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元曲(下)
45083200000035

第35章 倪瓒

倪瓒(1301—1374年),字元镇,自号云林子、风月主人、沧浪漫士、净名庵主等,无锡(今属江苏)人。本为西夏人,因其先人出使吏于宋,定居江南。不乐仕进,耽于诗文书画,善琴操。元至正初年散资产与亲故,弃家泛舟五湖三泖(今太湖附近水乡)间,自称懒瓒、倪迁。工乐府,精音律。现存小令十二首。

[黄钟]人月圆伤心莫问前朝事,重上越王台①。鹧鸪啼处②,东风草绿,残照花开。怅然孤啸③,青山故国,乔木苍苔。当时月明,依依素影④,何处飞来?

惊回一枕当年梦,渔唱起南津⑤。画屏⑥云嶂,池塘春草⑦,无限消魂。旧家应在,梧桐覆井,杨柳藏门。闲身空老,孤篷⑧听雨,灯火江村。

注释

①越王台: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筑,遗址在今浙江绍兴府山南麓。

②鹧鸪啼处: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③怅然:惆怅失意的样子。孤啸:独自长叹啸歌。啸,放开嗓子拖长声音喊叫。

④依依:眷恋不舍的样子。素影:月影。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刘禹锡《金陵》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⑤南津:南面的渡口。

⑥画屏:形容远山。

⑦池塘春草:谢灵运曾梦得“池塘生春草”句(见《南史·谢灵运传》)。

⑧孤篷:孤舟。

赏析

第一首乃怀古之作,抒写对越王台古迹的怀念与怅惘。吊古伤今,隐含今昔之感和故国之思。第二首乃忆旧之作,抒写对往事的怅惘和如今飘泊江湖的失落心境。两首皆语言典雅工丽,表达委婉含蓄。

[越调]小桃红一江秋水澹①寒烟,水影明如练②。眼底③离愁数行雁,雪晴天④,绿苹红蓼参差见⑤。吴歌荡桨⑥,一声哀怨,惊起白鸥眠。

注释

①澹(dàn):江水摇动的样子。

②练:白绢。

③眼底:眼中,视线以内。

④雪晴天:明朗的晴天。雪,雪白。

⑤苹、蓼(liǎo):水边的草。参差(cēn cī):高低长短不齐。见:同“现”,呈现,显露。

⑥吴歌:江南吴语民歌。荡桨:划船。

赏析

此曲写江边秋景,历历如画。画面色彩鲜明,情调冲淡,意境幽雅。

[越调]凭栏人·赠吴国良①客有吴郎吹洞箫,明月沉江春雾晓。湘灵②不可招,水云中环珮③摇。

注释

①吴国良:作者友人。不详。

②湘灵:传说中舜的妃子,死后成为湘水女神,号湘夫人。《九歌·湘君》写湘君期待湘夫人不至,吹箫以寄托哀思。

③环珮:古代女子身上的玉饰。

赏析

此曲盛赞友人善吹箫,乐曲优美动人。用通感的修辞方法,把听觉感受诉诸视觉形象,意境深幽,神韵悠然。

[双调]折桂令·拟张鸣善①草茫茫秦汉陵阙②,世代兴亡,却便是月影圆缺。山人家堆案图书③,当窗松桂,满地薇蕨④。

侯门深何须谒刺⑤?白云自可怡悦⑥。到如今世事难说,天地间不见一个英雄,不见一个豪杰。

注释

①拟:模拟。张鸣善:元代后期散曲作家。从内容看,可是模仿张鸣善《水仙子·讥时》。

②陵阙:指帝王的坟墓。

③山人家:山居的人,作者自称。堆案图书:形容藏书丰富。

④薇蕨:皆草本植物。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后世以“薇蕨”为隐者之粮。

⑤侯门:泛指官宦显贵人家。谒刺:求见,拜访。刺,类似后来的名片。

⑥“白云”句:陶弘景《诏问山中何所有》诗:“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赏析

此曲感叹历代兴亡,抒发对现实极度不满、追求山林乐趣的情怀。毫不隐讳,愤慨之情溢于言表。缘情状物,精炼晓畅,气势豪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