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宋八大家名篇著译-韩愈散文
45082900000018

第18章 送董邵南序

【题解】

这是一篇赠别的文章。

董邵南: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韩愈的朋友。家贫苦读,几次到长安赴试都未考取,只好到河北去寄身藩镇。藩镇罗致人才,势力日渐强大。韩愈不赞成董邵南去投靠藩镇,因此作了这篇序。

文章意在挽留董邵南,但却没有一句直接的劝阻,而是委婉曲折地表现出来。语言极为简练。

【原文】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1]。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2],怀抱利器[3],郁郁适兹土[4]。吾知其必有合[5]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6],苟慕义彊[7]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8]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9]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10]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之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11],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12]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释】

[1]燕、赵:周朝分封的两个诸侯国。燕:本作偃、郾,姬姓。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建都蓟(今北京城西南隅)。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燕昭王时,破齐国七十多城,又击退东胡,领土向东北扩展。昭王去世后,为齐打败所得地尽失,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赵:战国七雄之一。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东南),后迁都邯郸(今属河北)。疆域在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河北西南部。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文中是指河北一带地方。唐朝自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藩镇割据,不听朝廷调遣,不时有叛乱发生。感慨悲歌之士:战国时燕太子丹曾到秦国去做人质,后来逃回燕国,派荆轲去行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表现了必死的决心和激昂的情绪。感慨悲歌之士,即指荆轲、燕太子丹这样的豪侠仗义的人。[2]董生:指董邵南。生,古时对读书人的称呼。举:赴试。不得志:没有考取。有司:主管部门,此指主考官。[3]利器:锐利的器具,比喻卓越的才能。[4]郁郁:忧郁貌。适:往。兹土:那个地方,指河北。

[5]合:遇合,顺心的际遇。[6]子:你。不遇时:不逢时。[7]苟:如果。彊:同“强”,勉强,勉力而为。[8]矧(shěn):况且。其性:他们的本性,指爱慕、同情人才。[9]恶(wū):哪里。[10]聊:姑且。卜:占卜,指用龟甲或其它东西预测吉凶。此处指检验。[11]望诸君:乐毅,燕国名将,为燕攻下齐七十余城者。燕昭王死后,燕惠王怀疑他,遂逃到赵国,赵王封他为望诸君。他的墓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12]屠狗者:指有才能而隐居不仕的人。荆轲在燕国时就常和卖狗肉的朋友在一起饮酒唱歌。

【译文】

河北一带地方古代说是多有豪侠仗义的人。董生赴进士考接连没有被主考录取,胸怀卓越的才能,忧忧不乐地往河北去。我知道你一定会有顺心际遇。董生努力吧!

以你的不逢时,如果是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何况燕赵地方的人豪侠仗义这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哩。然而我曾经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改变的,我怎么知道那里现在的风俗是不是没有不同于古时候说的那样呢?姑且以你的前往来检测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为你前去河北引起了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望诸君的坟墓,并且到那里的街的市上看一看,还有从前卖狗肉那样的隐士吗?替我告诉他们:“现在圣明的天子在朝廷上主持政务,可以出来做官了。”