下完成了。

再说,沈德符到了京城之后,恰好袁宏道病重。沈德符便把《金瓶梅》郑重交还袁中道,袁中道送到他哥哥袁宏道面前时,他已经不能看书,书捏在手上便瞑目了。沈德符参加了袁宏道的丧礼后,回到苏州,这时已经是第二年了。他听人说,阊门毛氏书坊刻印了一部《金瓶梅词话》,轰动了苏州城,觉得奇怪,便请人买了一部来看看,越看越奇怪:怎么人物情节与袁中道的那本《金瓶梅》大同小异?他便立即去找冯梦龙。

冯梦龙说:“兄长既未刻印这部书,决不会下地狱的。补足《金瓶梅》的不过是苏州陋儒,文字拙劣,前后血脉也不贯通。可惜真本难传呀!”沈德符知道冯梦龙干了这件事,马伯良也料到冯梦龙有一手,但是都抓不住真凭实据。沈德符无奈,只得在《野获编》中交代《金瓶梅》的来历时,含糊其辞地说了些与冯梦龙有关的话。

冯梦龙(1574-1646年)字犹龙,又字耳犹,号龙子犹,又号墨憨斋主人,长洲(今江苏吴县)人,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戏曲家。他文思敏锐,诗文藻丽,一生中除在福建寿宁县任过五年知县外,主要以著述为务。前后由他编写或改写的著作不下数十种,其中最为有名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